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第四单元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20江苏海安高级中学期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材料表明我国()新时代不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新时代注重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A B C D答案B解析新时代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错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2、提高,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些表明我国注重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符合题意。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正在奋斗中,错误。故本题选B。2(2020江苏苏州调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有助于解决这一矛盾的是()树立正确消费观,不断降低消费的需求大力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得更大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制定新分配政策,把“蛋糕”分得更好A B C D答案C解析不断降低消费的需求,这样不能满足人民日益
3、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错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制约因素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需要解决好生产问题,这就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得更大,正确且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产生的根源不是分配政策,而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况且我国的分配政策需要的是坚持和完善,而不是重新制定,排除。故本题选C。3(2020江西红色七校联考)要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要求我们要()A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B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C把共享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
4、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D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同步富裕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要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这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A正确。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B错误。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C错误。“同步富裕”的表述错误,排除D。故本题选A。4(2020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下图是我国20142018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图中可以推断出()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消费落实在行动中国家通过强制性的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国家推进绿色发展,
5、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市场通过价格涨落推动生产者调整生产,促进资源有效利用A B C D答案A解析从我国20142018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可以看出,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国家推进绿色发展,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绿色消费落实在行动中,符合题意。强制性的手段属于行政手段而不是经济手段,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清洁能源消费量逐年提高,不体现市场通过价格涨落推动生产者调整生产,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5(2019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
6、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下列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的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需求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实现了经济增长,打造环境友好型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最终实现产业体系的规模速度型增长以质量为导向实施宏观调控,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终极关怀A B C D答案B解析错误,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中“规模速度型增长”的表述不符合我
7、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通过提升劳动者的素质,依靠科技进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需求以及以质量为导向实施宏观调控,推动可持续发展均符合我国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正确。选B。6(2020云南昆明一中摸底)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2018年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从2010年起,上海市将云南独龙族帮扶列入沪滇合作的重要内容,共筹资7200万元,实施了安居房、村寨基础设施、旅游小镇打造、种植养殖产业等援助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关于上海参与独龙族帮扶工作的重大意义,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区域协调发展B激发少数民族地
8、区内生动力,助力其脱贫致富C推动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D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答案D解析实施安居房、村寨基础设施、旅游小镇打造、种植养殖产业等援助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这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区域协调发展,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援助项目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实施援助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其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云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D表述不合理,但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7(202024省超级全能生联考)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
9、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基础,大健康产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智慧经济理论体系与智慧经济形态。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包括()经济协调体系与经济体制全面开放体系与共享体系绿色发展体系与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与产业体系A B C D答案D解析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包括经济协调体系,排除。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包括共享体系,排除。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及经济体制,正确。故答案选D。8(2020河南新乡一中月考)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10、段。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有()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产业加快发展扩大出口规模,减少进口规模适度扩大总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加大财政投入,扩大生产规模A B C D答案B解析“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应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产业加快发展,适度扩大总需求,促进消费升级,符合题意。“扩大出口规模,减少进口规模”阐释的数量,未突出高质量发展,错误。“加大财政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注重的是经济发展数量,而未凸显经济发展的质量,错误。故本题选B。9(2020宁夏平罗中学月考)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
11、商用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融合,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影响路径是()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经济社会中广泛应用5G技术经济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A BC D答案B解析材料中“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融合”,本题传导的出发点是经济社会中广泛应用5G技术,排第一个。由于经济社会中广泛应用5G技术,可以使信息技术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排第二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会极大的推
12、动经济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排第三个。经济社会中广泛应用5G技术,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使经济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排最后一个。故本题选B。10(2020山东百师联盟联考)在我国经济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下列属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有()提高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供给质量建立银行主导的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创造多元化协助企业研发的金融渠道健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金融体制机制A B C D答案A解析提高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供给质量,创造多元化协助企业研发的金融渠道,有利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正确。高效金融监管体系应由国家来主导,而不是银行
13、来主导,错误。材料未涉及城乡融合发展问题,不选。故本题选A。11(2020湖北鄂州部分高中协作体联考)近年来,实体经济发展越来越艰难,2019年10月21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情况时透露,2019年前三季度,用于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这一举措()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实施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企业增加投资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A B C D答案A解析针对近
14、年来实体经济发展困难,银行业通过增加金融贷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贷款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这一举措是实施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信贷结构,推动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符合题意。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一举措属于实施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缓解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但并没有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说法错误。金融贷款属于货币政策而非财政政策,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2(2020贵州贵阳开学考)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在健全投入机制上,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例,在土地
15、保障上,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在人才支撑上,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加大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在“钱、地、人”上打出的组合拳()实现了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了政策措施,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体现了振兴乡村产业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推动了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A B C D答案C解析中“实现了”的说法不符合事实,错误。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错误。材料中的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在“钱、地、人”上打出的组合拳完善了政策措施,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有助于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16、正确。故本题选C。二、非选择题13(2020安徽皖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2019年7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吉林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有效供给,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行保护性耕作等绿色生产方式。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着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答案有
17、利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农村市场,刺激消费,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可持续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确保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解析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根据材料信息可从有利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农村市场,刺激消费,激发农村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农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18、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的角度作答。针对材料“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有效供给,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可从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可持续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确保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角度作答。14(2020山东平度九中期中)阅读材料,完成要求。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从六个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二是抓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工业强基等专项工程的实施;三是坚持不懈去产能,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四是推动落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稳定国内
19、有效需求;六是落实汽车船舶等行业的开放政策,促进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能合作。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意义。答案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切实降低制造业的负担,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加强制造业与国外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完善对外开放体系。解析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本题,应考虑我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哪些方面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针对材料“建立健
20、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可从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的角度作答。针对材料“抓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工业强基等专项工程的实施”,可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的角度作答。针对材料“坚持不懈去产能,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可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角度作答。针对材料“推动落实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稳定国内有效需求”,可从切实降低制造业的负担,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角度作答。针对材料“落实汽车船舶等行业的开放政策,促进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能合作”,可从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加强制造业与国外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完善对外开放体系的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