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786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专题二植物代谢与调节.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 植物代谢与调节能力提升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2004年郑州模拟题)在下列酶中,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是A.淀粉酶B.蛋白酶C.脂肪酶D.麦芽糖酶解析:绝大多数的酶,其成分是蛋白质。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根据酶的专一性,使蛋白质水解的酶只能是蛋白酶。答案:B2.(2004年深圳模拟题)下列动物的生理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的是A.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B.在肺泡表面进行气体交换C.小肠吸收氨基酸D.神经冲动的传导解析:生物体内物质的合成、吸收,神经冲动的传导都要消耗能量,肺泡表面进行气体交换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答案:B3.图1

2、-2-9为4种不同的酶(分别以a、b、c、d表示)在不同温度下酶活性变化的曲线。在37时酶活性最高的是图1-2-9A.aB.bC.cD.d解析: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每种酶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到达最适温度前),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最适温度,若温度继续升高,酶的活性反而下降,甚至会引起酶蛋白的变性而失活。本题所示酶活性变化曲线显示在37,唯有曲线d酶活性最高。答案:D4.某同学在做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丙酮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加

3、丙酮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未加CaCO粉末,叶绿素分子已被破坏A. B.C. 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但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四氯化碳、层析液等。收集到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说明单位体积里面含有的叶绿素少,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A选项的三个原因都可以导致这一结果的发生。答案:A5. (2004年深圳模拟题)在猪的膀胱中注入一半的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然后将其浸入到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半小时称一次重量,图1-2-10中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图1-2-10解析:因为猪的膀胱膜是一层半透膜,蔗糖不能透过,而水分子却能自由通过。开始时,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猪膀胱内溶液的浓度,水分通过渗透作

4、用进入猪膀胱,使其重量不断增加。一段时间后,当内外溶液浓度趋于相等,水分的进出也趋于一种动态平衡时质量就不再增加了。答案:B6.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而醒目的液泡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条件有:植物细胞必须是活细胞;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必须有浓度差;植物细胞必须有大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都有一个比较大的液泡,有的液泡可占整个细胞体积的90以上),最好细胞液中带有色素,这样便于观察,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

5、答案:D7.最能证明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原理的实验是A.将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会变硬B.将根尖细胞放入清水中会吸水C.将土豆放入盐水中会变软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解析:A、B两项只反映了植物细胞的吸水,C项反映了失水,而D项则反映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两个过程,所以,最能证明渗透作用的原理。答案:D8.一次施化肥过多,作物会变得枯萎发黄的原因是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D.根系加速了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过多解析:在正常情况下,植物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能从土壤中吸水,但是一次施肥过多,就会使土壤溶液的浓

6、度大于根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植物不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而变得萎蔫、枯萎发黄,其补救的措施是田内浇透水,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答案:B9.在夏季中午光照最强的情况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略有下降。这时,叶肉细胞内的C、C、ATP的含量变化依次是A.升、降、升 B.降、升、降C.降、升、升 D.升、降、降解析:此题考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条件。夏季的中午,由于气温很高,植物的蒸腾作用旺盛,丢失水分较多,植物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叶片的大部分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由于气孔的关闭,空气中的CO不能进入叶片内,导致C化合物的合成减少,同时光反应正常进行,产生较多的ATP积累在叶绿体内,使C化合物不

7、断还原成有机物,同时形成C化合物,导致C出现积累,因此夏季中午光照最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反而减弱。答案:C10.把蚕豆叶表皮浸在7的尿素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A.细胞液溶质透出细胞B.尿素分子进入细胞C.细胞壁被破坏D.尿素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 解析:7的尿素溶液引起质壁分离现象,显然其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但不久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尿素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发生了变化,其原因是尿素进入了液泡,使细胞液的浓度升高,细胞吸水的结果,如果是原生质层受到损伤,细胞就不会出现复原现象。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不影响尿素分子通过,与细胞内外溶液的变化无关

8、。答案:B11.(2004年天津模拟题)经测定,叶片A中的K、P等矿质元素不断地被运到叶片B。下列关于叶片A和叶片B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叶片A中矿质元素储备很多,可将多余的部分供给叶片BB.叶片A细胞中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C.叶片B的细胞比叶片A更趋于衰老D.叶片B的生长速度小于叶片A解析:由题意可知,B叶片的新陈代谢比A叶片的快,所以A叶片比B叶片更趋于衰老,B叶片生长速度大于A叶片,K、P为可再利用元素,不管老叶含量多少,都可能转移到新长出叶中。答案:B12.为提高移栽幼苗的成活率,常常采用根部带土和去掉部分叶子的措施,是为了A.保护根毛,减少蒸腾作用B.防止根部营养损失,增强呼吸C.促

9、进根的发育,降低光合作用D.保护幼根,提高植物体温度 解析:植物体的蒸腾作用散失掉9599的水分。在农业生产上,移栽幼苗时,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带土(保护根毛,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剪去几片叶子(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和雨后移栽。答案:A13.某人从花店买了一盆米兰回家,几周后发现老叶依然油绿,新生叶子有发黄现象。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A.缺水 B.缺阳光C.缺Mg D.缺Fe解析:若缺水植物表现萎蔫现象;若缺阳光会引起叶绿素分解而使叶片发黄,但老叶也应发黄;缺Mg叶绿素不能合成,但由于Mg在植物体内可以移动,应表现老叶先发黄。Fe在植物体内不能转移,不能再度利用,因此,缺Fe可使老叶油绿,新

10、叶发黄。答案:D14.(2004年浙江绍兴一中理综模拟题)有些植物在春天开花时,叶子尚未长出来,开花时期植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A.植物在春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B.植物在春天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肥料C.花瓣的光合作用D.上一年贮存在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解析: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而能量来自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叶子尚未长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植物所分解的有机物是上一年体内贮存的有机物。答案:D15.图1-2-11中能正确表示动物肌细胞内ATP产生量与O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是A.a B.b C.c D.d图1-2-11解析:当O供应量为零时,肌细胞暂时进行无氧呼吸合成少量的ATP。

11、曲线a不符合题意,随O供应量逐渐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也明显增多,ATP的产生量随之升高,但有氧呼吸产生ATP过程还受其他条件的制约,如酶、有机物、ADP、磷酸等,所以ATP的产生量不能无限增多,也不会突然减少。一般情况下,细胞内的ATP的产生量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保证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环境的稳定。答案:C16.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的分解发生在叶绿体片层结构薄膜上B.光反应和暗反应中都有许多酶参与C.温度降到0,仍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H在光反应和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并将能量转移到糖类分子中解析:此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

12、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光反应过程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片层结构薄膜上,完成水的分解形成还原剂H和O,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把CO还原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整个光合作用过程中都需要酶的参与。温度在0,仍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作用很弱。H是在暗反应中利用的。答案:D17.生物体内由于有各种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同时又有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存在,因此,ATP中的能量可以A.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B.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C.通过糖类、脂肪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D.通过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本题考查能量的转换形式:关于能量的形式只能从一

13、种能量形式转变成另一种能量形式。供选答案B、C、D共同的迷惑点在于ATP中的能量可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从B到C到D又好像是从一般性的描述到具体物质的转换。其实,C和D供选答案的物质转变成能量是不可能的,区分A和B供选答案的关键在于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和渗透能等。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答案:A18.经常要给庄稼进行中耕松土,以下不能成立的理由是A.增强根细胞的呼吸作用B.促进矿质养料在体内的运输C.促进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D.使根细胞内产生更多的ATP解析:中耕松土增加了根的透气性,根细胞呼吸作用增强,使根细胞产生更多的ATP,促进了根

14、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而矿质元素在体内是随水分运输而运输的,因此与蒸腾作用有关。答案:B19.(2004年湖南师大附中第五次月考题)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某条件后,即可发现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停止光照B.停止光照并降低CO的浓度C.升高CO的浓度D.降低CO的浓度解析:考查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有关内容。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不需要光,所以先排除A和B。CO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直接被氢还原,在暗反应中,它首先必须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发现叶肉里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一定是降低了CO的浓度,使CO的固定受阻,不能形成三碳化

15、合物所造成的。答案:D20.对某株植物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乙)光照5秒钟后再黑暗5秒钟,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A.甲多于乙 B.甲少于乙C.甲和乙相同 D.无法确定解析: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过程非常迅速,而暗反应过程较缓慢;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和ATP用于暗反应的还原反应。甲、乙两种情况下,虽然光照时间相同,即光反应时间相同,但乙情况下暗反应时间比甲长,所以乙能充分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制造更多的有机物。答案:B21.图1-2-12为四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曲线,其中最适于在阴蔽条件下生长的

16、植物是 图1-2-12A.qB.C.D.解析:光照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植物在较弱的光照下,其光合作用的效率达到最高的强度,且随光照强度的增大光合作用的强度反而会下降,说明植物最适于生活在阴蔽的条件下。答案:D22.图1-2-13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位曝光。一段时间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本实验说明 图1-2-13光合作用需要CO 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需要光A. B. C. D.解析:光合作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从其产物看,形成有机物(淀粉遇

17、碘变蓝色),释放出氧气;从条件看,需要光、叶绿体及适宜的温度等。就本实验分析,遮光与曝光,导致叶片中是否有淀粉生成,所以选项正确。答案:D23.在光合作用实验里,如果所用的水中有0.20的水分子含O,那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含O的比例为A.0.20 B.0.44C.0.64 D.0.88解析:根据同位素示踪实验结果可知,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因此,供给光合作用的水中有0.20的水分子含O,那么,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中,含O的比例还是0.20。答案:A24.(2004年广州模拟题)藻类和草履虫在光下生活于同一溶液中。已知草履虫每星期消耗0.1 mol葡萄糖,藻

18、类每星期消耗0.12 mol葡萄糖。现在该溶液是每星期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的总量为0.25 mol,则每星期氧的净产量是A.0.03 mol B.0.60 molC.1.32 mol D.0.18 mol解析:有氧呼吸每消耗1 mol葡萄糖,需要氧气6 mol,光合作用每产生1 mol葡萄糖,可形成6 mol氧气,草履虫与藻类每星期消耗葡萄糖为0.1+0.12=0.22mol,该溶液中葡萄糖的净生成量为0.25-0.22=0.03mol,故氧气的净产量是0.18mol。答案:D25.(2004年3+X高考名校联考质检抽测题)光合作用过程中,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有NADP转变为NADPH 氧气

19、的生成 ADP转变为ATP 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A. B.C. D.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光反应过程中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NADP转变为NADPH和ADP转变为ATP。答案:D26.科学家用C标记二氧化碳,发现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葡萄糖B.二氧化碳ATP葡萄糖C.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葡萄糖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解析:根据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是:二氧化碳首先被固定,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再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参与下,生成葡萄糖。答案:D27.对于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的不正确解释是A.有利于充分的利用光能

20、B.有利于释放氧气,降低有机物的消耗C.有利于吸收较多的CO,提高光合作用效率D.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条件。“正其行,通其风”主要有利于植物充分地接受阳光和获得更多的CO,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答案:B28.叶面系数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面积数。据测定,当叶面系数为1时,叶片所吸收的光能约占全部光能的20,当叶面系数为4时,吸收光约占全部光能的70。这表明,合理密植,适当增加叶面系数A.农作物产量会随叶面系数的增长而无限增长B.充分利用光能,可使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C.使叶片相互重叠、遮挡,降低光能利用率D.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增强,所以不能

21、提高农作物产量解析:增大叶面系数,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使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但当叶面系数过分增加时,植物吸收光的量不再上升,这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不再增加,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则随叶面系数的增大而上升,所以此时植物本身积累的物质不会增加,甚至会减少。答案:B29.(2004年南京第二次质检题)下列实例中,与植物细胞呼吸强度变化有关的是A.水稻白天对K+和对Ca+的吸收有差异 B.番茄白天和夜晚对Ca+的吸收量有差异C.小麦白天和夜晚的吸水量有差异D.甘蔗吸收PO的量与水稻吸收PO的量有差异解析:A项只能说明细胞膜上运载K和Ca的载体数量不同,并不能说明呼吸作用的强弱。水分散失的

22、多少与蒸腾作用的强弱有关而与呼吸作用无关,白天蒸腾作用强,失水量大,D项无可比性。答案:B30.与光合作用无直接关系的矿质元素是A.组成催化光合作用各种酶的氮B.叶绿素成分中的镁C.促进运输的钠D.存在ATP和NADP中的磷解析:N、P、Mg与光合作用中ATP、NADP、叶绿素的形成直接有关,影响到光合作用的进行,而Na与光合作用无直接关系。答案:C31.园林工人每年都要修剪路旁的绿篱,其目的是A.抑制侧芽生长 B.抑制向光性C.抑制细胞生长速度 D.解除顶端优势解析:在自然情况下,路旁的绿篱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即顶芽生长而侧芽受抑制。为了美化环境应及时剪去顶端,解除顶端优势,使侧芽萌发。所以

23、园林工人每年要根据需要对顶芽及新生的侧芽加以取舍,造成整齐、稠密的绿篱。答案:D32.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无籽果实,果实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A.N/2 B.N C.2N D.4N解析:生长素对染色体数目无影响,只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子房的细胞是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那么无籽果实细胞染色体数目当然也是2N。答案:C33.若从植物体中提取生长素,下面几个选项中最理想的材料是A.叶 B.幼嫩的种子C.根 D.种子解析:考查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一般地说,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和根尖的

24、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正在发育的种子能合成大量生长素。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幼嫩种子是提取生长素最理想的部位。答案:B34.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A.获得无籽果实B.处理扦插的枝条可促进生根C.促进果实成熟D.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此题的迷惑性在于促进果实成熟和发育的关系。发育和生长的过程是不同的。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乙烯才能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答案:C35.在含多种营养素的培养液中,发现番茄吸收钙多,吸收硅少,这是因为A.番茄根细胞对钙和硅的吸附能力有强弱B.吸收钙需要能量多、吸收硅需要能量少C.番茄根细胞膜上运载钙的载体多D

25、.番茄吸收钙是自由扩散解析: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番茄吸收钙多,吸收硅少,是因为它的根细胞膜上运载钙离子的载体多,而运载硅离子的载体少。答案:C36.图1-2-14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图1-2-14解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表现出促进植物生长,超过这个浓度则抑制生长。植物的不同部位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不同(根所要求的最适浓度为10,芽所要求的最适浓度为10,茎所要求的最适浓度高一些为10),即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生长表现为抑制,对茎的生长则是促进;超过一定浓度,茎的生长亦将受到

26、抑制。答案:C37.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度并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A.呼吸作用和暗反应 B.光反应C.暗反应 D.呼吸作用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相互联系。光合作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的进行必须在光下才能完成,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暗反应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但是暗反应的进行必须由光反应为其不断提供ATP和 H。生长在较弱光照下的植物,由于它们的光反应较弱,通过光反应生成的 H和ATP较少,此时即使提高暗反应所需的CO的浓度,由于缺少能量和还原剂的供应,暗反应也不会加

27、强,光合作用的速度并未随之增加。所以说,限制光合作用速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反应。答案:B38.(2002年粤豫桂)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抑制剂可降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C.根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元素是没有关联的D.光合作用受阻一定时期后,有机物缺乏,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解析:此题考查影响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以及与水分吸收的关系。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细胞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凡是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呼吸抑制剂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必然会降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

28、收;一定范围内的温度提高,加强了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光合作用受阻一定时期后,有机物缺乏,降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根主要吸收溶于土壤溶液中的矿质元素,尽管二者吸收的原理不同,但二者的吸收有一定的联系,矿质元素的运输是靠水分的运输而运输的。答案:C39.(2004年江苏,18)下列有关生物固氮的描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的根瘤是发生固氮作用的部位B.土壤中独立生活的根瘤菌也能固氮C.不同的根瘤菌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D.根瘤菌通过固氮作用形成氨解析:考查了根瘤菌固氮的有关知识,能力要求B。根瘤菌侵入大豆的根部以后,刺激根部的薄壁细胞分裂增生形成根瘤,根瘤内的根瘤菌利用大

29、豆提供的营养物质,把空气中的N转变成NH供大豆利用,根瘤菌和大豆是互利共生关系。根瘤菌还具有一定的专一性。答案:B40.(2004年烟台诊断题)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为四组,处理方法如下表。其中最可能获得二倍体无籽黄瓜的处理组是组别处 理甲自然状态乙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丙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丁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然后不再套上纸袋注:黄瓜是雌雄同株的植物A.乙组B.乙组和丙组C.丙组D.丙组和丁组解析:生长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成熟)的作用。甲、乙两组在用生长素处理前已经自然授粉,结出的果实是

30、有籽果实;丁组在生长素处理后不再套上纸袋也可能发生了自然授粉,所以也不可能获得无籽果实。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60分)41.(7分)取4株大小相同、来源相同、具有相同叶片的嫩枝,依图1-2-15所示方法处理: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 g,其后每隔4 h,记录各装置的质量。图1-2-16曲线表示实验结果:图1-2-15(1)曲线代表A、B、C、D中的哪两组装置的实验结果?为什么?(2)图1-2-16中曲线、分别代表哪两组装置的实验结果? _。比较图中显示的实验结果,指出该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中哪一面的气孔数量多?_。为什么?_。图1-2-16(3)若将装置A放入玻璃钟罩内;暗室中。

31、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为什么有这种影响?解析:此题考查植物蒸腾作用的有关问题。植物的蒸腾作用是通过气孔将体内的水分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所以叶片的数目越多、叶上的气孔越多,蒸腾作用就越旺盛。气孔分布在叶片的上、下表皮,若气孔被堵住,就不能进行蒸腾作用,所以A与B都能进行蒸腾作用。但是AB,C、D都不能进行蒸腾作用。答案:(1)C和D。因为C的上、下表皮均涂有凡士林,不能进行蒸腾作用。D因为没有叶片,也不能进行蒸腾作用。(2)B和A 该植物上表皮气孔数量多 因为B装置仅给下表皮涂凡士林,B装置相对于A装置的重量丢失较少,且未到装置A的一半 (3)两种情况下,蒸腾作用失水相对都较少,因为在玻璃钟罩内,

32、空气不流通。相当于风速为零,蒸腾作用减弱;而在暗室内,由于温度有所降低,蒸腾作用也会减弱。42.(9分)(2004年海淀高三期末检测题)图1-2-17是植物无土栽培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2-17(1)在研究矿质元素X是否为该种植物所必需的实验中发现,培养在无X矿质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中的该植物营养生长正常,只是其花粉管不能正常发育。对照组一切正常。实验结论是_。(2)人们发现,在通气状态下,植株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矿质营养远远高于不通气状态,请简要解释其原因:_。(3)如图所示,将叶片3置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CO中数小时,然后将叶片1、2、3和组织4、5分别切下来检测,预期会在何种组织中检测

33、有有机物?_。(4)若镁营养不足,顶部新生叶片表现的颜色很可能是_。(5)若想促使叶片2部位的侧芽迅速发育成侧枝,可以采用的措施是_。(6)若想在一段时间内使该植物尽快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可采取的措施是(要求至少答出3点):_;_;_。解析:只要植物缺乏某种元素而表现出不良症状,则这种元素为必需元素。植物吸收矿质营养需要根的有氧呼吸提供能量,所以通气状态有利于植物吸收矿质营养。镁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不稳定化合物,是可以被再利用的元素,所以在缺乏时不会影响幼叶的颜色,而老叶的颜色变黄。侧芽不发育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在侧芽积累,抑制了侧芽的发育,而摘掉顶芽后,降低了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使侧芽迅速发

34、育成侧枝。有机物积累量的多少取决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多少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多少,因此凡是能够增加光合作用、适当降低呼吸作用的因素,都能够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答案:(1)矿质元素X是该植物的必需元素 (2)植物吸收矿质营养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根细胞的呼吸作用。通气与否直接影响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 (3)所有组织中 (4)绿色 (5)摘掉顶芽 (6)辅助人工光照,延长光照时间 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补充必需矿质营养 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昼夜温差 适当调整光照强度43.(9分)在可控制温度和大气成分的温室中,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无土栽培蔬菜。请回

35、答下列问题:(1)春季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时,为使作物增产,除满足矿质元素的需求外,应采取的措施是_,此措施可通过_或_等方法实现。(2)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应_,以降低蔬菜的_。(3)向培养液中泵入空气的目的是_。(4)写出培养液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三种必需矿质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解析:这是一道联系农业生产实际的问题,同时考查综合运用光合作用、矿质元素吸收等知识的能力。(1)作物增产的实质有两方面:一是提高光合效率,增加有机物的合成;二是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在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矿质元素满足需求的条件下,能影响光合效率的因素只有CO的浓度,其具体的方法

36、是:增施农家肥或使用CO发生器。(2)当光照不足时,光合作用减弱,合成的有机物减少,此时只有通过适当降低室内温度,来降低呼吸作用,使有机物消耗减少。(3)根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此方式所需的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所提供,因此,向培养液中泵入空气的目的是促进根的有氧呼吸,为根部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4)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必需矿质元素有多种,如N、P、K、Mg、Mn、Fe、S、Cu、Cl等。其中N是催化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以及NADP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磷是NADP、ATP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能量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钾在光合作用合成糖类,以及将

37、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等器官中起重要作用;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答案:(1)适当提高CO的浓度 增施农家肥 使用CO发生器 (2)适当降低 呼吸作用 (3)促进根的有氧呼吸 (4) N是催化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酶以及NADP和ATP的重要组成成分;P是NADP、ATP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能量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K在光合作用中合成糖类,以及将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等器官中起重要作用;Mg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44.(7分)图1-2-18是植物生理作用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图1-2-18(1)甲图中B点表示_。处于A点时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

38、。(2)光照强度为a时,不同温度情况下CO的吸收量不同,其原因是_。(3)乙图中曲线CD段说明 _。曲线所代表的植物对CO利用的特点是_,曲线所代表的植物体内固定CO的物质是_。(4)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除注意提供上述环境因素外,还必须保证_的供应。解析: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等。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进行的强弱不同;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也都可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C植物可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植物生长离不开水和矿质元素。答案:(1)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呼吸作用 (2)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不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

39、不同 (3)在一定范围内,随CO浓度升高,光合作用加强 能利用低浓度的CO进行光合作用 五碳化合物(C) (4)矿质元素(或矿质元素和水)45.(10分)(2004年黄冈质量检测题)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进行插条繁殖时,如果在枝条上保留一些正在生长的芽或幼叶,扦插枝条就容易生根,这是因为_。(2)如图1-2-19,甲为桃树,乙为龙爪槐,请回答它们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回答AB或BA),并解释其原因:图1-2-19桃树_;龙爪槐_。原因_。(3)农业生产上常用生长素类似物喷洒生长有某种双子叶植物杂草的水稻田,结果水稻正常生长,杂草死亡。这说明_。(4)松柏、杉树的树冠都明显呈宝

40、塔形,请解释其形成原因_。(5)将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密封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很快变黄,该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6)刚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壤里不能发芽,其原因是块茎含有较多的_,进入休眠期。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发芽,可用_处理。解析:植物的分生组织能够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具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所以在生产实践上,扦插时要保留芽或部分幼叶。植物体内产生的生长素,其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植物生长,因此高浓度的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当作除草剂使用;由于顶端优势,所以松柏、杉树的树冠都明显呈宝塔形。乙

41、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成熟的果实会产生乙烯。脱落酸抑制马铃薯发芽,而赤霉素的作用则相反。答案:(1)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AB BA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3)双子叶植物杂草对生长素敏感性更强,在较低浓度下生长就被抑制,而单子叶植物水稻在这一浓度时则能正常生长 (4)这是一种顶端优势现象。越往下,离顶芽越远,侧芽积累的生长素就少,发育形成的侧枝就越大,反之越往上侧枝越短 (5)乙烯 (6)脱落酸 赤霉素46.有点难度哟!(10分)(2004年上海,40)下面是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图1-2-20表示的反应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 )

42、内为碳原子数图1-2-20(2)请据图1-2-21回答:在有光条件下,停止供给CO时,二磷酸核酮糖的浓度变化如图1-2-21的_;磷酸甘油酸的浓度变化如图1-2-21的 _。在CO存在的条件下,将植物从暗处移到明处后,磷酸甘油醛的浓度变化如图1-2-1的_。图1-2-21(3)图1-2-22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图1-2-23表示该植物在不同温度(15和25)下,某一光强度时氧气释放量和时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图1-2-22 图1-2-23当图1-2-23纵坐标分别表示光合作用所产生氧气的净释放量和总量时,则它们分别是在光强度为_和_千勒克斯下的测定值。若该植物的

43、呼吸墒(呼吸墒呼吸放出的CO量/呼吸消耗的O量)为0.8,在25条件下,1小时内呼吸作用放出的CO量为_毫升。若该植物的呼吸墒为0.8,在25、4千勒克斯光强度下,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除完全利用呼吸所产生的CO外,每小时还应从外界吸收CO_毫升。在4千勒克斯光强度下,25时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葡萄糖量是15时的_倍,这主要是因为_。解析:结合图、表、曲线,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等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计算能力。(1)(2)通过图1-2-20、图1-2-21,考查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部位、物质变化等。在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首先与二磷酸核酮糖(C)结合,形成2个三

44、碳化合物,即磷酸甘油酸(C),在正常情况下,该过程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当突然停止二氧化碳供应时,短时间内会出现C(图C)减少,C(图D)增多的现象。在二氧化碳存在的情况下,将植物从暗处移到明处,光反应增强,为暗反应提供较多的H和ATP,所以磷酸甘油醛的浓度升高(图B)。(3)读图1-2-22可知:当温度分别是15和25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分别为:10 mL和20 mL;读图1-2-23可知,当温度分别是15和25时,氧气的产生量分别为:40 mL/h和50 mL/h。当图1-2-23的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净释放量(数值见)时,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此时的光照强度为4 klx;当图

45、1-2-23的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总量时,由于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氧气(见),实际释放氧气的量应为两者之差(数值),均为30 mL,此时在图1-2-22中对应的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斯。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可知,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的分子数与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分子数相当,故可以以氧气的释放量来计算出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当呼吸墒为0.8,在25条件下,1小时内消耗的氧气量为20 mL,据此可以算出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量为200.816 mL。根据可知,产生的氧气量(与吸收二氧化碳量相等)为(5020)1654 mL。在4千勒克斯光强度下,25时该植物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葡

46、萄糖是15时的(5020)/(4010)1.4倍。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温度影响了酶的活性。答案:(1)叶绿体基质 (2)D C B (3)4 2.5 16 54 1.4 温度影响光合作用中酶的活性(暗反应的酶的活性)37.(8分)(探究创新题)如图1-2-24,某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将10g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开来,在离体条件下分别研究光合作用中CO吸收量(A图)和呼吸作用中CO的释放量(B图),据图回答:图1-2-24(1)当光照强度为8 klx(千勒克斯),温度分别为15和30的条件下,离体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强度分别是_、g/h/10g。通过上述计算公式得出的结论_。(2)假定离体

47、叶绿体和线粒体生理活性没有改变,在30条件下的叶肉细胞既不吸收也不释放CO,此时的光照强度应为_。这种情况下呼吸作用释放的CO正好_。(3)假定离体叶绿体和线粒体生理活性没有改变,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8 klx下照光10 h再转入暗处,温度也为30,这10 g叶肉细胞24 h能积累葡萄糖_ g。若其他条件相同,黑暗条件下的温度为15,则能积累的葡萄糖是_ g。比较上述计算结果,说明_。解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但后者需要的酶多,因此不同温度对暗反应影响最大。由图B可知在30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1.5 mg/h/10g,因此由A知,当光强在1.5 klx时,二氧化碳吸收为1.5 mg/h/10g。答案:(1)4 8 不同的温度通过影响暗反应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2)1500 lx或1.5 klx 全部被叶绿体吸收参与光合作用 (3)30 37.2 昼夜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有利于植物体有机物的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