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水一中高一级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18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
2、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眼前景,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
3、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中晚唐的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古今之间。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
4、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用。韩林德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是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境生象外)“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理解。(摘编自张品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的繁华,感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
5、创作了大量怀古诗。B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感交织并存。C怀古诗中的意象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审美体验。D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或审美意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应营造模式。B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说理透彻。C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
6、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D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这三者并列的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赋予“绾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怀古诗的审美魅力。B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两相对立的双重时空。C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族文化风格。D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因而具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
7、景树朱道能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着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
8、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削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
9、“嗯”上一声。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幺爷吧这着烟,又去看天。“这样吧,再加一千”幺爷站起身。“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
10、,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几天后,幺爷回来了。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
11、,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
12、有领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
13、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野鸡惊飞,山兔乱窜”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野生动物们受到惊扰慌乱逃窜的景象,以小见大,表现了“卖风景树”这一项目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B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的照料,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C病重的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D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二货游说幺爷卖树,到大军利诱
14、、威胁幺爷卖树,到幺爷找来文物局保下银杏树,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5小说中幺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6“银杏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二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恬任外事而毅常
15、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起高者,诸赵疏远属也。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欲游天下,乃使蒙恬通道。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於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已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
16、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以臣愚意,不若诛之。”胡亥听而系蒙毅於代。前已囚蒙恬于阳周。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胡亥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乃呑药自杀。(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删节)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B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
17、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C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己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D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昭王:谥号名。古代帝王、贵族等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B上卿:周代天子、诸侯都有卿,最尊贵的称“上卿”。后泛指朝廷大臣。C始皇二十六年: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的一种。D太子:中国古代帝王指定的继承人,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指定的继承人皆可称“太子”。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蒙恬攻齐有功
18、。蒙恬的祖父蒙声官拜上卿,由于出身将门蒙恬做了秦国的将军。他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B蒙氏位高权重。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其弟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兄弟二人被誉为忠信大臣。C蒙恬声威显赫。蒙恬北御戎狄,收复王地,修建长城,声威震慑匈奴。始皇巡游天下,蒙恬为之开路。D蒙恬蒙冤而死。蒙恬对扶苏自杀之事产生怀疑,并请求申诉,主管官吏将蒙恬囚禁在阳周,后将其杀害。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1)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官籍。(2)而赵商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共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咸
19、阳西门城楼晚眺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渭水寒声昼夜流。(注)咸阳,泠属陕西,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里雄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以怀古、田园诗见长。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扣题抒情写景。其中“蒹葭”,暗用诗经秦风蒹葭的诗意,表达思念心绪。B“山雨欲来风满楼”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暴雨即将来临时的情景,景致凄迷,意远而势雄。C颈
20、联写近景,诗意转折,鸟下绿芜,蝉鸣高树,其自在悠闲的神态冲淡了诗人内心的愁怨。D尾联融情于景,以不变写变,与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12这首诗以“愁”字统领全篇,体现了中国文人登高而悲的文学传统,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登高远眺引发了哪些“愁”?(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用“_,_”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是全词余音袋装的尾声。(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
21、的结局。(3)古人爱用花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却说“_”,这样的比喻恰当地反映了当时作者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4)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体现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一句是:_。三、语言文字表达(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
22、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他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的故事出现。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
23、听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1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暮蔼沉沉楚天
24、阔”中楚天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古属楚国)的天空,也泛指南方的天空。B“丁”可表示顺序第四,也是天干第四位。它的意思还很多,如“人丁兴旺”中“丁”指人口,“壮丁”中“丁”指成年男子,“丁忧”中“丁”是遭逢、碰到的意思等等。“庖丁解牛”中“丁”是厨师的名。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D风池,对中书省的美称,在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代指朝廷。1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语意相同的一项楚( )(2分)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若属皆且为所虏B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C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羝乳乃得归D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19下列句子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
25、:而君幸于赵王A为降虏于蛮夷B求人可使报秦者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D为巡船所物色2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舍相如广成传故令人持壁归,间至赵矣乃使其从者衣褐屈节辱命宁许以负秦曲单于壮其节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A/B/C/D/四、写作(4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昨天,我们的党在红船上成立;昨天,我们建立了一个新中国;昨天,我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昨天,四万多医护工作者以生命赴使命,逆行驰援武汉;2020年脱贫攻坚如期实现,82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亿人摆脱贫困。今天,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今年我们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
26、天呢?将还有很多的困境,但我们的远景目标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回首昨天,你得到了什么?立足今天,你思考了什么?面对明天,你将何为?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D。“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错误。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信息所说,“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可见二者没有谁借鉴谁的说法。故选D。2D。“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市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这三者并列的关系”错误。作
27、者从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与审美时空三个维度论述的不是中晚唐怀古诗的意象,而是论述其古今“两重时空并置叠映”的特点;并且依据文章第二段所说,“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这三个维度并不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前两者“绾合”成了后者。故选D。3A【解析】B“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于文无据。由原文“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可知,原文只是说“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并没有说“绾合古今则显松散”。C“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
28、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错误。根据韩林德先生说的“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可见,是民族哲学、美学思维影响了诗人、画家的观照方式。D“因而具有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错误。文中举例分析刘禹锡的两首诗,只是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时空,但没有提到“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寓意”。故选A。4A【解析】B项“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的照料”理解不当,村医给幺爷看病,是医生的职责,他对幺爷有关心,但谈不上“无微不至”。C项“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理解错误,小说并没有讽刺大军之外的“与会领导和记者”之意。D项“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错误,小说前半
29、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从“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这一段可知,二货被老婆叫回来劝说幺爷卖树,发生在听说大军利诱幺爷卖树失败之后。5倔强刚直,意志坚定。幺爷坚决守护古老的银杏树,面对儿子的情感拉拢和村长的利诱威逼,没有丝毫的动摇妥协。有眼光,有远见。幺爷为乡村环境被破坏而痛心,斥责村长的见利忘祖,斥责村人卖树求富的“败家子”行为。冷静睿智。在施工队强行推进,银杏树面临毁灭之际,幺爷借助文物局的力量,保护了银杏树。思想开明。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死后火化并树葬的农民,是一个摒弃了传统丧葬观念、有环保意识的人。(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以上给4分)6银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从二货提
30、酒去幺爷家游说卖银杏树一事写起,以村长大军与幺爷围绕银杏树展开的较量为主要情节,以银杏树叶飘落在幺爷骨灰上收尾,银杏树贯穿于小说始终,是各方矛盾的焦点。银杏树是小说抒情的载体。小说五六七三段对银杏树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突出了银杏树在村人生活中的意义;小说最后一段描写银杏树叶如漫天纸钱飘撒在幺爷骨灰上的动人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对幺爷的哀思。银杏树衬托了幺爷的形象。银杏树古老而充满生机,用自己的阴凉和金黄的树叶给村人以庇护,就像幺爷年高而睿智,为守护银杏树、守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而斗争不止。银杏树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象征。银杏树历史悠久,是先人给予后人的荫庇,也是质朴、和谐、宁
31、静的乡村文明的象征。(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以上给6分)7B。句意为:使者就把蒙恬交给主管官吏处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职务。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担任护军。使者回来报告时,胡亥已经听到扶苏的死讯,当下打算释放蒙恬。“胡亥”与“以李斯舍人为护军”构成主谓关系,“胡亥”为主语,意思是“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担任护军”,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还报”意思是“回来报告”,为连动。“使者”作“还报”的主语,意思是“使者回来报告”,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故选B。8C。“年号纪年法”有误,“始皇二十六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9D。“后将其杀害”表述错误,从原文“乃吞药自杀”可看出蒙恬是自杀。10(1
32、)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判处赵高死罪,除去他的官籍。(阿:枉曲 当:判罪 宦籍:官籍)(2)赵高最得宠信,日日夜夜毁谤蒙氏,搜罗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毁恶:毁谤 举劾:检举、弹劾)参考译文: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蒙恬的弟弟叫蒙毅。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透迤绵延一万余里。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慑匈奴。秦
33、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因而亲近蒙毅,官至上卿。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赵高,是赵国王族中被疏远的亲属。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判处赵高死罪,除去他的官籍。秦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秦始皇打算巡游天下,就派蒙恬为他开路。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冬天,御驾外出巡游会稽,依傍着大海,向北直奔琅邪。秦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
34、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皇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产生了杀害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太子拥立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拟定公子扶苏和蒙恬死罪。扶苏自杀后,蒙恬产生怀疑,又请求申诉。使者就把蒙恬交给主管官吏处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职务。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担任护军。使者回来报告时,胡亥已经听到扶苏的死讯,当下就打算释放蒙恬。赵高唯恐蒙氏再次显贵当权执政,怨恨他们。蒙毅返回,赵高难表示替胡亥尽忠献策,想要铲除蒙氏兄弟,就对胡亥说:“我听说先帝很久以前就选贤用能,册立您为太子,而蒙毅劝阻说不可以。以我愚昧的浅见,不如杀死他。”胡亥听从了赵高的话,
35、就在代郡把蒙毅囚禁起来。在此以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等到秦始皇的灵车回到咸阳,安葬以后,太子就登基即位做了二世皇帝,赵高最得宠信,日日夜夜毁谤蒙氏,搜罗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胡亥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前往代郡,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图,听不进蒙毅的申诉,就把他杀了。二世皇帝又派遗使者前往阳周,传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处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11C。“其自在悠闲的神态冲淡了诗人内心的愁怨”错误。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沧桑巨变,把诗人的
36、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12思念家乡之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诗人登楼远望,烟笼兼葭,雾罩杨柳,就像家乡江南的汀洲一般,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愁。国势动荡之愁。“山雨欲来风满楼”,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紧张凄迷的情景引发了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忧虑。世事沧桑(昔盛今衰)之愁。颈联写昔日的秦苑汉宫,杂草丛生,枯叶凋零,唯有鸟雀栖息,秋蝉哀鸣,引发了诗人的世事沧桑之叹和怀古之愁。颓势难救之愁。“渭水寒声昼夜流”,当年的繁华盛事早已不在,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渭水昼夜无语奔流的景象,让诗人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暗示出颓
37、势难救的痛惜之愁。13(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3)人比黄花瘦(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4B【解析】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此处正确。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正确。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此处正确。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正确。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正确答案是B。15B【解析】A项错误在于“通过海岸线等作为
38、参照”的说法,介词“通过”不能同后面的“作为参照”搭配。C项错误在于“辨析”不能同“方向”搭配,只能说“辨别方向”。D项错误在于“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和“辨识方向”的说法。正确答案是B。16C【解析】A项错误在于“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的说法;B项不恰当之处在于叙述主体“它们”同上文的叙述主体“迁徙的方向感”不很吻合。D项错误主要在于叙述主体的不吻合。正确答案为C。17C【解析】C“迁、转、徙”指调动官职,“拜”指任命官职。18D【解析】A、连词,表递进/副词,将要。B、逃亡/同“无”。C、于是/才19D【解析】A状语后置。B定语后置。C判断句。D和例句均为被动句。20B【解析】名词用作动词,
39、“舍”译为“安置住宿”,“衣”译为“穿”;名词作状语,“间”译为“从小路”;使动用法,“屈”译为“使受屈”,“负”译为“使担负”;意动用法,“壮”译为“以为壮”或者“认为壮”;形容词用作动词,“严”译为“尊重”。21此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这类作文类似于评论类文章。写作时,一般应写成议论文,也要在看懂材料的基础上,明确立意,形成观点。同时,应根据观点从原因、意义、作用等方面来论证说理。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观点,从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来论证分析。此处材料中铺排展示的信息恰好是写作时可以切入的一个个小角度。我们可以由这些小角度入手,抓住典型的小人物精雕细刻,娓娓道来,以小见大以小搏大。也
40、可以大处落笔,以史为鉴,纵横捭阖,以理服人。例如,文章可以着眼于中国的过去和未来的整体或局部内容,以论述或夹叙夹议的手法。考生可以做一个理性的思考者,思考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和阻力迷惑与彷徨,书写零零后人生的肩负责任的任重道远,书写中国发展道路的崎岖曲折,以一种理性的姿态去审视现时代中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难题。选材上,考生可以选取中国发展瓶颈中如贫富、环境、腐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家的和平统一等相关素材。总之,宏大主题作文的写作提供写质朴的真实的典型的事,又能注入个人情感,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反对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应是今后作文的导向。以下立意可供参考:1.让我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一致奋勇争先;2.建设更美丽的中国,将是我们终身的追求与荣光;3.我们坚信现代化强国的梦想不会遥远!希望和辉煌就在前方;4.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激情澎湃,定当不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