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3)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4)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5)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考纲明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
2、理论和实践。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2)成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宣告诞生。(3)意义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确立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2)1954年宪法内容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特点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
3、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它的颁布,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确立:1954年12月,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完善: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到民主党派的拥护,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背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1以多元史观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试 答提示:
4、(1)革命史观: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现代化史观:为国家的政治建设(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石。(3)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4)整体史观: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新中国成立,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吗?试 答提示:否。新中国成立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
5、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3人民代表大会等同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吗?试 答(3)实施:依照宪法的规定,到1965年,全国先后建立起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4)意义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与历史性转折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秋。(2)地点:北京。(3)主要内容(4)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2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3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背景:“文革”结束后的两年中,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处于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3)意义: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
6、转折,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三、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11980年,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2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3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提出: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2)确立: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7、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4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提示: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但不能说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包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欧美代议制有怎样的区别?试 答提示:经济基础不同:前者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后者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前者为全国人民,后者为资产阶级。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让各少数民族实现“民族自治”吗?试 答提示: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
8、基本政治制度而非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利,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一样吗?试 答提示: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两者不要弄混。7我国成立最早的和最晚的自治区分别是什么?试 答提示:最早的是1947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最晚的是1965年成立的西藏自治区。8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 答提示:(1)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一战线政策确立。“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2)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计划经济形成。(3)文化:毛泽东思想发展,“双百方针”提出,总之,在各方面发生了本质变化,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告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阐明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4)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5)
10、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香港、澳门的回归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1979年,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2)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个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3)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4)2008年,海峡两岸正式实现三通。9.什么是村民自治制度?试 答提示:村民自治制度是当前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人民公社解体以后农村基层的一种新组织形态,是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内在需
11、求与国家的支持、引导合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直接的社会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10试图解一下一国两制。试 答提示:11当前阻碍和推动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各有哪些?试 答提示:阻碍因素: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推动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两岸交流加强;两岸民心所向;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且得到国际广泛认可。12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相同吗?试 答提示:否。二者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有本质区别。(1)港澳问题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结果,其本质涉及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2)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结果,台湾和祖国大陆领土主权没有分离,本质上是中国
12、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应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1)新中国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新中国初期中国三大民主制度。(3)“文革”期间,中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文革”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4)为实现祖国的统一,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在港澳得以实施,“一国两制”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微考点1一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
13、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思考1史料一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特点?试 答史料解读:由可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由可知具有人民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和人民民主原则;由可知具有全权性。二前三届人大代表构成表思考2史料二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有何特点?试 答史料解读: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1)人民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制度形式,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2)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3)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
14、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4)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微考点2一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思考1史料一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特点?试 答史料解读: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二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思考2史料二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特点?试 答史料解
15、读: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核心是自治权。三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思考3史料三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特点?试 答史料解读: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主团结、共同繁荣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1)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2)基础是少数民族聚居,核心内容是自治权。(3)坚持原则是民族平等、民主团结、共同繁荣。微考点3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
16、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0页思考史料反映出“一国两制”构想有何特点?试 答史料解读:由可知根本目的是为实现祖国统一;由可知前提是一个中国;由可知两种制度并存;由可知高度自治。 “一国两制”构想的特点(1)目的明确统一祖国;前提保证一个国家。(2)制度不同两制并存;权力特殊高度自治。 综合点1要点整合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不同点背景新中国即将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制定主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临时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17、类型的宪法意义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基础规定国体新民主主义性质国家社会主义性质国家相同点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针对训练12015甘肃河西三校联考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的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应该是()A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B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C解析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的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可知其为建国之初,排除A、B;宪法不再有这样的规定,而是规定向社会
18、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与材料不符合,排除D项;只有C项所述符合这种精神。故选C。2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 ()A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4年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历程。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辛亥
19、革命推翻君主专制,1954年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基本确立,1997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表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故选A项。 综合点2要点整合针对训练32015温州联考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B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三项措施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适合地方管理的政策,这体现了实事求是
20、、与时俱进的精神,故C项符合题意。42015贵阳一中模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先进的管理体制D都享有较大的行政自主权答案B解析港澳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三者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故B项正确。1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确实照搬过苏联模式,但在一些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却从未照搬过苏联模式,恰恰强调要适合中国国情,
21、具有中国特色。例如:在选举方式上,1953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几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等。正是这些灵活变通方式适应了当时国情下的民主选举之需。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你的解读:参考提示:作者指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政治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例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结合;无记名投票和举手表决结合;城乡代表所代表的人数不平衡。并指出这些特点的产生是基于中国国情;地广人多;交通不便;人民受教育程度低;城乡发展不平衡;民主基础比较薄弱等。2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
22、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约瑟夫奈你的解读:参考提示:本段材料是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对中国现代民主方式的评论。(1)作者认为中国的民主方式是不同于西方的一种特殊的民主模式。政治体制与其国情相适应。(2)中国的民主方式对其他国家的制度建设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3二十多年来两岸关系起伏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两岸政治互信基础与共识是决定两岸关系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并制约着两岸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合作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空间。近年来,两岸固有的深刻矛盾再度凸显出来,成为两岸关系进一步提升的瓶颈。正因如此,大陆不断呼吁和推动两岸进行政治对话,通过对话,增进双方互信,了解彼此想法,积累和形成共识,最终找到解决政治问题的
23、办法。李逸舟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历史方位,积极推进两岸政治对话你的解读:参考提示:材料主要是指明当前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作者认为相对于两岸关系持续稳定和平发展而言,两岸政治互信与政治共识还显不足,基础还不够扎实牢靠,明显滞后于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合作的水平。两岸政治难题是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有着种种内外复杂原因,不可能期望一蹴而就,需要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采取务实做法,共同探寻双方都可接受的可行办法。真题典例12015安徽高考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24、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答案C解析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论联合政府和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作的报告,都不符合题干材料中“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的限定,故A、B、D错误。选C。22015上海高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上海公报答案C解析由题干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可知这一时期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即1949年至1956年间,由此可知答案选C。32
25、015北京高考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难度较低。发生于1958年,发生于“文革”时期(19661976年),发生在1954年,发生在1997年,故正确选项为C。42015四川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序号批准时间条文节录41791年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续表序号批准时间条文节录101791年本宪法所
26、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151870年第一款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221951年第一款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261971年第一款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27、,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参照,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的整理和陈述。(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设历程中的共同经
28、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答案(1)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要求:观点正确,史实任举一例,史论相符。解析第(1)问参照的表述,按照时间顺序,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变化为主线,紧扣两
29、个时间:1949年9月、1954年12月,分别予以整理和陈述。第(2)问具有开放性,紧扣“共同经验”,迁移所学知识回答。注意观点与论据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也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师说高考考频现代中国政治建设5年9考祖国统一5年3考考过全国一届政协的特点一届人大的历史条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趋势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条件和过程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比较民族区域自治的起源建国后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势及影响香港回归的根本保证和影响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及台湾民众的返乡运动考向运用相关史料、评论性文章、热点材料或历史档案作为载体,创设新情境,考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不同时期的发展及特征仿真练习1.2
30、016湖州模拟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排除A;“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B正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确立于1956年,故C错误;人民代
31、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D错误。22015北京海淀区质检观察下列图片。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正确的是()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A BC D答案B解析从“1953年”和“选民证”信息判定,反映的是1953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现象。解答本题最重要的信息是时间信息,可采用排除法。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至1956年,但题干材料并没有反映,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32016北京顺义区调研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A“文革”后期民众逐步觉醒B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C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D对外开放正
32、向内地深入答案B解析1976年10月“文革”结束,19761978年中国在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不符合该作品问世时间,故A、C两项错误;1979年对外开放刚刚从沿海地区开始,故D项错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文革”的错误成为人们普遍的愿望,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即“得天时、地利、人心”,故B项正确。42015晋冀豫三省联考2012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这是一项由教育部、发改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的启动说明()A民族自治区自治权从此有了国家保障B落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政策须与时俱进C少数民族地区已率先完成
33、了义务教育D当前民族政策的贯彻表现为人才培养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平等、团结,材料中是具体实施的表现。52014年3月,台湾地区发生所谓三一八太阳花学运,数百名学生霸占“国会”、瘫痪议事,致使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未能通过。由这一事件可见()A两岸的经贸往来不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B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C经济交流受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岛内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材料只体现了部分学生的活动,并不能反映两岸人民的要求,排除A。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政治对话,不是促成,B错误;材料中“三一八太阳花学运”“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未能通过”等信息说明经济交流受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C正确;台湾岛内存在“台独”势力,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