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八)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江南十校摸底)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两下降到1 600万两,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广东人民对洋货的抵制C.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解析:选A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正是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之后,广州的贸易地位逐渐被上海取代,故A项正确。 2(2016湖北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1902年,有学者指出:“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
2、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该学者强调()A.以法律途径修改不平等条约的重要性B.依法治国是挽回利权的前提条件C.领事裁判权的废除是主权恢复的标志D.北洋军阀政府主张依法修订条约解析:选A根据材料“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说明该学者强调以法律途径修改不平等条约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3(2016新乡一模)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51条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中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反映出()A.中国国家主权严重受损B.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C.“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D.清王朝外交政策根本调整解析:选C清政府蔑
3、称外国人为“夷”,是“天朝上国”心态反映,天津条约规定不得用“夷”字,说明“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4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部分地方督抚获得就地练兵筹款之权;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出现“东南互保”局面。这一现象共同说明()A.中央失去对地方有效控制B.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C.国家权力呈现“内(中央)外(地方)皆轻”格局D.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地方权力增大的趋势,并不能说明中央失去对地方有效控制,故A项错误;地方权力增大,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削弱,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故B项正确;地方权力扩大,不是“内(中央)外(地方)
4、皆轻”,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外国侵略者的问题,故D项错误。5(2015淮安四模)梁启超说:“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这段话表明梁启超()A.以个人好恶评价历史人物B.强调说明个人历史作用微小C.片面夸大个人的历史作用D.主张结合时代背景评价人物解析:选D材料强调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看,也不可能有谁比李鸿章有更好的措施,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也是形势所迫,可见要结合时代背景评价人物,故D项正确。6作为临时国会的参议院,自1912年1月28
5、日在南京成立,中间经一次改选,至1913年4月8日在北京自行解散,在1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开会220次,议决230余案。这一系列会议()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是对议会政治的实践C.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D.核心议题是制定临时约法解析:选B辛亥革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参议院在14个月,通过开会、议决行使立法权,是对议会政治的实践,故B项正确;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是在1911年12月,故C项错误;1912年3月已经颁布临时约法,不能代表此后参议院的核心议题,故D项错误。7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
6、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是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解析:选D据“1919年春”“爱国运动”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因此D项符合题意。8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共()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未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解析:选A
7、根据中共“一大”时的革命指导思想和材料信息“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可知,中共此时照搬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故A项正确。中共成立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革命目标明确,可排除B、D两项。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在秋收起义之后,可排除C项。9(2016河南八市联考)1935年初,国民政府向苏联提出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军事协定的建议。不久,蒋介石对外宣布:“日本要谈判,我们应当同他进行谈判。”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以上做法和言论()A.旨在扼制日益壮大的共产党武装力量B.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C.反映了国民政府举棋不定的战略思维 D.避免了中日民族矛盾进一
8、步激化解析:选C国民政府同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军事协定的建议,说明国民政府有抗日的愿望,国民政府又愿同日本谈判,说明国民政府对日妥协,反映了国民政府举棋不定的战略思维,故C项正确。10 1937年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广大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A.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的抗战方针 B.国民党号召民众持久抗战C.持久抗战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D.国民党竭力掩饰军事失利解析:选BA项发生在1937年9月,南京失守在1937年12月,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国持久抗战决胜中心寄于乡村民心”可知B项
9、准确揭示材料主旨,故B项正确;在南京失守前,国共合作已实现,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掩饰失败,故D项错误。11遂川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属”分给“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使用”等等。(遂川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据材料,“遂川政府”属于()A.工农民主政权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C.民族自治政权D.国民政府领导的基层民主政权解析:选A题干材料反映出当时遂川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的政治地位提高和经济上获得了土地等信息,这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民主政权,故A项正确,D项错误;当时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还没有
10、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自治问题,故C项错误。12(2016黄冈质检)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即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即是中共实行的()A.工农武装割据B.土地革命C.创建革命根据地 D.开展游击战争解析:选B中共在革命根据地领导的土地革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符合“民生主义”,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14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
11、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快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
12、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5年9月)(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1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8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材料二中的“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回答;第二小问,要抓住材料二中的中共对国民党和无产阶级的认识及共产国际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
13、分析。第(2)问,实际上考查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转变:从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到决定党内合作。原因:共产党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2)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3)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的重要,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
14、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14(2016昆明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
15、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角度明确,史论结合)(14分)解析:首先要确定四则材料的主旨,然后选定角度,再联系70周年纪念活动进行阐述。第一则材料主要反映日本对华侵略的开始和主要罪行,若选此项,主要从反思教训、维护和平角度来论述;第二则材料以国共合作抗日为主旨,论述要力求紧扣民族团结;第三则材料反映国际合作,论述时应抓住国际活动中的互帮互助;第四则材料以当代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为题材,论述时应当立足现实,透析其用意,警醒世人。答案要包含角度、史实、说明。答案:示例:角
16、度一:日本侵略。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说明举办此活动的意义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启迪世人尊重人权、尊重人的生命,实现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价值追求。角度二:民族团结。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说明举办此活动的意义可以启迪国人认识中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的根本保证。角度三:国际合作。美、英、中等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在于加强国家对话、协商、合作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基本途径。角度四: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历史。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歪曲历史事实、妄称“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在于告诫世人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避免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