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我所欲也一、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参考答案:舍生而取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所恶莫甚于死者何不为有不为乡为身死而不受得我而为之二、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参考答案:本文两段文字的结尾,都以归纳总结的方式说到“本心”:第1段称“是心”,第2段称“本心”。“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
2、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三、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2.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乡为身死而不受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参考答案:1.虚词,比;虚词,对。2.实词,做;虚词,为了。3.实词,给;虚词,表示推测语气。四、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参考答案:【示例一】文天祥大义凛然,面对敌人的逼问,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示例二】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泰然赴
3、死,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示例三】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宁死不屈,谱写了一曲舍生取义的壮歌。【示例】我认为应该分情况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生和义,这并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是在一种不可规避的两难情境中做出的选择,即“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其次,“义”是需要去分辨的。有“甚于生”的“义”,如国家大义,就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无数医护工作者、解放军战士、志愿者不顾自身安危,奔赴疫区,战斗在抗疫第一线,这便是“舍生取义”的当代表率;除此之外,还有“莫甚于生”的“义”,比如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没有能力解决的危机时,“舍生取义”并不可取,这时候更倡导见义智为,见义巧为。总之,无论在孟子的时代,还是在今天,“舍生取义”都是有条件的,是受具体的社会情境制约的。五、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参考答案:【示例】两个人各有一本不同的书,如果他们将书交换阅读,那么,书虽然没有增加,但两个人却都看了两本书。这说明了分享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