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813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晋中市祁县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A. 土地私有制B. 土地国有制C. 重农抑商政策D. 盐铁专卖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以及“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土地私有,导致土地兼并、贫富分化,选项A正确;土地国有制度和土地兼并无关,排除B;

2、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护小农利益,与材料中“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不符,排除C;盐铁专卖政策和土地兼并无关,排除D。2. 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中国先进B. 明朝的国力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C. 中国人热爱和平,西方人热衷于海外殖民D.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答案】D【解析】略3.史料记载,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豪弱相并,州县莫能制”“朝士广占良田”“天下户口逃亡,色役伪滥,朝廷深以为患”,朝廷多次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逃户”回归,但终究无济于事。材料主要反映了A.

3、 均田制存在弊端B. 土地私有化趋势C. 自耕农经济受阻D. 中央集权的弱化【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豪弱相并,州县莫能制”“朝士广占良田”“天下户口逃亡,色役伪滥,朝廷深以为患”可知,“唐朝开元、天宝年间”法令松弛、土地兼并的程度较重。故答案为B项。AC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重,没有关于均田制、自耕农经济的信息点,排除;D项,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4、。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4.中唐以后,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形势下,江南、剑南、岭南三道新增州四十二个,县一百八十五个,“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 经济重心的南移B. 江南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 北方农业的衰落D. 南方的人口超过了北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唐以后“江南、剑南、岭南三道新增州四十二个

5、”、“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村邑,十倍其初”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人南迁增加了南方人口,表明当时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江南商品经济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北方农业的衰落,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出南方的人口超过了北方,排除D项。【点睛】关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抗击北方南侵,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

6、(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频繁更换工种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是临时工人职业是世袭的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说明工种不得更换,故错误;“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说明唐代工匠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职业是世袭的,正确,故本题选择D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6.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小型酒馆),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A. 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B. 城市商业经营的时间

7、限制已被打破C.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 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灯箱广告”说明夜间可以从事商业经营,反映了此时商业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家庭手工业,排除;C项,商业竞争不是材料体现的主要信息,排除;D项,“广泛应用广告”说法太绝对,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7.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宗

8、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在明朝,是在春秋,是在宋朝,是在唐朝,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顺序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对不同朝代商业发展情况、手工业成就的熟练掌握。8.1607年100多名男子乘三艘船从不列颠起航,远涉重洋,登上了大西洋彼岸。从此,这片土地开始在剑与火中孕育了一种崭新的文明,人种构成也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从

9、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由此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间(年)土著人口白种人口黑种人口合计170075.022.32.7100.0182032.5788.4177.2998.118601602724.0400.03140.0A. 土著人口骤减,白人和黑人剧增,成为当地主体,人口总数大幅上升B. 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近代文明和近代制度C. 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统一市场D. 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答案】C【解析】【详解】注意题干限定信息“经济发展的角度”、“最大影响”,依据题干“1607年”、“不列颠起航”、“登上了大西洋彼岸”等信息可知,100多名男子是17世纪英国的早期殖民者,到达的地点是美洲,为美洲提供

10、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商品经济和近代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统一市场,形成了美利坚民族。从经济角度分析最大的影响是促进经济发展形成统一市场,故C项正确。AD两项不是从经济角度分析,应排除。B项不是最大的影响,应排除。9.斯温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过去四千年的棉花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样跨全球的体系。过去也从来没有过,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可见,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贸易A. 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B. 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C. 造成了

11、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D.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内容可知欧洲人拿印度织布工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体现了世界市场在国际贸易推动下逐步形成,选项D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欧洲棉纺贸易推动了整个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类似于连锁反应,其落脚地也侧重欧洲消费,而非资本原始积累,选项A排除;选项B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体现了欧洲人通过棉编织品贸易将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但没有强调此商业网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排除C项。10.下表是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

12、斯维克利的关于死亡平均年龄的统计结果。该表格主要反映了区域城市士绅/专业人员农民/商人工人/技工农业地区拉特兰524138巴斯553725工业区利兹442719曼彻斯特382017A. 曼彻斯特成为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B. 工人遭受沉重的压迫C. 工业革命深刻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D. 工业革命加速了人口流动【答案】C【解析】根据图表可知工业区人员尤其是工人平均寿命低,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即深刻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B项对材料信息理解不全面,D项材料没有涉及,均排除。11.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

13、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C.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1883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低迷不振,胡雪岩囤积的大量生丝无法销售出去,最终导致胡雪岩破产,故B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胡雪岩破产导致“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C项因果倒置,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排除D。1

14、2.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材料的时间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督商办企业,排除B;结合所

15、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的侵华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应该增多,C错误;1895年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但不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应排除D。13.点石斋画报(18841898年)创刊于上海,是风行于晚清的一种新闻画报,其以图证史,所载内容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新闻、市井生活等真实地反映了晚清的社会生活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民众的社会心理。点石斋画报的风行A. 彰显了统治阶级的意志B. 为清末新政准备了条件C. 反映出大众传媒的异变D. 迎合了民众的社会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的信息“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新闻、市井生活等真实地反映了晚清的社会生活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民众

16、的社会心理”明显可以看出,当时的画报反映了社会需求,故答案为D。A.材料没有体现出统治者的意志,清末新政是从1901年开始,故B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材料中的画报是一种大众传媒形式,并非是大众传媒出现异变的表现,C错误。14.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主要说明A. 当时的交通规则规定靠左通行B. 当时的上海还没有出现汽车C. 当时的上海已经产生近代交通规则D. 当时的上海由公共租界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

17、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信息可知,当时上海已经产生近代交通规则,故选C。材料仅从上海公共租界一地情形无从得知当时中国交通规则是否规定靠左通行,排除A;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交通规则,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与A项同理,不能从公共租界的情形替代整个上海的情形,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以偏概全的错误,如AD两项。15.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商品、货币

18、、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实行农业集体化C. 优先发展重工业D. 实施新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可知此应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本题应选D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张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与题目中的信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不符,故排除A项;B、C两项均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主张排斥市场的调节作用,与题目中的信息“把商品

19、、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不符,故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来向社会主义过渡。16.1924年,美国星期六晚报评论说:“我们生活在信贷时代,或者更准确的描述是债务时代,在前一时代中流行的对债务根深蒂固的反感几乎已经荡然无存。”此评论从侧面反映了A. 美国已深陷经济危机B. 危机前经济的虚假繁荣C. 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D. 民众的社会道德已下滑【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24年我们生活在信贷时代,或者更准确的描述是债务时代对债务根深蒂固的反感几乎荡然无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美国危机前经济的虚假繁荣,故B项正

20、确。1924年美国未深陷经济危机,排除A项。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而非信贷债务,排除C项。从材料无法得知民众的社会道德已下滑,排除D项。17.“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A. 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B. 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C. 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果D. 是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提出的【答案】C【解析】【详解】“世界上

21、没有免费的午餐”,反对凯恩斯主义,即反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用了货币主义理论,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建立混合经济,选项C正确,选项B排除;选项A不符合史实,自由市场经济不等于自由放任,排除;根据材料可知货币主义理论创立时间20世纪50年代,选项D排除。18.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模式的僵化B. 军备竞赛的拖累C. 东欧剧变的影响D. 西方的经济封锁【答案】A【解析

22、】【详解】材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反映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积累,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故A正确;军备竞赛主要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出现,材料中苏联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其执政时期着力于缓和美苏关系,未进行军备竞赛选项,选项B排除;东欧剧变并不是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原因,故C错误;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属于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戈尔巴乔夫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抓住“主要决定性原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3、19.下表是“一五”计划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统计。据此可知部门工业建设交通通信农林水利文教卫生所占比例58.2%19.2%7.6%7.2%A. 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 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 “一五”计划使得民生得到重大改善D. “一五”计划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国家财政预算支出可知,工业建设占据了一半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史实。故A项正确。材料表格数据并不能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这与民生的改善并不密切。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是“大跃进”等“左”倾错误,

24、而不是一五计划。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20.1978年12月13日,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协议规定,美国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瓶装设备,在中国开设专厂灌装并销售。这一协议A. 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B. 标志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正式实施C. 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D.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1978年12月13日,中国粮食油进出口总公司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签订协议,这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答案为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是1984年,A错

25、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正式实施应该是1978年底,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的改变,D错误。21.2001年,湖北省进出口总额只有35.6亿美元,2010年在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增加到259.1亿美元。其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出口的比重达到54%和26.7%,外资和民营企业出口增加18.8%和7.1%。对这些现象评价最合理的是A. “入世”开拓了广阔国际市场B. 改革开放扩大了国内市场需求C. 经济危机削弱了西方国家的竞争力D. “入世”促进了外贸结构和体制优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进出口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机电和高

26、新技术的出口比重迅速的增加,我国的经济竞争力进一步的增强,故选D;材料强调了出口的产品和企业属性,而非强调市场份额扩大,选项A排除;材料中重点讲的是加入世贸后出口情况,而非国内市场,选项B排除;选项C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材料时间2010,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另一方面,材料强调了出口的产品为高新技术产品和民营外资企业出口情况,可见强调外贸结构和体制的变化。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十年代,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材料反映了A

27、.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奢侈浪费风气形成B.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C. 国门打开,西方的生活观念冲击国人思想D.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更为开放【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到了九十年代,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可知,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后审美上更加趋向个性和多变,而时尚是思想观念改变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中可以看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个性和多变,时尚,但不等于奢侈浪费,故A项错误;人民生活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提高, 90年代的中国正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时尚未实现小康,故B项错误;中国在服装上的审美变化原因在于

28、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是西方的生活观念的冲击,故C项错误。23.1947年联合国大会上苏联代表发言指出:某一世界经济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该体系它还A. 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B. 确立了欧元的中心霸主地位C. 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D. 标志着贸易自由化组织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对于1947年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银行,苏联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政治目的”、是“大国工具”,结合所学,辩证分析这一体系还有积极作用,所以C项正确;A项指的关贸总协定1947年还没有正式形成;欧元在1999年才问世,B项错误;世界银行不是贸易自由

29、化组织,D项错误。【点睛】本题要求记忆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的过程,本质和影响,区分国际金融与贸易体系的不同。关键字是“还,题目类型完成型选择。24.截至1996年年底,欧盟内部贸易已占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以上,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在欧盟的贸易已分别占它们贸易总额的62%、64%、62%和58%。这一状况A. 导致了欧盟内部竞争激烈B. 加剧了欧盟与美国争夺市场C. 推动了统一货币欧元问世D. 提高了欧盟的经济实体地位【答案】C【解析】欧盟内部贸易已占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0%以上,这说明欧盟内部贸易一体化程度较高,客观上推动了统一货币欧元问世,故C正确;欧盟内部贸易增加不会导致

30、欧盟内部竞争激烈,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欧盟与美国争夺市场,故B错误;欧盟本身就是经济实体,这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故选C。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1

31、994年,故正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社会政治制度不相同,故排除;正确。所以答案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26.20世纪90年代,剧变后的原苏联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A. 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B. 世界各国已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C. 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D. 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答案】A【解析】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纷纷变成资

32、本主义社会,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说明国际格局的巨变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A正确;B中完全融入说法错误;C中意识形态说法错误;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27.进入21世纪,国家的独立性正在削弱,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行使真正独立的经济政策,任意发动战争;各国得遵守全球在财政、环保和法律上的标准;民族主义正在迅速失去地位。导致世界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美苏两极格局瓦解B.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C. 全球气候变化的要求D. 国际政治经济逐步趋同【答案】B【解析】【详解】两极格局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而材料反映的是21世纪的现象,A错误。之所以在21世纪

33、国家独立性受到削弱,民族主义失去地位,任何国家都不能真正的有独立的经济政策,随意发动战争,主要是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B正确;全球气候的变化和材料无关,C错误;国际政治逐步趋同表述不符合事实,D错误。28.经济增长率的极差即当时年度最高增长率与最低增长率之间的差额。19521977年,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极差为48.6个百分点,而1978-1997年经济增长率的极差为11.4个百分点。这种变化反映出19781997年我国A. 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提高B. 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增强C. 经济增长率领先于世界D. 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197819

34、97年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极差为11.4个百分点,即当时年度最高增长率与最低增长率之间的差额较小,说明我国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增强,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率的极差,而非经济增长率,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国家的经济数据,无法体现“领先于世界”,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率的极差,不能反映经济实力,排除D。29.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政府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进入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美元在全世界泛滥成灾,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并且停止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贬值10%。美国采取这些措施A.

35、一定程度刺激了国内消费市场B. 维护了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 利于开拓美国的国际贸易市场D. 巩固了美国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美国实行美元贬值,美国采取这些措施有利于开拓美国的国际贸易市场,故C正确;美元贬值造成物价上涨,不利于刺激了国内消费市场,排除A;BD材料未体现,排除。30.明代中晚期中西文明接触的历史表明,中国面对西方并不自卑,也没有惊慌。中国文明只是在已有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做加法增加一个工业的或商业的文明而已。中国人不会走向另外一种例外,一定会面对西方慢慢改造自己,就像过去面对印度佛教改变自己一样。然而,中西之间的这种文明交流并没有持续下去相对于中原文明

36、,满洲人的文明形态自然落后。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 明清易代,打断了中西文明的正常交流B. 明朝对西方文明实行兼容并包、吸收改造C. 满洲文明落后、固步自封D. 列强入侵,阻碍了中西文明的正常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明代中晚期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表明,中国面对西方并不自卑”等可知,在清朝以前,中西文明的交流是正常的,“中西之间的这种文明交流并没有持续下去”是因为“相对于中原文明,满洲人的文明形态自然落后”,说明明清易代,打断了中西文明的正常交流,故A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满洲固步自封、列强入侵,排除C、D项。第II卷(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31.阅读下列

37、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

38、,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以及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频繁。面对经济金球化的迅速发展,几种观点激烈冲突:观点一:经济全球化是富人的俱乐部,是资本的殖民扩张,所以反对经济全球化。观点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观点三: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目的。(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些?(3)选择材料三中任一观点,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你的理由。【答案】(1)背景:二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瓦解;美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

39、经济与军事实力,想要称霸世界;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对抗的国家,大国沙文主义抬头;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目的: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与发展经济,进而控制欧洲;利用欧洲国家反苏反共;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2)因素:美苏以欧洲为“冷战”的主战场,欧洲各国希望摆脱美苏控制;战后,欧洲各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美苏强大,欧洲单个国家无法与美苏抗衡;美国经济援助不可能延期;联邦德国成立引起担忧;法德历史性的和解。(3)同意观点一,反对经济全球化。因为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地位。同意观点二,赞成经济全球化。因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只要建立起公

40、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稳定。同意观点三,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可从以上两个角度结合相关论据说明观点。【解析】【详解】(1)背景:马歇尔计划背景结合所学解答即可。根据所学可知,从雅尔塔体系、美国实力、苏联对抗、西欧衰落等方面回答。目的:根据材料“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反苏反共、稳定资本主义、全球战略目标等方面回答。(2)因素:根据材料“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经济援助、联邦德国成立、欧洲国家

41、经济发展、美苏强大、法德和解等方面回答。(3)本题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提出三个观点,观点一反对经济全球化,观点二赞成经济全球化,观点三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选择观点进行说明时一定要结合材料观点,提供史实依据。选择观点一,即反对经济全球化。根据材料“经济全球化是富人的俱乐部,是资本的殖民扩张”可从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角度说明。选择同意观点二,即赞成经济全球化。说明时从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角度说明。同意观点三,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可从对文中论述的两个角度进行结合说明。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

42、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0年道过“羊毛法章”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43、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海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2)依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朝贡贸易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三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鸦片战争后,

44、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費資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1863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离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期,王韬等人提出“商战”和“翼护”外貿利权的思想。辛丑条的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貿易有关事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亿美元,2016年

45、达到3.68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遗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摘编自廖良辉对外贸易研究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在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扩张海外市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英国议会改革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2)特点: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影响:扩大了中国的对外交往

46、和国际影响;造成了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3)特点:海禁政策被打破,贸易主权沦丧;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贸易地位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管理体制和贸易思想逐渐近代化。建议:充分利用世贸规则维护权益,争取国际经济秩序的话语权,推进贸易自由化;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以增强商品竞争力;建设“一带一路”,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至少写出三个言之有理的观点)【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

47、、“世界工厂”、自由主义、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议会改革等方面回答。(2)特点:根据材料“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可知,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根据材料“皆倍偿其价”可知,对贡使的货物有高额回报;根据材料可知,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影响:根据材料“岁时颁赐,库藏为虚”可知,国家财政负担加重;根据材料“于是各国纷纷来贡”以及“四海宾服,八方来仪”可知,扩大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影响。(3)特点:根据材料提及的鸦片战争以及“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可知,海禁政策打破,贸易主权沦丧;根据材料“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可知,进口量超过出口量,而且“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可见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超变为入超;根据材料“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貿易有关事务”可知,外贸管理体制和思想近代化。建议:开放性试题,从维护国际贸易权益、经济结构转型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角度解答。具体建议如下,从利用世贸规则、提倡自主创新、走出去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