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901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考簋是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在祭祀和宴飨时与鼎配合使用。西周规定天子八簋,诸侯六簋,卿大夫四簋,士二簋。这实质上反映了()A.分封制下的实物配给B.宗法制下的内外亲疏C.奴隶制下的等级秩序D.封建制下的君主独裁2.下图为周康王时的大盂青铜鼎。鼎内铭文:盂,赐你香酒、礼服、车马、仪仗旗帜,用以巡狩,赐你邦国官员和庶人663人,异族王臣和夷众1063人。助我行先王之制,治民治疆土,莫违王命。由此可推断( )A盂受王命率军出征讨伐夷族B周王与盂属于王臣隶属关系C盂因军功而获得周王的赏赐D西周册封制有法律明文规定3

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4.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知朝议制度( )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5.汉朝时期逐渐形成宫省制度,中央政府官员分成中朝官(也称宫中官)、省内官(也称禁省官)和外朝官(也称外廷官)三大系统,汉武帝开始,宫中官、禁省官较多参与机要。这一变化( )A.标志着

3、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B.揭示出解决君相矛盾的必然走向C.强调集体议决以防止大臣专权D.有利于中枢权力体系的日趋完备6.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 )A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 B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C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 D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7.明史职官一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材料说明内阁( )A.可以干涉皇权B.成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可以劝

4、谏皇帝D.成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8.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认识清末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民国成立后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1930年前后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A.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B.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鸦片战争的评价C.文字史实带有主观因素D.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9.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不仅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而且要求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财产公有。这一主张( )A.在当时得到了较好的实施B.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C.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D

5、.使太平天 国出现权力斗争10.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大打舆论战,美化侵略,迎合西方价值观,欧美媒体几乎一边倒,支持日本,美国纽约先驱报甚至发表“日中战争是文明对专制之战,日本的作为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言论。材料反映了( )A.日本明治维新后全盘西化B.美日国家利益趋向一致C.国际舆论左右了战争进程D.美日借用“文明冲突论”掩盖侵略11.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12.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退位清帝享受优厚待遇。袁世凯上台,标志着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高全喜在立宪时刻:论中则认为,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

6、一观点意在强调( )A.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导致辛亥革命果实丧失B.政权和平转移的同时又使国家免受战争之害C.清帝顺应形势主动退位促成权力的平稳交接D.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北洋新军实现了和平夺权13.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A.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D.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14.“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歌词描绘的场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国民革命军北

7、伐失败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C.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D.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5.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如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 A.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C.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D.民族觉醒,抗战必胜16.1947年某日,毛泽东曾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及陈赓:“延安准备暂时让敌占去,但陈先瑞、韩东山所率五师部队三千余人有被敌歼灭之危险。故无论如何应派队救援”,“以一个旅渡(黄)河接护五师,主力四个旅即刻占领同浦线”。此时战争的主要态势是( )A.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B.国民党军队展开重点进攻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

8、即将打响17. 梭伦法典涉及财产、继承、犯罪的惩罚等方面,原文保存于雅典议事会堂,并在市场上立柱公布。法典的公布( )A. 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B. 调解了各阶层间的激烈冲突C. 受到十二铜表法影响D. 体现了雅典注重法治的特色18.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 )A.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B.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C.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D.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19.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 (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

9、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20.如表中内容最合适用来论证的主题是( )时间1215年大宪章1628年权利请愿书1689年权利法案制定者封建大贵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内容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是征税权,没有贵族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是征税权,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B.君主立宪制不是完美的政治制度C.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D.法律是保证中央权力的重要武器2

10、1.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主要体现在( )A.皇权受到制约B.实行联邦制C.设立责任内阁D.议会拥有立法权22.“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受资产阶级的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所说的这个国家是( )A.英国B.德国C.法国D.美国23.“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他们从未认真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他们是指( )A.革命民主主义者B.共产主义者C.空想社会主义者D.无政府

11、主义者24.巴黎公社曾发表公告,宣布“选民无财产限制”,选举中央委员时实行“每二万居民或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使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巴黎公社此举( )A.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B.完善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C.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D.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25.1917年,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在党内外引发争论,有人认为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并提出“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列宁则强调俄国历史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据此可知()A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紧迫性B两个

12、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C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革命理论D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二、材料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1)材料中所述的“君

13、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哪一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 分(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具备领导革命的极优越条件,但领导权并不是天生的属于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共“三大”前后,党内普遍认为工人阶级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陈独秀提出要由国民党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不仅是他本人的看法,也代表了共产党人当时普遍的认识水平。1924年10月以后,由于实践提供的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有关指示,党内开始讨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14、并在1925年1月召开的“四大”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参加民主革命,并取得领导地位。党的“八七”会议报告指出,党在今后的策略是独立领导工农阶级开展斗争。1928年,党的六大在正确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只有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地位,才能解决反帝反封建的两大任务。遵义会议后,这一宝贵认识逐渐成为全党的实际行动。材料二 1935年12月,中共在瓦窑堡会议中强调党要“率领中国革命”,毛泽东也在报告中指出,在形成中的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增加了共产党批评同盟者、揭破假革命、争取领导权的责任”。刘少奇也明确指出:“无产阶

15、级在目前革命阶段中,应以中国革命唯一领导者的资格,率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克服资产阶级的动摇与叛变,将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并使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阶段去。”(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党正确地坚持了自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相对独立性,坚决同国民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在稳固地领导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前提下,对民族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使自己的领导艺术更加成熟,终于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包括全部革命阶级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卫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

16、纪20年代中后期中共对革命领导权问题的认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共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领导艺术更加成熟”的表现,并简析其历史意义。8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民主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材料一 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掌握。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伯里克利演讲词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

17、历程。材料三 美国人在制宪会议上心里很纠结:一方面,心理上对政府权力不信任;另一方面,现实中又有集权的需要。如何加强政府的权力、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又不至于侵犯到个人的权利自由呢?也就是怎样做到有限集权。通过长达100多天的争论,他们采取的办法还是“制约权力,平衡利益”。如何正确理解西方代议制中“权利的制约和平衡”原则(1) 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上述特点的历史条件。6分(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下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强政府权力”、“制约权力”分别在美国近

18、代政治中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办法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0分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赐”“助我行先王之制,治民治疆土,莫违王命”可知,周王与盂属于王臣隶属关系,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讨伐夷族,排除A项;根据材料“赐你香酒、礼服、车马、仪仗旗帜,用以巡狩”可知,盂并非因为军功而获得赏赐,排除C项;鼎内铭文并非法律,题干未涉及册封制度的法律规定,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由 “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等信息,可以看到居住在土楼里的人们有着血缘关系,这体现了宗法制的内涵。A、B、D三项与材料无关。所以选C。4.答案:A解析:

19、A.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在朝议中允许更多的人来发表意见,这样能够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B.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秦朝是专制制度,朝议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阻止皇帝的专制独断,也就阻止不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朝议制度的发言权问题,并没有涉及到中央机构是否具有独立性;D.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秦代的中央官制并没有最终完善。故选:A。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开始,宫中官、禁省官较多参与机要”可知,宫中官和禁省官与皇权关系密切,参与机要的频率较高,说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解决方式是不断削弱相权,B项正确;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三省六部制的出现,排除A项;宫中官和禁省官议

20、政不是集体议政,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削弱相权,与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无关,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材料“圆署会议制与分领制相结合”“数名行省官员共同议政决策”“四大职事由官员分别执掌”体现出元朝行省 官员之间的分权制衡.故D项正确;A项错在“监督皇权”;B项 说法错在“独立”;C项说法错误。7.答案:C解析:“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说明内阁的进谏作用,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内阁具有的特点。8.答案:D解析:9.答案:B解析:10.答案:D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通过舆论引导,使得欧美等国支持日本侵略,并认为这是文明和专制之间的斗争,这种论调掩盖了日本侵略的实质,D项正确;A项与题干无关

21、,排除;美国支持日本侵略,是想要从中谋利,其和日本的国家利益并不一致,排除B项;战争进程由中日两国的实力决定,而非国际舆论,排除C项。11.答案:A解析:“致远”号撞向敌舰、台湾军民誓师抗日、义和团战士是直接反映反抗外来侵略。故选A。12.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对辛亥革命的两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辞职、袁世凯上台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新观点则认为上述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和平结束,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由此可见,新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强调其既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转移,又使国家避免了战争之害,故选B。13.答案:B解析:命题人考查的国民大革命。“巴黎公社55周年”

22、是1926年,此时我国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进行国民革命活动,所以还谈不上指引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A项错误;国民大革命处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材料主旨强调国内革命斗争的重要性,意在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B项符合题意;材料旨在强调国内阶级战争的重要性,而不是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作用,也没有强调争取国际支持和援助,C、D两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C解析:大革命时期是指1924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1927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国民革命失败,故A、D两项错误;土地革命时

23、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蒋介石对红军进行“围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被迫进行战略战役,故根本原因是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C项正确。15.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信息表明,在抗战前日本侵略中国,日本与中国犹如蚕与桑叶,中国人民没有觉醒,任凭日本侵略,如今中日关系犹如鸡与毛虫关系,表明如今由于民族觉醒,抗战必胜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抗战是持久战、日本侵华蓄谋已久、中国能速胜的信息内容,故排除ABC项故选D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47年”“延安准备暂时让敌占去”,可知此时正是国民党向解放区展开重点

24、进攻,故B项正确。17.答案:D解析:梭伦法典的公布及其内容,说明雅典注重法治。1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实行直接民主,只要是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在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故A正确。除奴隶之外都是自由民,自由民不一定是公民,也可能是外邦人、妇女或儿童,排除B。司法审判权由公民陪审法庭行使,排除C。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选举或抽签产生,不是推荐产生,排除D。故选:A。19.答案:C解析:材料“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表明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体现君主立宪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中这一事件并未体现出天赋人权

25、,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一事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而民主共和制下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的,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议会、法律对王权的单向限制,不符合双向的权力制衡,故D项错误。20.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从1215年的大宪章到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再到1689年的权利法案,制定者由封建大贵族变为议会,君主的权力变小,议会的权力变大,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建立具有渐进性,故选C项;材料说的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过程中通过的关键性法案,不能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完美与否无法由材料判断,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

26、立宪制的确立,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联邦制,德意志帝国宪法也规定实行联邦制。按照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实,立宪是虚,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德国内阁对皇帝负责,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德国议会受制于皇帝和宰相,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22.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信息:议会的权力小;有封建的残余;专制性非常强。结合以上特点不难看出,马克思说的是德国。故选C。ABD项民主化程度较高,与材料不符。2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想社会主义。根据材料中“如何取代现存社会,他们

27、从未认真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想社会主义不能从本质上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且对资产阶级抱有幻想,所以他们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均排除。24.答案:D解析:从材料“选民无财产限制各区人口数与代表名额比例合理,并且还规定了从地方到中央参与管理的程序可知,巴黎公社践行了无产阶级民主原则,D项正确:巴黎公社并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权,A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权,B项所述与史实不符;C项表述中的“工农联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而不选。25.答案:C解析:A.题干强调

28、的是俄国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而非紧迫性,故A错误;B.根据所学可知,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的结束是在1917年”七月事件之后,故B错误;C.根据题干可知,列宁1917年发表的四月提纲引发了争论,有人认为提纲没有马克思主义气味”,认为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好将来要用它烤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那种面粉”可知,该观点认为俄国并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而列宁认为在过渡到社会主义前,只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之后俄国已经有充分可能采取走向社会主义的步骤 ,说明列宁依据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故C正确;D.“武装夺取政权的条件成熟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26解析:1.答案:(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9、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2)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与三司使,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解析:(1)根据“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可知矛盾的内容与趋势。(2)联系教材可知西汉至元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2.答案:(1)变化:由模糊到逐渐形成正确(清晰/明确)的认识;由不重视到重视(由放弃到争取);在实践中逐渐深化,开始理论探索。 成因:工农运动实践丰富了认识(实践提供的经验);共产国际的推动(指示);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化(分析大革命

30、后政治经济状况以及革命任务)。(2)表现:细化革命领导权的内容(革命领导权的细化,责任的具体);区别对待/针对性对待不同的抗日阶级、阶层;坚持党的领导权的独立性,坚决争夺领导权;坚持既斗争又团结、以斗争求团结的正确策略(又联合又斗争)。 历史意义:维护并发展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者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革命阶级的联合;保证了抗日战争或者民主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共产党实现领导地位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共产党执政党地位的逐步确立。27解析:3.答案:(1)特点:直接民主(人民主权)。成因: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商品经济的发展;地理环境的影响等。(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议会主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3)加强政府权力:实行联邦制(或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制约权力”:确立共和制政体;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立法、司法、行政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均实行任期制;实行两党制等。影响: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促进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