收藏 分享(赏)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文档: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三迁移运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975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文档: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三迁移运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文档: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三迁移运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文档: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三迁移运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文档: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三迁移运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文档: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三迁移运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文档: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三迁移运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7优化方案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文档: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考点三迁移运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塞外杂咏林则徐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注】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琼瑶:美玉。诗中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天山什么特点?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天山”像“万笏”,“琼瑶”借喻雪,因此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首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比喻天山山峰;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表现了天山高耸峻峭(或众多连绵)、积雪洁白晶莹的特点。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初春徐灿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

2、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注】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金衣:指黄莺。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说明。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要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分析。答案: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独居闺阁的词人以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柳絮漫天飞舞、树上黄莺鸣啭等初春美景,反衬了自己如柳絮般飘零、沦落之感和伤感落寞之情。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南乡子送述古注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请从“情”和

3、“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具体的“景”和“情”的内容作答。答案: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4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梅花引荆溪阻雪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托物言情的手法,一般来说,托物言情须拟物为人,使物成为

4、人(作者)的化身。在这首词里作者的化身是白鸥还是梅花?请简要分析。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注意“梅花”在词中处于卒章显志的位置。答案:梅花。作者的心情是通过白鸥表达出来的,但白鸥不是他的化身,从“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可以看出,白鸥并不理解作者的心情。而梅花有着傲雪的精神,能在这里陪伴“我”。从“有梅花,似我愁”可以看出,梅花的精神和“我”的接近。因此,梅花是作者的化身。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夜发分宁注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外地任职之时。请从艺术手法的角

5、度对这首诗的结尾句作简要赏析。答:答案:那满川风月无比多情,因理解“我”的愁绪而满含愁意。诗人采用拟人(或移情)、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或“借物抒情”“融情于景”),使得诗句含蓄而耐人寻味。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都门秋思(其三)黄景仁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注】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二年,正值清王朝全盛时期。五剧:交错旁出的道路,此指京城繁华喧闹的街道。北邙:洛阳名山,汉魏五侯的坟墓多聚集于此。(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解析:鉴赏

6、表现手法的题目,一要看内容写了什么,二要体会有怎样的作用。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五剧”与“北邙”的对比,抓住“车声隐”与“惟见”,再结合注释得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繁华盛世终将过去”的感慨。答案: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四通八达的闹市街道传来轰隆隆的车声和北邙荒野的坟地加以对比,表达了作者认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的感慨,同时也点出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险,表达对繁华盛世终将过去的隐隐愁绪。(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答:解析:回答本题先审题目明确鉴赏的诗句;再审诗句抓住诗句的意象“夕阳”“山色”与“登楼”的巧妙组合,抓

7、住关键词“劝”“将”体味其好处。答案: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这首诗的颔联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夕阳和山色是美好的景色(乐景),然而美好的景色却挡不住作者对国家和自己深深的忧虑和感慨(哀情)。作者又用拟人手法,夕阳和山色颇解人意,欲为主人排愁解忧。一个“劝”、一个“将”字,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把客观的秋景与主观的愁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沉郁顿挫的幽远意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无法排解对国家和自身的愁绪。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结构特点。答:答

8、案:本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片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由景入情。上片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片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8阅读下面一首散曲,按要求回答问题。 越调小桃红杨果注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注】杨果:金正大元年进士,金亡五年后,才入元为官,至参知政事。“司马泪痕”一典出自何处?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情思?答:解析:结合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注解,分析典故作用。答案:琵琶行。抒发了作者深沉的亡国之痛。题组二综合练1(2016宜昌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蝶恋花晏几

9、道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了梅花怎样的特点?答:答案:手法:拟人,写梅花先试妆;比喻,写梅花如月如冰般洁白。特点:娇媚;色白;笑对严寒。(2)词中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试作分析。答:答案:写出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以花喻人,写词人如梅花一般,被吹落枝头,表达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2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晓行张问陶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10、。【注】这首诗是诗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汉阳入帝都途中所作。折:萦绕。(1)本诗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诗人冒着露气、带着残月晓行,故乡渐行渐远,诗人辗转难眠。表现了沉重的思乡之情。(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二联“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答:答案: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飞沙、露气、残月、鸡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露气沉飞沙,鸡声带残月的画面,表现了征途的苍凉凄美,抒发了诗人的悲伤之情。3(2016安徽示范高中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浣溪沙汪莘一曲清溪绕舍流,数间茅屋正宜秋。芙蓉灼灼出墙头。元亮气高还作令,少陵形瘦不封侯,

11、村醪闲饮两三瓯。(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答案:上片通过清溪绕舍、茅屋宜秋、芙蓉出墙三幅画面,组成了清幽、简朴、宁静、和谐的秋日乡居图。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2)词的下片是怎样抒写情怀的?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与艺术效果。答:答案:下片采用了借史抒情(用典)与即事抒情的手法。将历史上陶渊明、杜甫官场失意与现实中自己闲饮村酒两相对照,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含蓄深沉,余味悠长。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至德中途中书事寄李注卢纶乱离无处不伤情,况复看碑对古城。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颜

12、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名。今日主人还共醉,应怜世故一儒生。【注】唐玄宗天宝末年,诗人为避安史之乱,流寓鄱阳。此诗为唐岐王正德年间761年所作,当时诗人正在归乡途中。李僴是诗人的朋友。(1)诗的前两联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答:解析:前两联的第一句话已暗含了景象的特点,“乱离无处不伤情”,到处凄凉破败之景,残垣断碑,山路凄迷,孤独无助,月笼寒水,大雁惊飞。在描写景象之时既有正面的描写,也有侧面的烘托。答案:前两联描述了诗人在乱离中漂泊、伤情的生活场景:在古城中每天看到的是残碑断碣;有时一个人在山路上曲曲折折地走,月光照着秋水,使空中飞过的雁也饱受虚惊。两联中有正面描写,也有

13、侧面烘托。(2)诗的第三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解析:从第三联中的“喜”和“惭”两字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喜的是垂暮之年,重归故里;惭的是乡亲不认识自己,而且自己身份卑微。最后一联照应标题,表现出朋友对自己的同情和关心,诗人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同时也点出自己作为读书人的无奈之情。答案:心情是有喜有忧。喜的是重返故乡;忧的是自己已经是个垂老之人,长时间离开家乡,家乡的人都已不认识自己;有人来问姓名,也感到惭愧,因为自己还是个微贱之人。有点题的作用。诗人在归家途中受到朋友李僴的招待,在路上寄此诗与李僴,有感恩之意;最后一句也写出了乱世中读书人的无奈与辛酸。5(20

14、16湖北省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泪李商隐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注!【注】青袍:古时读书人常穿的一种袍子,此指贫寒之士。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个地位低微的小官,经常要送迎贵客,饱受奚落和排挤,诗中常以青袍自嘲。玉珂: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指骑着骏马的达官贵人。(1)此诗题目为“泪”,可全诗并不见一“泪”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此诗是如何扣题写“泪”的。答:答案:(1)此诗虽不见一“泪”字,但句句写“泪”。前六句用典,这些典故讲的都是前朝那些令人悲伤流泪的事,如:首句用汉武帝

15、时宫女的不幸遭遇言宫女失宠之悲,第二句化用江淹别赋诗意言游子思乡之悲,第三句用了湘妃竹的典故言逝者永别之悲,第四句用了晋书有关羊祜的典故言思念先贤之悲,第五句用了王昭君的典故感念昭君远嫁之悲,第六句用楚霸王项羽的典故言兵败受困之悲。最后两句写作者亲身经历的伤痛流泪之事。(2)前人评价此诗“前六句一气赶下,忽以后二句拨转,手段高明”,这里的“手段”说的是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答案:“手段”说的是对比(衬托)手法。前六句用了六个有关泪的典故,衬托后两句“青袍送玉珂”的痛苦。前六句所述古时伤心之泪,皆不及诗人以一介寒士的身份送显贵出京时的感伤之泪,从而抒发了诗人仕途坎坷、宦海沉浮、

16、职位卑微、耻居人下的悲愤之情。6(2016广东省百所学校联合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惜花清姜宸英一春强半是春愁,浅白长红付乱流。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注上高楼。【注】绾恨:把恨绕住。(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本诗通过写东风的无情,落花付流水,表达了诗人无限的伤春之愁、惜春之绪、悼春之情,相思离别之怨、韶光流失之恨。(2)这首诗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最后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垂杨拟成人,写垂杨一丝丝细长的枝条把恨绕住,送上高楼,表达了诗人对东风无情、百花遭劫的无限怨恨。在诗人笔下,此恨已弥漫于整个空间,以致飘拂于空中的垂杨都能随时把恨绕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