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礼记二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嘉肴(yo )自强(qing )兑命(yu )学学半(xio )天下为(wi)公选贤与(j)能矜(gun)、寡、孤、独男有分(fn)货恶(w)其弃于地也不必为(wi)己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不知其旨也_ (2)虽有至道_(3)教然后知困_ (4)然后能自反也_(5)教学相长也_ (6)选贤与能_(7)讲信修睦_ (8)故人不独亲其亲_(9)男有分_ (10)盗窃乱贼而不作_味美最好的道理困惑自我反思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指才干出众培养用作动词,以为亲职分,职守兴起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兑命曰 _ (2)学学半 _(3)选贤与能 _ (4)矜、
2、寡、孤、独 _兑:同“说”。学:同“敩”,教导。与:同“举”,选拔、推举。矜:同“鳏”,老而无妻。4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味美)(2)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3)不独子其子(名词作动词,子:原义为儿子,文中指以为子)(4)选贤与能(形容词作名词,贤:原义为贤能的,文中指贤能的人;能:原义为有能力的,文中指能干的人)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虽有至道 (古义:_。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 (古义:_。今义:主旨)(3)教然后知困 (古义:_。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也 (古义:_。今义:教书)(5)矜、寡、孤、独、废疾者(古义:_。今
3、义:一个词,独自一人)即使味美困惑教与学两个词,“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6)大道之行也(古义:_。今义:宽阔的道路)(7)女有归(古义:_。今义:返回,回归)(8)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_。今义:小偷)(9)是谓大同(古义:_。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10)不独子其子(古义:_。今义:儿子)(11)外户而不闭(古义:_。今义:住户;户头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女子出嫁害人代词,这子女门6文学、文化常识填空与选择。(1)礼记,战国至_间_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_时期经学家_编著。与_被合称为“五经”。(2)“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即_。(3)_是礼记中的一篇,
4、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的专著。秦汉儒西汉戴圣诗经尚书周易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学记教育学(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位尊者居前。B设宴款待即将远行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送,称为“接风”或者“洗尘”。C“与人共食,慎莫先尝”所说的是传统的饮食礼仪,就是参与宴请需等主人执筷劝食时,客人方可动筷。D膜拜是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解析】B项,设宴款待远方的客人称为“接风”或者“洗尘”,而设宴款待即将远行的客人则叫“饯行”
5、。B 7根据汉字演变的过程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注释,把下面三个代表“疾”的句子填在相应横线处。(填选项或句子)“疾”,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像人肢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箭伤,泛指疾病,如_(填选项)。引申义“痛”“痛苦”,如_(填选项);也可引申为“快速”,如_(默写三峡中相应句子);“疾”还有“厌恶、憎恨”的意思,如_(填选项)。A.深恶痛疾B痛心疾首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C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A8重点句子默写。(1)虽有嘉肴中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的一句是:_。(2)大道之行也中说明了政权财富都属
6、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的句子是:_。(3)大道之行也中写出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4)大道之行也中写出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故曰:教学相长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9翻译下列句子。(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别人然后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
7、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
8、文王操也。”(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释】志:这里指意境。为人:作曲的人。王:称王。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味美)B教学相长也(促进)C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代词,他)D师襄子辟席再拜(同“避”,离开)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C/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2)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学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9、13小滨和小江看了这两篇文言文后,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补全下面的对话。小滨: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用原文回答),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小江:是的,孔子学琴过程中不着急学习新内容,正好印证了甲文中“_”(用原文回答)的道理。教学相长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小滨:说得没错!只是乙文中加点的“穆然”一词,我不太理解,你能分析一下吗?小江:我查到古代汉语词典里面“穆”的常用义项有四个:美好;和畅;和睦;恭敬。从上下文来看,这个词语描写了孔子学琴时的神情。因此,我推测“穆然”在这里的意思是_。小滨:谢谢你,我明白了。让我们一起学习文中孔
10、子_的优秀品质。锲而不舍,刻苦钻研【参考译文】【乙】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学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作文王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