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B)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解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即“民族、民权、民生”。2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
2、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D)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B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D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解析:A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儒家思想与三民主义思想之间的联系,而不是要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矫正;B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出国共合作的基本知识;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孙中山的博爱思想和儒家的“仁”之间的关系,不是为了赢得更多的革命同情;D项,从材料中“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和儒家的社会思想是相通的,二者都是对大同社会的
3、美好设想,故选D。3孙文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D)A是“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B是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C是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 D是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解析:根据材料“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可知,平民革命是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材料说明
4、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B)A奠定政治革命社会基础 B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C实现生产资料国民共享 D推翻欧美在华殖民统治解析:“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表明孙中山实行民生主义的目的是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5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时说:“在亚洲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这反映了(A)A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在中国占支配地位 B“平均地权”政策具有很大空想性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 D俄国革命受
5、到了“平均地权”影响解析:根据材料“是什么经济必要性使得最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纲领能够被人接受呢?这是因为必须摧毁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封建主义”可知反对封建主义的必要性使中国人能接受资产阶级土地纲领,A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人能接受“平均地权”与空想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6孙中山将土地问题列入革命纲领是在(B)A兴中会创立时期 B同盟会创立时期C中华民国成立以后 D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解析:兴中会的入会誓词中没有提出土地问题,孙中山将土地问题列入革命纲领是在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中提出的“平均地权”。7孙中山先生说:“世
6、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顺应的“世界潮流”是(B)A民族主义 B政治民主化C社会主义 D经济全球化8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高兴地说:“自共和告成,合五族为一家,享同等之权利,我四万万人,亦可以仅存国民之名称而不复有种族之界限矣。”下面对他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D)A全体国民实现了权利平等 B境内各民族已融合为一家C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等级差别 D现代国家观念初步形成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华民国成立后,共和已成,有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的权利”,说明现代国家观念已初步形成,A、B、C均与史实不符,故选D。9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
7、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D)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解析:本题主要从时间上判断,1924年,孙中山此时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大革命的指导思想。10钱穆先生在如何研究政治史一文中指出:“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中山先生倡导其实亦在中国传统政制中有渊源。”那么,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应该是(B)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结束专制,创立民国 D民族革命,坚决反帝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8、。从题干“垄断性的大资本家”等有效信息可知,应是为抑制垄断资本出现的经济政策,符合题意的是B。11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是(B)A民生问题始终是三民主义的核心B政府可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问题C主张土地应该是国有,国民共享D实现民族独立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解析:A项与所学不符,C、D项在材料中未涉
9、及;从“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可知B项正确。12“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步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这段材料表明孙中山(C)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解析:孙中山只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并没有揭示其根源,排除A项;从“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步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可知孙中山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C项说法正确;孙中山没
10、有放弃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B项说法错误;孙中山并不主张消灭共和国私有制,说其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正确的,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某也农家子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且国中人口,甲于五洲,倘不于农务大加整顿,举行新法,必至民食日艰,哀鸿遍野,其毙可预决也。故于去春,孑身数万里,重历各国,视察治田垦地新法,以增见识,决意出己所学,以提倡斯民。孙中山创立农学会征求同志书(1895年)材料二: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解决的法子,社会
11、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8分)(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6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孙中山结合西方启蒙思想和中国国情形成的理论成果,并概括其政治实践。(6分)答案:(1)农民与土地问题。(民生问题)原因:出身农民;人口众多、农民贫困;海外所学,报效
12、祖国。(2)核定地价,平均地权。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3)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指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民权主义是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实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
13、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根据以上材料,评述孙中山先生一直追求真理的历程。(要求表述成文)(20分)答案:(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上书的失
14、败,促使孙中山先生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主张用革命推翻清政府,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3)孙中山先生为此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斗争,但却屡遭失败。(4)在共产国际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孙中山先生接受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5)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追求真理和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通过仔细阅读材料来把握孙中山先生思想由改良到革命,再到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实现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孙中山先生对于民主不懈的追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