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政治: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并把西方资产阶
2、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4)组织:革命团体的建立。(5)个人努力:孙中山早期活动。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2.准备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3.提出(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了“_,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2)在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4.内容(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民权主义”即“_”;(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5.评价(1)性质:是孙中山受美国“民有、民治、民享”
3、思想启迪,提出的_纲领;(2)进步性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_的愿望;(3)局限性: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1.辛亥革命二、三民主义的实践_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辛亥革命形势图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_思想原则而颁布;(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3)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_制度具有进步意义。若夫革命主义,为吾辈所倡言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
4、邻谊之笃,良足深谢。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捍卫成果(1)背景: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企图复辟_;(2)行动:孙中山领导了_、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原因(1)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军事上推行独裁统治,政治上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2)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面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1913年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于1914年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先后发
5、表讨袁檄文和讨袁宣言,揭露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的罪行。孙中山高举护法旗帜,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挥师北伐,同封建军阀进行了长期的斗争。(3)孙中山思想的转化:在失败和长期抗争的过程中,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_。孙中山1924年国民党一大,孙中山宣布国民党的新政策 一是给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或个人的自由权利。使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
6、,使人民能够真正参加管理政权。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核心、政策原则纲领、奋斗目标、统战的政治基础方法、手段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4.意义(1)它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2)它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3)它推动了_在全国展开。3.内容(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7、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_的政策。(1)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新”在反帝(2)在民权主义方面,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在强调了普遍平等的民权;(3)在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新”在扶助农工。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1)本课内容涉及到孙中山先生一生两次重要的转变。你知道是哪两次吗?(2)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第一次是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败后,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为民族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