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531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水一中高二级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段中考试历史试题命题: 审核:(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摒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强化周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保证了王权绝对独尊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2大克鼎是西周晚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鼎腹内壁铸有铭文,追述克的先祖师华父为王效力,以及王在穆庙(祭祀场所)对克的册命和赏赐等。这表明西周

2、时期()A.儒家尊祖思想影响大B.主要依据门荫选官C.重视政治传统的传承D.神权政治色彩浓厚3“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军之官者民。”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4唐朝初年,尚书省的地位明显高于中书、门下两省,其实际最高长官尚书仆射为群相之首。贞观年间,唐太宗有意削弱尚书仆射的权力,并最终将其架空;同时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又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长官同堂议事,确立了三省长官并重的局面。据此可知,唐

3、太宗时()A.三省重新进行职能分工B.三省体制已名存实亡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加强D.宰相权力最终被架空5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宋朝演变为台谏合,到明清行使监察权的机构变为科道。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集权的加强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C.台谏分置的弊端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6军机处始于雍正朝,在乾隆年间获得极大发展并建制化。军机大臣一般由皇帝选内阁大学士充任,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这表明军机处()A.挑选学识渊博人员入值B.拥有全国政务的决策权C.提高了中央

4、行政的效率D.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7公民大会的讨论议题由500人议事会事先拟定。大会首先有一个简短的开始仪式,大会秘书宣读提案,然后进入大会核心即自由发言辩论阶段,任何公民都可以就议题发表演说,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以赢得民众的支持和赞同,最后公民对刚才谈论的议题进行集体表决。这说明在古代雅典()A.公民大会程序符合民众利益B.民主公平贯穿决策过程C.演说技巧影响公民大会决策D.平民享有广泛政治权利8民法大全规定,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但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这体现了罗马法()A.灵活理性原则B.追求至善至美境界C.注重司法程序D

5、.实现了法律的公正9.1832年议会改革是“光荣革命”以来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大改造。在改革法案中,统治阶层尽可能地满足强大起来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要求,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分裂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同盟。据此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根本推动因素是A.君主立宪制的不断完善B.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C.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D.英国殖民势力的大发展10法国大革命后政局一直不稳定,共和国一帝国复辟,在近百年里一直像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才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说明( )A.法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偶然性B.民主取代专制历经艰难曲折C.资产阶级处于绝对优

6、势地位D.两党制下法国政局长期动荡11“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因此,1787年的美国宪法规定()A.中央政府权力结构中遵循“制约平衡”原则,避免绝对权力出现B.总统、议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理念C.实行“邦联”体制,美国中央政府对各主权州只进行松散的统治D.总统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实际行政权属于众议院和参议院12德国1871年宪法既要照顾到德国人民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愿望,又要考虑各邦的利益;帝国议会为资产阶级和各种势力提供了合法活动的讲坛;而普鲁士风格的君主立宪制则要保障君主和容克地主掌握实权

7、。材料说明()A.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立宪是虚专制是实B德国1871年宪法兼顾各种势力的利益C德国1871年宪法具有明显的落后性保守性D.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有很大区别13邪片战争期间,道光帝认为林则徐禁烟、鸦片被焚和停止贸易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只要惩办林则徐、恢复贸易,中英关系就会自然恢复到战前状态。这表明道光帝( )A.做出结束战争正确决策B.仍然缺乏国家主权意识C.逐渐接受近代外交原则D.尚未认清中英冲突实质14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即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縻”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

8、多见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这一变化表明()A.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B.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C.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D.近代民主国家识觉醒15.1868年,英美领事与上海道订立了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该章程规定:“凡作商人之领事馆及为其服役并雇用之人,未得该领事馆允准,不得拿获。”之后,列强还设立了领事法庭、领事公堂、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等在华审判机关。这一系列举措()A.完善了中国近代的司法制度B.使中国在涉外纠纷中处于被动局面C.促使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D.表明清延主动寻求外交的近代转型16“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

9、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这场革命”()A.拉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B.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C.引起晚清政局的变化D.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17至马关条约签订,近代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趋势是: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有学者指出,这些埠口,在中国封建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因之而源源不断地泄入、渗开。据此可知,通商口岸开设 ( )A.使中国领土主权不断受到破坏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C.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变化和发展18英国女作家罗安逸在其游记中国:机遇和变革中写道:

10、“他们(浙江省兰溪村乡民)头上仍然还留着辫子.对政治他们丝毫不感兴趣,虽然也曾听说大清国已经变成民国,可这似乎对他们的生活没什么影响。”这一记述折射出当时()A.广大农村思想开放与保守并行B.广大民众抵触激进的社会变革C.政治革命对底层社会冲击有限D.民国政府缺乏切实的惠民政策19历史学家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到,清末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的重大责任不外乎是“富国强兵”,而“五四”期间的中国人与之不同,他们明白当前的急务是把中国从列强的辖制下解救出来,他们团结群众的口号是“救国”。他意在强调()A.清朝末年中国人思想未觉醒B.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C.五四运动促成了民众的觉醒D.国人觉醒起始于五四运

11、动20胡乔木说:“一大开过了,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但是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这里的“伟大事变”是指中共一大()A.促使先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B.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C.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21中共成立后不久的一系列斗争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坚强战斗力,也提供了重要教训: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为了战胜它,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B.明确反帝反封建主张的重要性C.掌握革命和武装权的迫切性D.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

12、然性22“毛泽东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他最初想进攻长沙,当他发现原定计划无法实现时,立刻果断地改变原有部署,转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行,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薄弱的乡村山区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再图发展。”这一“改变”()A.事实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B.使中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放弃了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23英国著名的学者拉纳米特说:“倘若没有中国的勇敢抵抗所构筑的屏障,日本控制全亚洲的野心有可能成真,美、英能否取得胜利也将成为未知。”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B.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C.彻底粉碎了日本称霸世界的迷梦D.促成了

13、中、美、英结为同盟24.1932年底,共产国际明确指示中共:在依然坚持国家苏维埃化和推翻国民党政权总方针不变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进行民族战争。但在1935年6月14日,共产国际又要求中共把地主、资产阶级、一切军队都包括在统一战线之中,以“兄弟阅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转变()A.有利于中共开展土地革命B.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C.有助于联合抗日局面形成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的力量25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

14、烈的价值判断的是()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二、材料分析题(共3道大题,其中26题22分,27题16分,28题12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

15、,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材料二、第一条 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第二条 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三条 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

16、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

17、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模仿和超越之处。(8分)(3)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对第二点理由予以批驳。(8分)27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科举制初成于隋朝而成熟于唐宋。唐中期以后,宰相群体中进士出身者达80以上。两宋时期,公平公正的原则得以继续贯彻。据统计,宋朝科举取士达10万人,是唐朝的5倍多。隋唐之后,选拔标准的设定向治国经邦的方向发展。北宋科举重经义、策论,元朝规定科举考试要从四书五经中出题,明清两朝则固定以经义和时务策为重点考试内容,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向经义实务并

18、重的方向细化。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逐渐确定的人才培养方向,辐射到全国的官办学校和地方社学,形成了与科举考试互相配合的文化教育体系。摘自解扬评价科举制度应坚持两分法材料二 甲午战后,康有为指出:“中国之割地败兵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上奏:“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随后清政府确立兼顾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近代教育学制,并于1905年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科举停废导致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制度根基突然铲除,带来了社会震荡、政治混乱和文化断裂

19、等后果。在科举被废后,出现为科举平反的呼声。孙中山说:“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更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蕴含的现代性具有超越帝制时代的生命力。摘编自刘海峰科举革废与辛亥革命(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争知识,指出清末民初有识之士对科举制的前后态度,并分别指出其原因。(10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阶段特征1842年到1901年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

20、时期1901年到1920年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1921到1927年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十年内战时期“上升”与“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抗战时期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选择题:DCDCADCABBABDBBCDCCDABACC非选择题:26(1)特点:古代中国:在君主专制的前提下,通过相权(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约君权。古代

21、雅典:是奴隶制民主的组成部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交叉制约。(6分)(2)模仿:采用民主共和政体;实行三权分立体制;践行人民主权原则。超越:美国宪法把妇女排除在公民之外,而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美国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烙印,而临时约法提出民族平等。(8分)(3)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进程;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其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8分)27(1)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内容以儒家

22、思想为主(重人文知识,忽视自然科学);为君主选拔治国人才;持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与教育互为影响。(6分)(2)前期:主张废除科举制;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内忧外患);八股取士的弊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学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发展近代教育的需要。后期:主张为科举制平反;(或肯定科举制)原因:废除科举制带来消极后果;科举制在历史上曾产生积极作用;科举制体现公平公正等现代精神。(10分)28示例:1842年到1901年是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积极向外扩张,从1840年到1901年,列强相继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严重损害了中国领海、关税、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列强还在经济上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贷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渐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