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十六)(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下图是一张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五人的合影,这张照片最有可能摄于()A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时期B抗日战争反攻时期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期D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时期D百团大战的主要领导人是彭德怀;抗日战争反攻时期题干中五人并未直接合作;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期领导人主要是刘伯承、邓小平,故排除A、B、C三项,答案为D项。2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B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是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左”倾错误的拨乱反正,故B项
2、符合题意;A、C两项属于邓小平全面整顿的直接目的,D项属于邓小平全面整顿的指导思想。3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立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面对邓小平政治生活中的三度沉浮,我们最应该学习他()A一切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重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 B不怕打击,愈挫愈勇的精神 C敢于斗争,坚持真理的精神 D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精神A邓小平政治生涯中三起三落,依然幽默相对,说明了其具有一切以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为重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怀,是最值得学习的,A项符合题意。4“这一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为香港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这一构想
3、()适用于处理中英两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奠定基础为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范例尊重了香港地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A B C DD从“这一构想为香港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可知,这一构想是指“一国两制”,该构想有利于解决香港回归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故正确;这一构想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中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故正确,“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问题上成功实践,为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先例,故正确;“一国两制”对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尊重了香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51978年邓小平访日期间,曾经乘坐日本新干线的高速列车。在车上,一名日本记者采访他乘坐
4、此车的感受,邓小平回答说: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更适合坐这个车了。下列论断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是 ()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B“如果现在不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致富不一样,社会主义国家的致富要达到共同富裕。” 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B邓小平的回答是一语双关,在讲“日本新干线”快的同时,又引入到中国经济发展,意指中国经济发展落后,需要高速发展,与B项意思一致。6从1988年起,中国政府先后在一些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的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经济技术开发区 ()A具有人才、技术、
5、知识密集等特点B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C仅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D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AB项指经济特区,应排除;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地也有分布,排除C项;D项指沿海经济开放区,应排除;故选A项。7南方日报曾载文指出:“20年来,小平南方谈话这一思想理论之花结出了丰硕果实,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发生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是因为邓小平“南方谈话”()A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B阐明了判断各个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C做出了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BA项属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项是中
6、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D项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B项是“南方谈话”的内容,故选B项。8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邓小平)虽然只是一个五尺身躯的短小汉子,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邓小平“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有()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发动秋收起义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发表“南方谈话”A BC DC发动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故错误;属于邓小平的历史功绩。能力提升练9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谁
7、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当时邓小平讲话的现实意义有 ()有利于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利于打破个人迷信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A BC DB题干材料中邓小平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再根据时间信息和阶段特征分析。是邓小平讲话的积极作用;“两个凡是”实际上是党中央少部分人仍坚持“左”的错误,没有实事求是,故正确;“两个凡是”的言论是引发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原因,错误;邓小平的讲话强
8、调实事求是,不主张生搬硬套,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项。10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A BC DB社会主义革命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都有涉及,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排除,故选B项。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2年5月,邓小平调到瑞金以南的会昌工作在会昌,邓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抵制。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反对军事冒险
9、主义,主张诱敌深入;反对用削弱地方武装的办法来扩大主力红军,主张两种武装力量都要发展;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邓小平画传材料二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
10、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材料四我们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
11、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的可能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主张。(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邓小平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等信息可以归纳主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以及材料三中“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等信息来比较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分配不公,会导致
12、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等信息组织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四中信息归纳即可。第(4)问属于开放型题目,围绕邓小平改革开放,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答案(1)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农村包围城市。(2)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原因: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出现了两极分化。(3)设想:“一国两制”,台湾高度自治;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
13、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郑永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材料二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2014年1
14、1月21日习近平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1)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义利观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简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你对义、利的认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可知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根据材料一“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可知邓小平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同时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
15、,反对见利忘义;第二小问,抓住设问关键词“时代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工作。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和“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可知任何阶段的任何个人、阶级、国家都有自身的义、利,但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或义、利具有时代性、阶级性。答案(1)差异:毛泽东义利观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邓小平义利观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同时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工作。(2)认识:任何阶段的任何个人、阶级、国家都有自身的义、利,但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或义、利具有时代性、阶段性。(答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