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A. 分封制B. 封建社会C. 宗法制D. 禅让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传统文化里历来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逢年过节祭祀祖先是传统风俗,这种风俗起源于宗法制,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宗法
2、制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能用这一概念解释题干一类的现象。2. 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答案】C【解析】“海内皆臣”实际是指秦始皇统一了全国,都是臣,说明皇帝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A和D在题干中没有反映,B项只是对题干的表面化解释,没有深入本质,答案为C。3. 北宋名臣蔡襄曾说:“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今日籍倍多,何故用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各之谋,
3、以至于此。”这反映了北宋A. 兵士激增国家负担重B. 专制集权得到了强化C. 中央官僚政治的弊端D. 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财用有无不知也”“何故用不知也”“谓兵非职事也”等信息可以看出,各个职能部门只顾自身利益,不能相互配合协调,反映了北宋中央官僚政治的弊端,故答案为C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兵士激增国家负担沉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专制集权的强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军队战斗力,排除D项。4.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4、。”从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行省的主要职能是A. 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B. 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C. 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D. 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支配之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行省制度本来就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才实行的一个制度,而不是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材料中的“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也能反映出这一点,所以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行省的主要职能只能是为了监视和管理地方,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另外,行省不仅仅是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蒙古人也不可能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5、支配。5.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的哪一举动符合荀子的观点A. 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 经常巡游天下C. 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D. 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反映了荀子主张国君要知道各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故C项正确;邮驿制度、巡游、深入民间与材料无关,故ABD项排除。6.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
6、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A. 世袭制度B. 察举制度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可知,这一选官制度注重学养,并且选拔范围扩大了,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做法,故D正确;世袭制度依靠血缘关系做官,察举制度重视品德,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做官,ABC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联系所学科举制的内容分析解答。7. 雍正七年(1729)以后,清朝上谕
7、经皇帝同意后,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发出:一种是明发上谕,通过内阁公布,称作“内阁奉上谕”,是属于有关国家重大政令需要中外臣民共知的;另一种是“寄信谕旨”,是以军机大臣奉旨的名义,也称“廷寄”,只限于少数臣工所应知而不适于公开的机密性谕旨。上谕的撰拟者应是A. 中书省长官B. 内阁大学士C. 军机大臣D. 礼部侍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雍正七年(1729)军机处设立后,上谕统由军机处撰拟,经皇帝同意后发出,所以选择C。清朝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无权撰拟上谕,故排除A。清内阁权力日益削弱,而大学士的官品很高,但仅是最高荣誉而已,无权撰拟上谕,故排除B。清朝礼部掌
8、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无权撰拟上谕,故排除D。8. 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建立了一种全新组织,这种组织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经常居住的地区;现在要加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居民在政治上已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物。克利斯提尼的这一举措A. 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B. 推动了雅典民主进程C. 扩大了雅典公民范围D. 依据财产来划分地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的克利斯提尼打破血缘部落,建立了以地域为基础的全新社会组织,有利于限制贵族特权,推动了民主进程,B项正确;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行政区划代替部落组织与扩大公民范围无关,AC两项错误。材料中克利斯提尼改革是
9、依据地域划分行政区不是依据财产来划分地域,D项错误。9. 在古罗马有一个人把洗衣店告上法庭,要求店家赔偿被老鼠咬破的衣服,其理由为:“按照约定,店家洗好衣服后应妥善保管好,事先应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依据罗马法,最后法庭判决洗衣店赔偿全部损失。该案例主要说明了A. 司法程序严格完备B. 法律维护平民利益C. 审判体现契约精神D. 审判非常重视证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约定,洗衣人有保管衣物的责任,所以法官判定洗衣人承担责任,赔偿损失。这体现了罗马法具有契约精神,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司法程序问题,A选项排除。材料无法说明法律是维护平民利益,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审判重视证据问
10、题,D选项排除。10. 十九世纪30年代初,英国工业资本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反映的主旨是A.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自身的政治权利B. 当时议会中的议员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C. 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D. 要求政府重视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十九世纪30年代初”“英国工业资本家”“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反映了
11、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议会改革,增加在议会中的席位,扩大政治权利,故A项正确;材料“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说明当时议会中的议员主要不是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工业资产阶级的状况,与无产阶级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要求政府重视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故D项排除。【点睛】材料“十九世纪30年代初”“英国工业资本家”“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是关键信息。11.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
12、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 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 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 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 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但是如果国会重新表决,以2/3以上的多数通过的话,则总统的否决无效,故选A。BC与题意无关,D不符合美国宪法的规定,故排除。【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三权分立12. 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总统和德国皇帝一样,拥有召集和宣布国家代议机关开会、延会和闭会的权力,且拥有控制和解散议会的权力。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德意志帝国民主政治徒
13、有其表B. 法、德两国元首权力相当C. 法国1875年宪法带有妥协痕迹D. 法、德两国政制同形同质【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法国总统权力较大,可以干预立法权,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共和制不够彻底,带有妥协痕迹,故答案为C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属于民主政治,皇帝权力较大不能说明民主政治只是徒有其表,排除A项;德国皇帝权力更大,排除B项;法国是共和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13. 晚清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犯法不受中国法律制裁,清廷无法管制外国人在华的违法行为。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A. 鸦片战争之后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 甲午战争之后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4、答案】A【解析】【详解】“外国人在中国犯法不受中国法律制裁,清廷无法管制外国人在华的违法行为”是指外国人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这一制度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这项规定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中提出,A正确;B、C和D的时间都没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早,排除。14.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的
15、有关报道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 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这两个年份他都不在中国,故A符合题意。15. 孙中山指出,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的新文化相抵抗。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的自信力便完全失去,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在此,孙中山A. 指出义和团的愚昧落后B. 认为义和团成员盲目排外C. 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D. 肯定了义和团的反帝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孙中山将义和团定位为“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的新文化相抵抗”,可见其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精神,选项D正确;孙中山是
16、对义和团运动的肯定,而非批判,排除A、B;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16. 1936年毛泽东曾说道:“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一九二八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这个问题又做了一次答复。中国革命运动,从此就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其中“正确的理论基础”是A. 马克思主义理论B. “城市中心”理论C.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从理论上回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故答案为C项;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涉及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问题,排除A项
17、;“城市中心”理论主张在城市开展革命斗争,不是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毛泽东在1949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点睛】“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通过“工农武装割据”,壮大革命力量,走“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7.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
18、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A. 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B. 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C. 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D. 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答案】B【解析】本题材料提到,1940年8月26日,“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因此选B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远征军的问题,所以排除A选项。C选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D选项错误,太原会战发生在1937年,本题给出的时间是1940年。18.
19、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统一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
20、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9. 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说明A. 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 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C. 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D. 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
21、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可以看出恩格斯强调欧美的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革命斗争有了明确的目标,故反映出此时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故D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A;“已建立”不符合史实,排除B;“开始”的表述不能从材料中得到印证,排除C。20. 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A. 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B. 性质不同,分别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C. 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D. 从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
22、建立之后【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均是追求民主的法律文件,所以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共同纲领是由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法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共同纲领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共同纲领这个特例,例如,共同纲领是由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而不是全国人大制定等。21. 世界银行前驻华代表皮特鲍泰利教授说,“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基于这点认识,鲍泰利断言,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
23、。鲍泰利断言的中国攻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C. 基层民主制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和所学知识可知,皮特 鲍泰利教授断言的中国政治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A项是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C项涉及的是基层民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是民族制度,与材料“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不符,排除。【点睛】本题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为切入点,需要掌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
24、材料“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的分析理解,结合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22. 2018年9月6日,是天津市静海区子牙镇东子牙村的“大日子”。乡亲们将投票选出新一届的村委会咱村里的当家人。晨光熹微,一条伸向村内笔直的水泥路上已有三三两两的村民走向老村委会大院。74岁的刘大爷兴奋地说:“就着今天的投票呐,冲着门口这条水泥路,我也得过来投票!”这表明A. 村民间接选举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B. 村民积极投票彰显了当家做主意识的增强C. 村民通过选举当家人来管理国家事务D. 村民选举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唯一
25、形式【答案】B【解析】【详解】“乡亲们将投票选出新一届的村委会咱村里的当家人”属于村民自治、民主选举,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村民积极投票彰显了当家做主意识的增强,故答案为B项;选举村委会干部属于直接选举,排除A项;村民通过选举当家人来管理村集体事务,排除C项;村民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D项中的“唯一”说法错误,排除。23.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 协约国集团的成立【答案
26、】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依据所学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应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一大批亚非拉国家加入联合国,同时不结盟运动兴起,七十七国集团的组成以及联合国中新兴国家力量的增强,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这一现象A. 打破了美苏两分世界的局面B. 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 使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D.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27、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答案为D项;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但没有被打破,排除A项;多极化格局一直没有形成,排除B项;世界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C项。【点睛】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上出现了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具体表现在:欧洲走向联合,欧共体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日本随着经济的崛起,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中国影响力日益提高。出现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即表明,两极格局下已经出现了多极化趋势。25. 2018年的大国互动似乎有点“反传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把传统盟友欧盟称为“对手”;其后
28、又冒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国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强调“要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支持推动全球化”。由此可推断A. 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已经破裂B. 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C. 美国霸权的跌落已经成为事实D. 多极化和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中提到的大国互动中,美国对欧盟的“对手”关系和与俄国的改善关系,说明传统的美欧关系产生了分歧,而美国立足改善与俄国关系,恰恰说明大国之间的博弈在进一步发展,这体现的是多极化特征,中欧领导人会晤强调“要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支持推动全球化”,说明全球化正在进行中,但是遭遇了某些挫折,所以综合起来看,这说明
29、多极化和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故选D;特朗普在采访中把传统盟友欧盟称为“对手”只是其一个表态,并不能证明美欧关系已经破裂,故排除A;特朗普是冒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国总统普京举行会谈的,所以要说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也是不现实的,故排除B;题干中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史实,只有前两个体现了跟美国相关,再加上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在此之前就已经成为事实了,故C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共 50 分)26.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材料三 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
30、示意图(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2)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何不同?(3)据材料三,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英两国国家元首最大的不同点。【答案】(1)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互为补充;皇权独尊。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影响深远。(2)共性:中央(政府)机构间的权力互相制约与监督。不同:唐三省六部制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3)异同点:同: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国家元首: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实权;英国国
31、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解析】【详解】(1)一问,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为唐朝三省六部制度,故可从职责分工、权力制约、服务皇权等角度概括其特点,二问结合所学从加强皇权、行政效率提高、权力制约及对后世影响进行概括。(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为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故可从三权分立体制与三省六部制关于职司分工、权力制衡角度分析其共同点,从政治体制的属性分析其差异即可。(3)一问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英美两国皆为代议制度,其差异表现在二者政治体制上,二问可结合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关于总统产生、权力进行归纳即可。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从此,新中国揭开了对
32、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致力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请回答:(1)新中国成立初期“首先是联合苏联”体现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确立这一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这对中国的外交有何积极影响?
33、(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我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活动?概括指出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方针?【答案】(1)“一边倒”(或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2)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建交)。影响:打破了外交僵局,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3)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与欧盟、东盟等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从建国初期的“一
34、边倒”、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等方面来分析。(1)结合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 “联合”苏联等信息可以分析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首先是联合苏联”体现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第二小问考查新中国的外交环境,应该从当时的两极对峙格局相关史实来分析得出答案。(2)从“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中可以看出当时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从图片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可以看出当时中日关系正常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缓和打破了外交僵局,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3)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后”“地区性国际组织”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新时期我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创立上海合作
35、组织;加强与欧盟、东盟等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材料二 20世纪奉为天条的西方“先进理念”,在21世纪都变成了问题。一是福利制度难以为继,“贪婪的1%”统治“受害的99%”的制度缺陷无法自我修复。二是民主政治制度发生异化,权力制衡、“选举驱动”、政治“媒体
36、化”等使“内斗”加剧。三是国际公信力正在下降,热衷于采用军事手段推行其政治目标,利用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极力向外转嫁危机。摘编自杨洁勉西方困境与中国和平发展材料三 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及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西方秩序陷入危机的表
37、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答案】(1)因素: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军事实力;意识形态(制度因素);势力范围。特点:西方国家主宰外部世界;秩序的主导者随国家实力的变化而变化;国际秩序体现等级特点。(2)表现:福利政策加剧财政赤字;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政治制度的异化;国际公信力下降,强权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3)背景:世界格局的演变;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变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维护世界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诉求。【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中“西方秩序主导者的
38、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有: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军事实力、制度因素、势力范围等。第二小问“特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中“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可得出:西方国家主宰外部世界;秩序的主导者随国家实力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材料中“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可得出:国际秩序体现等级特点。(2)根据材料中“民主政治制度发生异化,权力制衡、选举驱动、政治媒体化等使内斗加剧”“国际公信力正在下降,热衷于采用军事手段推行其政治目标,利用货币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极力向外转嫁危机”逐条进行概括归纳即可得出表现。(3)根据材料中的时间“21世纪”,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大作用、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