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考点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国民革命运动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历史条件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并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2)成立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内容意义: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中共二大: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4)工人运动的发展领导机构:中国劳
2、动组合书记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而结束。影响: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2国民革命运动(1)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背景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意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2)目标: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3)高潮: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打败了张作霖。(4)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制造“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5)作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3、的侵略势力。关于国民革命需要澄清的几点认识(1)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3)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4)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策基础,是国民革命的旗帜,这并不意味着中共放弃了马克思主义。(5)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大革命失败了。国民革命的条件、任务和结果史料一一幅刊载于192
4、0年上海某报纸的漫画史料二工人运动尚属薄弱。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共产国际决议(1923年1月12日)史料三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国民革命歌歌词学会读史史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说明“除军阀”是当时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史料二说明单纯依靠共产党还不能完成反帝和除军阀的任务。实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不成熟;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史料三说明各革命阶层实现了大联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说明了这一点。学会用史(1)史料一中
5、漫画反映了“_”的时代主旨。史料二认为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革命任务:_,也获得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史料三反映国民革命得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广泛支持,有一定的_。【提示】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2)结合上述史料,国民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留给后人的教训却是深刻的,其主要教训是什么?【提示】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和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思维拓展 1多角度认识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4)
6、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2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的比较比较项辛亥革命国民革命不同点背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革命成果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群众基础仅依靠革命党人,缺乏群众基础工农运动发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相同点结果失败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破坏;主观上革命领导者的软弱妥协或错误方针导致11922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时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其中“最合时
7、宜”的方案是指()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实现革命阶级联合C废除君主专制制度D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解析】A项为中共一大的纲领,但不切实际,排除;20世纪20年代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最大敌人,因此要联合各革命阶级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后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故C项错误;此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要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故D项错误。【答案】B2.右图是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漫画中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从中可得知当时()A辛亥革命爆发B国民革命运动开展C国民党围剿苏区红军D解放战争爆发【解析】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封建专制,不
8、是发动农民运动,故A项错误;国共首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国民党的党徽是青天白日,图片中旗帜的左上角是白日,旗帜右下方的耕犁象征农民运动,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工农利益的,图片整体体现了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运动,故B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可能出现国民党党徽和象征农民利益的耕犁同在一面旗帜上的景象,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同样是国共两党对立的时期,同上所述,不可能出现图片场景,故D项错误。【答案】B考点2| 国共十年对峙1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探索(1)南昌起义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意义(2)八七会议: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
9、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井冈山道路创立: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意义: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红军长征(1)原因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受“左”倾错误的领导,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过程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3)重大事件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确
10、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革命形势转危为安。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发表,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遵义会议对“左”倾错误的纠正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组织上、军事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纠正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后来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才得以纠正。3西安事变(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2)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等人。(3)结果:在中共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4)意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数字法归纳国共的十年对峙(1)一个核心:农村革命
11、道路的探索。(2)三点成就: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3)四个转移: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一致对外”。(4)六点实践: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史料一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史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
12、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史料三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学会读史史料一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抉择。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在革命道路上的重大分歧。史料二中,毛泽东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史料三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状。明确指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国情。学会用史(1)史料一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中心和_为
13、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史料二认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包含根据地建设、_、武装斗争三个方面。史料三说明_是决定中国革命道路的根本因素。【提示】农村土地革命国情(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提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思维拓展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走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3)革命中心
14、区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3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势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C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解析】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是属于国民革命时期的任务,而题干时间为“1927年12月”,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的时间,应
15、该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故C项正确;纠正“左”倾错误是1935年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4“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析】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且根据斗争经验,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指的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与题
16、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反映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损失惨重。在毛泽东的建议下,红军避敌锋芒,转兵贵州,解放贵州重镇遵义,并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故C项正确;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考点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1)国共合作背景: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
17、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2)抗战过程两个战场: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牵制日军。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相持阶段a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重创日军,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b国民党自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开始保存实力,消极抗战。c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频繁“扫荡”,实行“三光”政策,中共坚持抗战。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3)侵华日军的罪
18、行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在中国东北设立细菌战、毒气战基地,残害中国军民。采取“以华治华”等策略,在占领区推行“治安肃正运动”“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进行残暴的统治。(4)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地位: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内:抗战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全民族抗战与国共两党的抗战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的合作,而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
19、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一个引领、带头作用。2解放战争(1)两种命运的较量两种命运a光明的前途: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口号。b黑暗的前途:国民党坚持独裁,准备内战。中共的努力a参加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b参加政协会议: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国民党方面:坚持一党专制独裁的方针,迫害民主人士,破坏政协决议,准备内战。(2)人民解放战争阶段概况战争爆发1946年6月底,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战略防御至1947年2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至1947年7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战略
20、反攻1947年夏,对国民党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相继取得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战争胜利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重心转移: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建立国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为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一)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史料一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日军
21、)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史料二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史料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抗战胜利60周年胡锦涛讲话史料四中国军民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王建郎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学会读史史料一反映的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说明抗
22、战初期国民政府依靠中国军队的力量英勇抗战。史料二中,重庆大公报高度评价了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上的英勇抗战。指1940年的百团大战。史料三中,胡锦涛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讲话中肯定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形成了共同抗日的态势。肯定了国民党对抗战的贡献。史料四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学会用史(1)史料一中“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是指_。史料三表明_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史料四反映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中国的_。【提示】台儿庄战役国共合作国际地位(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
23、公报社评评论的“战事”对中国抗战的影响。【提示】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3)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以抗战初期为例,评述国民党早期的抗战。【提示】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抗战态度是值得肯定的。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动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思维拓展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
24、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的胜利。(4)国际因素: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二)人民解放战争的特点史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史料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史料三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
25、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学会读史史料一反映出毛泽东为解放战争第二年制定了战略方针。“以主力打到外线去”中,内线指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外线指国民党统治区。史料二反映了解放战争第三年进行战略决战。指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史料三反映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宣告了国民政府的覆灭。学会用史(1)史料一中战略方针得以落实的典型事件是_。【提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根据史料二,指出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的发展形势。【提示】战略决战,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国民党政权
26、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为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3)如何理解史料三中邓小平所说的“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提示】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了南京,表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思维拓展 人民解放战争的特点(1)战争进程上: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再到最后主力决战,军事上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2)战略战术上:由战争初期积极防御的运动战到孟良崮战役的阵地战,再到三大战役的有机配合,军事指挥艺术不断提高。(3)政治民心上:人民军队始终掌握着政治主动权,时时体现民心所向,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5(2016龙岩质检)19391941年,
27、国民政府军队为保卫长沙奋勇抗日。下面是电视剧长沙保卫战主题曲的节选,该内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呼唤()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啊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啊快团结快团结快奋起快团结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全民团结坚持抗战C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全民强身不作病夫【解析】题干时间信息为“1939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1937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歌词所反映的时代主题为国共应继续合作,共同抗日,故B项正确;歌词信息为国内人民的抗战,没有提及世界,故C项错误;歌词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外来侵略的时代主题,没有提及
28、有关全民健身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6天津的解放桥最初建于1902年,原名“万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万国桥”改为“中正桥”。1949年,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透过解放桥名称的变更历程,我们可以了解近代天津()A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B经济的近代化C半殖民地化加深D文化的平民化【解析】天津的解放桥在抗战胜利后由“万国桥”改名为“中正桥”反映的是近代天津反侵略的历史;材料中的信息“1949年,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反映的是近代天津求民主的历史,故A项正确。桥的名称改变无法体现经济近代化,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项错误;天
29、津解放桥名称的变化,折射了近代天津的社会变迁,但无法体现文化的平民化,D项错误。【答案】A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考查情况分析考纲近年全国卷已考试题情境创设相关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015新课标全国卷30国民政府战略部署的调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2015新课标全国卷30日本侵华对中国的掠夺日本侵华转嫁战争负担2014新课标全国卷30顾维钧在国际会议上争取各国对华帮助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2014新课标全国卷41中学历史教科书“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抗日战争的进程和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013新课标全国卷30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
30、议决案“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2013新课标全国卷30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未肯定“减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2012新课标全国卷31俄国革命道路必须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主题一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主题立意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南昌起义之后,中共召开了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开始领导了为期十年的土地革命;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为中国找
31、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2015新课标全国卷29北洋军阀统治、2013新课标全国卷30“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考查的。知识交汇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有何影响?【提示】(1)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组建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4)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国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提示】(1)从中国
32、的国情认识到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中共二大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从工人运动失败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1923年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联合其他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3)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惨痛的教训使共产
33、党认识到要取得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要有自己的武装。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下,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跟踪训练1(2016湖北七市联考)“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
34、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材料描绘的事件()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C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D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根据材料“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爱国运动。支援的一路打到北京”可知,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列强在华统治的根基,故D项正确;但是国民党右派背叛了革命,致使国共关系破裂,A项错误;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B项错误;土地革命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
35、错误。【答案】D2(2016福州质检)“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解析】通过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题干会议指1931年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选C项。【答案】C主题二中国反法西斯
36、战争的胜利伟大的抗日战争主题立意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的一场殊死搏斗。在这场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坚强的民族意志,同仇敌忾,前仆后继,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2015新课标全国卷30国民政府抗战部署的调整、2015新课标卷30日本侵略对中国的掠夺、2014新课标全国卷41抗日战争的进程和影响、2014新课标全国卷30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考查的。知识交汇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如何看待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提示】项目正面战
37、场敌后战场区别抗战路线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依靠力量依靠的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此外还有民兵战场范围国民党统治区域,划分战区以阻击敌人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区别方作战式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战略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联系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不应该被
38、割裂与对立起来2.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提示】(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地域:真正的全国性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3)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4)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6)基础:广大群众。抗日战争的基础和力量源泉。跟踪训练3“学生、平民
39、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主要是由于()A北伐战争消灭了中东部的北洋军阀B长征战略转移传播了革命的火种C日本侵华刺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D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统一的基础【解析】北伐战争并没有引起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向内陆地区的撤退,故A项错误;长征战略转移是中国红军由南向北的转移,故B项错误;日本侵华战争使中国东部大部分沿海地区被占领,从而迫使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向内地撤退,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也并没有引起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向内陆地区的撤退,故D项错误。【答
40、案】C4下图为1937年5月9日出版的申报周刊封面。封面上拍自延安的照片显示,城墙上赫然刷有“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及“停止内战”字样的标语。这表明()A延安是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B国民政府坚持自卫抗战决心C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成为可能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析】延安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不是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故A项错误;延安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能反映国民政府坚持自卫抗战决心,且反映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决心的是1937年8月发表的自卫抗战声明书,故B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及“停止内战”可以反映出国共两党有了合作的信息,故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193
41、7年9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主题三将革命进行到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主题立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在黑暗中苦苦求索的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历经艰难曲折,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结束,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知识交汇1不同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提示】国民革命时期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依据: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支持北
42、洋军阀专制统治。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土地革命时期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依据: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年随着日本大举侵华,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为民族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政策:联蒋抗日依据: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解放战争时期政策:自卫反蒋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共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提示】(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
43、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跟踪训练5某文献记载:1948年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俘获了国民党范汉杰兵团,封闭了其从陆上撤回关内的道路。与这一记载相关的战役()A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B截断了敌军向关内的退路,为解放东北全境创造条件C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共战略反攻的序幕D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解析】“基
44、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是指淮海战役,故A项错误;锦州位于辽宁省,是中国东北,材料指的是辽沈战役,故B项正确;“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是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故D项错误。【答案】B6“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第一种梦想是民族独立,第二种梦想则是获得民主。国
45、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等三个阶段,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取得民族独立,故A、B、C三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已取得胜利,人民企盼和平与民主,故D项正确。【答案】D展答题模板案例阐释类开放探究型非选择题解题技法(见第4讲展答题模板)示经典例题【例】(2014全国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
46、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点拨】(1)认知案例:案例选取“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2)透析案例:试题要求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可以选择增加“南京大屠杀”“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国民政府抗战
47、中的贡献”等。(3)践行案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神圣抗战。从材料信息看,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没有凸显国民政府抗战。因此,可以从全民族抗战角度入手,联系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贡献,结合目录中的不足回答。注意用史实阐释,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答案】答案示例:(“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练全国考题引领 1(2015全国卷)1933年到1937
4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是在全民族抗战开始之前。由材料中国民政府构筑的防御要塞区域来看,主要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这一时期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的背景,这样的布置实质上反映了国民政府为抗战作准备及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
49、战略意图,故选B项。【答案】B2(2014全国卷)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937年11月”进行分析。1937年11月正处于中日淞沪会战晚期。日本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并逼近了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故本题选择A项。B、D两项
50、并不是当时顾维钧的主要想法,而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A3(2013全国卷)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28年”。材料突出了“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是典型的城市中心论的观点,B项正确。A项与材料观点相反,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B练分省考题借鉴 4(2015天津高考)
51、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徽章信息理解材料。由徽章中的时间1942年、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可知,这一设计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抗击侵缅日军的史实,故选C项。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该时期特征,此时美国正在抗击法西斯的侵略;题中的徽章是美国特种部队的徽章,不可能完全突出中国军队的
52、斗争,故排除D项。【答案】C5(2015北京高考)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的标志是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全面内战爆发是在1946年,筹建新中国是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由此可知“三十”处事件发生在19401946年。A项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影响,B项发生在19341936年,C项发生在1927年,D项发生在1945年,故答案为D项。【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