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汾阳中学2018-2019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 财产平均分配B. 禁止土地买卖C. 实行土地国有化D. 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田宅无定主”可知土地买卖普遍,所有权流转频繁,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财产分配情况,也没有体现土地所有权在国家手中,故A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故B项错误。2.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靓说:“民之大命,谷米也。”
2、这两句话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A. 闭关锁国政策B. 君主专制C. 重农思想D. 重商主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出现在我国的明清时期,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可排除A;材料涉及到是中国古代经济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涉及君主专制,故可排除B;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知,汉文帝和李靓都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故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出现过重商主义,故可排除D。3.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A. 周王B. 贵族C. 平民D. 奴隶【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材料描述
3、的是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所谓的“公田”也就是井田之中的部分,它是贵族的主要土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井田制下所有土地都归周王室所有;C选项错误,平民没有土地所有权;D选项错误,奴隶制度下奴隶没有任何地位和权力。4.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答案】A【解析】【详解】商鞅把土地授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这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故A正确;商鞅变法打击了奴隶主权力,
4、故B错误;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故C错误;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故D错误。5.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 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 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C. 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D. 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说明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故选A。汉代和古罗马时代相同,但汉代没有绒棉,唐代和元代时代不符,排除BCD。
5、【名师点睛】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汉代时期,东西方两大帝国古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并峙。所以从古罗马一般要联系到中国的汉朝。所以在审题时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纺织业6.杜甫有诗云:“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你认为诗句描写的应是A. 白瓷B. 青瓷C. 青花瓷D. 彩瓷【答案】A【解析】材料“君家白碗胜霜雪”反映了白瓷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青瓷的信息,故B错误;唐朝并没有青花瓷,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彩瓷的信息,故D错误。故选A。7.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
6、A. 农战结合B. 对外开放C. 重商D. 海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信息可知,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等给中国带来后患,该官员建议实行海禁政策。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海禁8.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是指A. 资本家B. 雇佣工人C. 奴隶D. 地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机工是出力者,所以他应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而出资的机户应该是早期的资本家。故答案选择B项。CD两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
7、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9.明朝于1381年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种规定表明明朝实行过A. 手工业官营政策B. 休养生息政策C. 海禁政策D. 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明太祖时期,下令让农民穿绸、纱、绢、布,而经商的人只能穿绢、布。农家中有一个家庭成员经商,全家都不能穿绸、纱。材料反映了明朝抑制商人的“贱商令”,体现了明朝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D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和海禁政策,排除AC;“休养生息”政策包括轻徭薄赋,“宽刑慎罚”,就是说减轻徭役,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的同时还要慎重处理
8、刑罚,题干没有体现,排除B。10.“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主要反映了南宋A. 人民的勤劳B. 城市的繁华景象C.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D. 商业经营打破了时间限制【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可知,商品买卖没有时间限制,昼夜不绝,故D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商业的繁荣,没有涉及人民品质的问题,A错误;据材料“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可知,没有体现城市的繁华,主要反映商品买卖没有时间限制,昼夜不绝,B错误;据材料可知,没有体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C错误。11. 15001600年间欧洲小麦年产量变化不大,但以黄金计价的
9、小麦价格上涨极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开辟后黄金大量流入欧洲B. 工业革命引起技术进步C. 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关系改变D. 经济危机引起物价上涨【答案】A【解析】【详解】由“欧洲小麦年产量变化不大,但以黄金计价的小麦价格上涨极大”可知,这是指欧洲的黄金价格下跌,所以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5001600年间”,应该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所以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黄金大量流入欧洲,故选A;B中的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18世纪,经济危机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故BCD与题干所述时间“15001600年间”不符,所以排除
10、。【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12.某历史网站上讨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下面是其中四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 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B. 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 天文航海知识的进步D. 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有其深刻的经济
11、根源和社会根源,但是从根本上考虑,其决定性因素应为经济根源,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了对货币需求的增强,使得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促使很多欧洲人想到东方去实现自己的黄金梦。,故选B。其它选项都是次要因素或者条件。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13.最早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是A. 荷兰B. 英国C. 意大利D. 西班牙【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西班牙支持哥伦布并发现美洲大陆,并开始了对美洲的殖民掠夺,故D项正确。荷、英、意均不是最早对美洲进行殖民的国家,排除ABC三项。14.17世纪荷兰领先世界产业
12、是A. 电力工业B. 棉纺织业C. 航运业D. 采煤业【答案】C【解析】17世纪,荷兰依靠造船业发达,成为当时世界霸主,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C项正确;电力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才出现,故A项错误;棉纺织业和采煤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产业,故B和D项错误。15.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 美洲社会的进步B. 美洲国家的独立C. 工业革命的扩展D. 欧洲殖民扩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国家大力开展殖民扩张,占领了亚非拉很多国家和地区,并以自己国家的名字命名这些地区,因此出现了类似新
13、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地名。这种地名的出现,是欧洲殖民者直接掠夺美洲的结果,名称直接反映了宗主国对殖民地的侵略。所以答案选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的影响16.以下是1790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造成图中数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获得解放的黑人奴隶大量涌入城市B. 美国领土向西扩张大大增加了城市数量C. 殖民扩张为美国城市带来大量外来人口D. 工业革命将大量农业人口吸引到工厂工作【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790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可知,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
14、总人口比例呈直线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17901920年”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将大量农业人口吸引到工厂工作,故D正确;据材料“1790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可知,材料没有涉及黑人奴隶的问题,且林肯于1862年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据图中信息可知,1860年比1790年就有较大的增长,A错误;据材料没有体现城市的分布及城市数量的增长,材料反映的是城市人口的增长,B错误;据材料没有体现殖民扩张及外来人口,C错误。17.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它开始于A. 棉纺织业B. 采矿业C. 化学工业D. 交通运输业【答案】A【解析】根据
15、题干可知,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属于棉纺织业领域,A项正确。随后,工业革命在采矿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深入发展,排除B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即可。18.垄断组织大量出现的“大企业时代”开始于A. 第一次工业革命B. 第二次工业革命C. 信息技术革命D. 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B【解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资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出现了垄断组织。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19.
16、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A. 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B.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C. 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D.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D 项;材料反映的是世界各地经济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经济危机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
17、很高只是材料列举的一个现象,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亚洲经济和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排除C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来分析。2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其主要特点有下列的A. 以军事企业为主B. 采用机器生产C. 没有雇佣劳动力D. 自给自足【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以军事企业为主的主要是洋务企业,故排除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采用机器生产,故选B。雇佣劳动力是近代工业主要特点,所以C错误;自给自足是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特点,故排除D。21.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
18、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A. 东南沿海地区B. 长江中游地区C. 华北地区D. 东北地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为小。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由于五口通商集中在东南沿海,所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变化最早的是东南沿海地区。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2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A. 鸦片战争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甲午战争时期D. 五四运动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而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
19、年代,故B项正确;A项是1840-1842年,排除;C项是1894-1895年,排除;D项是1919年,排除。点睛:首先明确民族工业兴起的时间;然后分析四个选项即可。23.“近日洋布火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生,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棉纺织技术的下降B.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C. 洋货的涌入D. 人民生活的贫困化【答案】C【解析】【详解】近代中国棉纺织技术并没有下降,排除A;洋布盛行说明并非受天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排除B;鸦片战争后,洋货涌入中国,因其采用机器生产,物美价廉,对中国传统手工业构成冲击,故选C;人民生活的贫困化虽然会造成
20、土布销量锐减,也会造成洋布锐减,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24.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 商品经济停滞不前B. 官营手工业开始没落C.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 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前,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经济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使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正确;AD表述错误;B在明朝中期,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官营手工业开始没落,排除。故选C项。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
21、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5.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产自江浙和福建的棉布十分畅销,但自从开埠通商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 土产棉布质量的下降B. 交通运输的不便C. 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D. 洋布洋纱的冲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江浙一带传统手工业产品滞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受到价廉物美的西方工业品的冲击,故D正确。其它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名师点睛】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
22、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26.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A. 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B. 以传统手工业为主C. 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D. 管理水
23、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包工制、养成工制、家庭工制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手工业特点,故选C项。A项与题意无关;近代民族工业属于近代机器大工业,B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7.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B. 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C. 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D. 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答案】D【解析】抗日战争为西南地区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大机遇抗日战争前,工业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沿海地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部和沿海、沿江地区大部分国土
24、沦陷,不得不将工厂内迁。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工业的发展,到1942年达到了顶点,D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比较缓慢,A不正确;四川企业的增加得益于政府政策,四川人办实业的风气不是主要原因,B不正确;C与史实不符。28.“吾国匹头(布匹)市场,完全为英日之势所占,国货出品不多,行销亦不及英日货之旺盛。自(1925年)五卅惨剧发生,提倡国货不遗余力,于是呆滞不动之本国布顿见活动。”材料表明A. 1925年是我国提倡国货运动的起点B. 国货运动迫使英日布匹完全退出中国市场C. 提倡国货运动有助于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D. 1925年后中国布匹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答案】C【解
25、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提倡国货在五卅运动之前就已经很常见的,比如民国初年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国货运动只是打击了英日资本,削弱它们的力量,而非让其完全退出;材料没有涉及关于国货运动使得1925年后中国布匹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的信息。所以选C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29.“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 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C. 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
26、思想的提出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制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9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自主性充分调动,企业效益显著提高,故A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特点,故B项排除;全面整顿是20世纪六十年代的,故C项排除;D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排除。30.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A.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B. 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C. 完善计划经济体制D. 发
27、展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是在1984年,故A项错误;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在1978年后,故B项错误;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发展市场经济,故D项正确。点睛:关键时间点“1991年34月间”。二、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共两题。31.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
28、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
29、材料二 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和精细的浮雕。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4年的技
30、术与艺术教育和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梅森,300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据蒲缇梅森:300年的白金盛宴等)(2)据材料一、二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答案】(1)主要因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2)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保护模具;重视技术专利和品牌保护,如申请专利和蓝剑商标沿用至今;重视人才培养,如建立专门学校。【解析】【详解】(1)主要
31、因素:据材料“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可知,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据材料“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可知,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据材料“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据材料“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可知,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据材料“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可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2)据材料
32、“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可知,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保护模具;据材料“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可知,重视技术专利和品牌保护,如申请专利和蓝剑商标沿用至今;据材料“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4年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可知,重视人才培养,如建立专门学校。32. (15分)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
33、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
34、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杜君立历史的细节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2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2分)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
35、;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分)(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1分)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1分)(3)略。(9分)注:这是官方答案中提供的“略”,意即开放型探究题,只要符合本小题的答案要求,言之有理,就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可从第二次工业期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即可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成本降低”的
36、结论。第(2)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二中的信息“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向郊区扩散”即可得出“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的结论。第(3)结合所学,从大机器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如据材料一中“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据材料二“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据材料三“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等得出大机器生产的人性,如据材料三“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得出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