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305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最新导学全案:17 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 课中 课后25WORD).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7汉魏晋诗三首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了,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

2、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立刻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1字音辨识迢迢(tio)皎皎(jio)纤纤(xin)机杼(zh) 脉脉(m) 慷慨(ki)子衿(jn) 呦呦(yu) 鼓瑟(s)吹笙(shn) 三匝(z) 吐哺(b)羁鸟(j) 暧暧(i) 樊笼(fn)2通假举要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通“辍”,停止)3一词多义(1)适(2)当(3)得4词类活用(1)对酒当歌(名词作动词)

3、唱歌(2)鼓琴吹笙(名词作动词)弹奏(3)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4)去日苦多(形容词作动词)苦于(5)暧暧远人村(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古今异义(1)人生几何古义:多少今义:研究空间图形的一门学科。(2)明明如月古义:光明、明亮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定。6文言句式(1)何枝可依(宾语前置)翻译: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2)何以解忧(宾语前置)翻译:用什么东西来排解忧愁。(3)开荒南野际(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翻译:(我)在南面的田野里开荒。(4)狗吠深巷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翻译:狗在深巷里叫。7名句积累(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

4、心念旧恩。(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5)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县)人。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团结在他们周围的一批诗人叫“建安诗人”。他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精神,用乐府旧题写诗,留下了20多首乐府诗,反映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表达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抒发顽强进取的思想感情,语言质朴,形象鲜明,具有激昂慷慨的悲壮风格。代表作品

5、主要有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1古诗十九首: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相互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而奔走交游。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隔绝亲戚,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情愫。一些文人愈来愈感觉四言诗的旧形式容量太小,而

6、五言句所包含的词和音节比四言句多,运用起来伸缩也较大,在表达上更灵活、更方便,所以,五言诗迅速兴起,艺术技巧也日益成熟。2短歌行: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宴请众文武,饮至半夜,忽见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3归园田居:陶渊明29岁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了。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80余天,辞官归田,这年他41岁。从此直到他63岁时去世,再也没有出仕。在彭泽县令任上的“逃离”,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他的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

7、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豪强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因此,在奔波劳累的仕宦生活中,他时时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而一旦脱离了官场,回到家里,亲身参加耕种和收获,让他感到无限欣悦。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期,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过程的作品。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开头两句写景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提示:开头两句表现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借喻人间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现实生活。最后两句表达了织女怎样的感情?提示:交代了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8、。诗歌大胆运用想象,借助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形象地表现出相思的痛苦以及不能相会的哀怨。开头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开头四句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有限、生命易尽这个自然现象的无限感慨。“忧思难忘”这句有什么作用?提示:这句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正是未能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埋下了伏笔。“明明如月心念旧恩”这八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提示:这八句写求贤过程中有忧有喜的曲折心情,正反对照,忧喜交织,恰当地表现出作者丰富多彩的感情。“乌鹊”指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提示:乌鹊比喻贤才,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诗人用“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

9、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诗歌立意深远,气韵沉雄,想象丰富,感情充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是难得的上乘之作。“无”、“爱”表达了什么感情?提示:两字表露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和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了基调。“羁鸟”、“池鱼”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提示: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急迫心境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诗人描写田园生活时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提示: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在仕途上实现理想抱负无望,那就不如酒一壶,田一亩,茅屋三两间,悠闲自在。短歌行归园田居1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

10、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叠词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_【答案】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象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叠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

11、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2短歌行中运用周公吐哺的典故,有何作用?_【答案】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此处曹操运用这一典故抒发的是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3短歌行一诗中,诗人是如何曲折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的?_【答案】由眼前的歌舞酒宴生发开来却又抛开对空间场面的具体描绘而转为对时间的悠长的思索,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由此而引发对贤才的渴慕之情。作者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写心忧

12、天下之情。由人生短暂这一不可改变的事实而产生渴求贤才的忧思。4归园田居一诗中,诗人采用什么手法来展现田园风光?诗作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感情?_【答案】采用了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点睛之笔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樊笼”比喻官场,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及久在官场的悔恨之情,也表达了终于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之情。问题历朝历代都有两部分人,一部分主张出仕,或归隐山林,寄情山水;或退归田园,亲近自然。一部分主张积极入仕,去实现自己经国济世的宏伟抱负。陶渊明选择了归隐,而曹操选择了积极入仕。对他们二人的选择,你持什么观点?【瞭望者】我支持曹操的选择。人生在世几十年,总

13、要留下一点积极的东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要想做点有益于社会的事,就必须克服社会上的阻力,积极入仕。归隐山林,寄情山水,是一种只顾自我感受的自私行为。【一帘幽梦】我支持陶渊明归隐。滚滚红尘,纷繁复杂,各色人等,争来抢去,无非一个“利”字,而一个人一生所需实在有限,一日三餐,居住一屋足矣,睡眠一床足矣,一切利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了这些,不择手段,劳心费神,倒真不如归隐山林,寄情山水更干净些。我的观点魏晋风骨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或厌倦了官场时,都会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等莫不如此。于是,

14、“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追求。由于陶渊明的吟咏,酒和菊也就成为他的象征。阮籍饮酒有以醉逃祸和借酒浇愁的意味。陶渊明则是追求酒所助成的物我两忘的境界。他写菊的诗其实并不多,一共才六处。但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太出名了,菊便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他生前是孤独的,他的诗歌是一个孤独者的自白。他生命的光辉在他死后才逐渐放射出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的这两句诗,用在陶渊明身上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应用角度】“归隐”、“出世与入世”、“追求”、“活着的意义”、“贵与贱”等。年薪18万夫妻

15、放弃城市优裕生活“归隐”山林潘迪纲、周锐,俩人今年都35岁,本科学历。妻子周锐是通化市人,丈夫潘迪纲是蛟河市人,二人现住在蛟河市漂河镇红光屯红光山红光沟的大山中。一间坐落在山坡上,只有10平方米大小,用塑料布搭建的简易帐篷就是他们“归隐”的家。那里没有水,没有电,离最近的人家也要走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可是,他们过得很快乐,很有追求。鸡鸣狗吠,一派田园风光。他们不是“爱情天梯”里的男女主角,也不是神雕侠侣,他们只是勇于按照自己的内心生活的一对普通夫妻。在“归隐”前,周锐曾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担任策划总监,年薪18万元,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在“归隐”前,夫妻俩在长春买了一套88平方米的房子,开了一家西

16、餐厅。【媒评文摘】1.有很多人不理解潘氏夫妇放着城市的好日子不过,为啥要住进大山中受苦。其实他们每一次的转变,都是在追求着我们心中的幸福生活的方向。现在的白领,天天打卡,天天要接受领导的训话,是可忍孰不可忍?新文化报2对潘氏夫妇的行为,一些郁闷的都市白领都会喊一声“好”,但却又没几个人真会这样做。被领导管着干活,虽令许多人不爽,可架不住房子、票子、车子、孩子的诱与压,大家还得老老实实地服管。许多人都有“归隐”梦,但也只是梦而已。真要“归隐”,可能过不了多久,又会念起城里的活色生香来。羊城晚报菊花人生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绽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

17、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处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有多少人又能够理解他离开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的情怀?你能够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的苦痛?他明白,一个人无力挽回历史潮流,既然这样,他只有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他痛

18、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他只有在内心里的矛盾,派生出外在的菊花人生。于是希望自己入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出则兼济贫穷百姓,以文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或许正因为他的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自己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出乎的,便是外在的豁达潇洒;入乎的,似乎就几近于闲情、雅致。我们常常只看到陶渊明简单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出乎,却不知,他的思想挣扎、心情苦闷而复杂的入乎。或许有人说他超然,或许有人说他超傻,这些相对他而言并不重要。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其真爱

19、,是他人生的全部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分明地看到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出入世的人生!【精要欣赏】作者透过陶渊明决然离开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归隐山林,与幽幽香菊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细品菊花茶,乐在其中的行动。表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作者深入审视,明乎其“出”,由衷地为陶渊明的归隐拍手叫好。并且,作者透过陶渊明的“出”与“入”,来透视他内心的无奈、苦痛、悲伤甚至凄凉,深刻地品出了陶渊明“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菊花人生的况味。(教师用书独具)【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魏晋诗歌艺术方面的特点与成就。2过程与方法:了解五言诗

20、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特点及奇偶相配、富有变化节奏的句式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陶渊明平淡、朴素中见真情的语言风格。二、教学重点1迢迢牵牛星中用平凡的意象表达的刻骨铭心的感情2揣摩短歌行中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3体悟归园田居中作者的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态。三、教学难点1鉴赏三首诗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从上星期进入的现实主义代表作诗经开始,到屈原的浪漫主义杰作离骚,再到东汉建安年间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我们透过经典文学作品在古代社会徜徉良久,今天我们将从东汉幽幽怨情出发,体会三国时期的豪情,再到魏晋

21、南北朝的人间天堂。恩爱的牛郎织女却被天河隔开,只有苦苦相望泪流满面;一代骄雄曹操却极尽委婉恳求之致,向全国各地纳求贤才;厌恶官场的陶渊明终得回归故里,在人间制造出一心所向的“桃花源”,现在我们走入这三首诗,于诗人同悲同喜,同愁同闲吧。2迢迢牵牛星(1)背景介绍选自梁代萧统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第十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选作的选集。内容:抒写夫妻、朋友间的离愁别绪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彷徨失意的心情特点: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中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2)后人评价: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五言之冠冕”,钟

22、嵘诗品“一字千金”。(3)同学讨论:A诗歌基本内容,写作思路和艺术特色。需要明确: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翻译:遥远牛郎不可及,皎洁织女奈何喜。纤纤素手自举起,札札机杼声声泣。半匹布帛竟终日,千行清泪度整年。清浅银河阻我期,谦和君子任我思。盈盈之水间怀人,脉脉情意不得诉。写作思路:远景近景特写虚化交融以旁观者角色远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走近观察其整体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细看其工作表情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深入其内心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替其审视与幽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艺术特色:叠

23、词的运用:“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叠音词的运用既是对外在情境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B这首诗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并作简要评析。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前面的描述只是为这句话作铺垫,后面的描述是为哭泣寻找原因。(4)扩展:宋朝的苏门四学子之一,秦观也写了一首“鹊桥仙”来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

24、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3短歌行(1)导语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

25、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2)关于曹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人,东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曹操死后,曹丕即位,称帝,以魏代汉,曹操被追尊为“武帝”。曹操在文学上有很高造诣。他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在诗歌方面,吸收民歌的营养,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写了一些语言质朴的五言诗。他又善于

26、写四言诗,使诗经以后渐趋衰落的四言诗又获得了升级。他的诗歌现存二十余首,大都采用乐府旧题,明显地表现出对汉代乐府的继承。他的诗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格调慷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示。作品有曹操集。(3)关于标题的介绍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词,原作共两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4)同学讨论:本诗内容、风格、艺术手法A内容:a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点出全诗之脉“忧思”。b渴望贤才,希望对贤才像对嘉宾一样礼遇。c思念贤才的渴

27、望,点出忧思的真正原因。d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e翻译:面对美酒宜高歌,人生岁月有几何?生命好比晨露水,逝去时光实在多。青青衣领实情人,绵绵思慕为郎君。纵使我未往君家,何为子不续相问。岂知皆因君之故,沉思吟咏到如今。群鹿呦呦唤同伴,嘉宾定当奏乐飨。远道客人屈驾探,谈心宴饮情谊惦。月明星稀鹊南飞,绕树三匝何不栖?山海不辞水土丰,一饭三吐英才顺。B风格: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镇南子大手笔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C艺术手法:a用典丰富而贴切,包括语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事典“周公吐哺,天下归心”。b丰富的比喻,贴切,形象。c抒情、写景、叙事为

28、一体。d想象中表达自己的心意。5)教师总结4归园田居(1)导入: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景色怡人。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与世隔绝,幸福快乐。热情好客,淳朴。)我们知道这样美好的桃花源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陶渊明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理想国呢?(当时社会黑暗,政局动荡,陶渊明想以这个幸福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祈求安定的理想。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政局混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桃花源正是这样理想的居所。)中国文人受儒、道、释的影响巨大。东晋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原,所以陶渊明受到儒家与道家的影响。根据桃花源的内容,我

29、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思想中的道家的影子:无君、无压迫、人人平等和平相处。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

30、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另外补充一点,二十九岁到四十三岁时官场生涯使陶渊明更清晰地认识

31、了官场的黑暗,对现实的失望使他更清醒地认识到自然才是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所。只有在自然中人才可以发现自己的纯朴天性,即“真”。庄子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易也。”“真”的属性不是外界施加的,也非外物可改变。当人们处于心灵自由、神定气闲时反照自己的内心就可以发现这种质朴无伪,这时人安定了,可以静心观照,人与自然就和谐地化为一体,达到物即我,我即物的“无我”之境界。(2)解题A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B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

32、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C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3)学生朗读课文并讨论,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

33、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韵”

34、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追问: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明确:1.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2.彻底悔悟。3.也许是一种托词。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明确:

35、B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概

36、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农村的城市化和城市中某些人的走向农村(文明的异化)“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37、,惟吾德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

38、、安逸、喜悦。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处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

39、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4)请同学们说出本诗的艺术特点:A首尾呼应;B语言朴素,平中见奇,淡中有味(5)诗歌的思路整理,指导背诵:第一节从“性格”说起第二节从“羁鸟、池鱼”起兴田园风光一个面开荒南野际两条直线方宅、草屋前后的点榆柳、桃李看烟听狗吠鸡鸣教学后记:由于本课课前准备不充分,个人感觉本课的教学并没有取得意想的效果。老经验是行不通的。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纤纤擢素手擢:举起,摆动B泣涕零如雨 零:落下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

40、:收藏;保存D少无适俗韵 韵:气质,性格【解析】存:问候,探望。【答案】C2下列加点词语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A项,动词,距,距离/动词,离开。B项,介词,用/介词,把。C项,助词,均为“能够”之意。D项,动词,适合/动词,出嫁。【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脉脉不得语 B对酒当歌C鼓瑟吹笙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解析】A、B、C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D项属名词作状语。【答案】D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对仗手法的一项是()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B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解析】对

41、仗的要求: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山川对山川,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大致相对,如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另外,还要避免同字相对。【答案】B5补写下列各句。(1)盈盈一水间,_。(2)_,性本爱丘山。(3)_,池鱼思故渊。(4)_,依依墟里烟。(5)久在樊笼里,_。(6)周公吐哺,_。【答案】(1)脉脉不得语(2)少无适俗韵(3)羁鸟恋旧林(4)暧暧远人村(5)复得返自然(6)天下归心二、课内阅读阅读短歌行,完成69题。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春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42、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对着B臂如朝露,去日苦多 去:过去的C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为:因为,为了D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之:的【解析】当:应当。【答案】A7“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出自诗经,联系上下文考虑,这是诗歌的什么表现手法?_【答案】这是比兴的表现手法,用鹿看到青草就召唤同伴引出作者礼遇嘉宾。8“周公吐哺”用典的意旨是什么?_【答案】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43、”忧恐失天下贤士的典故,是曹操以周公自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9全诗表达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感叹时光易逝、去日苦多、功业未成的苦闷和要求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情怀。三、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诗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完成1013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0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转”、“日”进行分析。_【答案】首联写山中秋景。“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

44、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11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12诗中“接舆”是指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五柳”则是指_(朝代)大诗人_,其诗文代表作品有_(任填一篇)。【答案】东晋(或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或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13诗歌中最后两句连用两个典故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_【答案】诗人以醉酒、狂歌两个典故,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6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

45、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4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任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作简要评析。_【解析】解答本题先要找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诗句,然后选一种表达方式,分析是如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紧扣内容分析出其达到的艺术效果即可。【答案】第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的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景对于“人境”是极少的例外,诗中用一“而”字作了坚定的转折。第三、四句议论:第三句自设宾主,引出“心远地自偏”的回答,高度凝练地概括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第五句到第八句,细致描绘了采菊的

46、过程,并以所见写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此中”指采菊所见,又代指隐居生活。“真意”和“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15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更好。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_【解析】此题是开放性的,不论用“见”,还是用“望”,只要紧扣“悠然”,分析出此字表现了诗人淡泊、超脱的情感即可。【答案】“见”字好“见”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了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

47、更能寄托诗人对南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1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_【解析】解答此题应结合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写出人物的思想境界与个性追求。【答案】(示例)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南山表现出古朴、悠然、毫无做作之态。四、语言表达17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收获的父子写一段文字。要求: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点明漫画的寓意(6080字)。_【解析】要从两个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漫画中的关键字词去描述画面的内容,从而想到这讽刺的是哪一种社会现象。【答案】儿子从高等学府毕业,收获的是一纸文凭;父亲头白背弯,收获的是沉重的债务。漫画提示了普通家庭为子女教育不堪经济重负的社会现实和高等教育存在的制度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