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优质高中2016届高三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上述孔子言论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A孔子认为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B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D孔子推崇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和老子【题目分析】根据“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监:音,同鉴,借鉴的意思,周借鉴夏商两朝的制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生于春秋时期,季氏是正卿,只用四佾,却用天子的八
2、佾,故说明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赞扬周制并遵循周制,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25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专制皇权的自我约束 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C汉代谏官制度实用规范 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题目分析】材料中“帝受之,不
3、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体现皇帝的反躬自省,故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上书”“诏书”,无法体现严格规范性,故B项错误;材料“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并未体现使用规范,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A26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清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是书上卷皆言天象,以人居寒暖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这表明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 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D明
4、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题目分析】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源,这种观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的现象时将东西方学说相互应证,其中“周髀七衡说”出自尚书天文志与楚辞天问,两书同处于战国,即西方的观点在中国史书中早有记载,故B项正确;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是在(15401610年70年与15401620年80年)在明朝末年,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文化走向专制,并且材料的核心主旨体现在乾坤体义的评价上,故D项错误。【答案】B27“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
5、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B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题目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治理国家,诸子百家提出的是治国理念,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
6、展推动“士人从商”,明清时期政府对商业的发展不采取鼓励政策,并通过对商人的盘剥,抑制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故C项错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取自孟子,体现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豁达态度,故D项正确。【答案】D28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经写到:“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文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主要是指A外来商品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西方各国要求自由平等通商被拒绝C清王朝恪守朝贡贸易体制 D清政府厉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知识点】古代中国
7、的经济【题目分析】鸦片战争前朝,由于中国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点,而使得中国出现贸易顺差,这是双方平等贸易的产物,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属于自由平等贸易,故B项错误;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以彰显天朝大国的风范,故C项正确;清朝“海禁”:清朝出于防汉制夷的政治考量,同时为了打击毁灭反清复明实力,只有广州海关允许西方人贸易,最多只是给外国商人造成一些不方便而已,并没有影响贸易额,故D项错误。【答案】C29章开沅在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中探讨了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提出 “离异”与“回归”的命题,强调 “离异不可忘本,回归不可复古”。章开沅所说的“
8、离异”是指A寻觅本民族的主体意识 B拒绝西方近代文明C模仿西方近代文明D对传统文化的完全否定【知识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题目分析】材料中“回归”是指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寻觅本民族的主体意识是回归的体现,故A项错误;拒绝西方近代文明,是一种闭门造车的狭隘不可取的思想主张,与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观点相左,故B项错误;“离异”是指为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而吸收借鉴西方近代文明,故C项正确;对传统文化完全否定,绝对化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C30“身在长沙乡下的王闿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接下来,他会嘲笑
9、一下摄政王载沣的手足无措,“乱了枪法”。当门人向他报告湖南的革命时,他对于可能的动乱,无可奈何,觉得也可能会大乱将至,但却丝毫不做防备,一副不死不降不走的架势”这段材料最能说明A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 B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C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知识点】辛亥革命【题目分析】材料中“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淡淡地记上一笔”“湖南的革命时无可奈何丝毫不做防备,一副不死不降不走的架势”看出王闿运为代表的时人的态度,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涉及一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王闿运的态度,以此说明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是以偏概全,
10、故C项错误;材料提及革命时王闿运“无可奈何,觉得也可能会大乱将至,但却丝毫不做防备,一副不死不降不走的架势”并未体现反对辛亥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A31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然而在1992年,广东人仍然担心来自北京的黄灯和红灯,他们亟想看到绿灯信号。1992年广东看到的第一个绿灯信号是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题目分析】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1984年10月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
11、全面展开,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10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与“第一次绿灯信号”不符,故B项错误;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与广东无关,故C项错误;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放人民的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32周作人在关于卢奇安中认为,“演说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智者学派的崛起得益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动B演说功用在
12、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C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D演说术的兴盛使希腊法庭与议会迷失了正义【知识点】雅典民主政治【题目分析】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体现了演说术的功用主要是有利于民主,故B项错误;奠定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是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城邦政治,智者学派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故C项错误;雅典演说术盛行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在需求,故D项正确。【答案】D33“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
13、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C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题目分析】工业革命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贵族阶层就此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中“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涉及是工业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社会结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材料中涉及“穷困潦倒没有贵族身份的人,成为了权势顶峰
14、”体现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34“(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A说明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知识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题目分析】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此观点是正确,但是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所反映的是旧世界的势力的强大与共和派的反复斗争,故B
15、项正确;坚定的信仰对革命是很重要,但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更土出暴力革命无法解决的旧势力,故D项错误【答案】B35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应当A继续大力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注重发展商品货币市场关系【知识点】“斯大林模式”【题目分析】1925年,随着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
16、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可知,布哈林主张二者同时进行,故B项错误;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可知,布哈林主张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能盲目求快,故D项正确。【答案】D40(25分)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图
17、秦统一货币明初银锭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二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三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
18、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10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特里芬难题”的破题,并分析破题的背景和影响,(9分)【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货币金融主题【题目分析】(1)根据材料一“秦朝统一货币”可以得出:由混乱到统一;秦朝统一各国的货币,到唐朝“开元通宝”都采用金
19、属货币,宋代出现了“纸币”可以得出: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货币逐渐与重量脱钩;根据材料一“明初银锭”,并在明清普遍使用得出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600年,(中欧)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得出17世纪欧洲与中国贸易往来,”,“低处种植桑树”联系所学得出西方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大量需求,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优势地位),中国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根据材料二“1600年,(中欧)”“白银”“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得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第二小问影响,问题中角度鲜明,针对经济与文化,另一方面要涉及积极与消极,(经
20、济方面:根据材料中“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养蚕缫丝”可以得出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化);白银流入,货币增多,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材料“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得出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文化:根据所学得出结论。 (3)第一小问破解,根据材料“特里芬难题”问题:双挂钩货币政策,给美元带来积极因素的同时,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与其经济发展状况的矛盾,得出: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第二小问背景与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和背景。【答案】(1)趋势:由混乱到统一;货币逐渐与重量
21、脱钩;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任答三点得6分) (2)原因: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西方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大量需求,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优势地位);中国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回答两点即得4分,中西两方面各得2分。) 影响:经济: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文化:产生了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化繁荣。(回答3点,并兼顾经济、文化即得6分,如果回答“英国为扭转对中国贸易的不利地位向中国走私鸦片
22、和发动侵略战争”也可酌情给分。) (3)破题:20世纪70年代,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分) 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欧日经济恢复发展,与美国在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美国对外扩展,军费开支大增。(5分。每个要点2分,回答三个要点得5分) 影响:不利于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稳定,金融危机频繁(只要能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贸易的作用上分析即可,2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
23、其它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知识点】抗日战争【题目分析】此题在答题中涉及以下三大要素:时代背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所做的功绩,与共产党历史项联系。根据材料“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共产党党报)评论,最典型的民主国”,“双壁”,“民主的美国”美国作为同中国一样的反法西斯国家,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而中国1944年开始局部反攻。根据材料“民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得出:同时
24、谋划战后维护国家统一,建立民主政治;结合历史回答华盛顿、杰斐逊、林肯所做的历史功绩;“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得出:中国共产党也借此向美国表达了民主建国的诉求。【答案】时代背景:1944年7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基本好转。中国敌后抗日军民开始了局部反攻。(2分) 史实:(1)当时中共正在进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实现民族独立的斗争;同时谋划战后维护国家统一,建立民主政治;(3分) (2)华盛顿、杰弗逊等领导了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及建立民主政治的斗争;林肯领导了美国解放黑人奴隶、维护民主、统一的斗争;(3分) 理解:中美两国的斗争具有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
25、主政治的相似特性;中国共产党也借此向美国表达了民主建国的诉求。(一个要点2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最高得4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学)博士的任务主要为掌教弟子,当国有疑事时亦要掌承问对。博士为在职现任官员,俸秩比六百石,博士有固定员额,西汉和东汉初俱设博士十四人。加博士祭酒共十五人。在教学上,规定博士要以家法上课,每经按不同家法各有专任博士一名。发展到东汉,以上要求又小有灵活。如光武帝时曾增设左氏学博士四人,此外,东汉还设有庆氏礼和伏氏尚书博士。授课虽讲求家法,然亦有兼说者。如光武帝时张玄,本为颜氏博士,他授课时又兼说严氏、(宣)冥氏春秋。为了验
26、证博士的学识、考究博士的论辩机智,还经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博士之间或博士与名儒之间的辩论。光武帝刘秀即曾“会诸博士论难于前”;章帝大会诸儒于汉宫白虎观,以问难形式考详诸经同异,最后由皇帝裁决,连月乃罢。摘编自洛阳太学材料二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1
27、)根据材料一,归纳两汉博士选任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两汉严格博士选任制度的影响。(9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家骅与陶行知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会考制度的看法。(6分)【知识点】汉代教育改革;民国时期教育改革【题目分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增设”“还设有庆氏礼和伏氏尚书博士”,得出:博士选任员额有所增加;根据材料一“然亦有兼说者。”得出:博士讲经可以兼涉别家;根据材料一“还经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博士之间或博士与名儒之间的辩论。”得出:皇帝亲自主持考查博士的学识机辩。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当国有疑事时亦要掌承问对”得出:有利于封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根据材料“博士的任
28、务主要为掌教弟子”学习经学(左氏礼尚书颜氏(宣)冥氏春秋)得出:有利于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根据材料:“还经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博士之间或博士与名儒之间的辩论”得出:皇帝主持考查有助于提高博士的地位和儒学教育的发展。 (2)第一小问焦点,材料二中是针对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教育部长朱家骅以积极肯定的评价,而陶行知先生道出是会考的不足,得出会考制度的利弊;第二小问谈看法题,要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解析(即积极与消极并举),根据材料“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考查学校成绩”得出利: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根据材料“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得出仍然
29、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利学生健康。【答案】(1)变化:博士选任员额有所增加;博士讲经可以兼涉别家;皇帝亲自主持考查博士的学识机辩。(4分) 影响:有利于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利于封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皇帝主持考查有助于提高博士的地位和儒学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儒学地位的提高;(回答3点即得5分) (2)焦点:会考制度的利弊。(2分) 看法:有利有弊:利: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 弊:仍然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利学生健康。(4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在清末预备立宪中,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筹设咨议局。各省
30、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但本省督抚如有侵夺咨议局权限或违背法律等事,咨议局得呈请资政院核办。1909年,除新疆外,全国21省咨议局成立。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咨议局开议后,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议员们经常与督抚进行斗争,如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
31、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摘编自侯宜杰著20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咨议局的主要职能。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咨议局在近代民主宪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9分)【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题目分析】(1)本小问主要职能,据材料“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筹设咨议局”可知咨议局陈述民情民意,据材料“咨议局开议后,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可知咨议局提出议案,据材料“议员们经常与督
32、抚进行斗争,如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可知咨议局监督政府施政。 (2)本小问作用,据材料“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筹设咨议局”、“但本省督抚如有侵夺咨议局权限或违背法律等事,咨议局得呈请资政院核办”和“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可知咨议局提出了利国利民的议案,一定程度限制了地方行政官员的权力,据材料“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
33、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可知咨议局的议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据材料“各省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和“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可知咨议局职权受到督抚制约,缺乏政治经验,运行时间短,收效甚微。【答案】(1)职能:陈述民情民意;提出议案;监督政府施政。(6分) (2)作用:提出了利国利民的议案,一定程度限制了地方行政官员的权力:咨议局的议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6分)但咨议局职权受到督抚制约,缺乏政治经验,运行时间短,收效甚微。(3分)47(15分)20世纪的
34、战争与和平材料一纳粹政权的恶行给德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在大部分德国城镇,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火车站和公共事业设施被毁。粮食供应紧张,燃料缺乏,饥饿和寒冷成了居民的主要威胁。以矜持著称的德国人,甚至会在田野里与野狗争夺一块发霉的马铃薯。通往农村的火车车厢外,常常扒满了前去觅食的逃票乘客。由于货币作用降低,买东西必须使用购货证,香烟成了抢手货,往往成为物物交换中的计量单位和不等值物品交换中的“找头”。不少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对德国充满敌意,视其为不可救药者。据解放日报2012年2月2日材料二欧根科贡的党卫队国家一书,条理清楚地向读者揭示了党卫队的真相;雅斯贝斯的罪责问题一书,提出每个德国人都有道德
35、罪行和抽象罪行,都应该进行深刻反思。联邦德国成立后,阿登纳以政府总理的身份呼吁“德国人民有责任作道德和物质上的补偿”。1970年,时任总理的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下跪,更是把忏悔文化推到了顶点。战后初期,各地的小剧场、歌舞厅、报告厅等就开始涌现,仅柏林一地就有2000多个,大多没有暖气,饥肠辘辘的参与者在寒冷中听报告、看演出,乐在其中。同时法兰克福取代莱比锡成为国家图书出版中心,各地图书馆大增,短期内数量就翻了一番。据战后德国经济复兴的原因(1)依据材料一,“纳粹政权的恶行”指的是什么事件?如何理解其“给德国带来了灭顶之灾”这句话。(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人类应该如何
36、避免战争再次发生。(5分)【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题目分析】(1)纳粹政权在德国,指的是希特勒领导下建立的政权,最大恶行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动者”得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据材料一“在大部分德国城镇,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火车站和公共事业设施被毁”得出:城镇及公共设施破坏严重,根据材料一“粮食供应紧张,燃料缺乏”得出:生产生活物资供应短缺;根据材料一“以矜持著称的德国人,甚至会在田野里与野狗争夺一块发霉的马铃薯。通往农村的火车车厢外,常常扒满了前去觅食的逃票乘客”得出经济秩序混乱;民众的道德水平下滑;根据材料一:“不少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对德国充满敌意,视其为不可救药者”得出周边国家
37、对德敌意严重。 (2)根据材料二“阿登纳以政府总理的身份呼吁“德国人民有责任作道德和物质上的补偿”。1970年,时任总理的勃兰特向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下跪”得出相关政府主动承担战争责任,根据材料“ 欧根科贡的党卫队国家到雅斯贝斯的罪责问题”“更是把忏悔文化推到了顶点各地的小剧场、歌舞厅、报告厅等就开始涌现饥肠辘辘的参与者在寒冷中听报告、看演出,乐在其中。同时法兰克福取代莱比锡成为国家图书出版中心 ”得出大国深刻反思反省战争,塑造和平友善的民族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和平的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答案】(1)事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2分) 理解:城镇及公共设施破坏严重;生产生活物资供应短缺;经济
38、秩序混乱;民众的道德水平下滑;周边国家对德敌意严重。(经济方面回答两个要点得4分,其他要点各得2分,共8分) (2)分析:大国深刻反思反省战争;相关政府主动承担战争责任,致力于发展经济;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塑造和平友善的民族文化;采取和平协商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每个要点2分,不得超过5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
39、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6分)(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9分)【知识点】现代世界的政治家【题目分
40、析】(1)根据材料“1958年”(20世纪50年代)是法德和解,促进向欧洲走向联合,有利于法国自身经济恢复与发展,得出:20世纪50年代,法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影响,根据材料“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得出:冷战形势下,法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2)根据材料“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二战期间,1940年德国攻下法国,得出根据:拒绝对德投降,扭转法国国际形象,赢得国际尊重材料;“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得出: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
41、”得出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政治体制;根据材料“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得出促进法德进一步和解,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法国国际地位。【答案】(1)背景:20世纪50年代,法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冷战形势下,法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影响。(6分) (2)贡献:拒绝对德投降,扭转法国国际形象,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政治体制;促进法德进一步和解,推动了欧洲一体
42、化进程;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法国国际地位。(9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CABDC CADAD BD40(25分)(1)由混乱到统一;货币逐渐与重量脱钩;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任答三点得6分)(2)原因: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西方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大量需求,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优势地位);中国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回答两点即得4分,中西两方面各得2分。)影响:经济: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文化:产生了反君主
43、专制的民主思想;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化繁荣。(回答3点,并兼顾经济、文化即得6分,如果回答“英国为扭转对中国贸易的不利地位向中国走私鸦片和发动侵略战争”也可酌情给分。)(3)破题:20世纪70年代,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2分)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欧日经济恢复发展,与美国在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美国对外扩展,军费开支大增。(5分。每个要点2分,回答三个要点得5分)影响:不利于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稳定,金融危机频繁(只要能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贸易的作用上分析即可,2分)41(12分)(要求:正确回答基本史实,得4-6分;能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史实,得
44、6-8分;能有自己的理解、独到的见解,得8-12分)时代背景:1944年7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基本好转。中国敌后抗日军民开始了局部反攻。(2分)史实:(1)当时中共正在进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实现民族独立的斗争;同时谋划战后维护国家统一,建立民主政治;(3分)(2)华盛顿、杰弗逊等领导了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及建立民主政治的斗争;林肯领导了美国解放黑人奴隶、维护民主、统一的斗争;(3分)理解:中美两国的斗争具有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的相似特性;中国共产党也借此向美国表达了民主建国的诉求。(一个要点2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最高得4分)45(15分)【答案】(1)变化:博士选任员额有所增加;博士讲
45、经可以兼涉别家;皇帝亲自主持考查博士的学识机辩。(4分)影响:有利于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利于封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皇帝主持考查有助于提高博士的地位和儒学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儒学地位的提高;(回答3点即得5分)(2)焦点:会考制度的利弊。(2分)看法:有利有弊:利: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弊:仍然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利学生健康。(4分)46(15分)【答案】(1)职能:陈述民情民意;参政议政;监督政府施政。(6分)(2)作用:提出了利国利民的议案,一定程度限制了地方行政官员的权力;咨议局的议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6分)但咨议局职权受到督抚制约,
46、缺乏政治经验,运行时间短,收效甚微。(3分)47(15分)【答案】(1)事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2分)理解:城镇及公共设施破坏严重;生产生活物资供应短缺;经济秩序混乱;民众的道德水平下滑;周边国家对德敌意严重。(经济方面回答两个要点得4分,其他要点各得2分,共8分)(2)分析:大国深刻反思反省战争;相关政府主动承担战争责任,致力于发展经济;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塑造和平友善的民族文化;采取和平协商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每个要点2分,不得超过5分)48(15分)【答案】(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世纪50年代,法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冷战形势下,法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影响。(6分)(2)拒绝对德投降,扭转法国国际形象,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政治体制;促进法德进一步和解,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法国国际地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