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905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西省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怀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武王克商后,周人视故土为本位的意识强烈,将洛阳称作“东国洛”。周成王迁宅于洛阳后,洛阳地区被周人明确为“天下之中”的“中国”,不再属于“东国”范围。这一变化A消除了诸侯割据的隐患 B体现了集权体制的确立C反映了关中经济的衰落 D促进了大一统观念的形成2春秋时期,出现人才跨国流动现象。战国时,出现“客卿”一职,各国纷纷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异国人才担任军政要职,成为时代鲜明特征。“客卿

2、”的出现A使人才异地任职成为惯例 B促进官僚政治形成C使“尚贤”思想成为主流 D有利于私学的发展3隋代规定县丞和县尉“尽用他那人”,又规定州县的主要属官“三年一代,不得重任”:唐太宗时有“叔父兄弟不许同省为郎官”的惯例,唐朝定父为宰相,子即不能为谏官。隋唐的这些规定旨在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保证政权运行稳定C杜绝地方吏治腐败 D完善人事任免制度4在参议院讨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一个湖南议员说:“我们要防总统的独裁,必须赶紧将约法完成,并且照法国宪章要他于就职之时,立誓遵守约法。”该约法内容中为了“防总统独裁”而设置的主要是A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B参议院对于临时

3、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C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D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5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大体架构是:在具有战略性的大区(如晋察冀边区)建立类似省级的政权,其下建立县、乡级政权;在大区和县政权之间,视情形建立管理若干县份的“行署”或“专署”,在县之下设管理若干乡镇的“区署”。这A适应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需要 B探索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道路C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建立了与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6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用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以革命、战争和政变的方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

4、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美国则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治民主共和制政体。这表明,西方代议制中A革命是实现民主的基本方式 B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性C美国民主制度优于其他国家 D总统共和制是时代主流7汉文帝在诏令三公九卿、郡守、诸侯王举贤良的同时,増加了“上亲策之”这一程序。这一程 序的设置A强化了国家对官吏选拔的掌控 B完善了察举制选拔的程序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使才学成为官员选拔的标准8汉高祖时“非功不侯,非侯不相”。武帝时,公孙弘出身布衣,年四十“乃学春秋杂说”,后武帝复征贤良文学,地方推荐,弘固辞不得乃应征,对策甚合武帝意,被置第一,从此一帆风顺,为相六年,年八十终于相位。下列项中,对

5、此解读正确的有贤良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布衣为相客观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公孙弘为相表明“中朝”形成 治春秋者拜相体现儒学地位提升A B C D9在唐朝时,有着对弹効的限制程序“关白”和“进状”,唐肃宗曾一度废除这些程序,御史一旦发现官员违法失职,可直接实施弹劾,无须“关白”和“进状”。唐肃宗此举A易导致监察权力的滥用 B助推了监察与行政分立C扭转了监察权弱的局面 D提升了官员的从政能力10宋代在殿试中实行眷录法,在考生考完后,要将试卷另外誊录副本,誊录官必须依试卷原文誊录,不准随意篡改文意或增减字句,其誊录完后,经校勘官与原文校对无误后方可标号糊名,“送覆考官再定等”。这一做法A剥夺了贵族门阀

6、子弟入仕特权 B杜绝了科举考场营私舞弊行为C旨在扩大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D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理念1119世纪中后期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陆续建立起文官制度。文官面向公民,通过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文官在政党间保持中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西方文官制度A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 B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C与中国科举制初衷致 D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12张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说,随着科举制的推行,原来统治乡村世界的精英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对门第的看重,过渡到对文化的看重。读书人学诗的越来越多,书成为一种商品,能诗的人即使没有官位在乡村也能得到尊重。这表明科举制A使诗歌在全国走向全面繁荣 B冲击了乡村

7、的门阀政治根基C改造了乡村的文化结构 D加强了中央对思想的控制13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考试名称考试日期应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留学生甄选考试1915年2月2391516318%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1916年6月不详194不详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1917年4月24824051632%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1919年10月5600480857%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1920年10月38004001053%A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 B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 D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1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他们对中国古代立法有如下见地:尺寸也,绳

8、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管子七法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法之功莫大于使私不行今立法而行私,是私与法争,其害甚于无法慎子逸文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韩非子诡使据此,可推知先秦立法A取向公平公正 B强调因势制宜 C追求礼法结合 D重视社会和谐15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有政治家、司法官员、著书立说的律学家、经学家。西汉开国元勋萧何,出身于“刀笔吏”(法律官吏),魏晋时律学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府,唐代律学发展已经完全成熟。材料反映古代律家群体A成份多元化,社会地位高 B都是政府官员,法

9、律素养较高C传授经学,培养统治人才 D只重法律研究,不重司法实践16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法律。这表明我国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C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控 D为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7日耳曼人的家庭中,家长权虽大,但是家长做出重要的法律行为时,由于涉及全家利益,不能个人决定,而是要征得家庭中成年男子的同意。作为氏族成员,当本氏族有人受到外氏族人侵害时,必须与其他氏族成员共同复仇。这反映出日耳曼部落( )A同态复仇观念严重 B男性居于社会支配地位C维护贵族

10、阶层利益 D团体本位主义意识浓厚18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不死,人人都有来世,并为现世的恶人与善人建构了不同的彼岸世界地狱与天堂。基督教一方面承认人有原罪,另一方面指出任何人都不是因为原罪而是因为自己作恶而坠入地狱的。材料说明基督教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B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C具有劝善抑恶的社会功能 D严重束缚人们个性的发展19有人认为,史记中的黎鼾就是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遣使前往的西域诸国中也包括黎鼾。751年,杜环在与大食作战中被俘,最远可能到达北非,他返回后把自己的经历写成经行记。这说明A亚历山大城是丝绸之路终点 B经行记是中非交往最早记载C中非早在秦朝时就已经开始往来 D中

11、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20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乐府双璧”之一。文中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 B少数民族开始汉化C北方女子都具有男子气概 D胡汉民族文化的交融211691年,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同意喀尔喀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的请求,除保留喀尔喀蒙古原有的汗号外,取消蒙古贵族旧的等级名称。会上对首倡来归者、奏请编旗者等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这反映了A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加强 B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落实C蒙古族原有政治传统开始消失 D蒙古族取得了特殊地位22美国商业周刊在评论某次国际会议时,认为美国企图把中

12、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粉碎。有些报刊还评论道:“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该会议A最后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B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C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D丰富了结伴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23下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时间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积极报道0%2%14%消极报道95%87%24%中性报道5%11%62%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

13、972年中美正式建交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A B C D24近代以来,有些国家的国旗图案是竖条的,如法国、意大利、爱尔兰。有些国家的国旗图案则是横条的,如德国和俄国。大多数国家的国旗不得不与敌对政权的国旗展开竞争。近代欧洲诸国的国旗A凸显了各国民族特色 B是近代民族国家兴起的需要C深受近代艺术的影响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25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

14、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A大国主导、利益优先 B保持克制、寻求共识C集体安全、欧洲均势 D协调矛盾、强权政治26有学者认为:从唐中后期的“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对材料中“实质”的合理解释是A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弛 B封建社会农民不再是税收主要承担者C封建经济中工商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 D封建社会晚期改革了重农抑商的政策27定额租始于唐宋时期,清代时在江南地区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租佃形式。在定额租下,地主阶级的经营权甚至部分所有权向佃农转

15、移,这成为宋以后封建租佃制最重要和最本质的进步。宋以后定额租的发展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抑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导致土地兼并不断加剧 D促使新的生产关系出现28明初法定的流通货币是铜钱和宝钞,后来民间交易多用白银。明中叶以后,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应运而生且流通日广。会票的产生和流通缘于A一条鞭法政策的推行 B长途与大宗贸易发展C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 D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29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增加10%的进口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973年美元再次贬值10%。这表明( )A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 B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C美国实行通货紧缩政策 D美国经济霸

16、主地位受冲击30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放弃了金本位体制,限定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均禁止用黄金支付。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金本位体制。两次改变A提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B旨在助推美国经济增长C推动世界经济逐步实现体系化 D体现美国主导世界经济霸权的意图31某同学探究“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时,将英美设计的战后货币秩序与经济运动蓝图绘制成如下图示:这场英美之间“布雷顿森林的较量”旨在A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系 B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C争夺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D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32二战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放弃了本国货币与黄金保持固定汇率的机制,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

17、元区和法郎区。这反映A区域集团化的雏形出现 B多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C国际经济需要秩序规范 D经济危机得以缓解二、非选择题:(33题20分,34题14分,35题18分,共52分)3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宋太祖在反思了前朝的教训后,做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规定,并将其上升为国策。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德,载之史册,将为万代讥!”士大夫们还严格控制太子或年幼皇

18、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此外,在士大夫的解释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常常迫使皇帝避正殿,减常膳,大赦天下。宋代士大夫政治中毫无疑问地贯彻着忠君思想,要求皇帝尊重并更多的听从士大夫,从而保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

19、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限制皇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在手段及结果方面的不同之处。(8分)34(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

20、保 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 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 考核原则,强化对执职知识、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 化等。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 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 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

21、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 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 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特点。(7分)3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再至大清律例,一脉相承,沿革清晰。除律外,令、格、式、典、敕等也是国家制定法的重要形式,这些法律形式虽名称不一,但在法的效力渊源上

22、基本相同,都是由皇帝和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发布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政治控制,侵犯皇权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是重点打击对象。因而以惩恶为目的的刑法被特别强调,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对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大的民事行为,统治者则不够重视,因此国家制定的法律中涉及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较少。 摘编自王谋寅论中国古代法律秩序的特征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共有108项条款,有关纯民事的法规有38条,约占总数的35%;另外涉及民事或民事化的法规有16条,约占总数的15%。帝国后期于公元533年编纂完成的民法大全由四部分组成,作为其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学说汇纂由50篇

23、组成,分为七个部分,其大部分内容属于现代意义的民法,这是不争的事实。民法大全的第三部分是法学阶梯,共分四卷,每卷细分为篇、段,主题编排次序是法源、人、财产、继承、债时效。除民法外,它也包含法的一般理论、刑法,但私法依然占据主要地位。 摘编自申建平罗马私法文化的勃兴与法治理念的形成对中国制定民法典的 启示 材料三 中国法律是集体本位,西方法律为个人本位。中国法律日益集团化,“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集体主义、义务第一、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个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发展充分,主张以个人权利

24、为本位,法律至上,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12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建设的看法。(2分)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分32=48分)1.【答案】D 【详解】 周成王迁宅于洛阳意味着周对于洛阳一带的控制加强,在此背景下,洛阳地区被周人明确为“天下之中”的“中国”,不再属于“东国”范围,这种称呼的变化是大一统观念逐渐形成的表现,D正确;A不符合史实

25、,排除;秦朝确立了集权体制,排除B;C不符合史实,西周时期的关中是经济重心,排除。2.【答案】B 【详解】 根据“各国纷纷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异国人才担任军政要职,成为时代鲜明特征”可得出这种任人选才的试,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主的标准,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形成,B项正确;“惯例”的说法不能从材料中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排除D;“主流”的说法错误,排除C。3.【答案】B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隋唐籍贯和亲属关系任官回避例度,实行官吏避籍、避宗制度,有利于防止腐败滋生、结党营私和裙带依附等现象,保证政权运行稳定,故选B项;隋唐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腐败现象产生,故排除A项

26、;材料中既有地方官员的回避信息,也有中央官员的回避信息,而C项表述只包括地方官员的回避,故排除C项;D项不是隋唐实行回制度的主要目的,故排除D项。4.【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防总统的独裁”结合所学可知,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因此该约法内容中为了“防总统独裁”而设置的主要是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C项正确;中华民国的约法中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但没有体现题干要求的为“防总统独裁”而设置的主要内容,A项错误;参议院

27、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这是三权分立的制约与平衡原则的体现,不是为“防总统独裁”而设置,B项错误;根据约法规定可知,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因此“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的表述错误,D项错误。5.【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共根据地行政区划,设置了从省级到基层的县乡或者区署,这样的行政区划层级划分类似于政权建设,是对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B正确;当时的统一战线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非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题干内容与全民族抗战无关,排除C;抗战时期两党合作而非对峙,排除D。6.【答案】B 【详解】据材料中“英国

28、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两院制加总统制;美国民主共和制政体”可知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民主的方式不同,说明代议制民主政治形式具有多样性,因此B项正确;民主实现的基本形式,包含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两种形式,因此A项错误;英法美的民主政体各有优势,符合本国国情,无法说明美国的民主形式更优,因此C项错误;总统共和制只是民主制度的类型之一,不能说明是主流,因此D项错误。7.【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举贤良之外,增加了由皇帝亲自把控的“上亲策之”,这有利于强化国家对官吏选拔的掌控,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A正确;察举制存在较大弊端,并不完善,B排除;C项是郡县制的影响,排除C;D项是科

29、举制的描述,排除D。8.【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朝形成的标志是汉武帝起用身边的亲信侍从作为侍从顾问,形成决策机构,其中公孙弘为相不能表明“中朝”形成,错误,AD排除;根据材料“后武帝复征贤良文学”可知贤良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衣为相客观上加强了君主专制,符合题意;材料中公孙弘因为治春秋者拜相,体现的是儒学地位上升,符合题意,因此C正确,B排除。故选C。9.【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肃宗时期取消了对官员弹劾的相关限制,这使监察机构弹劾的成本与风险降低,易导致监察权力的滥用,A项正确;唐肃宗此举并未使监察与行政分立,B项错误;唐

30、肃宗此举之前监察权力是否较弱,仅从材料信息不得而知,C项错误;官员违法失职并非从政能力问题,因而唐肃宗此举与提升官员的从政能力没有必然联系,D项错误。10.【答案】D 【详解】题干描述了宋代科举制度中的誊录和糊名制度,这些制度有助于减少科举舞弊,体现了公正公平的理念,D正确;科举制并不限制门阀贵族子弟参加,排除A;B表述绝对,排除;科举制度本身有助于扩大统治基础,但是誊录和糊名制度本身不能进一步扩大统治基础,排除C。11.【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是工业革命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该制度的出现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水平,A项正确;B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C项科举制的初衷是加

31、强皇权,这与西方文官制度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完全不同,排除;D项文官制度是工业化的结果而并非原因,排除。故选A。12.【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科举制使得统治乡村的社会精英由原来的看重门第向看重文化转变,乡村的文化结构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只有少数读书人才能吟诗作诗,并没有全面繁荣,故A错误;该材料并没有涉及门阀制度的衰落,故B错误;该材料体现的是读书人的主动学诗,而不是中央的严格控制,故D错误。13.【答案】A 【详解】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从1915年到1920年,参与北洋政府文官考试的人数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由此说明文官选拔体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故选A;表格内容没有涉及官

32、员的选拔方式,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官员考试选拔,不是人事任用程序,排除C;表格信息不能说明留学生的行政素质,排除D。14.【答案】A 【详解】依据表格中的“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法不阿贵”、“法之功莫大于使私不行”、“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均主张立法应当追求公平公正,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重视时势对立法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礼”,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先秦立法重视社会和谐,故D项错误。15.【答案】A 【详解】由材料“中国古代律家群体的构成,有政治家、司法官员、著书立说的律学家、经学家”可知,古代律家群体成份多元化,社会地位都较高,故选A项

33、;著书立说的律学家和经学家并不一定是政府官员,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由材料“魏晋时律学成为与经学并立的学府”可知,律学和经学是两个不同的分支学科,而C项显然将二者混淆在了一块,故排除;律家群体除了律学家和经学家外,还有政治家和司法官员,这说明律家群体不仅重视法律研究,还重视司法实践,排除D。16.【答案】B 【详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后,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在立法上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目的是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故选B项,并排除A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重视发挥

34、市场的调节作用,减少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排除C项;材料颁布的法律并不仅仅针对对外开放,排除D项。17.【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中事关全家利益的重要决定,家长要征得主要家庭成员同意,氏族成员都要参加捍卫氏族利益和尊严活动等,反映出日耳曼部落具有浓厚的团体本位主义意识,D项正确;同态复仇观念严重只是材料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不是男性在部落中的社会地位,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维护贵族阶层利益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8.【答案】C 【详解】 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说、对于地狱天堂的划分以及人们坠入地狱的原因分析,暗含着劝人向善的社会教化功能,C正确;基督教在奴隶社

35、会时期就已经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排除A;通过题干无法证实社会发展和基督教教义之间的关系,排除B;题干并未强调基督教的负面影响,排除D。19.【答案】D 【详解】汉唐时期的史书和传记中对埃及亚历山大城等地的记录和描写,说明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亚历山大城是丝绸之路终点,A项错误;经行记是中非交往最早记载与西汉时期史记中即提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等不符,B项错误;中非早在秦朝时就已经开始往来在材料中并未提及,C项错误。20.【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子”是对汉族皇帝的尊称,“可汗”是对少数民族首领的尊称,因此“天子”“可汗”并用的现象体现的是胡汉民族文化的交

36、融,D项正确;材料与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无关,A项排除;在此之前少数民族就已经汉化了,B项排除;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21.【答案】A 【详解】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行使了中央政府的管理权,这反映了蒙古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得到加强,故选择A;根据对来归者等的表彰和封赏可知并未实现民族平等,排除B项;蒙古族原有的政治传统并未消失,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对比,无法体现特殊地位,排除D项。22.【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某次国际会议时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的挽救者”可知这次会议为1954年日内瓦会议,故选C;1955年万隆会议最后通过

37、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故A排除;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故B排除;这次会议为日内瓦会议,中国提出结伴不结盟与日内瓦会议无关,故D排除。23.【答案】D 【详解】据表中从无积极报道到积极、消极和中性都有,体现由片面到逐渐全面,不一定是“客观”,故错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错误;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中国对美国的报道语态,故正确;报道的变化体现了外交的重大突破和国际地位的上升,故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排除A、B、C。24.【答案】B 【详解】题干材料中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旗有“竖条”的也有“横条”的;另一方面是各国“国旗展开竞争”。再结

38、合“近代以来”可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国 家主权意识的强化,激发了各国对国家的象征国旗的热衷,故B选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国旗图案有的横条,有的竖条,反映不出民族特色,A选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国旗图案及横竖条不一,看不出深受近代艺术的影响,C选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兴起,也推动了国旗的发展,D选项属于颠倒因果关系,排除。25.【答案】B 【详解】大国没用“权力政治”原则,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没有用“战争或者武力威胁”处理危机,做出了“更多的退让”等,强调了保持克制、寻求共识的特点,B项正确;“大国主导,利益优先”与“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等不符,排除A项;“集体安全、欧

39、洲均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强权政治”与“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不符,排除D项。26.【答案】A 【详解】“两税法”是减少人头税的开始,到清朝“摊丁入亩”人头税被废除,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渐趋松弛,A正确;农民是封建社会税收的主要承担者,排除B;人头税被废除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不是本质,排除C;封建社会晚期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27.【答案】A 【详解】定额租的发展,放松了封建土地对农民的束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定额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导致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私有制,与定额租的发展无关,排除C;定额

40、租的发展与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出现没有必然因果联系,排除D。28.【答案】B 【详解】会票代替现金结算,对于商业活动而言,规避了携带大量货币不便,有助于长途与大宗贸易的发展,B正确;A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这一时期依然是封建式的经济形态,排除C;会票主要是在国内使用,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无直接关联,而且世界市场形成时间晚于会票出现时间,排除D。29.【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受经济滞胀等因素困扰的美国宣布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双挂钩”原则,推行美元贬值等做法,说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了冲击,D项正确;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不能说明国际

41、“贸易体系”陷入混乱,排除A项;美元至今仍然是重要的国际货币,排除B项;美元贬值属于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排除C项。故选D项。30.【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1933年放弃了金本位体制”“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确定国际金价”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放弃金本位体制,美元贬值,有利于开拓美国国内、国际市场,促进美国经济恢复,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说明两次变革都旨在助推美国经济增长,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放弃金本位体制,实际上美元贬值,增发钞票以解

42、决货币短缺,而不是为提高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A项错误;,1933年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放弃金本位体制,加剧了当时各国倾销战、货币战,阻碍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美国迫不得已放弃金本位体制,使美元在世界货币地位大大降低,美国主导世界经济的愿望难以实现,D项错误。31.【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有广阔的殖民地,海外市场广阔,因此其主张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额份额,而美国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因此其主张根据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投票权。两国对国际货币秩序主导权的争夺在本质上体现了英美两国争夺世界经济霸权的地位,C正确;A只是现象而非本质;B

43、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关贸总协定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排除D。32.【答案】C 【详解】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的形成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出现的,说明当时国际货币体系没有统一的秩序规范,容易形成贸易保护,这样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由此可知,国际经济需要秩序规范,C正确;区域集团化和不同的货币区并不完全重合,排除A;不同货币区涉及的范围不仅仅是货币所属国本身,因此不能证明这些不同货币区的存在是国家干预的表现,排除B;不同货币区的出现是货币战的表现,激化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排除D。二、非选择题(33小题20分,34小题14分,35小题18分,共52分)33.【答案】(1)表现:抵制皇帝的命令;利用史官

44、之权制约皇权;控制对皇帝的教育方向和接触范围;利用神权制约皇权。(每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原因:重文轻武的政策;士大夫的历史责任感(忠君思想);儒家积极世思想的影响;相对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每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手段:宋代士大夫们主要通过传统甚至是迷信手段限制皇权体现人治特色;近代英国则主要是议会通过立法、制度建设限制王权,蕴含法治精神。(4分) 结果:宋代只是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所限制,皇权至上的本质没有改变。近代英国国王权力逐渐减小,最终成为虚位元首。(4分)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欲封刘氏为贵妃李让使者传话此事遂罢”可知,抵制皇帝的命令;根据材料“人君一言

45、一动,史官必书”可知,利用史官之权制约皇权;根据材料“严格控制太子或年幼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可知,控制对皇帝的教育方向和接触范围;根据材料“在士大夫的解释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常常迫使皇帝”可知,利用神权制约皇权。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根据材料“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及“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可知,士大夫的历史责任感(忠君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积极世思想的影响和宋代相对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也对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产生了影响。(2)手段:根据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手段,如抵制皇帝的命令、利用史官之权制约皇权、控

46、制对皇帝的教育方向和接触范围、利用神权制约皇权可知,宋代士大夫们主要通过传统甚至是迷信手段限制皇权体现人治特色;根据材料“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可知,近代英国则主要是议会通过立法、制度建设限制王权,蕴含法治精神。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只是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所限制,皇权至上的本质没有改变。根据材料“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可知,近代英国国王权力逐渐减小,最终成为虚位元首。34.【答案】 (1)特点:立法保障;

47、不受党派控制;实行常任制,注重保障文官权益;保持政治中立;考核制度完备,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全面;不断完善。(3分) 原因:工业革命深入开展,推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受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影响(欧洲政治制度影响); 政府对文官素质要求提高;两党轮流执政导致行政动荡、政府效率低下、腐败盛行问题(政党利益);启蒙思想影响 (4分,任答3点即可)(2)特点:依法推进;程序严格,体系完备,突出了公务员考试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考试内容政党色彩深厚(或服从于国民党统治、或突显政党意志、或本土化色彩);重视实际能力;考核上流于形式,没有严格执行,执行不力,官僚主义盛行。(3分,任答3点即可) 评价:

48、积极:初步建立了公务员体系,推动制度近代化;有利于人才选拔消极: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造成效率低下,官僚主义盛行,腐败现象严重;为南京国民政府灭亡埋下伏笔。(4分) 【详解】 (1)特点:根据“颁布彭德尔顿法”得出立法保障;根据“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得出不受党派控制;根据“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得出实行常任制,注重保障文官权益;根据“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得出保持政治中立;根据“强化对执职知识、工作速度、创造力、协调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等”得出考核制度完备,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全面;根据“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得出不断完

49、善。原因:根据“鉴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得出两党轮流执政导致行政动荡、政府效率低下、腐败盛行问题;根据“1883年”,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总结,即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影响、政府对文官素质的要求、启蒙思想的影响等。(2)特点:根据“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等得出依法推进;根据“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分为三试”,得出程序严格,体系完备等;根据“国民党党义”得出考试内容政党色彩深厚;根据“第二试为专业科目”得出重视实际能力;根据“得不到严格执行”“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概括得出考核上流于形

50、式,没有严格执行,执行不力,官僚主义盛行。评价: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回答,从初步建立了公务员体系、有利于人才选拔等分析积极意义,从根本目的是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官僚主义盛行对后世的影响分析总结其消极影响。35.【答案】(1)特点: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国家制定法形式多样,体现国家意志;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刑法体系发达,民法发展滞后。(4分)(2)差异:中国礼刑结合(侧重公法),维护国家、家族利益;古罗马法私法发达,保护个人权利。中国法自君出,权尊于法,人治;古罗马法权力服从于法律,法治。中国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古罗马法追求正义。(6分) 原因:中国:自然

51、经济发达;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中国:法家,儒家思想(重视伦理道德);古罗马:自然法思想,平等、公正、正义。中国: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的影响;古罗马:城邦政治,罗马帝国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6分)(3)法律建设要适合本国国情,法律建设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分)【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再至大清律例,一脉相承,沿革清晰”可知,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根据材料一“除律外,令、格、式、典、敕等也是国家制定法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可知,国家制定法形式多样,体现国家意志;根据材料一“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

52、益,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政治控制”可知,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根据材料一“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对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大的民事行为,统治者则不够重视”可知,刑法体系发达,民法发展滞后。(2)差异:根据材料三“中国法律是集体本位,西方法律为个人本位”可知,中国侧重公法,维护国家、家族利益;而古罗马法私法发达,保护个人权利。根据材料三“中国法自君出,权尊于法”、“而罗马法律至上,权力服从于法律”可知,中国法自君出、权尊于法;而古罗马法权力服从于法律。根据材料三“中国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而罗马公开审判,追求正义”可知,中国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而古罗马法追求正义。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思想、政治制度方面分别回答中国和古罗马法律特征不同的原因。例如:从经济上看,中国是自然经济发达;而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从思想上看,中国的统治受到法家、儒家思想等的影响,重视伦理道德;而古罗马的自然法思想倡导平等、公正、正义。从政治制度上看,中国的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的影响;而古罗马是城邦政治,罗马帝国疆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3)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律建设要适合本国国情、为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