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 学号:_ _ _ _ 姓名_ _ 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和把握课文字词解释;2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3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4学习借鉴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学习重难点】1 诵读、领悟、背诵。2 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第一课时【前置性补偿】知识链接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
2、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
3、称赞他。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4、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大多被唐太宗采纳。预习检查、熟读课文,完成下列词语注音。求木之长 浚其泉源 戒奢以俭 塞源盖在殷忧 载舟覆舟 忧懈怠 虑壅蔽正身黜恶 因喜谬赏 垂拱而治 职役【新知探究】研习课文一、二节1 积累提示:求、安、景、克、殷、董2 理解划线词语:臣闻求木之长者 莫不殷忧而道著必浚其泉源 克终者盖寡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必竭诚以待下臣虽下愚 则纵情以傲物而况于明哲乎 骨肉为行路人君当神器之重 虽董之以严刑居域中之大 终苟免而不怀仁凡百元首 貌恭而不心服承天景命 可畏惟人3. 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的词,并作解释必固其根本 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载舟
5、覆舟 4、 解释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待下纵情以傲物董之以严刑戒奢以俭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莫不殷忧而道著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之求木之长者岂取之易人君当神器之重5句子翻译(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
6、,所宜深慎。【形成性检测】(1)求:(仲永)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闻达于诸侯( ) 今急而求子( ) 臣闻求木之长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2)安:尔安敢轻吾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君谓计将安出?( )而今安在哉?(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思国之安者( )然后得一夕安寝( )(3)景: 四时之景不同( ) 至若春和景明( ) 承天景命( ) 云集景从( )万流景仰( )(4)克:操遂能克绍( )既克,公问其故( ) 克终者盖寡( ) 克己奉公( )(5)殷:青鸟殷勤为探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
7、待下( )熊咆龙吟殷岩泉( )血流殷地( )(6)董:虽董之以严刑( )董事长(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第二课时【前置性补偿】理解加点词语:其可忽乎 诚能见可欲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宏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可以尽豫游之乐 役聪明之耳目鸣琴垂拱 代下司职【新知探究】一、重点句子翻译(1)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2)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4)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二、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词语(B级)诚:帝感其诚;必竭诚以待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念居安思危( )危樯独夜舟( )危楼高百尺( )正襟危坐( )危言耸听( )冲:首当其冲( )则思谦冲而自牧( )气冲霄汉( )怒发上冲冠( )俎樽折冲( )简:衣冠简朴古风存(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断简残编( )精兵简政( )治:不治将恐深( )禹治洪水( )不效则治臣之罪( )垂拱而治;天下大治( )资治通
9、鉴( )善于治军( )【形成性检测】阅读下面两段短文,回答问题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徵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 (大唐新语)1.翻译划线的句子: 第三课时【前置性补偿】整体感知,理清思路(A级)【新知探究】研习文本,回答问题(B级)(1)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2)第二段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原因何在?(3)第二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4)从本段看,作者理想的政治
10、境界是怎样的?(5)“十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十思各从哪些角度去谈论治国之道?【形成性检测】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
11、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日:“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
12、岂得便尔耶?”征乃止。(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汝离间我兄弟 魏征为太子洗马 喜逢知己之主 往事息隐 但其尽心所事 从容对曰 征慷慨自若 臣所以敢言 A B CD 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 B 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 C 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象仇敌一样 D 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 3“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