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雪梅说课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雪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目 录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八、说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发性。尤其评梅之语,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诗人从视觉雪比梅白,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评判独到。这种写得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
2、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诗人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在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粹,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二、说学情“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情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已有一定的积累,所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地收获。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骚、逊、输”这3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会写“降、阁、费、须、逊
3、、输”这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3、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四、说教学重难点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五、说教学法说教法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始引导学生观看梅花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抓词扣句,引导想象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意思,感悟作者对雪梅的赞美之情。3、补充资料,品悟诗情这是诗人卢钺流传千古的雪梅诗其一,为了扩宽知识面,为学生补充雪梅诗其二,让学生从中了解梅花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同时补充王安石的梅花和毛泽东卜算
4、子咏梅感受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说学法1、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2、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贵在疑,在自主预习中提出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3、学生在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中掌握理解诗意的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许多方式的朗读,同桌互读,比赛读,读出节奏。展开想象,反复诵读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从而达到在多种朗读形式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入情入境,熟读成诵。六、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起兴趣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
5、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二)、初读古诗,解决生字词借助拼音,自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多音字和会写字的写法。出示:降xin(投降)jin(降落)逊:半包围结构,可组词“逊色”。输:左窄右宽,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布局紧凑,撇、捺舒展。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并划分出节奏。课件出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三)、品味诗歌我们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的时候,首先要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除了注释的重点词语,我们还要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向别人请教等方式理解意思。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请教。重点指导:“降”,认
6、输“搁”,放下“逊”,逊色、差一点。课件出示全诗翻译,学生对照全诗翻译纠正自己理解不准确的地方:梅花和雪花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让诗人难以评议梅和雪的高下,只好放下笔来。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四)、谈雪梅、拓诗词。1、雪梅(其二)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2、梅花作者:王安石墙角数枝
7、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3、卜算子咏梅 作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七、说板书设计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雪梅白_香各有长短取长补短八、说教学反思(一)、强化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教者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二)、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因此,在教学中,我借景引情。如雪梅一诗,句句写景,字字含情,我引导学生从梅雪视频入手,从字词的理解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梅”“雪”相互映衬的,从而把握体会“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的道理。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