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7280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湘教版课时素养评价:1-4 地球的结构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评价五地球的结构(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一直进行探测和研究,苏联曾经在其国土的西北部的科拉半岛钻探了深达12262米的超深钻孔。据此完成1、2题。1.科拉钻孔最深点达到了地球圈层的()A.软流层B.地幔 C.地球外核D.地壳2.科拉钻孔最深处所在的圈层的特点是()A.底部为塑性软流层B.主要以液态物质呈现C.由坚硬的岩石组成D.密度在各圈层中最大【解析】1选D,2选C。第1题,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科拉钻井位于科拉半

2、岛的陆地上,厚度要较海洋厚,该钻井为12千米,因此其还在地壳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中,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球外核位于地幔以下。第2题,科拉钻井位于地壳中,属于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塑性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地球内核的密度最大。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读图,回答3、4题。3.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4.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界面为古登堡面B.该界面处只

3、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解析】3选B,4选D。第3题,地下的岩浆主要位于软流层,该层分布于上地幔上部。第4题,地壳与地幔间的界面为莫霍面,两种地震波均能在该界面附近通过;地震波由该界面向下传播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大陆地壳厚度大,因此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大陆部分更大。 (2020运城高一检测)读我国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完成5、6题。5.图中M界面为()A.地表B.莫霍面C.软流层D.古登堡面6.下列有关上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距海越远,地壳厚度越大C.山地、高

4、原的地壳厚度较平原、盆地地区厚D.地形高度与M界面深度大致呈现“倒影”的关系【解析】5选B,6选B。第5题,读图可知,M界面在青藏高原深度为6070千米,在青岛附近约为30千米,根据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左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可知,M界面为地壳和地幔分界面莫霍面。第6题,据图可知,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海拔高的地方地壳厚,海拔低的地方地壳薄;距海的远近,与地壳厚度关系不大;根据示意图判断地形高度与M界面深度大致呈现“倒影”的关系。(2020辽源高一检测)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四大圈层,回答7、8题。7.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

5、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B.C.D.【解析】7选C,8选B。第7题,根据图中的箭头进行判断,向供水,说明是水圈;向渗透,说明是岩石圈;蒸发,去向是,又向降水,说明大气圈;通过光合作用向供氧,说明是生物圈。第8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话的意思从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这说明土壤(岩石圈)为生物(生物圈)提供营养,即圈层间的联系。【补偿训练】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

6、2)题。(1)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C.大气圈内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D.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构成(2)关于图中四大圈层及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A.B.C.D.【解析】(1)选D,(2)选C。 第(1)题,图中各圈层中的水圈是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跨水圈、大气圈与岩石圈三个圈层。大气圈的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构成。第(2)题,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

7、相关,对。外部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错。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对。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对。(2020渭南高一检测)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完成9、10题。9.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E,F合为岩石圈B.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C.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D.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10.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下地幔B.图中D层C.图中G层D.软流层【解析】9选B,10选D。第9题,根据示意图判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

8、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地幔,G为地核。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不是由E、F组成;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E只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C为水圈。第10题,软流层是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_面;_面;曲线代表_;曲线代表_。(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名称:A_;B_;C_。【解析】第(1)题,由于地震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故根据这一特点,将地球内部圈层分为

9、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是莫霍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增加)、古登堡面(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故结合图中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判断为莫霍面,为古登堡面,为纵波波速变化曲线,为横波波速变化曲线。第(2)题,据上题,地球内部圈层(从上到下)分为地壳、地幔、地核。故A为外核(地核分内核和外核)、B为地幔、C为地壳。答案:(1)莫霍古登堡纵波横波(2)外核地幔地壳12.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单位:千米)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_,B处的地壳厚度为_。(3)北美大陆地壳厚

10、度的分布规律是_。【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容易答出。第(2)题,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为4550千米,B处的地壳厚度为3035千米。第(3)题,结合图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答案:(1)33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2)4550千米3035千米(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最薄(20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图为某地地震波横波传播速度变化图。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 900千米处【解析】选A。在地下约5千

11、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因此可判断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处。(2020临沂高一检测)图甲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乙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24题。2.关于图甲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圈层B.生物圈独立于水圈与岩石圈之外C.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D.大气圈存在地球外部3.图乙中a、c之间的虚线是()A.生物圈下界B.地壳与地幔分界线C.地下水位线D.地幔与地核分界线4.图乙中代表岩石圈是()A.a+cB.b+cC.cD.d【解析】2选D,3选B,4选A。第2题,地壳的厚度比地幔、地核小;生物圈跨水圈与岩石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大气圈属于地球

12、外部圈层。第3题,图乙中a、c之间的虚线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生物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在地壳之外;地下水位线在地壳上部,地表以下;地幔与地核分界线深度大约是2900千米。第4题,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对应图中的a+c,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b+c是地幔和地壳;c 是地壳;d是地核。【方法技巧】通过数据识别地球内外圈层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如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大陆部分)的不连续面为莫霍面,地面下平均2 900千米处的不连续面为古登堡面。海拔12千米为对流层的平均高度,海拔5055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 二、非选择题(共14分)5.通过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

13、构。下图为不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特点。读图,回答相关问题。(14分)(1)描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速度的变化。(2)判断X为地球内部的什么界面,并说明原因。(3)推断圈层的物质组成特点及推断理由。(4)人们通常利用地震波变化来勘探海底油、气资源,试说明其原理。【解析】第(1)题,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甲、乙两地震波的类型,根据甲的速度快于乙,且乙在某深度消失可以判断甲为纵波,乙为横波。由图中可知,从地表到地球内部,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先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后在大约2900千米处,纵波(甲波)速度明显下降,横波(乙波)消失。再随深度的增加,纵波(甲波)又呈波动增加。第(2)题,根据横波

14、(乙波)在地球内部X处消失,纵波(甲波)的速度下降,再结合X位于大约地下2900千米处,可以综合判断X处为古登堡面。第(3)题,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以判断圈层为地球的外核,由于横波(乙波)不能通过,可以推断其为非固态物质。第(4)题,由于海底油、气资源为非固态物质,地震波的横波不能穿过,而纵波的速度也会发生明显变化,据此可以进行海底油、气资源勘探。答案:(1)甲波(纵波)传播速度大于乙波(横波);甲波(纵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后又波动增加;乙波(横波)随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在2900千米处突然消失。(2)古登堡面。甲波(纵波)传播速度在此突然下降;乙波(横波)在此突然消失;X处大约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3)非固态物质(液态或熔融状态)。乙波(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其在圈层消失;甲波(纵波)传播速度在通过该圈层也出现了明显下降,说明该圈层物质状态不可能为固态。(4)利用了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下传导速度不同的原理:地震波通过岩石层与通过石油层速度不同。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