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济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850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济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济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济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济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济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河南省济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河南省济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河南省济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河南省济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河南省济源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济源市第五中学2021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5X2=70分)1、周的祖先曾担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交融;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交融,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 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统治 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2、西周末期产生了“以德配天”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天”指天下各族共有的神,“以德配天”指“天命”属于有“德”能使人民归顺的人;“明德慎罚”指重视教化作用,立法、司法时慎重用刑。这表明西周时A确立了重德仁政的法律传统 B法律神权化色彩日渐浓

2、厚C儒家思想开始影响立法、司法 D继承了前代立法经验3、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 A.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 B.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士 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 D.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4、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这反映当时 A文化的扩张与认同 B国家的统一 C分封制的盛行 D民族的隔阂5、有学者研究认为,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秦晋与戎狄邻,两国国君一般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郡守可以

3、征发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据此可知,郡的设置 A. 表明两国实现了中央集权 B. 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 C. 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 D. 说明分封制已经趋于崩溃6、湖北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简中有当地郡守发布的告示,其内容包括法律命令就是要教导百姓,去掉淫恶的行为,清除坏的习俗,使他们能够行善。这反映了A.秦秉承儒家的民本思想 B.儒法结合巩固了秦朝统治C.秦重视社会秩序的构建 D.秦始皇希望成为仁王圣主7、“博士”一词战国时就已出现;至秦朝,“博士”指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吸收各国的士人参加政府,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政辅政集团。由此可知,秦朝的博士议政制度A.全面继承了

4、战国时期的政治传统 B.权力运行过程带有民主色彩C.强化了对六国地区的行政控制 D适应了当时的实际政治需要8、开元时,内廷开销陡增,诸司及地方供应不足部分,由京兆府在民间市场进行采买,称“宫市”;安史之乱后,外吏不再“与闻禁中事”,由宦官负责宫市,强赊买物之举屡见不鲜。“宫市”的变化主要说明唐中后期A.宫廷奢靡之风盛行 B.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异C.商品经济遭到破坏 D.君主决策权力改变9、魏晋前的四百年里,对良吏的评价标准以施行仁政与打击犯罪相并举。魏晋以降,政治环境的动荡与财政的紧张使统治阶层难以实行有效的吏治,对贪婪聚敛的行为也不加控制,吏治每况愈下,廉洁作为良吏的特征表现的明显。良吏群体特

5、征的变化A.体现明显的时代特征 B.催生门阀士族的制度C.导致选官制度的改革 D.造成社会局势的动荡10、唐高祖时,尚书省在中央体制中居核心地位。玄宗开元年间,中书门下成为超越三省的机构。唐中后期,三省固有的职权逐渐弱化。这一变化反映出A.三省六部制被中书门下取代 B.唐中后期中央集权逐渐强化C.官僚制度运行是动态的过程 D.唐中后期三省地位逐渐弱化11、古代中国新统一的王朝通常会编写前朝的历史,既是对前朝的“盖棺论定”。也表明对前朝正统的继 承。元朝在修前朝历史时,为确定奉哪个朝代(金、辽、宋)为正朔,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元朝统治 者将金、辽、宋均奉为正朔。据此推断,该举措A. 消除了意识

6、形态对政治的影响 B. 有利于推动元朝的政教合一 C. 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 D. 激化了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12、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 13、明宣德二年(1427年)的会试首次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为55、35和10%。这一做法A.保证了科举制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B.有利于科举人才来源的相对平衡 C.推动了

7、明代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D.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尚学风气形成14、历史组老师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改革 B强化皇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1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16、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

8、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朝代夏朝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17、12与明代地方设三司分理事务不同,清前期设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集行政、司法、监察、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向上可直接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这一变化说明 A政府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B府州县的权力被督抚替代 C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 D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18、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争的环境,使“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而受传统和文化影响,齐国的君主奉行“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的原则,使齐难以实现霸权统一。这说明 A. 齐

9、国仍严格遵守分封制度 B. 客观环境影响了文明程度 C. 文化差异决定了称霸胜败 D. 独特国情有利于秦国统一19、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国久长,民不思乱。”这句话着重强调宋代 A文臣治国政策的重要性 B地方设置通判的必然性C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 D完善三省体制的进步性20、古雅典“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年)在自撰的墓志铭上,只字不提自己的文学创作成果,却突出其在马拉松同“长头发的波斯人”战斗的“光荣业绩”。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体现了雅典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 B. 彰显了公民维护城邦民主的责任感C. 借此表达对雅典政

10、治体制的不满 D. 反映了雅典精英阶层漠视文学创作2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形象的描述陶片放逐法自有其政治上的合理成分,“肖像画师总不能把一只脚画得太大而使画面失去和谐;合唱队也无法容忍其中某人唱得特别嘹亮优美”。可见,陶片放逐法 A.保障了公民轮流坐庄 B.防止了权力集中于英雄 C.维护了城邦政局稳定 D.提升了所有公民的素质22、罗马共和国从无雅典那样的公益捐助制度,也不曾给公民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罗马的官职从无薪给,且是选举而非抽签产生。由此可知A罗马共和国缺乏民主基础 B公民成为共和国的支柱 C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受限制 D精英统治利于社会进步23、针对裁判官自由判断的规定和实践,罗马帝国

11、皇帝哈德良指出:“你们(裁判官,行省总督)最好能够确定证人的诚实信用程度,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尊严,他们的名声,谁似乎闪烁其辞,是否自相矛盾或显然的据实回答。”由此看出哈德良皇帝 A.主张去除公民法的形式主义倾向 B. 关注司法程序的合理性 C. 主张司法实践中应体现理性精神 D.认为罗马法不应带有歧视色彩24、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B.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

12、史发展方向25、君权变化的政治含义中说:“光荣革命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在不改变旧体制形式的前提下,改变实质性的内容。”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旧体制形式”指的是君主立宪制 B. “旧体制形式”指的是君主专制制C. 实质性改变指从君主专制到统而不治D. 实质性改变指权在君主变成权在议会26、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当时A. 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 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C. 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D. 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27、19世纪

13、后半期,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执政期间竞相改革。保守党政府通过了公共卫生法等法令,对工人的生活条件、劳动环境等进行规范。自由党比较关注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议会一再通过改革法令扩大选举权。这些改革反映出A.两党纲领完全一致 B.两党都在极力争取工人选民C.不同阶级实现了权利平等 D.工业革命消除了阶级矛盾28、19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美国的区域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动。东北部资本主义“核心地区”和中西部农业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中西部成为了北部的主要贸易伙伴,而南部和中西部传统的经贸联系相对减弱。这种变化A.促进了北方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间接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C.是南方各蓄奴州经济停滞的表现D.

14、表明中西部支持北方的废奴主义29、1937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填塞法院计划”咨文,提出“如果法官在70岁拒绝退休,总统有权再额外任命一位大法官与其共事”。对此,最髙法院大法官休斯反驳指出“增加法官会降低法院效率”。最终参议院以70比20的结果否决了这一方案。这反映出美国 A总统试图扩大行政权力 B参议院捍卫司法独立 C民主程序复杂效率低下 D民主政治基石的坚实30、马克思说某一个国家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的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有关该国说法正确的是A.权力中心在议会 B.政府首脑对宪法负责C.具有保皇色彩的共和国

15、D.由宪法确立联邦体制31、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32、与英法等国的“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的民族诉求相比,同一时期的普鲁士以至德国的政治理论极力推崇国家神圣化.认为国家是一种超个人的民族有机体,这种理论的影响之一是使后来德国A政治结构和决策体制落后 B工业化落后于政治民主化C代议制具有浓厚专制色彩 D统一具有艰难性和复杂性

16、3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D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34、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最终通过利益谈判实现妥协的利益集团,不包括A. 大州与小州 B. 君主派与共和派C. 北方与南方 D.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35、1953年,

17、美国国会否决了艾森豪威尔总统关于苏联大使的提名。1973年,国会外交委员会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先例,拒绝批准总统对国务院位主要官员的任命。这表明当时美国 A.国会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张 B.总统逐渐丧失了人事提名权 C.权力的运行遵循宪政规则 D.分权制衡原则遭到严重破坏二、非选择题(25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

18、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

19、条件。(3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6分)37、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

20、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2021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DACABCDBACC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BBDADABCCAB2526272829303132333435DCBBDDACDBC二、非选择题36、(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3分)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3分)(2)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3分)(3)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6分)37、(1)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 进口关税税率降低。(6分)(2)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商品化发展,国际粮食需求扩大;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工业化进程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