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综合测试卷(二)(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围绕右面两幅图片的讨论,学习小组得出的结论正确的一项是()A上图:图中的犁可据实际需要控制耕土的深浅B上图:此耕作方式随井田制的出现而出现C下图:图片素材源于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D下图:这种犁结构完备可改变牵引点的高低【答案】D【解析】题中上图的犁辕是直的,故A项错误;井田制出现于商代,上图反映的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项错误;下图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故C项不正确,D项符合曲辕犁的作用。2“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
2、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清【答案】A【解析】根据“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可知是汉代的鼓风冶铁技术,故A项正确;在冶铁历史上,唐代已经能够对铁件进行打磨、切削,故B项错误;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煤冶铁来提高质量,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则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故D项错误。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
3、发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答案】B【解析】小农经济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人口增长,但是却并不能推动城郊地区的大发展,故A项错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故B项正确;政府鼓励垦荒,主要是在边远地区,作为城郊早已经被开垦,故C项错误;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开放广州十三行,故D项错误。4下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表明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A B C D【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洋行的数目在20世纪70年
4、代和90年代迅速增长,洋行的设立,加速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进程,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逐渐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正确;资本输出的要求主要是在甲午战争后出现的,排除,故选D项。5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答案】B【解析】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应用了“万国权
5、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也就是采用了当时的国际标准,并照顾各地传统习惯而不废除旧法。量器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6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现“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资本侵入 B民族资本经营不善C官僚资本的重压 D资本家不支持政府【答案】C【解析】根据时间“1945年”可知,“中央”指国民党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依靠国家权力极力挤压民族企业,是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选C项。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
6、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中的关键信息“单家独户的经营”“互助组”,可以判定国家对于土改后的个人私有农业进行改造,故A项正确;“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村的基层组织是人民公社而非互助组,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村出现了公社,公有化的程度比合作社还要强,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改革开放以后的举措,
7、是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并没有出现互助组,故D项错误。8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A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C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故A项正确;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故排除B项;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属于改革开放之后的政策,排除C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在1978年后
8、,故排除D项。9“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中国不断为世界创造惊喜并不断地在国际场合上发出自己清晰有力的声音。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79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是我们永远需要铭记的。”第一扇“窗”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深圳出口特区C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D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答案】B【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抓住时间信息“1979年”,内容“新中国融入世界”。A项是对内改革,不符合材料;C项发生在1985年,排除;D项发生在1992年,排除;“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79年深圳出口特区的建立打开了中国融入世界的第一扇“窗”,1980年正式设立经济特区。故B项正确。
9、10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C人们的思想解放 D人们穿着品位的变化【答案】C【解析】20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从本质上说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故选C项。A、B、D三项说法都属于表面现象,不属于本质,故排除。11表中史实反映出()技术门类西方发明时间上海出现时间成都出现时间铁路1825年1876年1932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1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4年A中国对西方发明接受进程缓慢B相关发明仅在上海、成都使用C中国吸收西方发明的重
10、要成果D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西方发明时间与传入上海的时间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可知,中国对西方发明接受进程逐渐加快,故A项错误;材料只以上海和成都作为东西部的代表,但引进西方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上海、成都,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东西部都有西方发明的传入与吸收,C项正确;材料中上海不属于内地,属东部沿海城市,D项错误。12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词:红藕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喜上眉头,甜在心头。这说明()A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B信息时代疏远了人们的感情C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人们
11、越来越受制于现代科技【答案】C【解析】“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电子邮件,可以解忧。可视电话人相看”可见大众传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故C项正确。13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一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A哥伦布B迪亚士 C达伽马D麦哲伦【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中,哥伦布是在西班牙支持下,向西航行到达美洲。迪亚士和达伽马则在葡萄牙支持下向东航行,故出现了材料中的瓜分现象。故A项正确。14我国学者参编的美国研究词典对某种贸易
12、形式作了如下的解释:“北美殖民地时期一种贸易形式,又称绕圈子贸易。旨在保持与宗主国英国的贸易平衡和满足本身的经济需要。出现于17世纪40年代,繁荣于18世纪中期,美国独立后逐渐消失。”该贸易形式是()A宗藩贸易B朝贡贸易C三角贸易D自由贸易【答案】C【解析】宗藩贸易和朝贡贸易主要适用于古代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故A、B两项错误;“北美殖民地时期一种贸易形式,又称绕圈子贸易,旨在保持与宗主国英国的贸易平衡和满足本身的经济需要”体现了美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的三角贸易,故C项正确;自由贸易范围太大,且适用于工业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
13、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兴起于重工业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电力的广泛使用【答案】C【解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大多来源于一线的工人和技师不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故C项符合题意。16“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汤因比产生上述言论的原因是()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加强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失败C苏联实力壮大威胁西方安全D经济危机引发
14、政治危机【答案】D【解析】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31年”,结合所学可知,阿诺德汤因比说出这番话的原因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危害巨大,故B项错误;当时苏联的发展对西方世界并不构成威胁,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1931年”可知,西方正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19291933年),“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表明西方的政治制度遭到了人们的质疑,结合所学,当时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有法西斯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故D项正确。17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在
15、让25万名失业青年获得工作的同时规定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但必须扣除25美元寄回家中。此做法()A旨在提高青年人的节俭意识B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救济面C极大压缩了社会消费能力D培养了青年人的爱家精神【答案】B【解析】经济大危机下此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社会消费能力,而不是节俭,故A项错误;青年人获得工作和工资,得到救济的同时,工资大部分寄回家里,让家庭成员也得到社会保障,间接扩大社会的救济面,故B项正确;工资大部分寄回家里,扩大了社会消费能力,C项错误;材料与培养青年人的爱家精神无关,D项错误。18在微软员工的办公室,有这样的小立方体。据说,每当员工有一个专利申请成功,微软就会向其颁发一个这样的纪念品
16、由此可以说明()微软公司鼓励员工进行发明创新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得到认可和发展“新经济”有时可以和第三产业划等号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A BC D【答案】C【解析】“新经济”并不等同于第三产业,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所以C项正确。19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据此作者认为()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答案】B【解析】材料中
17、“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会导致农民口粮难以保证,故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该政策在俄国并非“一直延续”,后被粮食税取代,故C项错误。20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中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推行义务交售制C实行新经济政策D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33年”“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可知,苏联实施五年计划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故选D项。211962年,苏联某经济学家在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
18、奖金一文,该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得到当时领导人的支持,并在一些工厂实行。符合文中观点的措施是()A承认个人的物质利益 B收回集体农庄自主权C取消自由贸易 D实行粮食税【答案】A【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在一些工厂实行”即可排除属于农村的B项;C项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为新经济政策,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62年”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计划、利润、奖金”可知,A项的表述与其相符。22海地大地震和中国的玉树地震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两国同属第三世界国家,理应相互帮扶中、美、欧、日、俄在海地地震后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两国都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救灾贷
19、款两国都可以向世界银行申请救灾贷款A正确,不正确B不正确,正确C正确,不正确D不正确,正确【答案】A【解析】是正确的;不正确,当今世界格局只是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快,但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的表述不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国际汇兑;的表述正确,世界银行主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以解决贫困与发展的问题。故选A项。23英国于2016年6月23日就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计票结果显示“脱欧”一方支持率为51.9%,英国最终决定退出欧盟,“脱欧”问题实质上反映了经济一体化过程中()A国际间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B国家利益与主权让渡的冲突C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D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
20、加强【答案】B【解析】脱欧是欧盟内部成员的行为,不是国际间力量对比,故A项错误;欧盟是具有成员国主权让渡的机构,欧盟理事会、欧盟议会维护欧盟利益,而英国是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在欧盟内英国的国家利益与整个欧盟的利益会出现冲突,这是英国脱欧的原因,B项正确;英国是欧盟成员国,其脱欧不属于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冲突,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多极化趋势加强,故D项错误。24“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A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B
21、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C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D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答案】B【解析】材料“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保证了商人获利最大化,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根据材料“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可知,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贸易的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农产品购销垄断问题,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农产品占世界商品交易的比重问题,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
22、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材料二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明神宗实录(1)材料一中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出现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来说明该观点。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12分)(2)指出材料二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6分)【答案】(1)说明:宋代已出现汇票形式的纸币、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
23、专业经理、理财专家、公司、佣金等近代经济现象。说明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因素。(任答三点经济现象)(8分)看法:宋代虽然出现了一些近代商业因素,但是封建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没有向近代社会转变。(4分)(2)政策:“海禁”政策。(2分)影响:阻碍对外贸易;延缓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沿海居民生活困顿;激化社会矛盾。(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经纪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还有理财专家”可以概括出近代商业的因素: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公司、佣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第二小问,应从两个方面分析,既
24、要看到其近代因素,也要看到其发展方向的不足。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可知是“海禁”政策,结合材料二中“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及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26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它是英美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清政府在交齐28.5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后,竟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到1904年日俄战争前,1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1909年10月,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
25、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1910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从1928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10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关内仅修建3600公里铁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勉强修建了1900公里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只顾发动内战,基本没有修建铁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能够维持通车的只有1万多公里。材料二从195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算起,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为止,新中国先后建成干支线6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新建的宝成、兰新两大干线以及黎湛、蓝烟、鹰厦、萧穿等
26、线加强了西北、西南与全国的联系。2006年4月27日,上海磁悬浮结束两年试运,正式投入营运。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顺利实现了全面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11年6月30日15时,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1)根据材料一,概括旧中国的铁路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8分)(2)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8分)【答案】(1)状况:起步晚;发展缓慢;列强争夺路权;由国办到商办;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不均衡。 (4分
27、)因素:列强入侵;政府腐败无能;战乱频繁,政局不稳;经济落后。 (4分)(2)变化:铁路数量增加;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网;运行速度提高;实现铁路现代化。 (4分)背景:民族独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归纳发展状况;第二小问,从外部列强入侵、内部政局动荡、经济落后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从数量增加、布局更加合理、科技含量更高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从政治上的独立、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发展,以及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等方面分析。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
28、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材料二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
29、的特征。(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6分)【答案】(1)特征: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贸易政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4分)(2)评价: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但实行完全私有化,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8分)(3)原因:列宁改革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改革措施配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改革也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两个分号前后的三句话逐层概括即可。第(2)问,材料二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反映了对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二句话反映了以立法的形式把企业推向市场,第三句话反映了改革方案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破坏。从这三个方面概括归纳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方向、措施等角度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