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365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检测课时达标【基础组】1.(2012南平高二检测)清代学术概论写道:“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作者称赞的是( )A.天演论B.海国图志C.瀛环志略D.康纪行2.(2012南京高二检测)分析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当时史实相符合( )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开眼看世界”有重要的启迪作用B.图中人物在著书前满脑都是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道德C.该书提出“师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D.1843年该书出版很是畅销,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3.右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以忠信为

2、甲胄,以礼义为干橹”B.“遗其体而求其用”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4.(2012太原高二检测)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5.中国近代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中学”“西学”的态度不同。下列言论属于洋务派的是( )A.“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D.“近代欧洲

3、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 若舟车之有两轮也”6.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7.(2012广西学业水平测试)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他认为各方面改革中最重要的是( )A.经济改革B.教育改革C.政治改革D

4、.军事改革8.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变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9.(2012潍坊高二检测)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2 000多年。直至近代,孔子及其思想仍被不断解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李贽说:“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伏

5、尔泰曾称颂孔子:“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他自己的国土一样。”(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与李贽对孔子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2)根据材料二,康有为与伏尔泰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其根本目的各是什么?(3)有人说“对孔夫子的误读,有的是不懂,有的是故意”。请结合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谈谈如何解读历史人物。【提升组】10.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

6、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11.下列选项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之本,发扬光大B.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D.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12.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其于西方之所以富强之源,茫乎未有闻焉,正所谓: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最能佐证梁启超观点的史实是( )A.绞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B.投身洋务运动,成为中兴名臣C.力主加强海防,创立近代海军D.签订屈

7、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13.(2012昆明模拟)“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一言论是( )A.洋务派对守旧派的抨击B.开展洋务派运动的理论依据C.革命派对保皇派的抨击D.动摇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依据14.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一股救亡图存的社会思潮。下列两位历史人物对此认识相同的是( )A.维护君主制度B.学习欧美共和政体C.倡导君主立宪制D.主张“中体西用”15.(2012广州模拟)号称“洋务第一流人才”的丁日昌曾主张:“西学除船械一切必须效法外,其余人心、风俗、察吏、安民,仍当循我规模,加以实意。”由此可见( )A

8、.洋务派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B.戊戌变法确实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C.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D.君主专制在当时仍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16.(2012厦门模拟)“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康有为主张( )A.学日俄走对外扩张之路B.学美国走民主共和之路C.学日俄走改革变政之路D.学俄国走社会主义之路17.赫胥黎在生物进化与伦理及其他中提到:“天行者以物竞为功,而人治则不以物不竞为的”,而严复将此书介绍给中国时起名为天演论,并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推动中国社会的觉醒。这是因为严复( )A.并没有读懂赫胥黎的观点B.实际不赞同赫胥黎的

9、观点C.既是一名生物学家,又是一名社会学者D.带有强烈的民族危机感18.(2012扬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材料二 顽固派骂:“李鸿章丁汝昌直用以夷变夏不止。”丁日昌还被送一个“丁鬼奴”的绰号。李鸿章感叹道:“天下事无一不误于互相掣肘,遂致一事办不成。”刘大椿、吴向红科学社会文化材料三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的向外扩展。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方

10、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互联网材料四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五四:未完成的启蒙材料五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利(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利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利始终没有成为

11、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主张在中国没有付诸实践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说明李鸿章“无奈”的原因。(2)依据材料三,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3)依据材料四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主要是因为什么而“偏离了”“方向”。答案解析1.【解析】选B。1842年魏源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依据材料可知该作品是B。2.【解析】选A。魏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之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因此A正确,

12、B、C不正确。该书于1842年出版,故D也不正确。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漫画讽刺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D体现了学习西方科技来维护本国封建统治的内容,符合题意。4.【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因此两者都“借助传统文化外衣”来宣传新思想。5.【解析】选C。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封建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清朝的封建统治。C正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3、”的思想。6.【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谭嗣同把儒家思想的“仁”,看成是“世界的本质”,这与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是相通的,由此可见,谭嗣同把西方思想融入到儒家学说,体现了维新派思想的特点。7.【解析】选C。根据材料“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政治改革是一切改革中最重要的。8.【解析】选C。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反对封建专制,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联系“成功之处”的说法,本题应选C。其他各项没有“成功”。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概括,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

14、景答出政治方面的背景。第(2)题,根据“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回答康有为对孔子的评价,根据“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只是一个圣人”回答伏尔泰对孔子的评价,根据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回答根本目的。第(3)题,注意解读人物要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全面辩证地评价。答案:(1)司马迁:认为孔子是圣人。孔子的主张经董仲舒改造后适应了当时中央集权的需要。李贽:认为孔子是凡人。明代中后期强化皇权,加强文化专制。(2)康有为:肯定了孔子的“仁”以及改革。根本目的:托古改制。伏尔泰:肯定了孔子的理性、人性。根本目的:反专制,反神学。(3)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其思想带有典型的时代性。所以,要注意历史人物的时

15、代性。孔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影响了东亚文化以及欧洲的启蒙思想;孔子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历代君主维护统治的工具,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所以,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12.【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无盐效西子之颦,邯郸学武陵之步”可知,梁

16、启超的观点是李鸿章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的制度,故选项B符合题意。1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提取题干材料信息“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说明对“中体西用”理论充满鄙视,因此D符合内容要求。14.【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思想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思想。曾国藩主张“中体西用”,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梁启超倡导君主立宪。无论是君主专制还是君主立宪都属于君主制,故正确选项是A。B均不符合两人,C符合梁启超,D符合曾国藩。15.【解析】选B。在历史的潮流中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本题涉及的知识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主要考查学生在历史的环

17、境中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材料中认为不仅要学习技术,还应学习政治制度等,综合分析选B。【规律方法】洋务派与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不同(1)政治上,洋务派维护封建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2)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企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3)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更要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变式备选】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18、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眼点是( )A.经济的现代化B.器物的现代化C.制度的现代化D.精神的现代化【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甲午一战”“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可知,“中国知识精英”是指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这说明其学习的着眼点由器物层次进步到制度层次。16.【解析】选C。康有为是维新派领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他主张通过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故C符合题意。17.【解析】选D。思想家的作品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本题的切入点是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考查学生对严复思想产生背景的理解。严复认识到甲午战争后的民族危机,主张“适者生存”,反对封建君主专制。18.【解析】本题以“中国思想启蒙”为主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第(1)题,结合当时魏源和李鸿章所处的社会背景回答。第(2)题,注意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回答,即根据材料中的中西文化碰撞来回答。第(3)题,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目的是救亡图存而不是启蒙回答。答案:(1)多数中国人仍然守旧落后、缺乏反省,无法接受新思想。保守顽固势力的强大和阻挠。 (2)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3)缺乏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没有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4)近代以来中国屡遭西方国家侵略,救亡图存压倒了启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