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再现演练(福建省专用):第5部分 第1单元 传记.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172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再现演练(福建省专用):第5部分 第1单元 传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再现演练(福建省专用):第5部分 第1单元 传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再现演练(福建省专用):第5部分 第1单元 传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再现演练(福建省专用):第5部分 第1单元 传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再现演练(福建省专用):第5部分 第1单元 传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再现演练(福建省专用):第5部分 第1单元 传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再现演练(福建省专用):第5部分 第1单元 传记.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再现演练(福建省专用):第5部分 第1单元 传记.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再现演练(福建省专用):第5部分 第1单元 传记.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再现演练(福建省专用):第5部分 第1单元 传记.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传记板块一筛选并整合传记的信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金克木:小学毕业的大学教授?张建安1939年,湖南大学文学院急需法文教师,到处寻找,但没有合适的人选。英文老师陈世骧推荐:“我有个朋友,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法文水平很高,可以当法文老师。”陈世骧推荐的是金克木。论学历,金克木只是小学毕业,但陈世骧说金克木在中学里教过英文,从初一到高一四个班的课都由他教,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不仅英文好,而且法文水平也好,足以胜任大学教师一职。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陈世骧拿出北大外籍教授、法国人邵可侣所著的大学初级法文,翻开里面的法文序言,序言中赫然写着金克木对此书的贡献

2、。邵可侣是法语教学中的权威人士,而大学初级法文则是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教科书。既然邵可侣都认可金克木,金克木又亲自参与了教科书的编订,而且湖南大学里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所以院里最终决定聘任金克木。1930年,18岁的金克木到北平求学时还不懂英语,靠着好奇心和钻劲,凭借几本英语工具书,又找了一位要学费不高的私人老师,他便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懂了英文原版书少年维特之烦恼阿狄生文报捃华,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也是同样的方式,金克木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世界语。1933年,金克木去北京大学旁听邵可侣的法文课,得到邵可侣的赏识,学习效果非常好。之后,金克木整理并校订邵可侣的讲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就是大学初

3、级法文。邵可侣在法文序中特地提到了金克木的贡献。金克木没想到,这便是他当大学老师的敲门砖。当陈世骧得知教学课本并不是邵可侣编的那本,而且学校还要求用英文讲法文时,陈世骧生怕自己推荐的人无法胜任,所以,在金克木上第一堂课时,他在外面听了半天。金克木一点也不知道,他只是顺顺利利地教好一堂又一堂课,其教学质量得到学校的认可和学生们的欢迎。这应该很富传奇色彩吧。就像金克木所说:“恐怕暗中听我上课的不止他一个。谁能相信一个没出过国的年轻人竟能对大学生用英语教法语,并做中国话解释呢?”1941年到1946年,金克木在印度工作和学习。他没去哪个大学进修,但有缘到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鹿野苑,住香客房间,与僧

4、侣为伍,在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他再一次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对梵文和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得到已归隐的法喜老居士的真传。法喜老居士曾在印度的大学教书,又被聘为哈佛大学教授。许多人慕名向他学巴利语、学佛教,但从没有人找他学梵文。金克木是他唯一的梵文学生,他倾全力将自己的学问传给了金克木。金克木曾在父与子一文中提到当时的教学:“熟悉了以后,白天也让我去,两人在大炕上盘腿坐着对话。他很少戴上老花眼镜查书。先是我念、我讲、我问,他接下去,随口背诵,讲解,引证,提出疑难,最后互相讨论。”在这样的学习中,金克木精通了梵文和佛典。当他1946年回国时,他其实已成为中国某些领域中的“稀缺人才”。吴宓当时是武

5、汉大学外语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又是校务委员会委员,其学问及人品是学界普遍推崇的。吴宓很看重金克木,马上向武汉大学推荐。但吴宓也没想到,他推荐金克木到外文系教梵文,而文学院院长刘永济却把金克木安排在哲学系教印度哲学。原因跟金克木第一次当大学老师一样当时武汉大学也找不到教印度哲学的合适人选,而这门课程又是必修课,金克木正好填补这一空缺。吴宓不放心了,他十分认真地对金克木说:“你教语言、文学,我有信心。到哲学系去,我不放心。”金克木回答:“到哲学系对我更合适。因为我觉得,除汤用彤先生等几个人以外,不知道还有谁能应用直接资料讲佛教以外的印度哲学,而且能联系、比较中国和欧洲的哲学。何况我刚在印度待过几年

6、,多少了解一点本土及世界研究印度哲学的情况,又花过工夫翻阅汉译佛典,所以自以为有把握。”吴宓仍不放心,于是也像陈世骧一样,在教室外听了金克木的第一堂课。从此,金克木一直在大学里教书,从武汉大学到北京大学,跻身中国最优秀的教授行列。(摘编自情感读本)1下列对传记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虽然只有小学毕业,没读过一天大学,但金克木先生完全凭自学精通了英语、世界语、法语和梵文,并且还到大学任教,跻身中国最优秀的教授行列,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B金克木只是邵可侣法文课的旁听生,但邵可侣所著的大学初级法文一书却源于金克木整理并校订的讲义,这足以证明金克木在语言方面的过人天分以及他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7、C金克木能够到大学教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陈世骧和吴宓的推荐,但即使如此,他们都分别偷听了金克木的第一堂课,说明他们也是只闻其名,对金克木的学术水平并不真正了解。D在印度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加上法喜老居士的倾力教授,使得金克木先生不仅精通梵文和佛典,对佛教以外的印度哲学也很在行,他甚至觉得到哲学系讲课更合适。E无论是被要求用英语讲法文,还是被安排去讲深奥的印度哲学,金克木都欣然接受,并且自信满满,他的讲课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所以称他为中国某些领域中的“稀缺人才”绝非溢美之辞。解析金克木到大学旁听过,而且不完全靠自学。所以A错。陈世骧和吴宓对金克木的学术水平很了解,他们听课是由于学校给金克木安排的

8、课和他们推荐的不一样。所以C也不对。答案AC2.根据全文,概括金克木先生成为精通英语、世界语、法语等多种语言的大师和国内某些领域中“稀缺人才”的主要原因。答:_答案个人的语言天赋极高。如没有语言环境却能精通多国语言。对所学科目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钻劲儿,主要靠自学,肯付出巨大的努力。如凭借几本英语工具书,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懂了英文原版书;认真整理大学旁听时的讲义;和僧侣为伍,在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虚心求教。如找私人教师教授英语,到大学旁听学法语,向法喜老居士长时间地学习梵文等。一句话总结:先天天赋加上后天努力以及名师点拨,造就了金克木先生的传奇。3金克木先生的传奇经历在今天能否复制?结合文本联

9、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观点一:金先生的传奇可以复制。金先生的成就主要是对学问有兴趣、肯付出、谦虚,这些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做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有真本领,无论在什么时候,总会有用武之地的。观点二:金先生的传奇不可以复制。金先生的个人天赋极高,而且碰到的机遇又很好,这些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时代不同,人心不古,遇不到伯乐,即使有真本领,能否被发现并展示出来都不好说。板块二分析传主事迹,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周有光:周全而有光王乾荣周有光,江苏常州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字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青年和中年时期主要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当过经济学教授,

10、1955年,他的学术方向改变,开始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曾参加并主持拟定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大陆的语文改革。跟周有光老人首次见面,在2006年7月14日全国政协礼堂群言杂志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上。周有光是与会者中最年长者。中等个子,穿着朴素,风姿儒雅,戴黑色上缘框框的眼镜,面容滋润,目光睿智,头发稀疏而白,乍看,六七十岁模样,只迈步稍稍蹒跚。周老曾遭遇“被下放”诸种坎坷,他都平和豁达以对。他也不求什么世俗的荣华富贵。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对人生真谛通透的体味,自足达观,随时“锻炼筋骨”,也许正是这位文化老人长寿的“秘诀”。他说了:“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

11、天。”作为学人,善于思考,“伏案太勤”,周先生一生著述等身,百岁过后,仍然关注社会民生,笔耕不辍,尚能一年写一本书,可谓奇迹中的奇迹。年轻时留美攻读经济学,一个偶然机遇,改变了周老的后半生。他说自己的人生,原是个“错位”。可正是这个错位,使他成就了一个著名语言学家和文化大师,成为新中国文字改革方面的重磅专家。周老幼年即具语言天赋,他那颗语言中枢敏感发达的大脑,对这门学问的奥妙魅力,更加充满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期间,他即选修语言学,热衷于参加“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并且发过相关论文。这个“拉丁化运动”,简单说就是先用拉丁字母或称罗马字母,周老笑说“有人指它是帝国主义的字母”给汉字

12、注音,进而以拉丁字母拼写汉语,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这是咱们老祖宗几千年来从未涉猎过的先锋学术活动,始于100多年之前。周老语言、文改方面专著以及与之相关的论述,达20多部,广为人称道;而经济学著作仅三两部,鲜为人知。周老在语言学方面的卓越建树,对中国文字改革的巨大贡献,学界和坊间众口一词,赞誉有加。但是近年众多媒体一味尊之为“汉语拼音之父”,他却敬谢不敏,诚道“不敢当”。“丝绸西去,字母东来”(周有光语)。来干吗?来拼音。汉语拼音又不是他周有光“生”的,他怎能当人家“老爸”呢!今天,凡中国人,以及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外国人,谁离得开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拼音法?联合国也要用它呢。它不仅是中

13、国的,也是世界的,开辟了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社会的一条便捷通道,功不可没。仅从这一点看,周有光其名,便将彪炳青史。改革开放初期,为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通晓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又被邀参与英文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为中方三专家之一,因此人称“周百科”;中方另二人,一是新闻巨子兼大学者刘尊棋,一是被誉为“万能科学家”的钱伟长教授。百科全书号称“没有围墙的大学”,翻译这书,是一个硕大工程,对于不管多大的学者来说,也是一个学习、重温百科知识的过程。而这于周老,又是一个机遇。也许正是这一工作,激发了他研究全球化、信息化、语文现代化和世界多国文化的热情,使他晚年的学术生活,在更广阔的领域大放异彩。这时的周

14、有光,就不只是翻译百科全书意义上的“周百科”了,而堪称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杰出学者。周老学问大,但他不是只会躲在象牙塔里啃本本的书呆子。他研究语言,搞拼音,也没有被一串串字母,将自己纠缠在一个狭小天地里。大学者雕小虫忙,近年群言杂志,几乎每期都刊登他议论社会现象的短文。他其实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斗士,其人具有杂文家惯于挖掘社会病的特质,但不赤膊上阵。他把自己的“愤”,化在平实睿智之中,常以机智独特的方式针砭时弊,文字读来别有不愠不火、绵里藏针风味。周老说:“我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快乐到老。”但愿,在群言40周年庆祝会上,还能聆听这位极其独特老人的宏论。(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4下列对传

15、记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表现了周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与世无争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B人称“周百科”,因为周老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而且又被邀参与英文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工作。C因为周有光具有语言天赋、对语言的浓厚兴趣以及一个偶然机遇,所以周有光放弃经济领域研究,改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D周有光原来学习的并非语言学,因此他不得不付出比别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使汉语成为世界通用的蝌蚪文”的理想。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详略有序地叙述了周有光的艰辛经历,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解析A项,“与世无

16、争”无中生有,倒数第二段说周老是“温文尔雅的斗士”。D项,强加因果,“付出更大的努力”有误,周老对语言兴趣浓厚,而且有语言天赋。答案AD5.这篇传记主要写了周有光的哪些事迹?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留美攻读经济学,后改行从事中国文字改革,成为一个著名语言学家和文化大师;学识渊博,通晓四国语言,参与翻译,被称为“周百科”;百岁过后,仍关注社会民生,笔耕不辍,以机智独特的方式针砭时弊。6周有光人生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观点一:学会选择,找准位置。一次“错位”,使周老成为语言学家和文化大师,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像周老那样抓住机遇,定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兴趣是最好

17、的老师,周老的成功得益于他对自己的专业兴趣浓厚。像周老那样学会选择,定能打开成功之门。观点二:平和豁达,虚怀若谷。遭遇诸多坎坷,周老豁达面对,不求世俗荣华,埋头钻研学问,终成一代名家。像周老那样处世治学,必有显著成效;周老著作等身,却虚怀若谷,婉拒“汉语拼音之父”的美称。像周老那样谦虚有度,人生更有魅力。板块三发掘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开中国漫画先河刘敏慧1919年,22岁的丰子恺从浙江一师毕业,初出茅庐的他也开始了积极的“艺术追求之路”。他来到上海和他的浙江一师校友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了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担任西洋画的教学工作。丰子恺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任教一

18、年间,渐渐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产生怀疑,他依稀地感觉到自己对西洋画了解还不够全面与深刻,他想窥见西洋画的全貌,想去西洋画盛行的日本留学。就这样,丰子恺带着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踏上了去日本的轮船。在短短的10个月求学生涯中,丰子恺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不仅全面学习了西洋画,还熟练掌握了日语。丰子恺回国后,受到夏丏尊的邀请,来到了上虞春晖中学任教。作为李叔同先生的嫡传弟子,丰子恺深得大师人格风范之真传。每次上课,丰子恺都早早地来到课堂,端坐于先生席上,每件事他都亲力亲为而又做得极其认真。不仅如此,丰子恺与学生间平等互助的教学关系,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更是深受学生喜爱。一日授课,丰子恺教导学生:“不

19、论画什么都要抓着其特点。比如,你们画一张我的头像,就抓着我的前额宽、下颚尖这个特点,像个狗头似的。”边说着随手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倒置的三角形,添上几笔之后,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丰子恺的漫画像。随即又把眼角嘴边修改几笔,然后对大家说:“你们看这是因为你们画得好,丰子恺笑了。”说完重新改了几笔说:“这是因为你们画得不好,丰子恺哭了。”在春晖中学,丰子恺开辟出一个新的绘画境界,创立了中国漫画的雏形以西洋画的技巧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诗趣融入现代的生活。在一次参加春晖中学的校务会时,丰子恺随手画下了神态各异、垂头拱手伏在会议上的同事,画完后又恐学生见了不好,便把这些画贴在了门的背后。端详着这些画,

20、丰子恺兴趣盎然,而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包皮纸、旧讲义纸、香烟壳的反面都成了画纸,有毛笔的地方就成了画室。一幅幅的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平凡中带着奇特,浅显中带着深奥,风韵独特地展示着人世间的琐碎平凡,让人回味无穷。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丰子恺的画,其后,文学周报等报刊也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开始真正有了“漫画”这一名称,“子恺漫画”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所熟知。丰子恺的漫画多以儿童为题材,在丰子恺看来“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他曾说:“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孩子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孩子们)样的

21、彻底地真实而纯洁。”“他生性爱真善美,歌颂真善美。反对虚伪凶暴丑恶。他认为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人,孩子本性善良,孩子活泼可爱。所以他歌颂孩子。”丰一吟在回忆父亲时深情地说。“我们在他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教育下,自然也不会做出虚伪凶暴丑恶的事来。例如,看见蚂蚁在搬家,决不会去有意踩死它们,反而搬来许多小凳子放在蚂蚁搬家队伍的上面。有来人走过,就劝他们跨过小凳子。”丰一吟说。丰子恺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让人敬佩,他的一言一行都饱含了对子女真善美的教育,这种根据儿童兴趣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在“狼爸”、“鹰妈”等高压教育盛行的今天,尤显弥足珍贵。丰子恺爱孩子。然而,他的爱不是毫无法度的纵容之爱,也不是毫无原

22、则的溺爱。他希望孩子们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丰子恺共有七个儿女。1947年,丰子恺五十岁,他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无供给子女义务。”从这份“约法”可以看出,丰子恺给儿女以独立的爱,让已经“独立”的子女过自己的生活,这已远远超越了旧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既不向儿女索取回报,也不为儿女安排所谓的舒适的生活,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丰子恺的这种教育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们。据丰羽回忆,工作后的第一个月,他就在父亲的要求下从家里搬了出来,丰羽理解父亲和爷爷的这种做法。“当时我也不觉得他

23、狠,他要求你搬出去,不再供养你,是希望你独立,早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不给别人添负担。”(节选自丰子恺:文心画意寄情予真)7下列对传记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丰子恺在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时,感觉自己知识和能力都不足,为了全面深刻地了解西洋画,为了更好地掌握日语,他毅然去日本留学。B丰子恺创立的中国漫画雏形是用西洋画的技术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中国真正有“漫画”这一名称,是起于1924年的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C丰子恺的孩子看见蚂蚁搬家,就用凳子来保护它们;丰羽搬出家后对父亲的理解:这些都表现了丰子恺对子女的正面影响以及教育有方。D丰子恺既不为儿女安排舒适的生活,也不向儿女

24、索取回报,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这为中国传统的父爱增添了新的内涵。E本文通过记叙丰子恺教书育人、创立中国漫画以及对子女教育等情节,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他不同于常人的一代大家的人格风范。解析A项,“为了更好地掌握日语”错;B项,“起于1924年的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错。答案AB8丰子恺作为教师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勤学不辍,为人师表,认真严谨。9丰子恺在教学、绘画、教子三个方面有哪些突破传统的做法?答:_答案教学: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教学关系。绘画:用西画技巧表现中国人物。教子:用“约法”方式促孩子独立思想、独立生活。10.在教育子女上,丰子恺主张采取根据儿童兴趣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而当今社会很多人赞同“狼爸”、“鹰妈”的高压式教育,你同意哪一种?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由。答:_答案观点一:同意丰子恺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呵护孩子的童真。利于子女形成端正、高尚的人格。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想、独立生活。观点二:同意“狼爸”、“鹰妈”式教育。童真虽可爱,却是一种幼稚,不利于孩子融入社会。任孩子自由发展,就是在溺爱孩子,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孩子自制力差,需立规管束,以避免误入歧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