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道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10题每小题1分,11-35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据俄罗斯卫星网2018年10月15日报道,欧洲首个水星探测器“比皮科伦坡”将于20日发射升空。该任务由欧洲航天局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联合进行,“比皮科伦坡”预计2025年到达水星,将进一步揭示水星的秘密。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 到达水星的“比皮科伦坡”离开了 ( )A. 总星系B. 河外星系C. 太阳系D. 地月系2. 下列有关水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星是八大行
2、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B. 从结构特征看,水星属于地内行星C. 水星表面温度适宜,有大量液态水存在D. 水星的自然条件不适合生物的生存【答案】1. D 2. C【解析】【分析】【1题详解】到达水星的“比皮科伦坡”离开了地月系,D正确。仍在太阳系内;也在银河系、总星系内;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等级相同,没有包含关系,从未在河外星系中,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水星是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从结构特征看,水星属于地内行星;水星距太阳近,表面温度太高,没有液态水存在;水星的自然条件不适合生物的生存,AB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外部条件
3、: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安全的宇宙环境。有稳定的太阳光照。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2018年的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结构、运动特征具有()A. 特殊性B. 唯一性C. 差异性D. 普通性4. 地球平均气温为15 左右,与此相关的是,地球()距日远近适中 自转周期较短 大气层厚度适宜 地表为岩石 有卫星存在A. B. C. D. 【答案】3. D
4、4. 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3题详解】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结构和运动特征相似,都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具有普通性,D正确。4题详解】距日远近适中,使得地球能获得较为适宜的太阳辐射;自转周期较短以及大气层厚度适宜使得地球的昼夜温差适宜,正确;地球上温度适宜与地表是否为岩石以及是否存在卫星关系不大,故选A。在太阳系外发现的众多行星中,有许多与地球形态相似的行星,其中有一颗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它的大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
5、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 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A. 太阳B. 地球C. 月球D. 哈雷彗星6. 材料中说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其主要依据是( )A. 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B. 这颗行星有自己的运行轨道C. 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D. 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答案】5. A 6. D【解析】【分析】【5题详解】行星与地球相似,说明它与地球一样围绕恒星运转获得热量,因此母星橙矮星应该是此行星绕转的恒星,与太阳一类,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外部条件有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
6、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地表温度适宜;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此行星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应该与地球相似,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D正确。ABC选项均不是主要依据,故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外部条件有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自身条件有: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读
7、“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 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纬度较低 距海远,降水少 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气候干燥,降水少A. B. C. D. 8. 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A. 黑子B. 耀斑C. 极光D. 极昼【答案】7. D 8. C【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7题详解】甲地位于30附近,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同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故而太阳辐射丰富,D正确;距海远近以及海拔高低在该纬度范围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30S附近,既有离海洋近的地区,也有离海洋远的地区,
8、既有高山地区,也有低海拔地区)。【8题详解】读图,乙地位于南极点附近,且太阳辐射量为0,说明此时南极出现极夜现象,无法观测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可能观测到极光现象,C正确,ABD错误。下图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完成下面小题。9. 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生物出现B. 水体的运动C. 风的形成D. 火山的喷发10.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B. 常规能源(煤
9、炭、石油等)短缺,能源需求量大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答案】9. D 10. B【解析】【分析】【9题详解】生物的生长能量来自太阳辐射,风的形成和水体的运动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辐射能,火山的喷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故选D。【10题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常规能源短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所以B正确。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A错误。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分散,C错误。上海经济发达,能源短缺,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
10、键在于对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理解和掌握。2016年4月丹麦奥胡斯大学用我国大科学工程郭守敬望远镜数据取得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太阳有一天可能会用比往常强烈数千倍万倍的超级耀斑“轰炸”地球,导致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1. 关于材料中提到的“超级耀斑”,说法正确的是()A. 出现在太阳色球层B. 每11年必爆发一次C. 温度比其他区域低D. 肉眼可以直接观测12. “超级耀斑”导致大气层沸腾,甚至让生命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 使地球产生“磁暴”现象B. 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通讯C. 带来大量能量,使得地球大气异常升温D. 会产生极光现象【答案】11. A 12. C
11、【解析】【11题详解】耀斑出现在太阳的色球层,是突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温度比其他区域高,不可使用肉眼直接观测;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而不是每11年都必须爆发。故选:A。【12题详解】从材料中“大气层沸腾”可以判断“超级耀斑”会带来大量能量,使地球大气异常升温;“磁暴”、影响无线电通讯和极光都不至于让生命灭绝。故选:C。地震发生后,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若某次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千米,则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内核B. 地幔C. 外核D. 岩石圈14.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丙为莫霍面B. 先到达地面
12、的是甲波C. 丁为古登堡面D. 先到达地面的是乙波15. 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 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 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答案】13. D 14. B 15. A【解析】【13题详解】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33千米,大洋部分较薄,此次震源在地表以下10千米,所以此次震源位于岩石圈(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地幔和地核深度内。故本题选择D。【14题详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
13、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就是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介质,图中甲波为纵波,乙波为横波。先到达的肯定是纵波,B对D错。丁为莫霍面,丙为古登堡面,排除AC。故本题选择B。【15题详解】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其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A对,C错。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在古登堡界面时,纵波会变慢,横波会消失,BD错。故本题选择A。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6. 甲圈层的主体是()A. 河流B. 湖泊C. 冰川D. 海洋17. 地球生态系统
14、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A. 大气B. 水C. 土壤D. 生物【答案】16. D 17. D【解析】【16题详解】图中甲圈层为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海洋水占96.53%,D正确。故选D。【17题详解】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又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自然界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迁移,改造着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故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D正确,ABC错误。故选D。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18.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
15、地球内部岩浆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岩浆主要分布在( )A. 地壳B. 上地幔C. 下地幔D. 地核19. 有关岩浆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 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 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 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答案】18. B 19. D【解析】【分析】【18题详解】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一般认为是火山喷发物岩浆的发源地,说明这些熔岩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置,其主要分布在上地幔中,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题详解】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题中“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因为软流层与地壳
16、不相邻,中间不是一个界面。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A错误。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故选D。【点睛】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界面时,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地震波向下传播到古登堡界面时,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0. 水平地层A. 下新上老B. 下老上新C. 同时形成D. 陆地缺少21. 地层
17、不能够反映的是A. 生成顺序B. 新老关系C. 发展阶段D. 时间长短22. 下列能确定某地层形成时间的是A. 化石种类和数量B. 组成物质成分和性质C. 岩石的绝对年龄D. 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答案】20. B 21. D 22. C【解析】【20题详解】水平地层越深,形成时间越早,呈现下老上新,B正确,A、C错误;常在海洋中缺失,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水平地层越深,其形成的时间越早,岩层也就越老,A、B不符合题意;根据水平地层的岩石组成的不同,可判断不同岩层的发展阶段,C不符合题意;地层能判断形成的相对时间,不能精确判断,D符合题意。故选D。22题详解】A.化石种类和
18、数量不能判断地层的形成时间,A错误;B.不同的地层可能存在相同的组成物质和性质,B错误;C.通过同位素方法测得的岩石绝对年龄可用于判断地层的形成时间,C正确;D.地层的深度不能反映地层的形成时间,故植物化石的埋藏深度不能确定地层的形成时间,D错误。故选C。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读“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回答以下各题。23. 含有中华龙鸟化石的页岩属于()A. 沉积岩B. 变质岩C. 侵入岩D. 喷出岩24. 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A. 火山频发的高原山地B. 温暖湿润的湖泊
19、附近C. 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D. 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答案】23. A 24. B【解析】【23题详解】读材料可知,中华龙鸟化石产于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含有化石和层理结构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故选A。【2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化石位于页岩之中,页岩属于沉积岩,说明当初形成化石的时候,该地地势较低,AD错。同时,化石中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说明形成中华龙鸟化石时,该地区水热条件好,B对、C错。故选B。【点睛】本题岩石类型,根据化石判断生物生存环境。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5. 图中河流甲、乙、丙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A. 侵蚀、搬运、堆积
20、B. 搬运、侵蚀、堆积C. 侵蚀、堆积、搬运D. 堆积、搬运、侵蚀26. 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 河流冲刷力乙比甲强B. 甲地多为“V”字形河谷C. 丙地为冲积平原D. 乙地为三角洲平原【答案】25. A 26. B【解析】【25题详解】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根据位置分析甲处是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乙在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丙在河流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故本题选择A。【26题详解】从材料可知,上游河流冲刷力强,中下游冲刷力弱,A错;甲地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多为V字形河谷,B对;丙地为河口三角洲,C错;乙地为
21、冲积平原,D错。故本题选择B。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27. 下列关于该地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有( )全年降水少,年际变化大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地表森林广布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 B. C. D. 28. 该地夏季泥石流发生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原因是( )A. 降水量大B. 地震活动频繁C. 气温高D. 植被覆盖率低【答案】27. C 28. A【解析】【27题详解】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共同条件是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差,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正确。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不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错误。故本题选择C。【28题详解】由图中可以看
22、出,该地68月份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频率高,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的参与,68月份为我国的夏季降水量多,易引发泥石流灾害,A对。题干中主要阐述的是季节原因,和地震、植被覆盖无关,排除BD。气温高和泥石流这种地址灾害的发生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故本题选择A。【点睛】泥石流的形成诱因都是由强降水引起的,当然有时候地震、火山爆发等也会造成灾害的发生,但大多都是长时间的暴雨天气导致体质结构不稳定所造成的。牛轭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湖。下图为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 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 3
23、0. 形成牛轭湖的主要自然作用是(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流惯性作用的影响凸岸侵蚀、凹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A. B. C. D. 【答案】29. B 30. D【解析】【分析】【29题详解】在平原地区流淌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读图根据“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可知,图河流还没有取直,图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图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所以,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先后排序为,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题详
24、解】河水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水流惯性作用的影响,大量水流冲向凹岸,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凸岸流速缓,堆积作用强。最终导致河道天然裁弯取直, 、错误。、正确。 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结合材料,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沙丘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下图为沙丘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1. 关于沙丘形成原因,正确的是A. 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B. 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C. 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D. 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32. 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A. 风力
25、越大,沙丘坡度越陡B. 缓坡砂粒直径小于陡坡C. 缓坡一侧为迎风坡D. 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答案】31. A 32. C【解析】试题分析:【31题详解】缓坡一侧为迎风坡,风力更大,主要表现为搬运作用,在陡坡沉积下来,不断推动沙丘移动。故选A。【32题详解】风力越大,迎风坡沙丘坡度越缓;缓坡风力较大,细小的砂粒多被搬运到陡坡;该沙丘所处具体地点不确定,因而不能确定是西北风。故选C。【考点定位】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风力的堆积地貌【知识拓展】沙丘的形成及移动:形成沙丘最简单的方式是:一个障碍物,如石头、植物,阻止了气流,使沙子在顺风一侧堆积起来。沙丘逐渐增大,对风携带的沙所起的阻挡作用就更
26、大,在下风隐蔽处截住跳跃的沙粒。沙丘增大后,开始顺风缓慢移动,呈更不对称的形状。沙丘对气流的干扰越来越大。这时在沙丘向风的一面风速加大,跳跃沙粒被吹动向上,并越过丘峰,下落到下风丘坡的上部,造成比较陡峭的滑面。沙丘沙粒的直径往往小于1毫米,可使沙粒停住的休止角约为35度。当滑面更为陡峭的上段达到或超过这个角度时,丘坡变得不再稳定。沙子最终滑下滑面,于是沙丘便向前推进。这就是沙丘会移动的原因。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 s 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3. 在水平距
27、离5080cm段,风速()A. 最大B. 平稳C. 下降D. 提高34. 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A. 高空输沙量B. 近地面输沙量C. 地表粗糙度D. 风沙活动高度35. 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A. 稳固沙土B. 削减风力C. 减少水分蒸发D. 适应恶劣环境【答案】33. C 34. B 35. D【解析】【33题详解】读图,根据风速等值线,在水平距离5080cm段,受石方格沙障阻挡,风速下降,C对,B、D错。遇到沙障前,风速最大,A错。故选C。【34题详解】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B对。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增加了地表粗糙度,C错。对风沙活动
28、高度影响不明显,D错。故选B。【35题详解】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林木生长,说明石方格沙障更利于适应恶劣环境,D对。 稳固沙土、削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方面,不如林木效果好,A、B、C错。故选D。二、主观题(共40分)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13年4月11日,科学家观测到一个巨大的耀斑从太阳表面喷射。此次太阳耀斑非常强烈,中断了地球通信系统长达45分钟。这次耀斑被正式登记为M6.5级太阳风暴,这是2013年看到的最强耀斑。材料二 美国宇航局“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已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踏上远征木星之旅。2016年8月,“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将进入木星极
29、轨并随即开展为期14个月的探测工作。材料三 木星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它有着巨大的质量,比其他七颗行星总和的2倍还多,是地球的318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 316倍。此外,木星还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并不是正球形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主要由氢和氮组成。(1)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层,它的形成原因是 。(2)与耀斑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 ,因此 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3)“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但木星上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为了保证“朱诺号”上的能源供应,应采取何种措施?(4)与地球相比,木星有哪些条件有利于生物生存?有哪些条件不利于生物生存
30、?【答案】(1)色球 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2)形成“磁暴”现象、“极光”现象 耀斑(3)加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采取措施使太阳能电池帆板始终对着太阳(4)有利条件: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不利条件:距太阳远,温度较低;缺少水分;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详解】(1)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2)与耀斑活动同步的太阳活
31、动还有黑子活动,因此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但木星上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为了保证“朱诺号”上的能源供应,可以加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更多的接受太阳辐射;采取科学措施,使太阳能电池帆板始终对着太阳。尽可能得到太阳辐射。(4)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木星围绕太阳公转,太阳比较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32、互不干扰,为木星创造了安全的行星际空间,有利于生物生存。与地球相比,木星离太阳远,温度低;且木星缺乏水分;同时,缺乏适宜生物体呼吸的大气。37. 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2)两层构成地壳,部分地壳比较厚,部分地壳比较薄,是(圈层名称),其物质状态是态;密度排列为。(3)是面,在地下平均千米处(指大陆部分)。(4)图示高原地区发现三叶虫化石,说出三叶虫繁盛时代的地理环境,并说出地壳的运动过程。【答案】(1)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2)陆地 海洋 地幔 固 (3)莫霍 33(4)海洋。三叶虫生活在海洋里,后来地壳抬升,由海洋环境变成陆地环境,后来继续抬升
33、,成为高原地形。【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特点和地貌的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点。【详解】(1)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可知,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可知,图中、两层构成地壳,陆地部分地壳比较厚,海洋部分地壳比较薄。是地幔,其物质状态是固态;上地壳是硅铝层,下地壳是硅镁层,硅铝层亦叫花岗质层,密度较小,硅镁层亦叫玄武质层,密度较大;处位于上地幔,密度比地壳密度大。因此,图中密度由小到大排列为。(3)读图可知,图中是莫霍界面,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4)因为三叶虫生活在海洋里,所以可以判断三叶虫繁盛
34、时代,该地的地理环境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抬升,该地由海洋环境变成陆地环境,再后来地壳继续抬升,便成为高原地形。38. 读河流阶地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见下图。材料二: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下图a、b、c按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材料三:半坡村落遗址
35、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8006200年。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它高出河床9米,西距浐河有800米。见下图。(1)读材料1判断,河流阶地属于何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2)读材料2,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3)读材料3,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有何益处?(4)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分别指出来。【答案】(1)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河谷地貌、河流侵蚀地貌) 流水作用 (2)a阶段,河流以侧蚀为主;b阶段,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河流再一次转为以侧蚀为主。(
36、3)这里既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4)相同:都受流水作用而形成;不同: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解析】【分析】考查河流阶地的形成。【详解】(1)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类型;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2)读材料2可知,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a阶段以侧蚀为主,b阶段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再转为以侧蚀为主。(3)读材料3可知,二级阶地它高出河床9米,西距浐河有800米,这里既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4)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相同之处:都受流水作用而形成;不同: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