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大附中新疆分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三年级语文试题一、阅读(一)议论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
2、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
3、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殊,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
4、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这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50个最伟大发明”,中国算盘也入选其中,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
5、长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年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作用,对老年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很多珠算“粉丝”也相信,就像有了飞机、汽车,照样还需要自行车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摘编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1. 下面各项中,不能支持“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这一观点的证据是()A. 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B. 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
6、,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谚语以算盘珠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C. 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而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D. 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5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秒,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精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发达。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筹算是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孙子管子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就已被广泛使用。B. 文中的“珠算”和“算盘”并非一个概念。珠算是一种
7、计算方法,算盘则是珠算的工具。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比“算盘”一词更早见于文献。C. 从北周甄鸾对“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句话的注解来看,当时的算珠计数法已经与现代珠算相同,都是上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五,下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一。D. 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甚至美国;但在中国,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却日渐衰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算盘发明之初可能没有“档”,算珠也没有穿在档上,而后来的“穿档算盘”都是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这种改进使算盘在携带和使用时更加方便。B. 筹算演变为珠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
8、果,而珠算产生之后,又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发也有它的功劳。C. 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入选大西洋月刊“50个最伟大发明”,这表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得到了国际认可。D. 在电子时代,算盘计算迅速、携带方便的优势已很难体现,因此我们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而应开发其在教育启智等方面的价值。【答案】1. C 2. C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C宋代“筹算除法歌诀”已经出现并不能作为“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的证据。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题详解】试题分析:D“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时间错误。从“
9、方兴未艾”一词来看,韩、日、东南亚地区珠算早就比较盛行。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题详解】试题分析:D“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绝对化。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
10、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干进,故无荐者。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曰:“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擢监察御史。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徙司门员外郎,犹虞其复用,力排之,出通判宁化军。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诡辞欺君,吾不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时主者多不亲
11、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故吏不得通贿谢。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明曰:“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浸病羸,行辄踣。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入太学,有声一时声:声望B. 更数医不效效:见效C. 犹虞其复用虞:担忧D. 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按:根据5.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汝明尽职尽责的一组是()为鬻橐中装,代偿之未尝出一语干进
12、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B. 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当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C. 张汝明为官清廉。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D. 张汝明非常孝顺。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
13、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7.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2)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曰:“诡辞欺君,吾不为也。”【答案】4. D 5. D 6. C 7. (1)江阴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时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2)安抚使询问缘故,众人想把责任推到下属官吏身上,张汝明说:“用虚假的话欺骗皇上,我不做这样的事。”【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
14、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按”,结合后面内容“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故吏不得通贿谢”分析,译为巡视。句意:耕种之法施行,他接到文书巡视境内。故选D。【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人物是“张汝明”,品质是“尽职尽责”,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表明张汝明为人仗义,表明张汝明为人正直,和“尽职尽责”无关,
15、排除这两项,可以得到答案为D。故选D。点睛:文言文阅读信息筛选题解题技巧:审清题干,排除干扰。题干信息是我们筛选文中信息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给我们筛选信息指明了方向。只有把握了应对指向,才能行之有效地筛选信息。回归原文,揣摩用意。选项所给的信息句都是孤立的,但我们绝不能孤立地去妄加揣测,一定要把信息句回归到原文的语境中去揣摩句子的意思,从而把握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等。其实,在阅读时就应该对文章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去粗存精;然后就可以将信息句在文中迅速准确地定位,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其信息指向,以便我们筛选出正确的信息。比较遴选,去伪存真。所给的信息选项中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信息,要想筛选出正确
16、的就必须对所给信息句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明白每一个信息句之所以对或之所以错的原因,从而筛选出正确的信息。【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结合文本内容“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分析可知,“献给他”应为“献给皇上”,选项人物错误,故选C。【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
17、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贫”,贫穷;“而”,连词,表并列;“市”,买;“时”,按时;“绳”,制裁;“以”,用,介词;“部使者欲绳以法”(状语后置句)。(2)“故”,缘故;“欲”,打算、想;“委”,推到;“诡辞”,说假话;“为”,做;“诡辞欺君,吾不为也”(判断句)。【点睛】参考译文:张汝明,字舜文,祖上为庐陵人,后来移居真州。张汝明小时候喜欢学习,潜心致志撰写文章,下笔就能千言。进入太学,一时间很有声望。国子司业黄隐想把女儿嫁给他,张汝明与她约定好不能追求奢侈华丽的生活,要共同孝敬父母,然后才与她拜堂成亲。考中进士后,历任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
18、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亲生了毒疮,换了好几个医生都不见疗效,汝明刺出自己身上的鲜血调制药物,敷在母亲伤口上把病治好了。江阴县尉贫穷而且有病,买东西不能及时给钱,掌管督察郡国的官员要用法律制裁他。张汝明为他卖了袋中的行装,替他偿还了债务。华阴县修建岳庙,花费了巨额钱财,境况艰难,县令把这件事交给了张汝明。张汝明严格约定了期限,百姓感激他不扰民,就一起出力帮助劳动,终于按期完工。其他的寺庙不是用来祭祀,而是妖巫用来迷惑百姓的,就毁坏并惩罚当事人。在州县滞留了二十年,不曾说过一句求人升官的话,所以没有人举荐他。大观年间,有人提起了他的名字,被召入学制局,参与贡士的考试,录取与否都有品评。恰逢反对他
19、的人诬陷他背离了王氏的学说,朝廷下诏追查这件事,得到了去取录,徽宗看了后说:“他考校这样用心,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特改为宣教郎。擢升为监察御史。曾经任殿中侍御史,当天上疏弹劾政府收买人心扩大权力,以蔡京为首。皇上夸奖他耿直。蔡京非常害怕他,改任司门员外郎,还是担心他再被重用,极力排挤他,张汝明出京担任宁化军通判。宁化和辽国交界,文书多次来往,张汝明的名字触犯了辽国的忌讳,辽国通过檄文使朝廷知道了。安抚使询问原因,大家想把责任推到小吏身上,张汝明说:“用虚假的话欺骗皇上,我不做这样的事。”耕种之法施行,他接到文书巡视境内。当时主管的官吏多不亲自推行,张汝明让四方每天都准备好官吏所去的地方,而自
20、己亲临现场审查核实,即使下雨下雪也不改变,因此官吏无法相互赠礼酬谢。晚年主政岳州,所管辖的城邑得到古代的编钟,请求献给皇上。张汝明说:“皇上让我管理千里之地,我唯恐承受不起皇上的恩德,怎敢超越职分通过献物来希求奖赏呢?”张汝明对父母孝敬,行丧礼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只吃糙米,喝点水,饭中没有油盐酱醋蔬菜的滋味。染上疾病身体很弱,一走路就跌倒。张汝明学问精深,研究象数,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作不沿袭前人的说法,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流传于世间。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杨柳枝刘禹锡(一)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二)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
21、宫树拂金堤。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8. 分析第一首“数株残柳不胜春”一句中“数”和“残”两个字的表现力。9. 历代评论家都认为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异曲同工”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答案】8. “数”说明数量之少,已不再是当年成林成片的样子;“残”写出了杨柳残败不堪,已不再是当年郁郁葱葱、浓荫蔽日的样子。“数”“残”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写出了隋宫外面的杨柳残败的样子,从而映衬出隋宫的破败、倾圮、荒芜的景象。 9. 这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第一首诗中作者极力渲染隋宫外杨柳残败衰颓的样子,借以衬托隋宫的破败;而第二首诗中,作者极写宫树的郁
22、葱茂盛、景色迷人,但属于以乐景写哀情,以宫树的葱郁茂盛来表现隋宫的破败荒芜。总之,同样是借景抒情,同样是写树,虽一残败衰败,一葱郁茂盛,但都渲染了隋宫的破败荒芜,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兴衰之叹。【解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形象中的语言中的炼字,做此类题目,规范的做法是,先解释所炼字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所炼字所在句定向翻译,然后写出这样表达的作用或效果。坚持这样做下去,你的答案有时会比参考答案还完美。“数”说明现在数量少,过去多;“残”写出杨柳残败,当年茂盛。“数”“残”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写出了隋宫外杨柳的残败,映衬出隋宫的破败景象。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
23、价D。【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中情景关系里的正衬和反衬。第一首诗是正衬,以哀景衬哀情,用隋宫外杨柳的残败衰颓衬托隋宫的破败;第二首诗是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用宫树的郁葱茂盛来衬托隋宫的破败荒芜。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手法有区别,一正衬,一反衬,但都渲染了隋宫的破败荒芜,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昔盛今衰的感叹。手法题,要先回答术语,然后结合原文阐释术语,本题就是用什么衬托什么,最后回答体现了什么情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问君西游何时还?_。但见悲鸟号古木,_。(李白蜀道难)(2)海内存知己,天涯
24、若比邻。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_,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_。(苏轼赤壁赋)【答案】 (1). 畏途巉岩不可攀 (2). 雄飞雌从绕林间 (3). 无为在歧路 (4). 儿女共沾巾 (5). 寄蜉蝣于天地 (6). 羡长江之无穷【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畏”“歧”“蜉”“羡”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
25、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鉴赏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
26、酥,还有一种叫作“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
27、是为了爱他的画。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
28、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
29、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
30、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客人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1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塑造的叶三,为人勤快、诚实守信、阅历丰富,对绘画艺术有热情。如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B. 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C. 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
31、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D. 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季陶民旷达超脱且率性脾气。12. 小说题目是“鉴赏家”,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13. 小说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的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概括。14. 小说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结尾,有人认为他的做法值得称赞,有人认为他的做法欠妥请联系文本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1. B 12. 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叶三赏画的见
32、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作铺垫(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作铺垫)。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他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回答出三点即可) 13. 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叶三与画共存亡。(回答出三点即可) 14. (观点一)他的做法值得称赞。这是他重友谊、重知己的表现,是全文的升华。是他们懂得对方、珍惜对方的表现。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33、,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观点二)他的做法欠妥。这是叶三自私的做法,会让季陶民作品永远不见天日,不再有被欣赏、认可的机会。这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痼疾之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错误,假设有过于
34、肯定之嫌,会评画不见得可以当画家。C项,“不失华丽”有误。D项,此小题的细节,能体现出画家的率性,“旷达超脱”语意略重。另外,此细节还有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的作用。故选B。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
35、案。【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回答此题,应仔细揣摩“鉴赏家”同叶三卖果子这件事的关联。文本关于叶三卖果子的描叙,可以体现叶三脱俗的生活情趣;另外,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的经历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因而写叶三卖果子是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同时,叶三所卖的新鲜果子,其实是作者安排的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叶三卖果子这个情节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除此之外,从叶三卖果子这个情节,还可体现他作为“鉴赏家”的品质的形成过程。本文的主人公就是叶三,鉴赏家指的也是叶三,季陶民只是起到衬托叶三的作用。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的情
36、节是为了刻画他的形象,即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也是为下文的品评季陶民的画做铺垫,同时是为了揭示主旨:他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1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概括小说用来塑造叶三形象的情节。因此,应先在小说中筛选出相关情节,再对此情节加以概括。结合文本内容“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叶三说:四太爷,
37、你这画不对。”“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等内容分析,如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情节、叶三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的情节、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的情节和叶三与画共存亡的情节等。【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要求对小说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的结尾谈谈自己的看法,属于探究题。做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叶三的所作所为,再根据平时掌握的知识(与题目相关的知识、对相关问题的普遍认识等),联系作品中的某些方面内容,结合文章和前面三个问题所给的提示,详作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若认为叶三把画带进棺材的做法值得称
38、赞,可从对全文主旨的升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分析。若认为叶三的做法欠妥,可从这有损叶三形象、不利于突出文本主旨等方面分析。(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3小时。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1906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勤、朴、诚”人生修养三要点。革命家张闻天
39、、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该校在当时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1914年2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同年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36天,写成黄炎培考
40、察教育日记第二集。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黄炎培由此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之丰硕,实属罕见。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1918年创立到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培养毕
41、业生多达7000人以上,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于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后来,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肓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42、基本成熟。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他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国难当头之时,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回上海,由于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杜月笙听说了,送来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黄炎培的朋友江恒源,曾经用“侠骨慈肠、锦心绣口”一语评价他。对此评价,黄炎培当之无愧。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沧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
43、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人民、职业教育。他用一生的执著追求和光辉事业,完美地诠释了“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八个字。(摘编自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相关链接】黄炎培始终如一地将爱国主义灌输于日常教导之中。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条是:“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矢愿相与始终也。”黄炎培始终秉持一个坚定的志向:拒不做官。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业。黄炎培先生的爱国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想,贯串在他一生的业绩之中,是很值得传诸后人的。(孙起孟1988年11月6日题词)15.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4、)A. 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由于有张闻天、叶君健、王淦昌、卞之琳、蒋经国、蒋纬国等名人在那里就读,使该校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B. 1914年以后,黄炎培历时多天,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方考察,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C. 黄炎培获得“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是因为他不但经常深入各地考察,而且善于根据考察见闻写出自己的考察日记。D. 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弊病,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16. 黄炎培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17.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
45、要分析。【答案】15. C 16. 创办了川沙小学、浦东中学。拟出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使得江苏省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培养了大批人才。 17. 实用主义。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大职业教育主义。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平民化。黄炎培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
46、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A项,强加因果,“享有盛誉”和“有名人”在原文中没有因果关系。C项,“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错,到各地是了解教育情况,到美国才是注重考察职业教育。D项,“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错,原文是“封建教育脱离生产”,并非“不让人从事”。故选B。点睛: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张冠李戴等。
47、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1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整体概括题目,答题时要找准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从中提炼,然后分条作答。答题时注意关注每个段落的段首和段尾句。因为问的是“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答案最好组织成动宾结构的词组。第1、2段可以概括出“创办了川沙小学、浦东中学”;第3段可以概括出“拟出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使得江苏省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第5段可以概括出“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培养了大批人才”。【17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整体概括题目,答题时要找准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从中提炼,然后分条作答。答题时注意关注每个段落的
48、段首和段尾句。概括时注意结合文本,回到原文依次寻找,按照文本顺序找出事例。结合文本内容“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肓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等内容分析,从事例中可概括出“实用主义”“大职业教育主义”“平民化”等方面,然后再简述事例证明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马航MH370“失联”牵动着每位中国人的心,但马总理3月24日发表的声明不孚众望,
49、中国和其他多个国家的舰船仍在不遗余力地搜寻“黑匣子”和飞机残骸。B. 今年3月15日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但目前不少商家对此置之度外,设最低消费等霸王条款的现象依然存在。C. 为了对抗不堪入耳的广场舞,温州市区有居民在松台广场对面四楼平台上架起六个大喇叭,对着广场不断喊话,以“还击”广场舞的噪音公害。D. 从3月初开始,每天有超过1万名各地群众自发来到兰考焦裕禄墓前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虽目不暇给,但接待工作做得有条不紊。【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B项“置之度外”意为“不(把生死、
50、利害等)放在心上”,句中说的是商家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用错对象。C 项“不堪入耳”意为“形容言语粗俗下流,使人听不下去”,用在此处形容广场舞的噪音,不合语境。D项“目不暇给”意为“形容眼前可看的东西或景色太多,看不过来”,用错对象。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
51、,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B. “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C. 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
52、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D. 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因。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放在“来自星星的你”之后。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本原因是”或“与有莫大关系”;另外,“一项”应放在“由”前面。D项不合逻辑,两面与一面不照应,应去掉“能否”。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们每个人都被镶嵌于传统之中,_,_;_,_;_,_。要使传统保持生命力,就
53、要拉近它与当代人的感情距离;要使传统深入当代社会生活之中,就要将它和时代、现实、时尚结合起来。它需要解释不可能支配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传统也不是僵化的传统不是绝对清晰明了的它需要注入新的活力但传统存在着裂缝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注意标点符号和句间关系,特别是横线前面和后面的句子的提示作用,比如第一处,前面说“我们每个人都被镶嵌于传统之中”,后面用一个“但”字表示内容上的转折;后面几个句子都是相对而言,比如“传统不是绝对清晰明了的”“它需要饵释”,再比如“传统也不是僵化的”“它需要注入新的活力”。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
54、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5、2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三国志演义的诞生,宣告了通俗小说占据中国古代文学舞台中心位置时代的来临。一般认为,_。然而,这一结论并没有扎实的文献基础作为支撑。直到今天,人们既没有发现三国志演义在元末明初流传的任何版本(稿本、抄本或刊本),没有发现元末明初有任何人记载或谈论过三国志演义,也不见有三国志演义影响当时文学发展的任何信息。浙江宁波天一阁所藏录鬼簿续编中记载的那个戏曲家罗贯中是否就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同样找不到有说服力的确切证据,中国人姓氏有限,_,而明代中后期传说的三国志演义作者罗贯中有宋人、元人、明人数说
56、,因此,_,而是要寻找到编撰三国志演义的作者。【答案】 (1). 三国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 (2). 同姓名者实在太多 (3). 关键不是要寻找到罗贯中【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处结合后文内容“人们既没有发现三国志演义在元末明初流传的任何版本”“没有发现
57、元末明初有任何人记载或谈论过三国志演义”分析可知,此处应写三国志演义成书的时间。处结合前后文内容“中国人姓氏有限”,后文“罗贯中有宋人、元人、明人数说”分析可知,此处应写同姓名者实在太多。处结合前后文内容“因同姓名者实在太多”“贯中有宋人、元人、明人数说”“要寻找到编撰三国志演义的作者”等分析,关键不是要寻找到罗贯中这个人名。【点睛】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
58、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22.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1)_修改:_。(2)_修改:_。(3)_修改:_。(4)_修改:_。(5)_修改:_。【答案】(1)“府上”修
59、改为“寒舍”;(2)“令尊”修改为“家父”;(3)“抛砖引玉”修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或“删掉”);(4)“务必”修改为“删掉”;(5)“恭候”修改为“等候”。【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应注意说话的对象及场合,题干中说“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故说到自己的时候应使用谦辞,说到对方应使用敬辞。“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此处是说自己家,故不能使用“府上”,因为府上是敬辞;“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此处是说自己的父亲,而“令尊”是指对方的父亲;“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抛砖引玉”的意思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
60、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是谦辞,不能说对方。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五)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位挑水夫的两个水桶中,一个有裂缝,每趟只能运半桶水到主人家。破桶对自己只能负起一半的责任感到非常难过。有一天,破桶终于忍不住对挑水夫说:“由于我的缺陷,你虽然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能收到一半的成果,我向你道歉。”“别急!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挑水夫说。挑水夫挑着水走在山坡上,破桶看到了自己的身下沐浴在温暖阳光中的缤纷的花朵,它开心了许多。挑水夫趁机说:“你注意到没有,只有你的那一边有
61、花,好桶的那一边没有花呢!我知道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撒了花种,每回我挑着水,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主人很感激你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没有不变的优势花开之后即是花落,月圆之后即是月缺。题记火烧赤壁历史的风云把我们的视线带回到古老的年代。一幅火烧赤壁的惨烈画面向我们诉说着一代枭雄的沉思:优势啊优势,为什么拥有了你却成就了千古难忘的耻辱?曹操镇压黄巾起义中崛起的大军阀,横行中原的一代枭雄,凭借其英勇神武统一北方,之后,破荆州降刘琮,旌旗蔽日,舳舻千里,水陆大
62、军号称八十三万顺流而下,直指东吴。周瑜力劝孙权,率兵拒曹,孙、刘联军不过几万,但孙、刘谨慎从事,火烧赤壁,曹几十万大军俱为灰烬,三国鼎足之势成矣。曹操骄傲轻敌,败在了自己的优势上。历史用熊熊烈火告诫人们:生存没有不变的法则,人生没有不变的优势。火烧连营历史的烽烟把我们的视线拉到三国的另一面。一幅火烧连营的骇人场面向我们展示了历史的无情,一代明君发出最后的慨叹:优势啊优势,为什么拥有了你却给我带来了死不瞑目的遗憾?蜀国宫殿里传来阵阵哭声,原来关公败走麦城,遭杀戮,刘备恸哭不已。刘备自思:“这几年在诸葛丞相治理之下,歌舞升平,粮草兵足,军队百万猛将如云,何不乘优势灭了东吴。”加之兄弟之情,刘备定然
63、出兵,赵云、诸葛亮苦苦劝谏,刘备决然不从。七十万大军,杀得东吴丢盔弃甲,刘备被胜利冲昏了头,连营八百里,被陆逊一把火烧得精光。诸葛亮跺足叹曰:“汉室无望矣!”刘备也落得个白帝托孤的下场。历史又一次用熊熊烈火告诫人们:人生没有不变的优势,优势会令我们忘乎所以,结果只能是身败名裂。一夫夜呼历史的车轮隆隆驶过,载我们来到征战频繁的五代,一幅一夫夜呼、乱者四应的场景向我们演绎了历史的无情。曾经雄武英风的马背英雄喊出心底的无奈:优势啊优势!为什么拥有了你却给我带来一生难以磨灭的哀痛?唐庄宗李存勖凭借其骁勇善战,战必身先士卒,打败了梁六十万大军,统一了全车。此时庄宗意气风发,傲慢溢胸,自以为强大无敌,于是
64、宠幸伶人,花天酒地。哪里料到,天下一呼,四下皆反,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成为历史上一个沉重的教训。历史再一次发出沉痛的警告:人生没有不变的优势,优势是相对的,今天的优势或许会成为你明天的包袱。历史永不停息,人生只有一次。走在艰辛的人生之路上,无论你拥有了怎样的优势,都请牢牢记住:“日满则晷,月满则亏”。没有不变的法则,没有永恒的优势。【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材料本身具有思辨色彩,因为半桶而感到自卑,可是挑水的人却能加以利用把它作为浇花只用,由此可以立意为:(1)不要妄自菲薄,要有生活的勇气。(2)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发挥别人的长处。(3)缺点和优点有时候可以相互转换。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