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2.98MB ,
资源ID:861814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6181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2 新人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 章末综合测评2 新人教版必修1.doc

1、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深秋或初冬晴朗的夜晚,常见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以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1B2.C第1题,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b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2、,其辐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第2题,阴天时,c辐射增强,燃烧柴草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34题。3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4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3C4.A第3题,C

3、对:根据材料,积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方的水汽不易凝结,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团块状。A、B、D错:连续层片状、鱼鳞状和条带状的云,都在空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不符合空气对流运动下积云的特点。第4题,A对:一天中日出前后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低,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最弱,上升气流到达的高度最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B、C、D错:正午、午夜和日落前后的温度一般要高于日出前后,因而对流运动相对较强,其形成积云的云底高度也相对较高。读赤道

4、附近海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56题。5此时O点的风向更接近于(注:海上摩擦力忽略不计)()A甲B乙 C丙D丁6O点附近等压面与下图中接近的是 ()ABCD5A6.B第5题,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若海上忽略摩擦力,则气流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选A。第6题,材料显示该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因此应为近地面,排除A项。图中显示气压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等压面应向上凸,故B项正确。读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完成78题。7该日,南半球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8

5、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7B8.B第7题,由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此时,气压带和风带是偏向南半球,所以是南半球的夏季。第8题,由图可以看出,是位于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气流性质是温暖湿润,受气温的作用,气流是上升运动的,大气运动是对流运动。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如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

6、 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10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月5月 B5月9月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9C10.B第9题,斯里兰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多,雨季长,气温无明显季节变化;印度河上游谷地、帕米尔高原都属于高寒气候,不可能“草木常茂”;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冬夏差异大,不可能“田种随人,无有时节”。故选C。第10题,古代行船主要靠风力。根据图中的路线,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所经海域5月9月盛行偏南风,顺风利于行船。故选B。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112题。图1图21

7、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日可能为夏至日,乙日可能为冬至日BO、N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C地球自转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D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地12气候资料图中,与M地气候类型最接近的是 ()AB CD11A12.D第11题,甲日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可能为夏至日,乙日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可能为冬至日,故A正确;O地位于40N60N之间,N地位于30N50N之间,两地气候类型无法确定,B错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是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故C错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地,故D错误。第12题,据图分析,M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地1月和7月

8、均高温,且降水量十分丰富,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故D正确。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海平面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1314题。图a图b图c13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B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D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14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A气温降低,刮风下雨 B气压降低,天气转晴C连续阴雨,风力加大 D湿度增加,风和日丽13D14.A第13题,根据图a、b、c三图可知,该区域受低压槽影响,丁处位于低压中心附近,丙、丁位于低压槽线,可能存在冷锋。甲位于冷锋锋后

9、,降水概率大,气温日较差小,乙地位于冷锋锋前,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故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与丙相比,丁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大,故C项错误;由图c可知,丙处气压(1 016 hPa)大于丁处气压(1 006 hPa),故B项错误。第14题,未来几天,乙地将要受到冷锋影响,可能出现降温、刮风、降水天气,故A选项正确。下图(图)为天津市某时刻气压场示意图,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打算利用自制的风向标(图)在甲、乙、丙、丁四地进行风向的测定,据此回答1516题。图图15观测小组在甲点测风向时,风向标的金属箭头指向的方向是()A西北 B西南C东北 D东南16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此时最

10、可能出现降水,并伴随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A甲B乙 C丙D丁15C16.B第15题,依据图中甲处气压关系、指向标,以及位于北半球等信息,可判断甲处吹东北风;注意风向标箭头指向风的来向,则C正确。第16题,图示为一个低压系统,结合锋面气旋知识,可判断丁处为暖锋、乙处为冷锋,则符合题意的地点是乙。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1718题。17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18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处在盛行西风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17B18.B第17题,由图可知

11、甲地处低纬度,全年气温均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确。第18题,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回答1920题。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1750年1990年CO22803530.550200155氟氯烃00.000 852.2501023 40015 00024CH40.81.720.912171115N2O0.000 290.000 310.25120270619.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

12、率最大,主要原因是()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CO2的生存期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20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A大量进口石油,杜绝使用煤炭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工业、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19D20.B第19题,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氟氯烃的年增长率最大;CO2的生存期比其他温室气体长;氟氯烃的温室效应强度最大;CO2的浓度最高。故CO2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现有贡献率最大是由其浓度高导致的。第20题,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今后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

13、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限制钢铁工业、核工业的发展,杜绝使用煤炭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植树造林不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2分)我国南方地区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某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2)该组学生所完成的研究报告中关于海陆风的图示正确的是()A BC D(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统计表,依据表格数据分析结论。月份123456789

14、101112年海陆风2.32.62.15.07.012.610.713.79.79.33.72.381.0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掩盖了海陆风。(4)指出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的影响。解析第(1)(2)题,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形式,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即在滨海地区近地面,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第(3)题,海陆风在不同季节发生的频率是不同的,由表可以看出,冬季海陆风天数最少,其主要原因是强劲冬季风掩盖了海陆风。第(4)题,海风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主要因为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

15、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 热力环流 (2)A(3)冬季 强劲冬季风的存在(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22(18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_,其形成原因主要与_有关。(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_,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3)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_,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4)当地草木枯黄时,地的气候特征为_。(5)在下面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表示高压带,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解析第(1

16、)、(2)题,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而地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气候。所以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地。第(3)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第(4)题,当地草木枯黄时,为当地冬季,对应北半球夏季,东亚季风区此时高温多雨。第(5)题,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要南移(与二分日比)。答案(1)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

17、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3)地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4)高温多雨(5)如图,要求一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必须要偏南;二是两个风带的方向无误。23(12分)下图示意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单位:hPa)形势,图中AB天气系统48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完成下列问题。(1)说明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的天气变化过程。(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3)说出图中D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一般的移动方向以及所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4)在下列图中分别画出D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解析第(1)题,AB天气系统位于气旋西部低压槽,为冷锋。

18、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经历一个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第(2)题,风力大小主要受气压梯度力影响,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第(3)题,台风多向西北方向移动,由于激烈旋转上升,给沿途带来狂风、暴雨天气。第(4)题,台风为气流逆时针强烈辐合上升的强气旋天气系统。答案(1)冷锋到来之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有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甲地大于乙地;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向西或西北方向;台风导致狂风、暴雨天气。(4)作图:24(18分)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46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描

19、述图中30N35N甲、丁两地之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影响因素。(2)分别说明甲地气温高于乙、丙两地的原因。(3)试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丁地光照强,但月均温较低的原因。解析第(1)题,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应从走向、变化趋势及疏密等方面描述。两地等温线呈南北走向,说明影响温度分布的因素不是纬度位置,结合该地的地理环境可知,应为地形因素。第(2)题,甲、乙、丙三地纬度相当,但地理位置不同,则导致三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应是地形、热容量等因素。 乙地地处高原、山地地区,甲地为平原,丙地为沿海,则甲地较乙、丙两地温度高的原因分别与地形和海陆位置有关。第(3)题,结合经纬网可知,丁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强,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答案(1)分布特点:等温线呈南北走向;数值由东向西递减;等温线东疏西密。影响因素:地形(地势)。(2)甲地以平原为主,海拔低,气温高;乙地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气温低。甲地位于内陆,陆地比热小,增温快;丙地位于沿海,海水比热大,增温慢。(3)丁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云雨天气少,多晴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充足。丁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