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848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课时跟踪检测1北宋初年所设参知政事、三司使的目的在于()A使调兵与统兵权相互牵制B加强对带兵将士的防范C牵制宰相对行政与财政的支配权D帮助皇帝管理国家的财政大权解析:选C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与财政权,故本题选C。2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社会的矛盾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解析:选D宋朝设置转运使的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

2、,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应该选D。转运使的主要作用是将地方财税运送到中央,不是去管理地方财政和维护地方经济的发展。3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B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D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宋神宗陈述宋太祖以来的“以何道致太平”即宋初以来巩固统治的措施:宋朝推行“强干弱枝,分化事权”,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

3、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解析:选C依据“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等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结论,在宋代对土地兼并不加干涉,以便筹集军费。故此题应选C。5“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这一材料说的是()A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冗兵现象突出D少数民族政权威胁北宋安全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西戎已叛”“北虏愈强”“岁币”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西夏、辽对北宋的威胁,以及岁币的负担,故选D项。6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

4、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解析:选B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导致了“三冗”局面的出现,使政府出现财政危机,所以要想改革且不出现财政危机,只有精兵简政,故选B。7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解析:选C题干

5、材料中范仲淹采取的是救济(发粟及募民存饷)与“以工代赈”(大兴土木之役)相结合的措施,故选C。8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严格“恩荫”制,主要是()A使科举制度更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B通过裁汰冗员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C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利用特权垄断官位D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以提高行政效率解析:选C恩荫制是科举之外的一种入仕途径,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门客享受此特权。严格这一制度,就是为了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故选C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

6、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制度规定的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解析

7、:第(1)问,依据材料中“无致争讼”“今后客户起移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等信息综合分析作答。第(2)问,据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等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作答。答案:(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保护生产正常进行。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2)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初,朝廷对百官实行月俸制。自咸平年间 (9981003年)开始,官吏队伍日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

8、,于是出现了“俸禄不继,士人家鲜不穷窘”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官吏或“不守名节”“冒法受赃”,或“不耻贾贩,与民争利”,进而致使“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滑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贫弱百姓理不得直,冤不得诉,徭役不均,刑罚不正,比屋受弊,无可奈何”。真宗时便在月俸之外恢复了前代的职田制度。范仲淹认为,职田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俸的情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养廉,以“督其善政”,不应废除,而应“不均者均之”“未给者给之”,至于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然“侵民”“枉法”,那不是职田制度本身的问题。项怀诚主编中国财政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吏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危害。(2)根据材料

9、,概括并简评范仲淹的主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官吏队伍日渐庞大,而且物价上涨,官俸未增”得出官吏队伍庞大,官员俸禄未随物价上涨而增加;第二小问,依据“官吏或不守名节冒法受赃”“不耻贾贩,与民争利”“吏有奸赃而不敢发,民有豪滑而不敢制,奸吏豪民得以侵暴”等信息分析作答。第(2)问,简评范仲淹的主张,首先依据“职田制度”“其目的是养廉”得出其主张“推行职田制度”;简评依据材料“是在国家财用匮乏、无力增加官俸的情况下实行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养廉,以督其善政”“有些官吏虽有职田仍然侵民枉法”,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作答。答案:(1)问题:官吏队伍庞大,官员俸禄未随物价上涨而增加。危害: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导致部分官员贪赃枉法。(2)主张:推行职田制度。评价:通过给予职田增加官俸,促使官吏廉洁从政,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这种办法难以根除官吏贪赃枉法的弊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