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自测—历史(6).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4928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自测—历史(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自测—历史(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自测—历史(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自测—历史(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自测—历史(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3年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自测—历史(6).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3年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自测—历史(6).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3年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自测—历史(6).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3年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自测—历史(6).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3年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自测—历史(6).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3年新课标高考一轮复习单元自测—历史(6).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单元验收试题(6)【新人教】 命题范围:必修专题五至专题八第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下列关于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功劳”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

2、挥了积极作用B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条件下临时措施C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发挥积极作用D上述观点反映了列宁客观地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3西方一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必

3、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须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与这一理念相悖的经济模式是:A斯大林模式 B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C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4斯大林曾经说:“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不不能。”为此苏联实行了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国民经济发展

4、五年计划5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6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目D实

5、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7某论文把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实行私有化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苏联的解体C赫鲁晓夫与他的秘密报告 D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8史学家艾伯特林德利指出:“罗斯福先生是正当美国旧制度一败涂地之时就任总统的。”这里的“旧制度”是指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自由资本主义体制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 D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9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讲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人侵时一样。”罗斯福所说的“广泛的行政权”的含义是

6、 A罗斯福有很强的权力欲,要求国会授予他极大的权力 B要求国会授予总统宣战的权力 C纠正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弊端,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D美国国会制约着总统的权力10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金融市场遭到破坏 C为后来的经济“滞胀”埋下了隐患 D日后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11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

7、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A B C D12下表为各民族工业营业额(假定1930年营业额为100),造成表中数据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行业19301933棉纱(营业额)19301933针织(营业额)10025面粉(营业额)10050卷烟(营业额)10050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B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C国共内战的爆发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3下表是某国经济增长速度表,以

8、下分析符合的是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19-253668342834A该表反映出勃列日涅夫推行“新经济体制”的巨大成效B该表反映了里根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取得成效C该表反映出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D该表反映出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迎来新一轮的经济扩张14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而在欧洲各国债务中相当部分用于社会福利开支(如下表)。 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B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福利政策消除了贫富差距,实现了社会公平 D财政支出扩大

9、,造成财政赤字15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B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改变了经营方式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16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业987%的户、988%的职工、995%的产值和私营商业822%的户、851%的从业人员、933%的资本额实现了公私合营,这说明中国基本完成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7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 对此历史时期,正确的认识是 A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10、C“文化大革命一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8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图,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原因不包括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外交成就的突破C经济特区的设立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19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发表于这一年的是 A东方风来满眼春、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B标准只有一个、实践标准与科学预见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评“左”比右好、怎样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20每年的“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盘点过去一年的收获,阐明未来一年的方向。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报告中的词

11、汇从“斗争”转向“和谐”,如,1978年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一小撮、倒行逆施等;90年代出现“依法治国”“服务”等词汇,“经济”高频率出现;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等新词不断涌现。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社会的发展进步 坚持改革开放政策ABCD21二战结束后,面对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学家杂志指出:“迫切需要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此后建立了 A雅尔塔体系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布雷顿森林体系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2010年11月5日宣布,I

12、MF执行董事会当天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中国的份额将从现在的372%提高到639%,投票权将超过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这说明A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走向衰弱 B发展中国家控制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话语权扩大 D会员国缴纳股金的份额与投票权脱钩23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亚太经合组织等先后建立,这些组织的形成的理念与下面说法相符的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恒也。”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24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

13、:“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不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需要130亿美元,而欧美每年饲养宠物的支出为17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妇女正常生育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欧美妇女每年购买香水的费用;1975-1997年发明治疗热带传染

14、病新药仅有13种,而同期却发明了1223种减肥新药。”上述这些材料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巨大全球经济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发达国家实行节约是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唯一途径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14年至1820年间,英国有超过600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

15、不去城里找工作。英国自耕农被大批大批逐出家园使得关心社会的个别人极为恐惧,他们直言不讳地起来反对。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为了摆脱危机和保障工业化计划的实现,1929年秋天,斯大林选择了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希望通过集体化达到增加产量,尤其是保证收购的目的。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这是“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

16、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但是,农业集体化确实起到了保证为国家提供粮食的作用,因为集体农庄是强制实行低价超额收购政策的强有力的工具。斯大林在征购粮食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取冒进和粗暴政策,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材料三 这是个青山环抱、翠竹掩映的桥头小镇沿溪一条主要街道两旁,摆着一个紧挨一

17、个的摊位,有七八百个。有谁能想到,从这里,去年有五十亿粒纽扣“走”向全国各地小小纽扣形成的大市场,像一块强磁体一样吸引着四方来客它救活了濒临倒闭的工厂和行将停业的商店。桐乡县有个生产金鱼扣的化工厂,由于产品积压曾一度陷入困境。这个厂和桥头纽扣市场挂钩以后,市场负责为其推销产品,“小金鱼”游向了全国各地,工厂迅速有了转机户办纽扣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桥头镇及邻近乡家庭纽扣厂年产值一千七百多万元。一业兴,百业旺。纽扣专业市场的兴盛,为其他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这两年桥头镇新办起服装厂五十多家,旅馆、饮食店近百家,修理、运输、五金、电器等服务行业一百多家,从业人员两三千人。王学孝温州农村

18、发展商品经济见闻,人民日报1985年12月请回答:(1)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4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快速工业化所带来的后果。(2分)(3)材料一、二中的英国和苏联与材料三中的中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有何根本性的不同?(3分)(4)英国、前苏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27(13分)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联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

19、”,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2分)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2分)问题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

20、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2)根据材料反映的

21、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6分)问题三福利制度能走多久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3分)28(12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

22、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工业成就取得的原因。(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说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主要指什么?(1分)毛泽东的论述反映出我党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做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战略决策的必

23、要性。(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2分)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的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材料二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

24、球资本主义化”。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体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评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5题50分,每小题2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CACCDBBCBAB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CDAAACDCBDA/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26(12分)(1)前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集中全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工农业价格剪刀差”用高积累、低消费的方法为工业发展

25、积累资金,快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2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已有工业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充分利用农村资源(资金、劳动力、市场)继续国家工业化进程。(2分)(2)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和后劲;严重挫伤农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国强民弱,社会矛盾不断累积,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政权。(2分)(3)苏联和英国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将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市民对立起来,依靠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市场经济,转变农村的生产方式,使乡镇工业异军突起。(3分)(4)工业化是人类文

26、明的重要成果,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家工业化的潮流不可阻挡。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必须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化解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3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27(13分)(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缩小贫富差距等。(2分)意义: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2)

27、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涨”现象,需要消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6分) (3)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3分)【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3分。】28(12分)(1)正确的方针保障(“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生产关系改革的促进(三大改造为

28、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1分)借鉴苏联的经验(苏联的支持与援助、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等)。(1分)(2)“缺点和错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分)理念:既要借鉴苏联的经验,又要破除对苏联的迷信;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2分)(3)国际因素: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贸组织是推动经济全球化重要力量。(2分)国内: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潮流的必然要求。(2分)(4)党和政府的决策;基本国情;国际形势的变化等。(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

29、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29(13分)提示(观点一:机遇;观点二:挑战;观点三:机遇与挑战并存)。评分标准:可按照以下三个等级赋分。一等:(1)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2)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1)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2)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3)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1)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2)未引用史实;(3)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评分说明: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概括历史材料的能力。学生答题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即酌情给分。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3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