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432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银川二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37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专家或谓周代的“封建亲戚是对氏族血缘关系的利用改造”。这使得周代的封建制度下的诸侯国,与夏商时代的诸侯国有着不小的区别。这种不同主要是由于周代A. 结束了贵族政治时代B. 血缘是分封诸侯的唯一依据C. 形成了天下共主局面D. 以宗法制为基础封邦建国2.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

2、,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人定胜天”的思想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D. “精耕细作”的特点3.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诸民年及课(达到缴税年龄)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年老不再缴税或死亡)则还田。”这段史料反映的是A. 井田制B.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C. 均田制D. 土地兼并4.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3、A. 秦都咸阳B. 汉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5. 如表为东南三个地区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期() 地区时期 西汉 三国 西晋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会稽等4郡50县 5郡57县 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 豫章等4郡54县 6郡58县 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建安郡9县 2郡14县 福州等5州28县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B. 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C.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已成熟D. 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6. 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

4、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A. 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B. 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C. 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D. 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7.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A.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随意性B. 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

5、C. 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D. 王朝政府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8. 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年间为2.2亩,清康熙年间为1.5亩。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C. 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D. 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9.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在衣、食、住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吃西餐、穿洋装、住西式建筑成为一种时尚,社会风俗也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而广大农村地区仍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习俗坚如磐石的沿袭

6、下来。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解体的时序B. 太平天国运动区域发展的结果C.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影响D.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10. 189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给幕僚叶大庄的信中写道:(洋人)“夺我丝绸、纱布、小轮之利”,所以“我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这一建议得到清廷认可。促成这一认识的原因是A. 受中体西用思想影响B. 西方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C. 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D. 西方国家获投资设厂特权11.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

7、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A. 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 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 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12. 五四运动期间,日本对华贸易骤减,荣宗敬等实业家乘机四处奔走,积极筹建面粉和纱布交易所,力争摆脱日商控制与垄断。随着面粉、纱布交易所的建立,这两种商品的期货价格主导权回归华商。这反映出()A. “实业救国”思潮的萌发B. 学生运动主导民众消费需求C. 民族经济摆脱列强掣肘D. 爱国运动助推民族产业发展13. 1938年8月,粤汉铁路管理局由武昌迁至衡阳;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国民政府专

8、门修建了湘桂铁路衡阳至桂林段,在衡阳设立了湘桂铁路管理局。衡阳铁路事业步入了一段至今仍令衡阳人自豪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衡阳铁路的发展A. 适应了中国时局变化的需要B. 反映出政府振兴中部经济的意图C. 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结果D. 折射出国民政府抗战政策的调整14. 宣言是时代的象征。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宣言有利于A.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巩固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 扩大北伐战争的群众基础D. 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5. 1958年红旗杂

9、志转述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的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 调整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水平B. 为实现一五计划,改革社会基层组织C. 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美苏争霸D. 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16. 有学者运用献计量的方法研究我国国企改革的热点变迁及其阶段性特征。其中一个阶段的两个高频词汇是“两权分离”“承包经营责任制”。这折射出这一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 推行现代企业制度17.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

10、,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史称“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上海等地,深刻地阐发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史称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表明邓小平A. 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B. 十分关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C. 对社会主义本原的认识逐渐成熟D. 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18. 法国思想家贡斯当说:“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这说明雅典A. 所有公

11、民直接管理城邦B. 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C.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权利D. 公民对国家制度缺乏信心19. 巴黎公社想方设法恢复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把工人组成合作社,并努力改善劳动条件。例如通过了一些有利于工人的劳动立法,包括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禁止任意罚款和非法克扣工人工资、委托工人协会签订包工合同等。这些措施反映了巴黎公社A.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工作B. 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新纪元C. 以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D. 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20.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

12、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 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21. 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16艘船,8种海洋生物。据此材料可以判断A. 以西欧为中心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B. 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广泛应用于航海C. 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D.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22. 英国学者马克格林格拉斯认为,没有亚

13、洲作为安全阀,16、17世纪欧洲的“白银时代”会迅速演变成一场灾难。这里的“安全阀”指的是当时的亚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欧洲A. 抑制通货膨胀B. 缓和供需矛盾C. 解除政治危机D. 开展价格革命23. “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A. 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B. 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C. 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D. 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24.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

14、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表明A. 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B.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C. 亚洲国家最富有D. 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25. 列宁提出“让小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起来吧.让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吧,这对于苏维埃政权并不可怕;苏维埃政权应该正视现实,直言不讳,但它必须对此加以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最大的退却。”这一退却A. 缘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 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C.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D. 为苏联模式奠定了基础26.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里提到“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农业。

15、”这段解说词的主旨是反映苏联A. 深受帝国主义敌视和封锁B. 工业化资金来自农业C.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险阻D. 斯大林体制的必要性27. 19221929年,美国工业指数几乎上升了50%,国民收入增加了约23%,但商业职工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职工实际还有所减少,工人的平均时薪增加不到一美分。到1929年夏,各企业库存货物较1922年已增加了两倍,消费额增长率却下降了4/5。这些现象A. 揭示了美国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B. 植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 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D. 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阶段性成果28. 二战后德国经济学家米勒阿尔马克认为,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

16、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为此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立法保障经济运行这反出德国A. 国家干预导致经济“滞胀”B. 推行国家垄资本主义C. 完全放弃自放任的政策D. 出现“混合所有制经济”29. 20 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的出口不再大于进口,其贸易转向一种不利的收支平衡状况。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 心。”这种状况A. 促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B. 推动了新型货币欧元的问世C. 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D. 促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30. 2012年以来,西班牙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为了救助本国四大银行,政府急需最

17、大量资金。如果西班牙政府一旦需要申请贷款,求助的对象极有可能是A. 联合国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D. 欧洲共同体31. 19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所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这从侧面反映了法国A. 实行混合经济体制B 中央集权制度松动C. 国家干预经济增强D. 福利国家道路受挫32. 有学者指出,与西欧和北美相比,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和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较大差别,形成一个制度性的经济实体困难较大。由此可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 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非强制性B. 难以推动成员的经济发展C. 其

18、影响力远不如欧洲联盟D. 缺乏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33-34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作为中国古代的国际秩序模式,朝贡关系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但奉行王道德行,追求和平主义,构筑了以中国为中心、不对等的特殊国家关系。它被视作“松散的政治联盟”,不过“其中各国相互之间并不发生直接联系,而是完全由对中华帝国的直接关系规定的一元化上下秩序构成的”。朝贡关系亦是不合时宜的国际秩序模式,其各种理念和规则不无局限和弊端,尤其是妄自尊大的“天下共主”理念和跪拜等仪礼,有悖近代平等原则。但其中又包含

19、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和规则,体现了中国的“自克”、“仁恕”等理念,就当今世界而言,这些理念仍具借鉴意义。材料二 条约关系是以不平等和强权政治为内核构筑的国际秩序,但同时又带来国际关系的新模式和新观念,包括近代交往方式和国际法中某些进步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朝贡体系的缺陷,刺激中国了解和走向世界。清王朝渐次摒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虚骄,改变朝贡关系不对等的交往形式,认识和建立近代交往之道及其外交体制;同时在客观上促使中国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和形成,知悉与接受国际法中的积极内容,逐步从中汲取维护国家权益和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要素。-摘编自李育民晚清中外条约关系与朝贡关系的主要区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20、学知识,概括朝贡关系下国际秩序的特征,并简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秩序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741937年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工矿企业设立趋势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从上图中提取信息,以整体或局部分析入手,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35. 材料 韩琦曾上疏日: “州县生民之苦,无重于里正街前。自兵兴以来,残剥尤甚。至有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以免上等,或非分求死以就单丁,规团百端,以苟脱沟壑之患。宋史.神宗二载:“罢差役法,使

21、民出钱募役”,“募法,三人相任,街前仍供物产为抵。弓手试武艺,典吏试书计。以三年或二年乃更。为法既具,揭示一月,民无异辞,著为令。令下,募者执役,被差者得散去。.当投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凡教钱,先视州若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雇直既已用足,又率其数增取二分,以备水旱欠阁,虽增毋得过二分,谓之免役宽制钱。”。王安石役法改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当役人户的轮充差役改为输钱应役。二是雇役费用由当役人户与原免役人户按户等与类别分担。-摘编自傅允生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王安石青苗法与免役法再评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22、知识,概括免役法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免役法的作用。3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一战后,日本妄图独霸中国,但遭到了英美的抵制。1927年7月,日本田中内阁制定了吞并全中国的侵略政策。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又确立了“南(太平洋)北(苏联)并进”的侵略路线。为牵制苏联及英、美在东亚的势力,日本迫切希望联合德国消除其侵略扩张的障碍。1936年11月,日德缔结了“防共协定”。这个协定打着“防共”的招牌,来掩盖其反苏,反英、美的本性。此后,日本加大了在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侵略步伐。1940年,随着侵华战争陷入泥沼和北进苏联尝试的失败,日本要求日德军事同盟公开化、明

23、朗化。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订立军事同盟。根据协定,日本和德国制定了在苏联、印太地区的联合军事作战计划。但直至二战结束,他们始终都没有进行实质性联合军事作战。摘编自武向平19361941年日本对德政策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61941年日本对德政策制定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9361941年日本的对德政策。3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

24、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

25、宗的“君道”。银川二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37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专家或谓周代的“封建亲戚是对氏族血缘关系的利用改造”。这使得周代的封建制度下的诸侯国,与夏商时代的诸侯国有着不小的区别。这种不同主要是由于周代A. 结束了贵族政治时代B. 血缘是分封诸侯的唯一依据C. 形成了天下共主局面D. 以宗法制为基础封邦建国【答案】D【解析】【详解】夏商时代

26、的诸侯国是以氏族血缘关系为主,而周代的分封建制则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故D项符合题意;周代就是贵族时代,排除A;B项太绝对,排除B;C项从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2.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人定胜天”思想B. “靠天吃饭”的观念C. “不误农时”的思想D. “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精耕细作,故正确答案为D。A、B、C从题中无法体现。3. “诸男夫十

27、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诸民年及课(达到缴税年龄)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年老不再缴税或死亡)则还田。”这段史料反映的是A. 井田制B.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C. 均田制D. 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来看,材料反映的是北魏的均田制。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故答案为C项。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作,排除A项;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土地由农民私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土地兼并现象,排除D项。【点睛】均田制是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

28、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北魏初年,在宗主督护制下,官府对辖区内的户籍、田数都无从掌握,徭役、赋税也无从征调。均田制的实施,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 秦都咸阳B 汉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答案】C【解析】【详解】题

29、中的城主要指居住和办公等地点,市指交易场所,“城区即市区”即是指原先的分隔状态被打破,根据史实,到了宋朝才打破时空上的限制,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还没有打破,排除;D项不是早期阶段,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古代市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古代“市”的发展,理解宋代是市发展的突破阶段,市的发展说明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5. 如表为东南三个地区的郡县增置情况。据此可知,这段时期() 地区时期 西汉 三国 西晋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会稽等4郡50县 5郡57县 苏州等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 豫章等4郡54县 6郡58县 洪州等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建安郡9县

30、2郡14县 福州等5州28县 A.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B. 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C.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已成熟D. 经济发展影响地方行政区划【答案】D【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从西汉到唐前期,南方各省地方的郡县设置数量增多,说明这些地方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反映了经济发展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影响,故选D;郡县数量增加是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的表现,排除A;郡县数目增加不代表东南地区成为政治统治中心,也不能说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否已经成熟,排除BC。6. 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

31、“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A. 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B. 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C. 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D. 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张居正强调自己作为内阁首辅权力很大,能够“代帝执政”。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信任,因此内阁权力不断加大,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内阁不是丞相,没有法定的地位,排除AB项;C项只是对材料表面的解读,不是本质的理解,排除C项。7. 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名称有些听起来不像常设官员,其名称往往带有动词。比如刺史

32、,“刺”即刺探,其本意为临时派出,后演变为州牧;比如行省长官“行中书省事”,意指临时行使中央特派之事,后变成固定的地方官;比如巡抚,意指代皇帝巡行地方,后巡行变为常设。这表明A.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具有随意性B. 临时委派的做法杜绝了地方割据的出现C. 监察是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的主要职责D. 王朝政府注重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刺史、行省长官、巡抚等官职的设置,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需要,故D项正确;古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地方的管理,故A项错误;临时委派的做法并不能杜绝地方割据的出现,故B项错误;地方官员的职责很多,监察只

33、是其中之一,故C项错误。8. 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年间为2.2亩,清康熙年间为1.5亩。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C. 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D. 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的现象与明清时期徽州商业的发展和商帮的兴盛相关,C项符合题意;唐朝以后耕作方式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无关,不符合题意;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D不符合

34、题意。9. 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在衣、食、住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吃西餐、穿洋装、住西式建筑成为一种时尚,社会风俗也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而广大农村地区仍处于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习俗坚如磐石的沿袭下来。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解体的时序B. 太平天国运动区域发展的结果C.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影响D.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影响,中国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变化呈现着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侵略越严重的地区变化越大,反之亦然,所以材料中反映的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变化明显这一状

35、况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导致的,C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的时序不同也是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区域发展的结果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排除B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状况,但这种差异古代一直存在,不是近代生活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0. 189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给幕僚叶大庄的信中写道:(洋人)“夺我丝绸、纱布、小轮之利”,所以“我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这一建议得到清廷认可。促成这一认识的原因是A. 受中体西用思想影响B. 西方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C. 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D. 西方国

36、家获投资设厂特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张之洞的信的内容表达的是对西方在中国设厂的担忧,希望清政府能出台保护民族工业的措施。这一认识与马关条约中允许西方在中国投资设厂的条款有关,D正确;材料与“中体西用”无关,排除A;材料未涉及西方商品输出,排除B;C项是这一认识得到清廷认可所产生的影响,排除。11.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A. 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 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 清政府积极

37、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的确就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其他几个选项均是对材料的误解、曲解。所以答案选B。【点睛】12. 五四运动期间,日本对华贸易骤减,荣宗敬等实业家乘机四处奔走,积极筹建面粉和纱布交易所,力争摆脱日商控制与垄断。随着面粉、纱布交易所的建立,这两种商品的期货价格主导权回归华商。这反映出()A. “实业救国”思潮的萌

38、发B. 学生运动主导民众消费需求C. 民族经济摆脱列强掣肘D. 爱国运动助推民族产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五四运动时期,在民族企业家的积极奔走下,面粉、纱布交易所建立,这两种商品的期货价格主导权回归华商,说明爱国运动助推民族产业的发展,D正确;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萌发,排除A;B不符合史实,排除;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经济并不能摆脱列强的掣肘,排除C。13. 1938年8月,粤汉铁路管理局由武昌迁至衡阳;1937年9月至1938年9月,国民政府专门修建了湘桂铁路衡阳至桂林段,在衡阳设立了湘桂铁路管理局。衡阳铁路事业步入了一段至今仍令衡阳人自豪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衡阳铁路的

39、发展A. 适应了中国时局变化的需要B. 反映出政府振兴中部经济的意图C. 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结果D. 折射出国民政府抗战政策的调整【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内地铁路得到了发展,因此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的行为,与列强资本输出无关,C排除;D说法没有A准确,排除。故选A。14. 宣言是时代的象征。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宣言有利于A.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巩固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0、C. 扩大北伐战争的群众基础D. 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联合各被压迫阶级等组成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故选D;国公十年对峙时期,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当时,共产党没有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排除A;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产党不可能“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排除B;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开展北伐战争,蒋介石还没有建立独裁政府,排除C。【点睛】15. 1958年红旗杂志转述毛泽东话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的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

41、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 调整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水平B. 为实现一五计划,改革社会基层组织C. 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美苏争霸D. 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比和合作社公有化程度更高、规模更大,这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但是超越了生产力水平,故A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故B错误;材料和加强民族凝聚力无关,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故C错误;大跃进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故D错误。16. 有学者运用献计量的方法研究我国国企改革的热点变迁及其阶段性特征。其中一个阶段的两个高频词汇是“两权分离”“承包经营责

42、任制”。这折射出这一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 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高频词汇两权分离、承包经营责任制可知,这一时期强调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适当分离,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这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典型特征,其中心环节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A项正确;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期的举措,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BD两项;材料主

43、旨是国有企业改革,而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排除C项。17.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史称“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上海等地,深刻地阐发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史称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表明邓小平A. 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B. 十分关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C. 对社会主义本原的认识逐渐成熟D. 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答案】C【解析】【详解】1978年到1992年,邓小平通过“北方谈话”和“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的

44、本质、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等,一一解决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表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渐成熟,C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是一个长期开放的过程,至今并未结束, A项错误;十分关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邓小平的两次谈话意在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D项错误。18. 法国思想家贡斯当说:“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这说明雅典A. 所有公民直接管理城邦B. 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C.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权利D

45、. 公民对国家制度缺乏信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 “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主人,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反映的是雅典公民首先要有集体荣誉感,强调城邦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故C项符合题意;A项“所有公民”表述有误,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指出雅典民主的弊端,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9. 巴黎公社想方设法恢复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把工人组成合作社,并努力改善劳动条件。例如通过了一些有利于工人的劳动立法,包括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禁止任意罚款和非法克扣工人工资、委托工人协会签订包工合同等。这些措施反映了巴黎公社A.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工作B. 开启了无产阶级革

46、命新纪元C. 以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D. 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信息体现了巴黎公社注重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体现了其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故选D;巴黎公社没有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A;十月革命开启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排除B;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项。20.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

47、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 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材料内容无关联,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这股“变迁之风”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材料“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吹遍整个非洲大陆”可看出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谋求在国家社会上不结盟,获得国家独立发展的有力空间,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非洲的“

48、变迁之风”,没有涉及美苏关系,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21. 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16艘船,8种海洋生物。据此材料可以判断A.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B. 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广泛应用于航海C. 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D.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坤舆万国全图中涉及的“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可知利玛窦描绘的世界地图已包含了世界的基本地理

49、信息,联系材料中的“1608年”,可知这是受到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世界市场,A错误。蒸汽轮船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C项中的“广泛”材料中未涉及,且不符合史实,排除。22. 英国学者马克格林格拉斯认为,没有亚洲作为安全阀,16、17世纪欧洲的“白银时代”会迅速演变成一场灾难。这里的“安全阀”指的是当时的亚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欧洲A. 抑制通货膨胀B. 缓和供需矛盾C. 解除政治危机D. 开展价格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金银大量涌入欧洲,造成了欧洲出现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而亚洲对白银的输入则减轻了这种影响,

50、起到“安全阀”的作用,A项正确;缓和供需矛盾、解除政治危机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C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亚洲当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价格革命对欧洲的冲击,D项排除。故选A。23. “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A. 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B. 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C. 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D. 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答案】C【解析】【详解】早期殖民帝国疏于生产,引起“价格革命”,导致其衰落,英国要避免衰落就不得不从事生产,故C项说法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对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的辩证认识,故A项说法

51、不符合题意;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新航路开辟时期不符,故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价格革命”是西欧殖民扩张的结果,而非原因,故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24.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表明A. 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B.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C. 亚洲国家最富有D. 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00年前后”、“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

52、及或影响全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当时欧美国家占主导,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欧洲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意在说明世界市场各地区的紧密联系,而不是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故B项错误;材料显然不是讨论亚洲国家是否富有的问题,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900年前后”、“行销全球波及或影响全世界”,学生应该可以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推理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的结论,据此即可排除其它选项。25. 列宁提出“让小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起来吧.让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吧,这对于苏维埃政权并不可怕;苏维埃政权应该正视

53、现实,直言不讳,但它必须对此加以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最大的退却。”这一退却A. 缘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 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C.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D. 为苏联模式奠定了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列宁主张在国家可控范围内发展小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并认为这是一种“退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退却指的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私有制,这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是列宁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C正确;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排除A;新经济政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排除B;苏联模式下是单一的公有制,新经济政策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排除D。26.

54、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里提到“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农业。”这段解说词的主旨是反映苏联A. 深受帝国主义敌视和封锁B. 工业化资金来自农业C.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险阻D. 斯大林体制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农业”及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通过实行农业集体化,以此来为工业提供粮食、资金和原料,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飞速发展,成为工业强国,体现了苏联实行斯大林体制的必要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帝国主义敌视和封锁,排除A项;“工业化资金来自农

55、业”属于材料的表象内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艰难险阻,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7. 19221929年,美国工业指数几乎上升了50%,国民收入增加了约23%,但商业职工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职工实际还有所减少,工人的平均时薪增加不到一美分。到1929年夏,各企业库存货物较1922年已增加了两倍,消费额增长率却下降了4/5。这些现象A. 揭示了美国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B. 植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 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D. 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阶段性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工业发展,国民收入增加,但就业岗位没

56、有增加,工人薪资没有增加,实际消费水平没有提高,造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这些矛盾植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中,故B项正确;此时美国的经济是虚假繁荣,排除A;C项完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罗斯福新政实施于1933年,排除D。28. 二战后德国经济学家米勒阿尔马克认为,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为此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立法保障经济运行这反出德国A. 国家干预导致经济“滞胀”B. 推行国家垄资本主义C. 完全放弃自放任的政策D. 出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可知德国是政府干预经济

57、,推行了国家垄断主义,故选B,排除C;“滞胀”的出现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出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是英国,排除D。29. 20 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的出口不再大于进口,其贸易转向一种不利的收支平衡状况。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 心。”这种状况A. 促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B. 推动了新型货币欧元的问世C. 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D. 促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经济实力严重削弱,海外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导致美国无法推行35美元和1盎司黄金之间的

58、比例,因此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C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在1992年,A排除;欧元的问世是在1999年,B排除;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在1995年,D排除。故选C。30. 2012年以来,西班牙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为了救助本国四大银行,政府急需最大量资金。如果西班牙政府一旦需要申请贷款,求助的对象极有可能是A. 联合国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世界贸易组织D. 欧洲共同体【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题干,给出了西班牙债务危机这一情境,联系所学,A项所列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国际组织,主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世界贸易组织是规范世界贸易的多边贸易体制,

59、并没有义务为成员国提供大量贷款,排除C。西班牙是欧共体成员国,但欧共体只是区域经济集团,要想获得大量贷款,必须向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之一就是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所以答案为B。31. 19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所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这从侧面反映了法国A. 实行混合经济体制B. 中央集权制度松动C. 国家干预经济增强D. 福利国家道路受挫【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密特朗政府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可从侧面反映法国

60、实行混合经济体制,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密特朗政府的经济管理理论,和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福利国家无关,故排除B、D项;根据“1980年代”、“权力下放”可知法国是减少了国家干预,故排除C项。32. 有学者指出,与西欧和北美相比,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和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较大差别,形成一个制度性的经济实体困难较大。由此可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 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非强制性B. 难以推动成员的经济发展C. 其影响力远不如欧洲联盟D. 缺乏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巨大差别,使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并且其决议不具有强制性

61、,而是各成员根据实际自主决定,故A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推动了成员的经济发展,故B错误;材料无法说明亚太经合组织的影响力远不如欧洲联盟,故C错误;缺乏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33-34题为必考题,每个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5-3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作为中国古代的国际秩序模式,朝贡关系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但奉行王道德行,追求和平主义,构筑了以中国为中心、不对等的特殊国家关系。它被视作“松散的政治联盟”,不过“其中各国相互之间并不发生直接联系,而是完全由对中华帝国的直接关系规定的一元化上下秩序构成的”。朝贡

62、关系亦是不合时宜的国际秩序模式,其各种理念和规则不无局限和弊端,尤其是妄自尊大的“天下共主”理念和跪拜等仪礼,有悖近代平等原则。但其中又包含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和规则,体现了中国的“自克”、“仁恕”等理念,就当今世界而言,这些理念仍具借鉴意义。材料二 条约关系是以不平等和强权政治为内核构筑的国际秩序,但同时又带来国际关系的新模式和新观念,包括近代交往方式和国际法中某些进步规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朝贡体系的缺陷,刺激中国了解和走向世界。清王朝渐次摒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虚骄,改变朝贡关系不对等的交往形式,认识和建立近代交往之道及其外交体制;同时在客观上促使中国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和形成,知悉与接受国际

63、法中的积极内容,逐步从中汲取维护国家权益和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要素。-摘编自李育民晚清中外条约关系与朝贡关系的主要区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关系下国际秩序的特征,并简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秩序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征:以国家实力为基础;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强调中国中心地位的松散政治联盟;缺乏平等。影响:维系了东亚地区的秩序稳定;促进了中华文化圈的扩展;重视扩大政治影响,忽视经济利益,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华尊夷卑观念浓厚,阻碍了近代中西方正常交流;为后世国际关系的理念进步提供了借鉴。 (2)新变化:强权政治色彩浓厚;外交观念及体制

64、近代化特征日益明显;逐步加大对外交往力度,主动融入国际社会;近代国家主权观念逐步形成。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外交制度观念传入;有识之士的推动;融入国际社会,实现民族发展的需要。【解析】【小问1详解】特征:根据材料一“作为中国古代的国际秩序模式,朝贡关系虽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但奉行王道德行,追求和平主义,”,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以国家实力为基础;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根据材料一“构筑了以中国为中心、不对等的特殊国家关系。它被视作松散的政治联盟,不过其中各国相互之间并不发生直接联系,而是完全由对中华帝国的直接关系规定的一元化上下秩序构成的”,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强调中国中心地位的松散政治

65、联盟;根据材料一“朝贡关系亦是不合时宜的国际秩序模式,其各种理念和规则不无局限和弊端,尤其是妄自尊大的天下共主理念和跪拜等仪礼,有悖近代平等原则”,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缺乏平等。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系了东亚地区的秩序稳定;促进了中华文化圈的扩展;重视扩大政治影响,忽视经济利益,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华尊夷卑观念浓厚,阻碍了近代中西方正常交流;为后世国际关系的理念进步提供了借鉴等方面简析朝贡关系下国际秩序的影响。【小问2详解】新变化:根据材料二“ 条约关系是以不平等和强权政治为内核构筑的国际秩序,但同时又带来国际关系的新模式和新观念,包括近代交往方式和国际法中某些进步规则,在某种程

66、度上弥补了朝贡体系的缺陷,刺激中国了解和走向世界”,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强权政治色彩浓厚;逐步加大对外交往力度,主动融入国际社会;根据材料二“清王朝渐次摒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虚骄,改变朝贡关系不对等的交往形式,认识和建立近代交往之道及其外交体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外交观念及体制近代化特征日益明显;根据材料二“同时在客观上促使中国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和形成”,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近代国家主权观念逐步形成。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外交制度观念传入;有识之士的推动;融入国际社会,实现民族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国际秩序新变化的原因。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67、求。材料 18741937年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工矿企业设立趋势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从上图中提取信息,以整体或局部分析入手,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近代以来历届政府均不同程度加大对工矿业的投资。阐述:近代以来,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煤铁等资源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故而加大对工矿业投资,为军事工业发展奠定基础;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时期先后出台了工矿业投资政策以提振民族工业;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也不同程度加大工矿业投资。综上所述,工矿业投资是近代以来民

68、族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历届政府的重视是工矿业发展的重要前提。示例2:18741898年,工矿业以清政府官方投资为主,但总体比例逐步下降。阐述: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使用,管理方式是封建衙门式的,本质上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办企业,整体以官方投资为主。洋务派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投资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形式,产品主要作为商品投放市场,管理上采取劳动雇佣制,所以其本质上属于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民族资本初步发展,官方投资比例有所下降。示例3:1898-1932年,因政治局势混乱,官方投资工矿业波动较大。阐

69、述: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清政府官方投资工矿业逐步缩水;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时期先后失败,政局不稳,官方投资工矿业受局势影响波动较大;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严重影响了工矿业的发展。综上所述,晚清民国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对工矿业发展的影响体现了殖民经济特征,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示例4:1933年以后,国民政府官方投资工矿业迅速上升。阐述:1927年4月,南京国民建立后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加大工矿业投资;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国家干预主义盛行,国民政府受其影响,自1933年后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大行政对市场的控制,政府主导能源、实业、交通等

70、经济命脉,官方投资工矿业迅速上升;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日战争一触即发,国民政府为加强战备工作,加大对工矿业的投入。综上所述,1933年以后,国民政府深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工矿业投资的增长在应对时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析】【详解】示例1:论题:根据材料“18741937年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工矿企业设立趋势”示意图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政权角度看,在18741937年间,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都曾投资于近代工矿业。由此可拟定论题为:近代以来历届政府均不同程度加大对工矿业的投资。阐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戊戌变

71、法、清末新政时期投资工矿;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也不同程度加大工矿业投资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升华。(本题为开放试题,还可以拟定其他论题,如18741898年,工矿业以清政府官方投资为主,但总体比例逐步下降;或1898-1932年,因政治局势混乱,官方投资工矿业波动较大或1933年以后,国民政府官方投资工矿业迅速上升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升华。)35. 材料 韩琦曾上疏日: “州县生民之苦,无重于里正街前。自兵兴以来,残剥尤甚。至有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以免上等,或非分求死以就单丁,规团百端,以苟脱沟壑之患。宋史.神宗二载:“罢差役法,使民出钱募役”

72、,“募法,三人相任,街前仍供物产为抵。弓手试武艺,典吏试书计。以三年或二年乃更。为法既具,揭示一月,民无异辞,著为令。令下,募者执役,被差者得散去。.当投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其坊郭等第户及未成丁、单丁、女户、寺观、品官之家,旧无色役而出钱者,名助役钱。凡教钱,先视州若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雇直既已用足,又率其数增取二分,以备水旱欠阁,虽增毋得过二分,谓之免役宽制钱。”。王安石役法改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当役人户的轮充差役改为输钱应役。二是雇役费用由当役人户与原免役人户按户等与类别分担。-摘编自傅允生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王安石青苗法与免役法再评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免

73、役法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免役法的作用。【答案】(1)改变给役不均,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的现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生产。(2)使封建政府有了相对稳定的应役人员,对维护各级封建政府的正常运作有积极意义;政府筹措到一大笔募役经费,增加了财政收入;有利于减轻原应役人户的赋役负担;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赋役制度变迁的历史要求。【解析】【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信息“州县生民之苦,无重于里正街前。自兵兴以来,残剥尤甚。至有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以免上等,或非分求死以就单丁,规团百端,以苟脱沟壑

74、之患”、“凡教钱,先视州若县应用雇直多少,随户等均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变给役不均,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的现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生产等角度说明。(2)“作用”,根据材料信息“王安石役法改革的主要特点,一是由当役人户的轮充差役改为输钱应役。二是雇役费用由当役人户与原免役人户按户等与类别分担”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各级封建政府的正常运作、增加了财政收入、减轻原应役人户的赋役负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赋役制度变迁的历史要求等角度分析。3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一战后,日本妄图独霸中国,但遭到了英美的抵制。1927年7月,

75、日本田中内阁制定了吞并全中国的侵略政策。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又确立了“南(太平洋)北(苏联)并进”的侵略路线。为牵制苏联及英、美在东亚的势力,日本迫切希望联合德国消除其侵略扩张的障碍。1936年11月,日德缔结了“防共协定”。这个协定打着“防共”的招牌,来掩盖其反苏,反英、美的本性。此后,日本加大了在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侵略步伐。1940年,随着侵华战争陷入泥沼和北进苏联尝试的失败,日本要求日德军事同盟公开化、明朗化。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订立军事同盟。根据协定,日本和德国制定了在苏联、印太地区的联合军事作战计划。但直至二战结束,他们始终都没有进行实质性联合军事作战。摘编自武向平193

76、61941年日本对德政策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61941年日本对德政策制定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9361941年日本的对德政策。【答案】(1)背景:日本的侵略扩张野心遭到了西方大国的抵制;二战爆发,顺应战争形势;资本主义世界对共产主义的仇视;日本和德国侵略世界的共同需求。(2)影响: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了重要契机;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扩张,扩大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但由于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德日并未开展实质的军事作战。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威。【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日本妄图独霸中国,但遭到了英美的抵制”、“这

77、个协定打着“防共”的招牌,来掩盖其反苏,反英、美的本性”、“根据协定,日本和德国制定了在苏联、印太地区的联合军事作战计划”结合相关知识即可分析出19361941年日本对德政策制定的背景是日本的侵略扩张野心遭到了西方大国的抵制;二战爆发,顺应战争形势;资本主义世界对共产主义的仇视;日本和德国侵略世界的共同需求。(2)影响: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德日结盟助推了日本扩大侵略和二战爆发,但根据材料也可找出相关信息,法西斯国家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实质上的联合军事行动并未展开。同时,也加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危机感,客观上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3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

78、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摘编自袁行霈

79、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答案】(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3分)(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3分)(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治者的“明君”理想。(2分)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2分)【解析

80、】【详解】试题分析:第(1)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即可得出“遵守法律”的结论;由材料中的信息“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法令严肃,谁敢为非?”即可得出“减少独断、广任贤良、严肃法令”的结论;由材料中的信息“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屡屡对一士之谬谬(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抑改之,并赐绢帛”即可得出“兼听纳谏,激励直言”的结论。(2)依据材料中“天子者诚可畏也”可以概括出“隋朝无道而亡”,据材料“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可以得出“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结合所学,从唐初大乱初定,经济凋敝的角度回答。 (3)本题属于观点论证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即可,据材料“法者,乃天下之法”、“致天下太平”、“天子者,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可以得出一方面: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结合所学得出另一方面的答案。【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政治家唐太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