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556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学案:第四单元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分析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掌握美苏的核竞赛和古巴导弹危机。 归纳美苏的战略态势,理解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一、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背景(1)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国都表达了要“和解”的愿望。(2)美苏的“和解”只是表面的,他们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而且越演越烈。表现(1)外交上“和解”戴维营会谈。时间:1959年。会谈双方: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结果:会谈本身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但在赫鲁晓夫看来,会谈本身表明苏联已经和美国平起平坐。(2)军事上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原因: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点,柏林更是美、苏较

2、量的焦点,1958年,在西柏林问题上,苏与美、英、法发生矛盾。经过: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达到高潮。结果:柏林墙的修建。争夺重点:欧洲。柏林危机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二战后,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2)主要原因:二战后期,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柏林位于苏占区境内,令苏联不安。(3)直接原因:第一次柏林危机因美国在西占区单独发行新货币;第二次柏林危机因为苏联提出结束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占领。特别提醒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美、苏为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或战争威胁)和军备竞赛,对世界人民和自

3、身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激烈的核军备竞赛原因:美、苏争霸中,双方把军事实力作为称霸的砝码;其中核武器成为竞赛重点,双方都妄图以此压倒对方。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概况(1)194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2)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3)20世纪50年代,美苏围绕核武器的研制和运载工具进行竞争。(4)20世纪60年代,美、苏围绕核武器数量展开竞争,到70年代初两国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影响:使人类处于核威胁之下,把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三、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核恐怖:美、苏在“冷战”高峰时期,无限制地进行核军备竞赛,并直接或间接发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胁。

4、具体表现:古巴导弹危机(1)背景: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处心积虑推翻革命政权,而苏联向古巴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2)经过:1962年,美国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其射程覆盖了美国的许多重要城市,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同时美国集结军队,准备进攻古巴。(3)结果:苏联停止在古巴施工并撤出导弹;美国承诺不进攻古巴。(4)说明问题:当时美苏争霸互有攻守,但战略优势在美国。影响(1)人类处于核战争边缘。(2)双方避免直接碰撞,维持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特别提醒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冷战”的对抗形式演变为美苏争霸。五六十年代为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

5、段,苏联虽然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但从总体上来看,战略优势依然在美国方面,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美苏双方处于对峙局面,主要包括柏林墙修筑、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2)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以各种手段展开争夺,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把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对美苏争霸的认识史料一总统先生!艾森豪威尔夫人!女士们和先生们:我们在你们(美国)科学中心农业研究所参观得很有意思。这是你们的骄傲。我们在那里参观了牲畜、家禽非常好!我完全感觉不到,它们由于身在资本主义国家却代表社会主义国家而有什么抗议。它们懂得共处的必要性

6、。史料二美苏战略力量比较(1970年)国家陆基洲际导弹潜射导弹战略核导弹战略轰炸机美国1 0545564 000550苏联1 3002401 700150表明赫鲁晓夫要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意图。注意图表中美国和苏联所拥有的核武器在数量上的对比。(1)史料一中,赫鲁晓夫的话有何寓意?提示 赫鲁晓夫在暗讽美国的反苏政策连牲畜、家禽都不如。(2)史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 20世纪70年代,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美苏均把军事实力作为争霸的砝码,展开了军备竞赛。核武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所以它成为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3)据史料二,谈谈你对美苏军备竞赛下和平问题的认识。提示 美苏

7、军备竞赛使人类处于核威胁之下,把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两国尽管争夺激烈、危机不断,但核力量的均势使两国之间并未发生战争。美苏争霸的实质和对世界的影响(1)实质:美苏争霸实际上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综合国力上的对抗,实质是美苏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争夺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美苏争霸违背了社会发展趋势,必然被历史发展的潮流所抛弃,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2)对世界的影响美苏长期争霸,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的威胁,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世界人民必须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损人害己。美苏争霸,进行军备竞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8、。苏联经济形势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双方不敢轻易动武,美苏对峙近半个世纪,说明高科技显示出巨大威力。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也使美苏不敢发动世界大战和核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史料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9、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国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出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画线信息充分说明了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画线信息说明美苏争霸的战略优势在美方。(1)结合所学知识,

10、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提示 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美国占据优势,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判断失误。(2)根据史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提示 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1)美苏关系的转折:美苏更深刻地认识到双方在避免核对抗、维持核垄断方面有着

11、相互吻合的利益。(2)苏联与美国之间差距缩小:古巴导弹危机促使克里姆林宫下决心大力发展核武器,改变军事上的劣势,洗刷当年“懦夫的耻辱”。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就赶上了美国,使苏联在全球争夺中逐步转为攻势 。美苏之间差距的缩小也使得苏联对国际社会的野心扩大,使得美国、苏联之间的碰撞更为激烈 。(3)在导弹危机的余烟中,军备竞赛得到了加强,但它在一套日益完善的制度下被处理,竞争在一些正式的协议里被法制化,如1963年的禁止有限核试验条约、1968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1972年的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 一、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苏争霸原因(1)二战后美国确立霸权主义政策,对苏联

12、展开“冷战”(2)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逐步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意欲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表现(1)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美,与美国总统举行戴维营会谈(2)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柏林墙的修建(3)美苏军备竞赛(4)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特点(1)美苏关系既有缓和又有紧张(2)核军备竞赛是美苏争霸的突出手段,争夺的重点在欧洲(3)战略优势在美国影响(1)世界动荡不安,人类处于战争边缘(2)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双方都竭力避免直接碰撞,美苏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二、两次柏林危机的比较第一次柏林危机指二战后初期,苏联封锁西方占领区通向西柏林的通道而引起的国

13、际危机。(1)根据二战期间苏、美、英、法四国的协议,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柏林位于苏占区,东柏林为苏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占领。美英为了进一步分裂德国,于 1948 年 6 月 18 日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导致国际局势顿时紧张,爆发了柏林危机。6 月 30 日,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义。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于 1949 年5 月达成妥协,苏联作出主要让步。5 月 12 日封锁结束,柏林危机渐趋缓和。(2)柏林局势虽然紧张,但双方都没有下决心走向冲突,而是通过谈判解决危机。在柏林封锁期间,柏林出现了两个市政府,一个亲西方,一个亲

14、苏联。柏林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柏林的分裂成为德国分裂的前导。第二次柏林危机:围绕西柏林地位问题苏美之间发生的第二次冲突事件。(1)1949 年 910 月,东西德分别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方国家利用西柏林特殊的地理位置,不断地对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进行渗透。西柏林成为东西方“冷战”的“前哨城”。联邦德国想用原子武器武装军队,民主德国宣称要统一柏林,苏美双方态度强硬。1958 年末,赫鲁晓夫提出要把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 ”,限定西方三国在 6 个月内撤军。艾森豪威尔毫不退让,形势一度紧张,出现新的柏林危机。(2)关系的紧张导致民主德国的居民大量外逃,民主德国为了

15、加强边境管理,在西柏林的边界拉起铁丝网,筑上水泥墙,称为柏林墙。柏林墙的建立加剧了柏林危机。1959 年 3 月,赫鲁晓夫决定收回 6 个月内解决西柏林问题的期限,危机暂告平息。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76)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提示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理由,答案不求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应肯定。答案可分两个方面:(1)有道理。这位物理学家对原子弹应该是非常了解的,他的论断说明他看到了原子弹的危害。一个国家拥有原子弹,会给人类带来危险,但它只要不轻易使用,而是把原子弹用做威慑别的国家的武器,用来证明自己国家的实力,虽然“够糟了”,但与两个国家同时拥有原子弹相比,还是好一些的

16、。两个国家同时拥有原子弹后,一旦它们之间发生冲突,头脑发热,就更容易引起核战争,而且是核大战,其后果将是毁灭性的,所以说“更糟”。(2)没有道理。社会主义国家拥有原子弹,将能打破美国的“核讹诈”局面,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巩固。另外,如果两个国家都能认识到原子弹不仅危害别国也危及自身的话,双方都尽力避免核战争,用其他方法解决争端,那么也不见得就“更糟”。二、自我测评(教材P76)用历史事实说明20世纪50、6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提示 20世纪50、60年代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其间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这是美苏关系的总特点。具体表现:第一,缓和方面:(1)1955年5月对奥合约的签订

17、,不但结束了二战后奥地利被美、苏、英、法四大国分割占领的局面,使奥地利成为中立国家,给奥地利带来了持久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局面,而且更重要的是,条约对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的缓和起了积极作用,东西方关系开始“解冻”。(2)苏联承认联邦德国,并于1955年和联邦德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行为改善了苏联在国际上的形象,壮大了苏联“和平攻势”的声势;同时,也使西方难以回避东德即民主德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事实。(3)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美,这是苏联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期间进行的戴维营会谈虽没有取得什么实际成果,但它是苏联推行苏美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反映出美苏两大国战略地位的微妙变化,美国实际上承认了苏联与美国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第二,紧张方面:(1)第二次柏林危机。以苏联要求在限期内将西柏林变为“自由市”为始,最后以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结束。柏林墙,全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它的建立是为了隔离东、西柏林,从而阻止公民自由外流和其他非法活动。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90年,柏林墙被拆除,两德重归统一。(2)激烈的核军备竞赛。(3)古巴导弹危机。最后两点可参见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