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深秋或初冬晴朗的夜晚,常见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以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1B2.C第1题,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b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2、,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第2题,阴天时,c辐射增强,燃烧柴草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34题。3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4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3C4.A第3题,C
3、对:根据材料,积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方的水汽不易凝结,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团块状。A、B、D错:连续层片状、鱼鳞状和条带状的云,都在空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不符合空气对流运动下积云的特点。第4题,A对:一天中日出前后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低,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最弱,上升气流到达的高度最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B、C、D错:正午、午夜和日落前后的温度一般要高于日出前后,因而对流运动相对较强,其形成积云的云底高度也相对较高。读赤道
4、附近海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56题。5此时O点的风向更接近于(注:海上摩擦力忽略不计)()A甲B乙 C丙D丁6O点附近等压面与下图中接近的是 ()ABCD5A6.B第5题,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若海上忽略摩擦力,则气流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选A。第6题,材料显示该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因此应为近地面,排除A项。图中显示气压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等压面应向上凸,故B项正确。读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完成78题。7该日,南半球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8
5、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7B8.B第7题,由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此时,气压带和风带是偏向南半球,所以是南半球的夏季。第8题,由图可以看出,是位于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气流性质是温暖湿润,受气温的作用,气流是上升运动的,大气运动是对流运动。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如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6、 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10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 B5月9月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9C10.B第9题,斯里兰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多,雨季长,气温无明显季节变化;印度河上游谷地、帕米尔高原都属于高寒气候,不可能“草木常茂”;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冬夏差异大,不可能“田种随人,无有时节”。故选C。第10题,古代行船主要靠风力。根据图中的路线,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所经海域5月9月盛行偏南风,顺风利于行船。故选B。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112题。图1图21
7、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日可能为夏至日,乙日可能为冬至日BO、N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C地球自转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D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地12气候资料图中,与M地气候类型最接近的是 ()AB CD11A12.D第11题,甲日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可能为夏至日,乙日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可能为冬至日,故A正确;O地位于40N60N之间,N地位于30N50N之间,两地气候类型无法确定,B错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故C错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地,故D错误。第12题,据图分析,M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地1月和7月
8、均高温,且降水量十分丰富,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故D正确。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海平面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1314题。图a图b图c13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B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D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14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气温降低,刮风下雨 B气压降低,天气转晴C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湿度增加,风和日丽13D14.A第13题,根据图a、b、c三图可知,该区域受低压槽影响,丁处位于低压中心附近,丙、丁位于低压槽线,可能存在冷锋。甲位于冷锋锋后
9、,降水概率大,气温日较差小,乙地位于冷锋锋前,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故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与丙相比,丁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大,故C项错误;由图c可知,丙处气压(1 016 hPa)大于丁处气压(1 006 hPa),故B项错误。第14题,未来几天,乙地将要受到冷锋影响,可能出现降温、刮风、降水天气,故A选项正确。下图(图)为天津市某时刻气压场示意图,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打算利用自制的风向标(图)在甲、乙、丙、丁四地进行风向的测定,据此回答1516题。图图15观测小组在甲点测风向时,风向标的金属箭头指向的方向是()A西北 B西南C东北 D东南16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此时最
10、可能出现降水,并伴随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A甲B乙 C丙D丁15C16.B第15题,依据图中甲处气压关系、指向标,以及位于北半球等信息,可判断甲处吹东北风;注意风向标箭头指向风的来向,则C正确。第16题,图示为一个低压系统,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判断丁处为暖锋、乙处为冷锋,则符合题意的地点是乙。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1718题。17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18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处在盛行西风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17B18.B第17题,由图可知
11、甲地处低纬度,全年气温均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确。第18题,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回答1920题。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1750年1990年CO22803530.550200155氟氯烃00.000 852.2501023 40015 00024CH40.81.720.912171115N2O0.000 290.000 310.25120270619.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
12、率最大,主要原因是()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CO2的生存期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20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A大量进口石油,杜绝使用煤炭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工业、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19D20.B第19题,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氟氯烃的年增长率最大;CO2的生存期比其他温室气体长;氟氯烃的温室效应强度最大;CO2的浓度最高。故CO2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现有贡献率最大是由其浓度高导致的。第20题,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今后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
13、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限制钢铁工业、核工业的发展,杜绝使用煤炭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植树造林不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2分)我国南方地区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某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2)该组学生所完成的研究报告中关于海陆风的图示正确的是()A BC D(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月份123456789
14、101112年海陆风2.32.62.15.07.012.610.713.79.79.33.72.381.0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掩盖了海陆风。(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解析第(1)(2)题,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形式,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即在滨海地区近地面,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第(3)题,海陆风在不同季节发生的频率是不同的,由表可以看出,冬季海陆风天数最少,其主要原因是强劲冬季风掩盖了海陆风。第(4)题,海风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主要因为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
15、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 热力环流 (2)A(3)冬季 强劲冬季风的存在(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22(1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_,其形成原因主要与_有关。(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_,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3)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_,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4)当地草木枯黄时,地的气候特征为_。(5)在下面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表示高压带,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解析第(1
16、)、(2)题,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而地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气候。所以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地。第(3)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第(4)题,当地草木枯黄时,为当地冬季,对应北半球夏季,东亚季风区此时高温多雨。第(5)题,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要南移(与二分日比)。答案(1)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
17、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3)地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4)高温多雨(5)如图,要求一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必须要偏南;二是两个风带的方向无误。23(12分)下图示意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单位:hPa)形势,图中AB天气系统48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的天气变化过程。(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3)说出图中D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一般的移动方向以及所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4)在下列图中分别画出D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解析第(1)题,AB天气系统位于气旋西部低压槽,为冷锋。
18、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经历一个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第(2)题,风力大小主要受气压梯度力影响,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第(3)题,台风多向西北方向移动,由于激烈旋转上升,给沿途带来狂风、暴雨天气。第(4)题,台风为气流逆时针强烈辐合上升的强气旋天气系统。答案(1)冷锋到来之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有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甲地大于乙地;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向西或西北方向;台风导致狂风、暴雨天气。(4)作图:24(18分)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46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描
19、述图中30N35N甲、丁两地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影响因素。(2)分别说明甲地气温高于乙、丙两地的原因。(3)试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丁地光照强,但月均温较低的原因。解析第(1)题,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应从走向、变化趋势及疏密等方面描述。两地等温线呈南北走向,说明影响温度分布的因素不是纬度位置,结合该地的地理环境可知,应为地形因素。第(2)题,甲、乙、丙三地纬度相当,但地理位置不同,则导致三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应是地形、热容量等因素。 乙地地处高原、山地地区,甲地为平原,丙地为沿海,则甲地较乙、丙两地温度高的原因分别与地形和海陆位置有关。第(3)题,结合经纬网可知,丁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强,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答案(1)分布特点:等温线呈南北走向;数值由东向西递减;等温线东疏西密。影响因素:地形(地势)。(2)甲地以平原为主,海拔低,气温高;乙地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气温低。甲地位于内陆,陆地比热小,增温快;丙地位于沿海,海水比热大,增温慢。(3)丁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云雨天气少,多晴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充足。丁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