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州一中2020-2021-1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一历史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 周朝饮酒时有“酒礼”,每献酒一次,宾主之间便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之后,一杯酒才能下肚。下列对“酒礼”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B. 强调等级森严,贵贱有序C. 意在规范行为,礼治天下D. 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宾主之间便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及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其表述。A项中“社会落后”、B项中的“等级森严,贵贱有序”、D项
2、中的“思想教条,效率低下”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三者均可排除。2.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这反映了A. 三公九卿互相制约B. 秦律严苛细密C. 皇权至高无上D. 丞相独揽大权【答案】C【解析】材料“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中的“上”是指皇帝,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帝来决定如何处理,这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故C项正确,D项错误;A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点睛:首先要明确“上”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得出正确答案。3. 元代行省作为中央权力的延伸,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都省)分支机构的性
3、质,“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这说明元代行省制度A. 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B. 恶化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元代行省作为中央权力的延伸,是中央派出机构,因此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正确;元代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所握权力大而不专”,不易形成割据势力,A错误;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又使行省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很好的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错误;元朝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并非仅对边疆地区,排除D。4. 古代中国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现象出现于“科举制”时代的是A. “立嫡以长
4、不以贤”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立嫡以长不以贤”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体现了九品中正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体现了科举制,“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体现了察举制。故C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演变【详解】5. 在明神宗实录中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威福),下侵六曹之职掌(职权),终以取祸。”叶向高认为明朝内阁( )是中央决策机构 是为皇帝提供顾问
5、的内侍机构 权力膨胀易招祸阁臣的职权由制度决定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威福),下侵六曹之职掌(职权),终以取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不是中央决策机构,排除;材料未体现阁臣的职权由制度决定,排除。故选B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6.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政治家主要内容主要原则A梭伦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主权B克利斯提尼实行“
6、陶片放逐法”司法公正C克利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轮番而治D伯里克利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民主监督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陶片放逐法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迫使他们言行谨慎,不敢肆意妄为,不涉及司法制度,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对应关系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7. 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了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A. 十二
7、铜表法B. 公民法C. 万民法D. 习惯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过程中,基于种族和人口、事务众多,管理事务繁杂,通过了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万民法,C项正确;公元前449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的内容,以治理公民为主,A项不符合题意;公民法与统治“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不符,B项错误;习惯法只是法律的形式,不能说明其针对的是不同种族和繁杂事务,D项错误。8. 恩格斯说“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由此看来罗马法主要调整( )A. 国际关系B. 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关系C.
8、 市民与政府的关系D. 罗马城邦与帝国新征服地区的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以至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可知,罗马法主要调整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关系。所以答案选B。9.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论一致的是选项 史实 结论 A 英国内阁度议会负责 国王退出英国政治舞台 B 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分权制衡具有虚伪性 C 法国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众议院实际作用很小 D 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国封建专制色彩浓厚 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德国作为行政首脑的宰相
9、不对民意代表议会负责而对皇帝负责体现了专制色彩浓厚,故选D项;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国王是国家元首,排除A项;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体现三权分立,有利于防止专制,排除B项;法国总统有权解散众议院,并不能表明众议院实际作用很小,排除C项。10. 在法国,经过1870年9月,1871年8月与1875年1月三次努力才赢得一个勉勉强强的共和国。由此可知法国A. 共和国很快会夭折B. 共和派不占优势C. 共和之路非常艰难D. 共和观念很难普及【答案】C【解析】据材料“三次努力才赢得一个勉勉强强的共和国”,这说明法国共和之路非常艰难,故C正确;法国共和制度没有很快夭折,故A错误;共和派赢得了共和制,故B错误;材
10、料无法体现共和观念很难普及,故D错误。故选C。11. “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材料反映出A. 英国君主大权在握B. 德国半专制君主立宪制C. 美国国会形同虚设D. 法国共和之路艰难曲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君主立宪制下,德国皇帝掌握实权,地位高于议会,“君主为实,立宪为虚”,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材料正是说明德国政体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是半专制君主立宪制,故B正确;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受到制约,A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和法国实行民主共
11、和制,不存在皇帝,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联系所学德意志第一帝国宪法的内容分析解答。12. 1853年,法国外交官夏尔拉沃莱写道:“这肯定算是19世纪最令人不忘的行动之一。一个人口达3万万之众的民族,被一小撮欧罗巴人打败,亚洲最大的帝国向西方贸易与文明开放,这便是现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这场斗争的结果。”“这场斗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据材料“1853年一个人口达3万万之众的民族,被一小撮欧罗巴人打败,亚洲
12、最大的帝国向西方贸易与文明开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鸦片战争中国失败,被迫开放的结果,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开始于1894年,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开始于1900年,故D项错误。故选A。13. 在近代某一条约签订时,列强要求赔款数额为4亿5千万两,用意是当时中国有4亿5千万人口,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材料中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天津条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 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天津条约赔
13、款800万两。故排除ABD三项。14.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俄罗斯因能向西方学习,接受西方政教,所以成为“北方冠冕之邦”;日本因能与西洋各国通商,学习西方技艺,所以“将来亦必出于巧焉”。其意在A. 改革国家内政B. 加强与西方的交往C. 引进西方科技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资政新篇,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根据材料,洪仁玕认为,俄罗斯和日本都是由于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从而使国家强大,所以太平天国此时也应该改革国家内政,学习西方,以此来振兴太平天国,A项正确;B、C两项都是学习西方的内容,不是其用意,排除;建立
14、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其用意,D项错误。故选A。15. 一个叫鲍布的美国人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叛乱者在事件发生期间行为公正,他们签署宣言,任何恐吓外国人的人将被处死,任何做有利于保护外国人及教堂的人将得到奖赏。他们做尽其职责范围内的事以获得外国人的支持。清政府亦保护外国人。”信中的事件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外国人是斗争对象,故A项错误;义和团 “ 扶清灭洋 ”,所以外国人得不到充分的保护,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列强
15、抱有幻想,“他们签署宣言”,保护外国人在华利益,只反满洲贵族清政府,故C项正确;D项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无产阶级革命,不符题意。故选C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6.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A. 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B.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D. 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答案】C【解析】从材料“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可以看出作者肯定辛亥革命在于实现了制度的变革,即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度,建立了资
16、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错误;D项错误,错在“完成”。17.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 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统治B. 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C. 青年学生要求民主自由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直接原因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山东的特权等要求遭到无理拒绝,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人民强烈义愤,即巴黎
17、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8. 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标志着A.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B. 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指导思想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答案】D【解析】【分析】由材料“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可以知道,这次会议指的应是遵义会议。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18、,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排除ABC,选D。【详解】19. “(这次)会议原定是政治局会议,而不是扩大会议。博古最初不同意扩大到军团主要领导参加,但军团领导人纷纷要求,才同意了。这就为在会议中提出改组中央领导,让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这次会议A. 提出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B. 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D. 解决了组织和军事上的问题【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这就为在会议中提出改组中央领导,让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奠定了基础”可判断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解决了组织和军事上的问题,故D项正确;中共二大提出了中共的
19、民主革命纲领,故A项错误;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故B项错误;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故C项错误。20. 有学者研究后发现:在1928年中共六大前后,党内文件频频使用“割据”一词,包括“农村割据”“割据局面”“暴动割据”“革命区域”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 意识到农民阶级的主导地位B. 关于革命道路形成广泛共识C. 反思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教训D.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国民大革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革命,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武装,导致最后的失败。材料中“割据”的用词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教训的反思,故C正确;“割据”不
20、能说明意识到农民阶级的主导地位,排除A;材料中并没提到对于革命道路的共识信息,排除B;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割据”不能说明这一任务,排除D。故选C。21. 美国史学家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A.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胜利B. 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气焰C. 促进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D. 保存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火种【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
21、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可知,该事件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挽救了中国革命,保存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火种,故D项正确;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故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是在1927年,故C项错误。22. 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地飞向南京。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这反映了A.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B. 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22、D. 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地方军阀加入抗战,表明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故B项正确。1928年张学良易帜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故A项错误。1937年9月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正式形成,但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内部军阀的变化,故CD项错误。23. 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60 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民族自治地方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B. 民族区
23、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治制度C. 新中国成立后五个省级自治区陆续建立起来D. 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于 1965 年【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60 周年的讲话”是201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召开,至此,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掀开了西藏历史的新篇章,昔日的农奴和奴隶成了新社会的主人。故答案为D项。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早于中华人民共和
24、国成立的时间“1949年”,排除C项。24.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大成功。下列各项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举措的是A. 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 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村民自治,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的民主制度,不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新举措,故A错误;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通过,故B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初确立的政党制度,故D错误;加
25、强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后民主建设的新内容,故C正确。25.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了伟大祖国的怀抱。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主要是因为A. 英国的让步B. “九二共识”的达成C. 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D. 香港地区文化与大陆地区文化的一致性【答案】C【解析】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怀抱的最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C正确;A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与香港回归无关,排除B。点睛:香港回归是我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我国外交能够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综合国力的提高。第II卷(非选择题 共
26、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1)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四次侵略战争?(2)20世纪3040年代,“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指的是哪次战争?【答案】(1)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抗日战争。【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
27、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对我国发动的四次侵略战争包括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指的是抗日战争。2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9月和10月分别对美国和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访美期间,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重要会谈,没有在美国国会演讲。访英期间,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英国首相卡梅伦进行了重要会谈,并在英国议会演讲。很显然,美英两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是影响习近平主席在两国国事活动安排上不同的重要因素之一。材料二:英国创立了第一套西方资本主
28、义政治制度体系,被誉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与典范。美国则在吸收、借鉴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加以调整,使本国的政治制度体系趋于完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英美两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2)奠定两国政治体制的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3)简要分析上述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答案】(1)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2)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3)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控制;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使国家势力迅速壮大,成为世界性大国。【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基本的知识迁移能力。168
29、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使国王的权力逐渐的转移到议会和内阁,并最终使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在独立战争后成立了邦联政府,但邦联政府软弱无力,不能够应付当时美国的内忧外患,于是1787年通过了1787年宪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起了民主共和政体。(2)本题考查了学生基本的知识迁移能力。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首先通过了权利法案来限制王权,在权利法案中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和财政权,这些权力都转移到了议会,国王仅仅保留了一部分行政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国王的原则。美国为了解决邦联政府软弱无力的问题在费城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1787年宪法
30、,成为美国政体建立的标志。(3)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确立,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两国当时的社会矛盾,解决了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英国彻底解决了君主专制的阻碍,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制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为英国的对外扩张提供了条件。美国则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极大的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28. 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前期)皇帝的旨意一般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书令、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
31、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档,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加盖骑缝印,再送交尚书省施行。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有:“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摘编自赵恒烈、张鸿旗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三省制运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特点对唐代政治的影响。(2)根
32、据材料二,说明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答案】(1)特点:讲求程序;集体负责;档案制度规范;皇权中心。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统治;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2)主要表现: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定期召开;拥有相对完备的民主政治机构;抽签选举大多数的公职人员。影响: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解析】【分析】【详解】(1)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一“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
33、书令、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档,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加盖骑缝印,再送交尚书省施行”等信息即可从讲求程序、集体负责、档案制度规范、皇权中心等方面概括特点即可。关于影响,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从强化皇权、减少决策失误、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等方面思考作答。(2)根据材料二“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等信
34、息概括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即可。关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家组织、决策方式、公职人员的选举和任期等方面分析。【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书令、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档,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加盖骑缝印,再送交尚书省施行”、“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
35、解题时回顾三省六部制、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邱逢甲春愁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
36、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材料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材料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四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4)材料五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说明材料
37、六中“天翻地覆”的含义。【答案】(1)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变化: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抗日战争的胜利;(3)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4)红军长征;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解析】【分析】【详解】(1)条约:根据材料一中“海边五口又通商”、“ 问君港岛可曾留”可知诗中涉及五口通商和割香港岛给英国,因此材料一涉及的条约是南京条约;材料二中
38、“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在马关条约中台湾被割占;材料三中“八寇强迫条约签”“ 不准反帝炮台亡”“ 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变化:根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允许标志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抗日战争的胜利;(3)新道路指的是:根据材料出处“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可知当时毛泽东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确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此前的道路:根据所学可知在确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之前,中共坚持夺取“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说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说明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4)远征指的是:根据材料出处“毛泽东七律长征”可知这次远征指的是长征。含义:根据材料出处“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南京解放,意味着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