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542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吴忠中学青铜峡分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月考(2)试卷命题人: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

2、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

3、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

4、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在诗词中既体现为“边塞况味”,也体现为“忧国忧民”。B. 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旨在阐述边塞况味中所体现着的慷慨

5、激昂的家国情怀。C. 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都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D. 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中心论点然后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B. 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列举例子,对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进行了层层深入地论述。C. 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D. 作者以杜甫“子孙阵亡尽,焉用

6、身独完”描写经受战争苦难的老人等形象为例,阐述杜甫爱民之深、忧民之切。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B. 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C. 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D. 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答案】1. C 2. B 3. A【解

7、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但其磊磊落落中都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错,“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的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

8、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层层深入地论述”错,第二、三段不是逐层深入的层进式论述结构,而是并列式,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

9、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故选A。【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

10、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

11、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惠英介绍。(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材料二: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选项非常了解(%)了解(%)不是很了解(%)一点不了解(%)没有考虑过(%)个性30.260.371.90.6兴趣28.549.718.13.20.5能力27.953.215.62.50.8选项很强(%)较强(%)一般(%)不具备(%)没有考虑(%)合作意识19.732.445.81.20.9竞争意识21.324.545.65.43.2创新意识15.533.341.95.93.4社会适应能力23.521.2510.34人际交

12、往能力22.637.936.70.32.5(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材料三: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材料四: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

13、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

14、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超过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与他们在高考中报志愿时,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

15、为填报志愿不无关系。B. 相较于兴趣与能力,被采样的学生对个性这一自我因素的认知更加的了解,有超过90%的学生对自己的个性认识清晰。C. 在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可能影响生涯发展的变量上,研究表明它们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影响不大。D. 高中学生能清晰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这都是学生学会选择的具体表现。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张惠英看来,中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对社会的了解,尽早地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重要的。B. 据材料二可知,“社会适应能力”是被采样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因素,而“竞争意识”是最多

16、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C. 对学业、职业与人生的规划是高中生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D. 据材料二的数据,对于浙江省被采样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总体认识是比较到位的。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答案】4. A 5. D 6. (1)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2)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生涯选择;(3)生涯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

17、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超过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应是“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 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是十分重要的”错,原文只是主张“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并未言及“是十分重要的”。B项,“竞争意识是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说法错误,根据

18、表格“不具备”一栏中最大值是“5.9%”可知,最多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的不是“竞争意识”而是“创新意识”。C项,“是学生在高三年级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中“高三年级”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之后再迅速浏览所给材料,确定答案所在的区间,最后概括答案要点。本题中要求“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浏览材料后发现,只需围绕材料四就可

19、回答此题。通过材料四中“任何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可以概括出“生涯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通过材料四中“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幸福”可以概括出“生涯教育帮助学生进行生涯选择”。通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现”可以概括出“生涯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20、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没文化俄安德烈马卡罗夫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帝收去了。”“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

21、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没有带

22、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

23、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

24、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科利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

25、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6、A. 小说中的“姑妈”是次要人物,她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人,和科利亚夫妇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突出主旨。B. 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C. 科利亚姑妈去世,他非常难过,决心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用来安放姑妈留下来的那些书,表现了他对姑妈的怀念。D. 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没文化”。8. 小说写科里亚姑妈留给他“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的书,有什么作用?9. 本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27、【答案】7. C 8. 情节结构方面,这些书是本文的线索。文章围绕着如何处理这些书的问题,为我们展示了整个关于文化的故事。人物刻画方面,主人公科里亚(也包括妻子和孩子)对于这些书的态度,刻画出人物对书的漠视、对文化的漠视的性格本质。主题表达方面,通过展示这批书从被继承到辗转各屋一直到最后被卖掉的命运,揭示出没文化人对文化的戕害的深刻社会主题。 9. 本文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不爱读书、排斥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可见在他们的心中,书是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是浮躁的,他们静不下心来读书,他们认为读书不能带来经济效益,

28、轻视读书。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现象。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做有文化的人,就应该爱惜书籍,静下心来多读书。【解析】【7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项“决心定做表现了他对姑妈的怀念”错误,科利亚决心定做书柜是为了使自己家有文化气息,像“书香门第”。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结构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分析某情节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情节、人物刻画、主题

29、表达方面分析作用。情节侧重于文章的结构的分析,人物方面分析反应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主旨方面和足以分析情节对主旨的暗示作用。例如本题题干问的是:小说写科里亚姑妈留给他“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的书,有什么作用。从文本中看男主人公想要在房间里打书橱的举动看,说明其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意识是有那么一点的。从妻子和儿子对书籍的表现上看,说明了妻子和儿子对书籍的认识的浅陋,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物质生活追求的急切和对精神追求的虚无。同时“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这也是文本的核心线索,对文本起到极其形象的刻画作用,突出文章的内容要点,也直接显示出人物对书籍的漠视,突出内心的不满,展现没文化的可怕现象。【9题详解】

30、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试题一般是半开放的,可以多角度思考回答,但不是漫无边际。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本题要求探究本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并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首先明确观点,概括出本文的主题,可以多角度概括。然后列举文中的相关情节,再结合自己的感悟作分析。文章反映的社会现象从标题“没文化”就可以看出来,从妻子和儿子对书籍的表现上也可以看出,文章是在讽刺或批判不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关于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可以先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概述,然后联系社会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可以结合现实提出希望等。【点睛】探究性试题具体答题

31、技巧为:(1)选定目标,确定特色,在通览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思考、评价的对象,被选定对象包括材料选择、主题提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2)分析提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捕捉主要材料,要善于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对其中蕴涵着的人生价值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进行发掘整理;一是指要善于对“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提炼,对文本反映出来的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要进行思考,要有自己的看法。(3)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看法,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

32、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

33、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4、( )A. 旋复本官 旋:不久B. 前驺者潜知之 潜:秘密C. 开宝四年被疾 被:遭受D. 命吏辇归邸 辇:乘车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B. 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C. 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D. 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12.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代贵左贱右,故将升官称为“左迁”。B. “丁内艰”即丁母忧,旧指母丧。丁忧

35、就是遭遇父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C. 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重午”。D. 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温叟很有文才,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不久恢复了旧官。B. 刘温叟公正无私。他曾主持贡举,录用的进士中12人被斥除,但后来他们还是考中了进士。C. 刘温叟清廉有加,抵制腐败。宋太宗当晋王时派人给

36、他送去钱和物,他都不肯接受,使者不得已将其载回。D. 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刘炤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14.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2)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答案】10. D 11. A 12. A 13. C 14. (1)我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他人的钱?从前接受下来,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的清节越是明显。(2)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刘炤)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

37、刘温叟)的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D项,辇:用车载。句子译为:命令官吏用车把所送物品载回官邸。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礼部侍郎”是官职,做“迁”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C。“黜”做谓语,“十二人”是“黜”的宾语,所以应该从“十二人”断开,排除D。这段话的意思是:显德初年,升任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皇帝发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

38、内容的能力。C项,“宋太宗当晋王时派人给他送去钱和物,他都不肯接受,使者不得以将其载回”错误,原文是说:温叟当时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过了一年还不启封,晋王只好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载回。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纳,接受;周岁,过了一年;苦节,清节,高洁的节操。(2)愀然,悲伤的样子;语,告诉,谈起;比,并列,此处可译为“比得上”。译文:刘温叟,字永龄,是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显德初年,升任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皇帝发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

39、,后来几年,那些被斥除的人相继考中。宋朝初期,改任刑部侍郎。建隆九年,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到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前面骑马的侍从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朝见时,温叟详细地说;“人主登楼非时,则近臣都希望得到降恩宽恕,护卫诸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任台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难找合适人选,不允许。开宝

40、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赏赐给他礼器玉帛,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正耿直,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缄后再加印记而后离去。第二年端午节,太宗又派人送去 粽子、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他人的钱?从前接受下来,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的清节越是明显。”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载回。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雍熙初年,他的儿子刘炤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等待铨选,因为家贫到朝廷(

41、登闻鼓)请求审查自己的资历和劳绩。等到皇帝诏见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回答是刘温叟(的儿子)。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刘炤)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刘温叟)的了。于是问他:“刘炤应当充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提升刘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刘温叟的另两个儿子刘炳、刘烨都考中进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柳梢青春感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 心情。【注】刘

42、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隐居不仕。银花:元宵节的花灯。愁城:南宋京师临安,与下文“辇下”义同。 海上:用苏武牧羊典。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铁马蒙毡”一句,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氛围凄凉阴森,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极不相合。B.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写古都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身为忠于南宋故国的南宋遗民,根本听不懂这些外族歌声。C.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在词中既起着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又表明上片所写都是自己在故都临安的亲

43、见亲闻。D. 词人隐居家乡,心系故国,通过对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的今昔对比,流露出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爱国之情跃然纸上。16.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所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15. A 16. “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海上心情”:是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忠贞不改的民族气节。【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根本听不懂这些外族歌声”错误,“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写想象中临安元宵鼓

44、吹弹唱的情景:横笛中吹奏出来的不是汉家的故音,而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国戏鼓,而是是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身为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不是“根本听不懂这些外族歌声”。C项,“又表明上片所写都是自己在故都临安的亲见亲闻”错误,“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承上启下,用“想故国”三字点明上片所写都是自己对故都临安的遥想。D项,“今昔对比”错误,没有对比。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作者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作者

45、借“辇下风光”表达自己心念故国之情,然而故国风光不再,同时又表现了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这首词作于归隐“山中”的时期,那时离宋室彻底覆亡已不远了,作者在山中隐居,表现了自己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海上心情”:依据注解,“海上”使用了苏武牧羊的典故,“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意思是说: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作者借苏武牧羊矢志不移的典故,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忠贞不改的民族气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

46、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_”,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_”,以曹操军队的惨败衬托周瑜的军事才能。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3)逍遥游中写鹏的翼之大,能乘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_,_。”(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_,_ 。”【答案】 (1). 小乔初嫁了 (2). 樯橹灰飞烟灭 (3). 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如虎 (5). 翼若垂天之云 (6).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7). 定乎内外之分 (8). 辩乎荣辱之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

47、写识记的能力。解答情境默写试题时,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可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应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初嫁,樯橹,戈,翼,抟,辩,境。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香港回归之初,许多西方国家并不看好香港的发展前景,甚至唱衰“一国两制”政策,妄言“香港将死”。香港市民也曾_,疑虑重重。但实践无疑是最有力的利器,让谎言_,也让宣言更加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回归20年,香港的活力未变,优势未失,地位未改。20多年来,香港一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是亚太地区贸易和金融领域的“主调度员”、全球其他国

48、家与中国内地发展经济往来的中间人、国际投资中心,数以千计的外国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立办事处。报道称,香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后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此外,香港仍是全球腐败率最低的地区之一。现在,香港的老百姓戏谑地称自己的生活“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自信淡定之情_。“一国两制”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制度安排,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任何路径可以遵循,我们必须始终贯彻落实、不断发展完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和香港长远利益,是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基石。只有始终坚持、严守底线、毫不动摇,( )。18.

4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人心向背 不攻自破 铿锵有力 不言而喻B. 人心向背 自毁长城 力透纸背 溢于言表C. 人心浮动 不攻自破 铿锵有力 溢于言表D. 人心浮动 自毁长城 力透纸背 不言而喻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国两制”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才能确保B. 才能确保“一国两制”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C. 就能确保“一国两制”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D. “一国两制”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就能确保20.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香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使后者营造了良好

50、的投资环境。B. 香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给后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C. 香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使后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D. 香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香港政府深思熟虑的政策,给后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答案】18. C 19. B 20. 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台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 义等错误使用类型。“人心向背”,指人民大众的拥护

51、或反对。“人心浮动”,形容惶恐不安。根据语境“疑虑重重”,选“人心浮动”。“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自毁长城”,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根据使用对象“谎言”,选“不攻自破”。“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根据语境,主语是“宣言”,选“铿锵有力”。“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根据前文“戏谑地称”可以知道此处已“言”,故选“溢于言表”。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

52、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根据前文“只有”,选项应该用“才”领起,排除C和D项。A项和B项在语意语法上均没问题,但比较看,B项表述有力量,有气势。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文中画线的语句,前后不连贯,根据语境,“使后者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中“使营造了”了搭配不当,应改为“给营造了”,排除AC。至于“取决于”还是“受益于”搭配都没问题,但相比较“

53、取决于”说法有点太绝对,没有“受益于”更好。所以D项更恰当。故选D。【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1. 下列各组句子

54、中全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请指示王 廉颇宣言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朝夕遣人候问武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武等实在 腹犹果然 公车特征拜郎中 衡下车 而无骄尚之情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命令。宣言:扬言,到处说;今义,宣告,声明。亲戚:古义,亲属,统指父母兄弟等家里亲人;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及成员。没有古今异义词。丈人:古义,长辈,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妻子的父亲。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老实,实诚。果然:古义,饱的样子;今义,果真如此,指事实与预料的相同。特征:古义,特地征

55、召;今义,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特点。下车:古义,官吏到任;今义,从车辆上下来。没有古今异义词。故选A。22. 下列句子全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子卿尚复谁为乎?君何以知燕王也?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以勇气闻于诸侯 皆为陛下所成就 奚以知其然也 大王见臣列观 彼且奚适也?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子卿尚复为谁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君以何知燕王也?”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人,未得”。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自书典所记,未有之也”。被动句,“见”表被

56、动。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勇气于诸侯闻”。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奚知其然也”。 省略句,正常句子为“大王见臣(于)列观”。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彼且适奚也?”故选D。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年精神”是青年第一代领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是青年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是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伟大责任;是无数青年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忍品格,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于批判 请以“青年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论述类文章。【答案】例文:青年精神曾经的我们,还是父母怀中

57、牙牙学语的孩童;而如今的我们早已是十五六岁的青年。青年精神作为我们青年学子的精神支柱,对我们的人生起到了指引作用。青年精神,是李白的自信洒脱,回归真我。唐代大诗人李白,诗歌流传至今。他的诗歌蜀道难等在中国诗歌史上熠熠生辉,他也因此被称为“诗仙”。他的人生路上崎岖多艰,却依然守着那伤自信与洒脱。赴仕途中,他满身自信,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他发现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无能为力,现实与理想差距悬殊时,毅然离开了华贵的囚笼,选择了回归自我,回归到骑驴远行。但他仍吟诵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身傲骨,独立于世。李白的自信,李白的洒脱,教会了我们自信面对,从容淡定,行事不拘。

58、青年精神,是苏武的永不屈服,心系祖国。汉与匈奴和解,苏武作为使者出使。然而,随从张胜秘密参与匈奴纷争,使苏武一行人被困匈奴。为了使苏武投降,匈奴王单于用尽了各种办法:有卫律的威胁恐吓,也有李陵的诱惑劝降,甚至是呆在冰天雪地中。但苏武的心从未动摇,无数次的折磨换来的是无数次的坚守。苏武最终做到了。他的坚守换来的是国家的尊严,他用几十载春秋,诠释了永不屈服与坚守。苏武的爱国情怀,教会了我们为理想、为信仰而坚守,教会了我们不抛弃、不放弃。青年精神,更是“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的信守诺言,不离不弃。孙东林是一个包工头,手下有几十名农民工跟随他打工。2010年底,为了能在春节前把工资发给农民工,孙水林

59、开车直奔家中,却在返乡途中意外出车祸死亡。弟弟孙东林在处理完哥哥的后事后,毅然肩负起哥哥未完成的心愿,把工资全部发放完毕。当众人都认为“人死债清”时,孙东林却坚守着哥哥的承诺,不离不弃。“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用行为告诉了我们信守诺言,坚持到底。青年精神的内涵多种多样,永无止尽。它为我们的人生道路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前进的道路。而作为我们中学生,不也应发扬青年精神,履行时代使命吗?在为未来奋斗的道路上,会有艰辛,会有挫折,会有失望,会有沮丧,泪水或许会侵湿我们的脸,茫然惆怅或许会使我们丧失方向,但是我们更应怀有昂扬的斗志,不屈的精神,纵长路漫漫,亦勇往直前,纵前途茫茫,亦不屈不挠。毛泽东说:

60、“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所以,且看我们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且听我们的宣言:观世界发展,担时代使命,舍我其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表达的能力。审题:本题以话题作文的方式呈现,要求以“青年精神”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写作时考生首先考虑什么是“青年精神”?由所给的材料来看,“青年精神”包括青年第一代领袖式的“意气风发”,包括青年马克思式的“崇高理想”,包括对祖国民族的伟大责任感,包括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忍品格,包括批判精神也就是说“青年精神”指的是青年人所特有的优秀品质。除了材料中列出的,“青年精神”还可以是梦想与探索,拼搏与奋斗,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豁达广阔的心胸,昂

61、扬向上的面貌,搏击奋发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无所畏惧的勇气等等。考生写作中可以阐述什么是“青年精神”,也可以写怎么样才能拥有“青年精神”,还可以写“青年精神”会对国家民族产生什么样的影。总之,只要围绕“青年精神”来写,都是符合要求的。作文的主题要积极向上,传达正能量,不能表达偏激的思想,写青年时代的叛逆、桀骜不驯则是不符合要求的。立意:青年精神是志存高远;青年精神是担起国家和民族的伟大责任;时代需要青年精神;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精神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素材:1.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319/B-6419号机执行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在成都管制区域巡航高度9800米驾驶

62、舱右侧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导致座舱失压,机组成功处置,在成都双流机场安全备降,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安全。刘传健机组先后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授予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共青团中央、应急管理部授予的“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等荣誉。机长刘传健同志身上具有沉着、冷静、睿智、勇敢的精神,这也是我们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青年精神。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团队是一支由骨干教师和硕博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39名成员中35岁以下青年35人。团队自2004年成立以来,突破30余项关键技术,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空间基地

63、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累计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3部,已授权发明专利35项。团队于2014年5月率先完成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于2018年5月完成为期370天的“月宫365”实验,创造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纪录。2014年,研究生“月宫一号”党支部成立,四年来支部先后获得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北航“五星党支部”等荣誉。3.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仅剩几个月,90后青年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牢牢扎根基层一线,他们从这个时代汲取的知识、见识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化作为百姓脱贫致富的源泉和动力。他们是“宣传员”,

64、通过鲜活的“李子柒式”视频形式,将优质但滞销的水果宣传到世界各地,将品牌“打”出去,将生意“拉”进来;他们是“教练员”,向村民普及电商知识,手把手教会村民平台直播销售,培育“新型农民”;他们是“保障员”,积极与企业高校对接,通过土地流转、创办合作社等方式,降低村民土地转型投资风险,保障村民经济增收。在脱贫攻坚“实战场”上,每一块泥土,都烙下青年干部坚实的脚印;每一片土地,都洒有青年干部辛勤的汗水。4.汪金权22年前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放弃留城工作机会,主动来到湖北蕲春山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在大山深处播洒希望的种子。22年来,汪金权扎根山区,坚守三尺讲台,倾心教书育人。虽然家境贫寒,他仍然从微薄

65、的工资收入中,拿出10多万元,无私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位山村教师,以无私铸就了人间大爱,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伟大品格。5.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西昌大队迅速赶赴现场扑火。3月31日下午,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27名消防队员壮烈牺牲。他们,一代青年,内含着高贵品质,彰显着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光辉历史的回忆,一个民族坚挺不屈的脊梁,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坐标和力量源泉,万众景仰,千古留名。结构层次:青年精神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文章在第一段指出:青年精神作为我们青年学子的精神支柱,对我们的人生起到了指引作用。然后文章列举了三个事例,从“青年精神,是李白的自信洒脱,回归真我”“青年精神,是苏武的永不屈服,心系祖国”“青年精神,更是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的信守诺言,不离不弃”三个方面诠释青年精神的内涵。文章又联系到当代中学生,呼吁他们发扬青年精神,履行时代使命。最后文章引用毛主席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心声。整体看来,文章有理有据,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2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