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部编版八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786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部编版八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部编版八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部编版八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1(部编版八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3.理解演讲中事例对观点的印证作用。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则消息:一名女高中生以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请同学们说说,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丁肇中教授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1.看到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例如:“格物致

2、知”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请在文中画出每段的关键句,且找出文中的过渡句。3.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明确:“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知,知识、认识。4.格物致知:格,推究,探察;致,获得。意思是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那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明确:论点是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5.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明确: 第一部分(1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

3、212段)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目标导学二:细节探究 (一)阅读2-5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1.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是什么书?明确: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要经典。2.“格物”和“致知”出自何处?明确:出自大学。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3.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结合全文思考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

4、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4.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5.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他怎么证明的?明确:举明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因

5、为“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代表性。这是举例论证。6.作者认为王阳明“格”竹子为什么失败?明确: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王阳明传习录在叙述“格竹子”后说:“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所以称之“唯心主义哲学家”7.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明确:作者主张: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二)阅读6-12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1.读第6自然段,“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明确:

6、大意是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2.“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明确:“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3.读第7自然段,“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思考,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什么?明确: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4.读911自然段,思考: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

7、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作者认为: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其具体表现是什么?明确: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三)阅读第13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1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明确: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2.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有哪两个方面?明确

8、: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3本文结尾表达了什么希望?明确: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4.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明确: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不仅如此,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5.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明确: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目标导学三:写法探究本

9、文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明确:道理论证:如:开篇对“格物致知”的解释说明,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概念,从理论上阐述了“格物致知”的含义。对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的论述,从科学进展的历史角度,阐述精辟见解,从正面论述实验对于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举例论证:所举例子阐述道理作用论述角度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的,头痛失败。论证传统教育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反面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实验的过程有计划的探测。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正面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中国学生偏向而不愿动手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10、反面作者在美国的学习经历以埋头读书应对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使论证更具体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反面目标导学四:课堂小结明确:“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探索、实践、创新的精神。只有有了这些精神,我们的生活才是多彩的,我们的思维才是开阔的。目标导学五:课后练习你是怎么样看待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的?围绕这个话题写篇短文。三、板书设计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提出问题: 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传统教育弊端 摆事实分析问题 讲道理实践精神的重要性 对比解决问题: 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可取之处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逐层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明白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不足之处要提醒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去阅读课文,这样对一些问题的感受会更深,理解会更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