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学年(下)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开学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韩愈提倡古文,又创作骈散结合的文章,这也与唐代的时代背景、政策、文化心理等有关。韩愈之所以对骈文存在自相矛盾之处,是因为骈文从一开始就处于主体地位,其无可替代性和广泛应用性使之无法脱离文人的生活。从先秦散文到汉赋,散文逐渐吸取辞赋的表现手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越来越注重形式,讲究骈四俪六、“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讲究押韵、对偶、用典等。萧统的文选辞藻华美,唐代以诗赋取士,唐代文学必然与前代文学具有密切的继承关系,所以它
2、一向被文人视为必读的一部书。南朝后期,骈文受到宫体诗的影响,走上了只追求形式的道路,堆砌大量的典故,导致内容晦涩难懂。初唐时期,陈子昂要求复古革新,主张文道合一,也并未反对骈文。中唐韩愈提倡古文,要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扩大了散文的体裁范围,逐步将散文的句法与骈文相结合,强调文章之“道”,但是他并未撼动骈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骈文一直用于公文、书信等,可见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不管是从审美角度还是从接受角度来看,骈文形式美、文风华丽的确优于古文。韩愈倡导的“文以明道”的“道”即孔孟之道,力图挽救已经没落的政治秩序和思想,这肯定是收效甚微的。如果过分强调先秦散文的价值,以己之力创造新词,不沿袭前人的词
3、句,那么所作的文章必然文采不佳,价值不高,万一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那就更得不偿失了。韩愈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尤其对欧阳修等人。韩愈的两大文风“奇”和“平”,欧阳修继承的是“平”的文风。将送李愿归盘古序(韩愈)和醉翁亭记相比,前者借李愿之口表达对隐居的向往之情,“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后者以贯穿全篇的“乐”字表达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都受骈文影响,骈散结合,浑然天成,“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
4、时也”,无论在句式还是修辞都有相似之处。欧阳修在学习韩愈的同时,也形成了平易自然的文学风格。(摘编自黄雪梅论韩愈对骈文的态度)材料二:韩愈在思想文化史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和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汲取分不开。他在进学解中谈到了自己为学之勤奋:“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对这些经典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了韩愈知识架构的基础。韩愈接受传统文化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其研究性和批判性。他以儒家经典著作为思想依托,以渊博的四部学问为基础,常常以审视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文化。他的学习充满主动性,“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提要、钩玄的过程其实就是概括、提炼、思考
5、、领会的过程。他对一些古代著作如论语鹗冠子等,都下过校勘、注释、疏解的深细功夫。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他也有一个比较、辨析、批判、吸收的过程,其一系列读书札记,如读荀读鹗冠子等都以深入的比较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在韩愈的文化思想中,一种植根于传统,但又注目于现实的品质极为突出。对于传统文化,韩愈注重融会贯通其精神,而不株守其内容。他立足于当代社会文化的现实,从传统文化中摄取先贤智慧,将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转化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资源,因而他对传统文化往往有新的认知角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符合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文化创新。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对于儒学的发展与传承,孟子有“
6、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之说,韩愈为了应对佛老思想的挑战,创新性地提出了“道统”的说法,强调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一脉相传的儒学传统,成为宋代以降新儒学的开山。其原道中“直指人伦,扫除章句之繁琐”的思想方法,也与汉代以来直至五经正义的经学方法截然不同。汉唐儒学以五经为本,韩愈为了与佛学心性论对抗,对儒家心性学派的思想予以关注,他举出礼记大学中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以批判“外天下国家于不顾”的佛老学说,从而把儒学从伦理政治的思维路径,引导到修齐治平由内而外的道路上,对新儒学价值核心的确立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孟子许行对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韩愈则以此为基础
7、,通过古今两种“为民之制”的对比,批判佛老二教的不事生产、于世无益,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摘编自杨国安韩愈的传统文化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代的时代背景、政策、文化心理影响着韩愈,他在提倡古文的同时,对骈文的态度也有自相矛盾之处。B中唐的韩愈继承并发展初唐陈子昂的主张,提倡古文,要求形式和内容统一,但并没有影响骈文在当时的地位。C韩愈接受传统文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勤学苦思、深入汲取;另一个是以审视的目光看待,具有研究性和批判性。D韩愈创新性提出的“道统”的说法是宋代以降新儒学的开山,这种创新学说旨在应对佛老思想的挑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
8、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韩愈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由送李愿归盘古序和醉翁亭记可知,韩愈对欧阳修的影响多体现在思想方面。C韩愈的读书札记说明,深入的比较研究是促进学者提出独特学术见解的一种途径。D韩愈继承发展孟子对社会分工的阐述来批判佛老二教,现实意义、针对性很强。3下列选项,与韩愈接受传统文化时“研究性和批判性”特点最一致的一项是(3分)( )A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唐韩愈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中庸C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清刘开D继往圣,开来学。宋朱熹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9、,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出自师说),这段文字骈散结合,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_5我们应该如何借鉴韩愈在研学过程中的创新?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认识。(4分)答:_(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百合花茹志鹏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
10、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
11、烧锅,做些零碎活儿。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
12、天是中秋节了。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破第一道鹿寨,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
13、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14、“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
15、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有删节
16、)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让通讯员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说明他在“我”面前是紧张局促的,也说明他认为投身到战斗中去才更有价值。B文中多次写明月,体现了“我”对战事的担忧,也通过月联想到故乡中秋的风俗,进而想起了那个拖毛竹的“小同乡”。C文中两次写新媳妇短促的“啊”,第一次表现新媳妇发现伤员是通讯员的惊讶,第二次表现她对通讯员牺牲精神的感叹。D通讯员死后,我说“不要缝了”,但新媳妇仍然低下头在缝,这更加表现出新媳妇内心的愧疚悲痛之情。7下列关于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是小说行文的重要线索,“我”的见闻推动着故
17、事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感受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B对比手法的运用是小说的一大特色,通讯员的稚气与英勇牺牲、新媳妇的笑与“气汹汹”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惨烈,而是通过新媳妇缝衣服、夺被子等行为和从前线抬回来的伤员的状态来侧面表现。D本文善于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选取几个普通的生活横截面,揭示出解放军进行战斗的基础和力量源泉。8寓意深刻的典型细节描写是这部小说突出的艺术特色。请在文中找出两处使用了细节描写的事物,并简要分析。(6分)答:_9百合花具有丰富的意蕴,本文以“百合花”为题,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
18、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
19、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文本二: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
20、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骗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B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C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D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11下列对文中加
21、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绝如缕,如同不断的细丝,这里形容声音悠长不绝,后来“不绝如缕”也比喻情势危急。B“方其破荆州”中的“破”,是打败、攻陷的意思,与“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中的“破”意思相同。C匏樽,匏,草本植物,果实剖开可以做水瓢;樽,我国古代盛酒的器具。匏樽指匏制的酒器,亦泛指饮具。D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即河伯,也泛指水神,在古代常常被朝廷或民间以各种礼仪祭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游赤壁时,“客”随着歌声的节奏吹洞箫,箫声哀怨,而作者受箫声感染,心情也变得惆怅起来。B“客”吟诵曹操的诗,想到世事
22、无常,即使是英雄也会在历史中消失不见,于是发出人生短暂而渺小的感慨。C再次游赤壁时,作者登上高处,豪情顿生,于是大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其共鸣,此景更增旷达之意。D半夜作者感到寂寥时,看到一只翅膀很大的孤鹤,身上的白羽如同白衫,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鸣叫着掠过小船而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译文:_(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译文:_14文本一中,苏轼通过游赤壁,悟出了怎样的道理?请简要概括。(3分)答: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
23、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以“怅恨”二字领起,结合下文来看,此处除了写独自策杖行走的孤寂,也反衬了下文归园田后的欢欣。B三、四句化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清水”濯足,更显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追随本性的品格。C诗人以“苦夕短”抱怨“夕”时短暂,兴致难尽,很快就到了天亮,由此衬托了“欢”多,更体现诗人超然之情。D此诗视角独特新颖,没有描绘自然风光、陈述劳动状况,而是通过回家路上和到家后的活动反映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16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复得返自然”是组诗归
24、园田居的总纲,“自然”在本诗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秦观鹊桥仙中,“_,_”两句感叹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能见一次,但要胜过人间很多凡俗之爱情。(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英雄人物和历史的缅怀。(3)古人喜欢在现实中或梦境里登高远眺,然后用诗文记叙远眺时所见的辽阔壮观场景,比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们将看到,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避免
25、地要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_,落荒而去。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_地坚持研究。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由此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_,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他知道,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
26、具有杂种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袁隆平深深地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展示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_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_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_(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
27、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_,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_,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
28、、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_,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21下列诗句与文中加点词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D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刘开问说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
29、系。习近平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22023学年(下)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开学考)语文答案(13题,67题,1012题,15题,21题,每小题3分)1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思路点拨“韩愈继承并发展初唐陈子昂的主张”于文无据。2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思路点拨“韩愈对欧阳修的影响多体现在思想方面”推断错误,原文比较送李愿归盘古序和醉翁亭记后,说两篇作品在文风、句式、修辞等上有相似之
30、处。3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思路点拨A讲的是学习、写作的目的。B说的是要广泛学习,对学问详细询问,慎重思考,明白辨别。C意思是不把各家的长处学到手,就不能成就自己的特色。D讲的是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开拓新的知识领域。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分析实例的能力。答案:这段文字使用了对偶,但并没有一味追求形式,不讲究押韵、用典等,内容也不晦涩难懂。这段文字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将散文的句法与骈文相结合,强调了文章为现实服务之“道”。(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进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答案:创新要在汲取
31、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只有下过深细功夫,有过比较、辨析、批判、吸收的过程,才可能有创新。创新应服务于现实,进行符合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文化创新。(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6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也说明他认为投身到战斗中去才更有价值”曲解文意,这里突出的是通讯员的腼腆可爱,以及在借被子过程中所受到的“委屈”。7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思路点拨新媳妇缝衣服、夺被子等行为并没有从侧面表现战争的惨烈。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细节描写及其艺术效果的能力。答案: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通讯员不让新媳妇给他补衣服上的破洞,
32、体现了他腼腆憨厚的性格,新媳妇在通讯员死后为他补衣服上的破洞,表现了她对通讯员的愧疚及悲痛之情。枪筒里的野菊花。通讯员将野菊花插在枪筒里,体现了他天真、淳朴、自然的情趣,以及他青春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两个干硬的馒头。干硬的馒头暗示战士生活的艰苦,也写出通讯员对“我”的关爱,“我”无意中碰到馒头,也更增加了“我”对通讯员之死的悲痛之情。(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主旨意蕴的能力。答案:对人性美、人情美的赞美。白色的百合花色泽淡雅,代表着通讯员、新媳妇等作品中出现的人物的高尚、美好、纯净的心灵。赞美军民之间的纯洁感情。通讯员是军的代表,
33、新媳妇是民的代表,绣有百合花的被子将两人连接在一起,象征着军民感情的纯洁。(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0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11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和文化知识的能力。思路点拨“银瓶乍破水浆迸”中的“破”是“破裂”之意。12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思路点拨“豪情顿生”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更增旷达之意”曲解文意,文中写作者在长啸之后,“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答案:(1)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关键词“舞”“嫠妇”的翻译各1分,
34、句意2分)(2)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关键词“反”“听”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1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物与我都是永恒的。物各有主,不是自己拥有的,就不要强取。大自然的恩赐(清风、明月)没有穷尽,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文本一:客人有会吹洞箫的,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苏先生不禁改变容色,整理了衣裳端坐着,问
35、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首尾相接长达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赋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相劝酒。像蜉蝣一样寄居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粒米。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这箫声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中。”苏轼说:“你也理解那水和月亮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
36、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如果从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怎样获取它们也无人禁止,怎样使用它们也不会用完,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文本二: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
37、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二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璧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
38、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15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思路点拨“没有描绘自然风光”错误,“山涧清且浅”就是自然风光。1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旨及内容的能力。答案:自然的环境。曲折的山路、清且浅的山涧,都写出诗人归园田后所处的清新自然的环境。自然的生活。饮自己酿的酒,杀鸡招待近邻,写出了诗人归去之后自然的生活方式。自然的心境。在园田之中,欢快之情涌满心头,在“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体现了诗人不为世俗之事所困扰的自由心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17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
39、句的能力。答案:(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3)示例: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每空1分,第(3)小题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1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答案:身心俱疲(望而却步)义无反顾亦步亦趋(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19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答案:辛诺特和邓恩是美国著名遗传学家,他们编写了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著作中明白无误地写有一个论断,这个论断就是“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关键信息3分,句子流畅1分。合理即可)20
40、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案: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每改对一处2分。若有其他修改方式,合理亦可给分)21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修辞手法的能力。思路点拨文中加点词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赋予企业以人的气质,与C项相同。A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B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D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22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案: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不必人人成为工匠(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23写作提示这是一个由三则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首先要把握每句名言的含意,由它们的共同含意来确定立意。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三则材料说的是学习不可以停下来,学无止境,要坚持终身学习。在社会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这观点无疑是共识。写“学无止境”“终身学习”都符合题意,但作文层级的差别不应该在于论述如何让大家树立这种认识,而应是论述不停息地去学习什么,怎样进行终身学习,如何有效地开展终身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