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1.下面是唐朝前期、中期和后期明确记载郡望和年份的士族科举入仕人数简表。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郡望唐初期唐中期唐末期陇西李氏3144清河崔氏142博陵崔氏045京兆韦氏053范阳卢氏097荥阳郑氏065彭城刘氏103A. 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B. 士族在科举考试中占据较大比例C. 门阀大族对科举制由抵制到接受D. 科举中能否入仕与出身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郡望”指郡中(地方)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据题目的表格信息可知,士族即门阀大族、门第望族在唐朝初期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因而其家族在科举中入仕的人数很少,随着
2、科举制的推行与发展,到唐朝中期、后期在科举入仕中的人数比较多,反映了他们由抵制到逐步接受、参与科举制的过程,故选择C项。题干只列举了选拔官员的形式科举制,没有与其他形式进行比较,排除A;题干只列举了士族科举入仕人数,没有与其他阶层进行比较,排除B;D项题干没有体现。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题目,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思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2.1876年,中日两国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对答一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对答二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B. 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C.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D. 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
4、本国(朝鲜)经理”可知,李鸿章运用条约体系维护中国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故B正确;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材料信息无法体现1876年中日两国就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排除A;日本主张“不必尽依条约”,C错误;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之争,D错误。3.下表是1958至1968年,苏联与美国出现以探月活动为标志“太空竞赛”信息统计表。比较分析可知美苏苏联美国探测器发射数量3129成功率29%45%运载器造成失败63%77%从计划开始到首次登月的时间1年4年首次登月前尝试的次数10次无(首次尝试即获成功)A. 国家实力势均力敌B.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 避免直接军事对抗D. 两极格局日益巩
5、固【答案】C【解析】表格只涉及太空竞赛,并不涉及其他实力对比,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是高新科技领域的问题,未体现出政府对经济加强干预,故B项错误;当时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一体化的推进、中国的发展,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D项不符合史实;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始终没有发生直接的“热战”,苏联与美国出现以探月活动为标志的“太空竞赛”是双方避免直接军事对抗的表现,故C项正确。4.以下思维导图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A. 帝国主义世界范围的统治秩序B. 世界格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C. 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同发展D. 世界现代史从繁荣走向了动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6、斯大林摸式”“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等信息可知,导图反映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同发展,故C正确;A无法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摸式”,排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并不稳定,B错误;思维导图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历史,从一战到二战,无法体现从繁荣走向了动荡,D错误。5.如图为南宋都城临安“瓦”(娱乐场所)的分布图。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的临安A. 城市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B. “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C. 城市布局凸现浓厚商业色彩D. 市坊分离的制度开始被打破【答案】C【解析】从南宋临安都城临安“瓦”(娱乐场所)的分布图可知,城市布局与中国传统的布局
7、截然不同,皇宫偏南而不是坐北朝南,娱乐场所瓦子遍布全市,这说明城市布局凸现浓厚商业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城市设计与皇权至上的关系,更没有体现出“瓦”的时间限制,故A、B项不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后期在扬州等一些繁华城市,市坊分离的制度已开始打破,故D项说“北宋开始打破市坊分离的制度”不符合史实,可排除。6.经济学家李斯特曾说:“一个人当他已经攀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逐步登高时使用的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随上来。亚当斯密学说的秘密,英国执政者世界分工论的秘密,也就在这里。”这主要说明李斯特A. 旨在批判自由主义经济理论B. 主张自由贸易推动经济发展C. 否定自由主义存在的
8、合理性D. 认为工业革命深化世界分工【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一个人当他已经攀登上了高峰以后,就会把他逐步登高时使用那个梯子一脚踢开,免得别人跟随上来”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的放任不管不利于社会发展,说明李斯特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持批判态度,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主张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选项排除。材料并未完全否定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材料认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C选项排除。认为工业革命深化世界分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7.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 近代社会
9、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 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 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民国以来,政府大力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显著,排除A;材料中“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说明存在对缠足习俗面临挑战,说明妇女缠足习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排除B;由材料中对放足存在不同的态度,说明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故选C;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而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大变革,排除D。8.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其他国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是大规模反对其倡
10、导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的示威游行,民调显示德国民众对于自由贸易的支持度从2014年的90%降至2016年的56%。材料信息说明( )A. 经济全球化阻碍世界经济发展B. 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C.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D. 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英国是否退出欧盟的公投说明欧盟受到了冲击,而欧盟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区域化组织;美国发起成立的TTIP遭到了许多国家的反对,该协定属于经济区域化的范畴。而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当今的主要表现,因此上述信息说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虽然不可阻挡
11、,但其发展进程则是曲折的,因而选择C项;A项与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的实际不符;B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属于表面现象,不能反映材料信息的内涵。故选C。9.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
12、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非加强中央集权。10.启蒙运动时期,盂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A.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B. 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C. 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D. 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盂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 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可知,盂德斯鸠和伏尔泰都对中国进行解读,以论
13、证启蒙思想的合理性,为社会发展提供指导,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故A项错误。二者都只是对中国进行局部解读,并没有进行全面准确的解读,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家并没有对中国是否跟上世界发展潮流进行评价,故D项错误。1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A. 认为俄国革命
14、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B. 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中国民众C. 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D. 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 可以看出毛泽东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认为建立劳农专政是必要的,C正确;据所学可知,1920年12月,当时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建党的筹备阶段,对革命的前途、社会性质还没有明确的认识,A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对社会进步有最早的启蒙作用,而材料中没有涉及思想启蒙,B错误;主张用宪
15、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是罗素的主张,D错误。12.读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该过程实质上() A. 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一体B. 说明了印象派绘画影响甚微C. 强调了美术领域的复杂多变D. 体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创新,甲乙丙丁四幅图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能反映反映了美术领域的多元而不能反映一体,因为他们属于同的流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甲乙丙丁四幅图受印象派绘画影响大而非甚微,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复杂多变而是越来越简易,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16、料一 1979年,撒切尔当选为首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撒切尔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石油等领域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大量削减福利开支,扩大公共品市场化。英国经济增长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此后逐渐有所下降。19841985年,撒切尔政府关闭非盈利煤矿、停止对煤矿工业的政府补贴,煤矿工会发动了362天的罢工。在她第3任期内,英国政府自50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材料二
17、 1978到1984年,城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1984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编自王玉茹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18、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各自的历史背景。【答案】(1)影响:促进了英国经济增长;降低了通货膨胀率,使英国摆脱了滞胀;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曾造成大量失业;一度激化了社会矛盾。(2)相似: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减少政府干预,注重市场作用;在所有制方面,推动私营经济发展。历史背景:英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英国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社会福利支出庞大,造成沉重经济负担;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中国: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活力,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打破旧有思想观念的束缚。【解析】【
19、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一中“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石油等领域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大量削减福利开支”,“经济增长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 “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经济、结束滞胀、减轻财政负担和造成失业、激化社会矛盾等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影响。(2)相似:根据材料一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扩大公共品市场化”,“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材料
20、二中“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两个方面,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历史背景:英国:根据材料一中“1979年,撒切尔当选为首相”及其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财政负担严重、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等方面,分析撒切尔夫人改革的背景。中国:根据材料二中“1978到1984年,城市企业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体制弊端、西方经验、认
21、识深入、思想解放等方面,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其深化的背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斯国新力作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将中共党史用“精神”串联起来,涵盖党的创建与红船精神、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延安岁月与延安精神、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解放战争与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与国际主义精神、建国30年与爱国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与时代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十个主题。该书以事实为依据,既有原因分析,也有理论归纳;既是一部理论宣讲方法的辅导读物,也是一本党史知识普及教育的参考读本。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出版(2018年)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参
22、照上述作品的“党史讲法”,另选主题讲述党的发展历程。(要求:主题明确、突出发展历程,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主题: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党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充实。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即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领导工人运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毛泽东思想,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新中国建立后,又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在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此后,又先后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领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党的理论的丰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23、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灵魂,是贯穿党的发展历程的重要脉络。示例二主题: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国共产党以国情为依据,适时改变农村生产关系。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就通过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抗战期间,为动员全民族力量团结抗日,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双减双交”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又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通过土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三权分置等,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以土地为核心,因时制宜,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与拥护,成为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环节。【解析】【详解】根据
24、材料,可提出主题: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完善。论述:结合所学,毛泽东思想指导指导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使党的理论不断发展完善,领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最后,说明党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推动了中国社会不断进步。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
25、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
26、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答案】(1)原因: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2)方式: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好处: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或:成为亚洲强国);灾难: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或:侵略朝鲜、中国)。【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从观念转变、国际视野、改革力量、内外条件进行分析概括。(2)一问结合明治维新
27、经济、军事、文化措施进行回答;二问根据材料“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结合所学从推动日本近代化与保留军国主义进行正反面分析阐述。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的各种非政治性活动都非常成功。但又同国联一样,它在维护和平这一主要任务上的成绩却也是有好有坏。它通过成为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而帮助防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它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而且在1862年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和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
28、。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联一样: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成立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局限性。【答案】(1)都是战争的产物;由战胜国(大国)主导成立的;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2)联合国成立初期,大国操纵和控制;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权力有限;世界各地的冲突不断发生。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矛盾复杂,任务艰巨。【解析】(1)关于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成立的相同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找出各自成立的背景,进行比较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都是战争的产物、由战胜国主导成立、目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思考作答。(2)根据材料“它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在1862年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和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等信息可从联合国成立初期,大国操纵和控制;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权力有限;世界各地的冲突不断发生等方面概括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矛盾复杂,任务艰巨方面思考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