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389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2013年苏教化学必修1精品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第2课时.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时 常见物质的检验 课堂互动讲练 探究整合应用 知能优化训练 第2课时 常见物质的检验课前自主学案 课前自主学案 自主学习 一、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1特征反应法(1)与盐酸反应放出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物质含 CO23 或 HCO3 或CO23 和 HCO3。无色无味(2)向待测液中加_溶液,_,若产生能使_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含有 NH4。NaOH加热湿润的红色(3)_ 遇碘变蓝色。(4)蛋白质灼烧有_的气味。2仪器分析法(1)元素分析仪 检测_等元素的存在。淀粉烧焦羽毛C、H、O、N、S、Cl、Br(2)红外光谱仪法 确定有机物中某些有机_的存在。(3)原子吸收光谱法 确

2、定_的存在。二、焰色反应 1原理: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_的焰色。2实例:钠元素的焰色为_色,钾元素的焰色(透过蓝色钴玻璃)为_色。3应用:检验_的存在。原子团金属或金属离子特殊黄紫金属或金属离子三、常见离子的检验1铵根离子的检验向被检液中加入 NaOH 溶液,然后加热,若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色的气体,说明被检液中含有 NH4。2氯离子的检验向被检液中滴加 HNO3 酸化的 AgNO3 溶液,若产生_,则说明被检液中存在 Cl。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向被检液中先加_酸化,然后滴加 BaCl2 溶液,若产生_,则说明被检液中存在 SO24。白色沉淀蓝白色沉淀盐酸1所

3、有元素都有特征焰色吗?【提示】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的一种物理性质,无论是金属离子还是金属原子均能发生焰色反应,焰色反应属物理变化,并非所有元素都能发生焰色反应(如铁、铝、铂等),只有碱金属元素以及钙、锶、钡、铜等少数金属元素才有特征焰色。问题探究 2用焰色反应检验K时为什么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提示】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去观察,这样可以滤去黄光,避免其中钠的杂质所造成的黄色焰色的干扰。3为什么检验Cl时,除了用AgNO3溶液,还要加稀硝酸?【提示】检验 Cl,加入稀 HNO3 的作用是排除 CO23、SO23 等的干扰。CO23、SO23 也能与 AgNO3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沉

4、淀能溶于稀硝酸。自主体验 1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的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无色试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溶液呈碱性B无色试液中加入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试液中一定含有 CO23C无色试液中加入 Na2C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试液中含有 Ca(OH)2D无色试液焰色反应为黄色,则试液一定为钠盐溶液解析:选 A。A 项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一定是碱性溶液,B 项也可能是 SO23,C 项也可能是 Ba(OH)2,D 项也可能是 NaOH。2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出NH4Cl、Na2SO4、(NH4)2CO3三种溶液,应选用()ABaCl2 BHCl CNaOHDBa(OH)2 解析:

5、选 D。此题主要涉及 NH4 和 SO24 的检验,通常检验 NH4 用 OH,检验 SO24 用 Ba2,因此应考虑用 Ba(OH)2。NH4Cl 与 Ba(OH)2反应只生成气体,Na2SO4 与 Ba(OH)2 反应只生成沉淀,(NH4)2CO3 与 Ba(OH)2 反应既有气体生成,又有沉淀生成。3两位同学设计了下列两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证明试液中含 SO24。试分析哪个方案正确。解析:方案甲:若试液中含有 Ag而无 SO24,加入 BaCl2 同样产生不溶于 HNO3 的白色沉淀 AgCl。答案:方案乙正确。课堂互动讲练 物质的检验 1物质检验的

6、基本要求(1)反应要有明显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生成等。(2)试剂易得,用量要少;方法易行,操作简单,反应条件容易达到。(3)排除干扰物的影响:需要检验的物质中如果有干扰物存在,则需要选择试剂对干扰物进行排除;要注意多次加入不同的鉴别试剂进行检验时,应及时排除前次加入试剂可能引入的干扰物质。如检验 Cl时,CO23 能与 Ag结合,生成沉淀,故应加稀硝酸除去 CO23,SO24 也能与Ag结合,生成微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物,故应先加入 Ba(NO3)2 溶液,来排除 SO24 的干扰。如检验 SO24 时,CO23、SO23 均能与 Ba2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故先加入盐酸排除上

7、述两种离子存在的可能,但不能加入稀硝酸,因硝酸能将 SO23 氧化成 SO24。2物质检验的基本步骤特别提醒:物质检验时,应按照取样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进行描述。具体如下:(1)“先取样,后操作”,若试样是固体,一般先配成溶液再检验。(2)“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支试管中”,不得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3)“先现象,后结论”,如向BaCl2溶液中加入稀H2SO4时,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成“有白色的BaSO4沉淀生成”。3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待检测的物质 检验方法 碳酸盐 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铵盐 与强碱(NaOH等)溶液加热反应,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8、纸变蓝色的气体 硫酸盐 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待检测的物质 检验方法 盐酸盐 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食品中的淀粉 与碘水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丝绸制品 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特别提醒:若某溶液中同时存在 NH4、Cl、SO24,进行检验时,必须充分考虑加入试剂对后续检验的影响,既要选取合适的试剂,又要设计科学的检验顺序。检验 NH4,必须使用强碱溶液,检验 Cl通常用 AgNO3 溶液,而 Ag与 OH可以结合为 AgOH 沉淀,Ag与 SO24 能够结合为 Ag2SO4 沉淀(微溶物)干扰 Cl检验,因此 NH4 检验必须放在 Cl之后

9、,再考虑检验SO24 的试剂,只能选用 Ba(NO3)2 而不能选用BaCl2 溶液,否则无法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有 Cl。Cl的检验中除加入 AgNO3 溶液外,还必须加稀 HNO3,以防止其他离子的干扰。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例1【解析】本题考查了典型离子的检验。【答案】C【易误警示】(1)AgCl 和 Ag2CO3 都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 AgCl 不溶于 HNO3,而Ag2CO3 溶于 HNO3。(2)加入 BaCl2 溶液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可为BaSO4,也可为 AgCl,且二者均不溶于稀 HNO3,但当先加入 HCl 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则一定无Ag,再加入 BaCl2 产生

10、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有 SO24。变式训练1 某溶液中含有 Na2CO3和 Na2SO4两种溶质,欲证明其中 SO24、CO23 确实存在,选用的方案是先取少量的原溶液滴加过量的_,发现有气泡生成,再向其中加入_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 SO24、CO23 确实存在。解析:本题考查对 SO24、CO23 的鉴别。解题时注意 SO24、CO23 在同一溶液中时,鉴别时要防止相互干扰。答案:稀盐酸(或稀HNO3)BaCl2或Ba(NO3)2或Ba(OH)2 焰色反应 1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以滤去黄色的光,避免钠元素造成的干扰。2必须用盐酸(其他酸不可)洗净铂丝(或铁丝

11、),在火焰上灼烧,达到一定的高温。3焰色反应是金属元素的性质,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利用焰色反应可以检验某些用常规化学方法不能鉴定的金属元素。4焰色反应是一个物理性质而非化学反应,它是金属原子或离子在灼热条件下获得一定能量,某些核外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发生一定变化的结果。5并非所有的金属元素都能发生焰色反应,如铁、铝、铂、镍等便不能发生焰色反应。(2011年金华一中模拟)用纯净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金属离子()A只有Na B可能有Na,也可能有K C一定有K D一定有Na,也可能有K例2【思路点拨】在进行焰色反应实验时,若观察到黄色,可以肯定

12、含有钠元素,但不能肯定是否含有钾元素,观察钾的焰色一定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过滤掉黄光之后,若观察到焰色反应为紫色,才能肯定一定有钾元素,否则不能肯定是否一定含有钾元素。【解析】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在观察钾的焰色时必须排除黄光的干扰。【答案】D 变式训练2 某物质在煤气火焰上灼烧,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一定含钠元素 C该物质中一定含有钾元素 D该物质可能不含钠元素 解析:选B。焰色反应为黄色是钠元素的特征焰色,不论游离态钠,还是化合态钠,其焰色都是黄色。A、D被排除,B可选。由于黄色可以掩盖紫色,所以该物质中可能含有钾元素,C不

13、可选。探究整合应用 物质检验的方法物质的检验是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使被检验物质与加入的试剂作用,生成某种已知物质或产生某种特殊现象,从而确定该物质的存在。从待测液中任选一种作试剂,用它分别跟其他待测液混合,看是否有明显的反应现象,从而推断出一种或几种物质。只能推断出一种,则借用被推断出的物质作已知试剂再去鉴别其余溶液。不用其他试剂,限用化学方法,只用试管区别下列四瓶溶液:CaCl2、Na2CO3、NaHCO3、盐酸。例【解析】取任一待鉴别溶液为试剂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列表比较所产生的现象,找出各自的特点,即可一一鉴别。现象见下表:CaCl2 Na2CO3 NaHCO3 盐酸 CaCl2 白 Na2CO3 白 无色 NaHCO3 无色 盐酸 无色 无色 注:“”表示无明显变化,“”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有沉淀生成。由上表可见,取任一待鉴别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若其中一次实验的现象为“一个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一个试管中产生无色气体,一个试管中无明显变化”,则所取的为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试管中盛的是CaCl2溶液,产生无色气体的试管中盛的是盐酸,无明显变化的试管中盛的是NaHCO3溶液。【答案】见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