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440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框图概览线索归纳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个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两大阶段: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第1讲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古代政治制度的准备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1)建立意义:标志着国家的出现,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2)王权特征:具有神秘色彩,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3)继承方式: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1它标志着社会财富和

2、社会权力的集中“家”的私有观念深化,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之一。2以神权为依托,象征权力的器物和建筑出现,如大型宫殿等“天下共主”雏形初现。3反映尊卑贵贱的各类墓葬、青铜制品也大量出现社会基本秩序建立。2行政管理(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2)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二、周朝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天下归周)(1)含义: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3)概况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权利可在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权力和职位世袭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

3、、晋、楚等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影响积极在西周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中原地区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在封国得到推广、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是导致后期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 曹兵武分

4、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天下归宗)(1)含义: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4)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家国合一,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天下归心)(1)目的: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2)含义: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防止低等级对高等级的“僭

5、越”行为。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史料一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史料一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史料一中“用盟约维持关系”“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是最关键的信息,说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松散,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特点:分封制下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没有形成严密的从属关系。说明:诸侯拥有较大独立性,这是分封制走向瓦解、诸

6、侯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史料二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曹兵武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根据史料二说明分封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注意史料中“中国文化”“普遍认同”这一信息,说明西周文化得以向外传播。影响:分封制传播了中原先进文化,对华夏国家意识的形成以及文化认同起了重要作用。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封制消亡。但后世许多封建王朝也实行过分封制,例如西汉、西晋、明代等,大多时候分封制只是郡县制的补充。(2)分封制使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

7、心文化传播到了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中国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3)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如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4)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如中国的很多姓氏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齐、鲁、赵、燕、晋、秦、楚等;战国时秦国与晋国曾多次联姻,后世就以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探究2血缘维系的宗法制史料一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摘

8、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史料一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读这则史料时要重点抓住“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等信息,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将国家政治结构与家庭血缘关系相结合。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这体现了宗法制对国家政治体制的影响。史料二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了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的又一特色。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法制对后世有何影响。史料中“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智主义”是关键信息。影响: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宗法色彩:等级制,绝对的君臣

9、隶属关系,极端皇权主义和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反智主义是其重要表现。全面认识宗法制的影响积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消极影响政治上推动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人们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经济上影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和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文化上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以家国情怀感悟宗法观念的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姓家族绵延不绝,持续两千余年,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辈分分明

10、、有史可稽的著名宗族。孔姓家族历经千年,繁衍日盛,人口众多,但其字行辈分始终排列有序至今不乱。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五十五代为“克”,五十六至八十五代字行为:“希言公颜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孔姓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续修第八十六至一百零五代字行:“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摘编自孔姓宗族特征材料二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摘编自美国四大家族对比材料一、材料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

11、化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本题要求先结合两则材料提取各自关于姓名的信息,寻找出两者之间不同的两项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所以答案必须要分成两个部分,即不同的信息和相关的说明,之后结合所学有关政治或者思想文化知识得出相应的原因,再进行说明即可。答案:示例:信息:(姓与名顺序的差异)。中国汉族先姓后名,“重姓轻名”;英语国家先名后姓,“重名轻姓”。说明:中国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姓氏是维系血缘的隐形纽带,个人是宗族和家庭的从属,重视宗族利益;而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等)的影响,突出个人的地位。宗法观念的现实意义(1)弘扬宗法文化中的友爱、团结互助思想,有利

12、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2)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3)宗法文化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和统一。(4)修祠堂、族谱有助于加深对祖先、家乡的认识,有利于延续和发扬传统文化。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洛阳一模)商周时期对异族群体的经略方式存在差异,商人与异族建立的多是一种或稳定或不稳定的联盟关系,而周人则直接将姬姓贵族分封到这些异族聚居区。这一变化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贵族专权C维护统治秩序 D增进文化认同C由材料“周人则直接将姬姓贵族分封到这些异族聚居区”可知通过同姓与

13、异姓的交错杂居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故选C项;分封贵族在领地内有较大的独立性,削弱了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而非贵族专权,排除B项;材料强调分封制加强统治的影响而非增进文化认同,排除D项。2(2019衡阳二模)下图为秦国国君世系图(部分) 秦国国君世系(部分)第1世秦襄公在位12年(前777前766年)第9世秦穆公在位39年(前659前621年)第25世秦孝公在位24年(前361前338年)第26世秦惠文王在位27年(前337前311年)第30世秦庄襄王在位3年(前249前247年)据此可以判断,战国时期()A分封制遭到破坏 B宗法制遭到破坏C礼乐等级制度森严 D出现官僚政治雏形A

14、秦国国君还只是诸侯,后来却称王了,而按照分封制只有周王才能有此称号,说明分封制已无法限制秦国国君,故选A项;宗法制解决的是权力的继承问题,排除B项;礼乐制度的目的之一是防止僭越,而题干反映的是秦国国君称号的突破,排除C项;官僚政治下,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排除D项。3(2019鄂尔多斯一模)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此记载说明()A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 B青铜制造业比较落后C尊卑有序的政治特征 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C礼乐制是维护贵族等级名分的典章制度和礼仪制度,材料反映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内容实质是维护等级制度,而不

15、是说明统治者生活的奢侈,排除A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而材料体现的是春秋时期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排除D项。4(2019新乡二模)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着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A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B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C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 D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D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而孝道文化与宗法观念紧密联系,故选D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排除A项;先秦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

16、成,但孝道文化已经存在,排除B项;民本思想与孝道文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 古代政治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人民渴望统一与政治稳定。2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二、内容1国家最高权力中心皇帝制度(1)创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皇帝。“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2)特点皇位世袭:嬴政自称“始皇帝”,由子孙传承皇位,权力不可

17、转移。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皇权独尊: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等。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职责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九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特点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作用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大事,备皇帝裁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1)内容地方设有郡、县两级,“郡”直属于中央

18、,“县”隶属于郡。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早在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已不再进行分封,而是改为设置郡、县;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广泛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各地。因此,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2)影响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4秦律:细密严苛。三、影响1积极影响(1)使秦朝国力增强,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3)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

19、,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4)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消极影响: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1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史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总揽威权,柄不借下。太平御览史料一主要表明了秦朝政权的什么特点?“传之无穷”体现了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柄不借下”彰显皇权独尊、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家天下”、皇权至上的特点。史料二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

20、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史料二体现出秦朝政权的什么特点?三公九卿制在处理国家政务上有何特点?史料二中诸卿分工明确,集权于皇帝,其中奉常、宗正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体现了“国”与“家”同治。家国同治。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谁也不能独揽大权,这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

21、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探究2分封制与郡县制史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22、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史料中“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和“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是关键信息,说明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之重要。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史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史料二

23、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史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下地方权力太大,而郡县制会导致君主权力过于强大,故其主张“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地方权力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郡县制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官吏权力王位世袭,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由皇帝和朝廷任免调动,不能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

24、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实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以家国情怀感悟郡县制的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摘编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

25、,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材料论述了郡县制思想,其思想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付诸实践。然后选择史实依据加以论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郡县制的借鉴意义(1)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运用时间最长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旨在加强对基层的

26、管理,进而加强中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互动的纽带。(2)在郡县制形成过程中,派生出官僚制度、俸禄制度、上计制度,另外与之相应的乡亭组织、什伍组织以及户籍制度也得到发展,这使得中国政治结构形成网状结构,带动行政运作的两端,中国出现不可逆转的大一统。(3)政治的大一统势必会推动中华文化大一统的实现,进而影响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得中国一直处于大一统的格局中。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南充一模)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

27、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A夏、商、西周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说明诸侯国独立性很强,国家没有真正实现中央集权,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度,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秦统一六国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而不是民族认同感的加强,排除B项;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是统一的意义而不是内涵,排除C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说法太过绝对,排除D项。2(2019乌鲁木齐一模)古代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

28、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这反映出()A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D“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说明秦始皇统一后建立了不同于分封制下的新的帝王祭祀体系,这也是秦始皇一统天下、构建专制权威的表现,故选D项;材料显示的是秦朝的祭祀制度,而不是周朝的社会状况,排除A项;秦朝改变了古代的祭祀制度,排除B项;C项不能反映秦始皇这种做法背后的实质问题,故排除。3(2019苏锡常镇四市一模)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

29、的是()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C“周秦之变”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指从西周分封到秦朝郡县制的变化,它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C项;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是从禅让制到世袭制,排除A项;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颠倒了顺序,排除B项;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体现的是儒家和法家治国思想的不同,排除D项。4(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这一现象()A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B意味着宗法制影响的消除C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D是科

30、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C由材料“除帝王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可知郡县制下选官不再依据血缘,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故选C项;秦汉确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皇权强化,A项不符合史实;秦汉以后宗法制尽管不存在,但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如尊宗敬祖观念,排除B项;科举制是隋唐以后推行的选官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知识点卷别命题角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019全国卷24商、西周的王位继承方式2019全国卷24宗法制2018全国卷25商朝的建立2017全国卷24西周的分封制度2016全国卷24西周对历史传承的重视秦中央集权

31、制度的形成2019全国卷24秦国能完成大型工程的原因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近几年较少涉及。宗法制在当今社会的历史遗存与我们的生活关联较密,如“家谱热”“孝道”等,这契合了当下“文化自信”等热点问题。2从考查形式看,多创设材料情境考查对材料隐性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以选择题为主。3从命题方向看,未来高考仍会围绕分封制与宗法制等主干知识命题,应注意分封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另外,周秦制度之变革与社会转型和以法治国相结合也是重要命题角度。真题研练感悟考法还原历史情景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2019全国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

32、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明立意:本题以商周王位继承方式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抓关键:“17代30位王”“11代12位王”是最主要信息,说明两个朝代王位更替的频率不同。理思路:从王位更替情况看,商朝频率较高,其原因是兄终弟及的方式容易引发兄弟之间的残酷争权斗争。而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基本保证了王位继承的有序进行,能够防止王位继承的纷争,由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为B项。练点1:西周的分封制(2017全国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

33、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题干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从而使周的文化影响也因此覆盖其所辖之处,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局面,排除B项。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排除D项。练点2:西周的文化传统(2016全国卷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

34、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B题干反映的是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格式和内容情况,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意味着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周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与商代一样,都是“金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度,故排除C项。商周青铜器多用于祭祀,题干信息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排除D项。练点3:战国时期秦国能完成大型工程的原因(2

35、019全国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D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不断增强,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国家,国家组织能力强,能够集中物力、财力和人力进行重大工程建设,故答案为D项。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制)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铁制生产工具普及是在汉代,故B项错误。当时的交通落后,C项排除。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2019全国卷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

36、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 D察举制明立意:本题以史料切入,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抓关键:“孝”“悌”“礼”等说明材料所述与血缘、等级有关。理思路:因为“孝”“悌”“礼”与血缘、等级、尊卑关系密切,所以由此入手分析选项中哪一项与此相关,经过对比即可知答案为A项。练点4:商朝的建立(2018全国卷25)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

37、因A材料意在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来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其“仁爱”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故选A项。新题快递自我评估1(2019广安一模)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辖区,外服是一些附属国,外服对商王没有隶属关系。西周在直辖区外分封诸侯,各诸侯国定期向周天子朝贡,并提供赋役。这表明西周()A废除商代制度而推行分封制B继承和发展了商代政治制度C最高统治集团权力高度集中D实现了对诸侯国的直接控制B“西周在直辖区外分封诸侯”体现了西周对商代内服制度的继承,“各诸侯国定期向周天子朝贡,并提供赋役”体现的是西周对商代外服制度的发展,故排除A项,选B项;由于受封诸侯在封地内有很大

38、的独立性,故西周没有实现最高统治集团权力高度集中,排除C项;分封制下,天子通过诸侯对地方进行间接管理,排除D项。2(2019武汉调研)在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由此可见()A礼乐制在楚地广泛传播B楚文化体系完全形成C楚人华夏认同意识增强D楚文化神秘色彩浓厚C楚地本为南方楚文化,楚人引用诗经说明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得到楚人认同,也说明文化的同一性增强,故选C项;礼乐制体现在礼记中,因而楚人引用诗经不能说明礼乐制在楚地的传播,排除A项;楚人引用诗经不能说明楚文化体系的完全形成,也无法体现楚文化中充满鬼神的神秘色彩,排除B、D

39、两项。3(2019惠州调研)夏商周时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这说明()A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B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C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D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C“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表明这一时期历法未统一,反映了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故选C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的权威未被严重削弱,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分封制及其主体,排除B项;是分封制而不是历法使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排除D项。4(2019内江一模)据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

40、,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据此可知()A商朝初期“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B商朝末期“分封制”已经走向成熟C商朝初期“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D商朝末期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D“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这反映了“辛为嗣”的原因是辛母为正后,辛被立为继承人,这说明商朝末期已经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故选D项;夏朝时“家天下”制度已经开始形成,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且分封制走向成熟是在西周时期,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朝,排除C项。5(2019永州一模)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

41、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这表明()A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C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A根据材料“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可知战国秦汉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不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也不是小农经济的确立,故B、C两项错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故D项错误。6(2019昆明一中摸底)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C郡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不能消除地方割据,故A项错误;B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中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郡的划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