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9 议论散文两篇 门 (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652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9 议论散文两篇 门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9 议论散文两篇 门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9 议论散文两篇 门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9 议论散文两篇 门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9 议论散文两篇 门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9 议论散文两篇 门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门【教学设想】:备课1、备教材:这是第三单元第一课议论散文两篇中的第二篇。钱钟书的窗和莫利的门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深刻的哲理。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知。” 因此本课应着重于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学习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将自己的认识说出来,写

2、下来。2、备学情:学生为普通班中的平行班,基础较差,口语表达欠缺,但表现欲较强,期待受到关注。3、备课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淡化了知识内容的理性阐述,走近了人文实践的感性思维,以人为本,这是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的的最大特色。 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文本,主动地与文本碰撞思想,与作者交流心灵,并寻找依据、质疑思辩。基于以上三点,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走进文本,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明辨事理,感知文中莫利观点;质疑思辩,有创见地表述观点,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目标

3、设计中贯彻了两点原则:用足文本,训练创新思维;深入文本,进行置疑思辩。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深入文本,达到了解作者阐发的哲理、体味作者情感价值观之目的;又跳出文本,激发学生基于自己生活的感悟对散文进行再创造。4、备教法:互动式教学。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阅读文本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发送学习信息给学生;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接受来自阅读文本和学生的信息;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既接受教师和阅读文本发来的信息,又是信息输出者,向老师输出信息,而阅读文本是教与学的中介。完美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该是这三者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5、学习策略:“自主、合作和探究

4、”。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让他们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中获得新的体验。重结果,更重过程。【教学目标】:1、走进文本,理清文章行文思路;2、明辨事理,感知文中莫利观点;3、质疑思辩,有创见地表述观点,培养语文综合能力。【教学重点】:认知事物,明辨事理。【教学难点】:质疑思辩,有创见地表述观点。【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教学流程】:迁移导入目标定向读文本品文本:理清行文思路研读文本:感知莫利观点质疑思辩:“我”眼中的门。【教学步骤】一、导

5、入 我们已跟随钱钟书打开了一扇窗,感悟到了一个道理:日常事物出哲理。其实,万物皆有情,事事连着理。今天我们就跟随美国作家莫利去推开一扇门,看看门内门外的风景又如何。 (课件一 显示文题)二、 出示目标(明确目标,带着任务学习) 1、走进文本,理清文章行文思路;2、明辨事理,感知文中莫利观点;3、质疑思辩,有创见地表述观点,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课件二三、走进文本1、 泛读文本 5分钟【方法点拨】:读书三到课文是一个例子、一面镜子。走进文本,与作者真心交流,做到文为我用、殊途同感!勾画出文中莫利强调的观点。 课件三2、 品读文本:10分钟 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的行文结构是?旨在整体感知文章 方

6、法指引:筛选信息 将问题具体化抓两头(观点)看中间(例证) 学一篇,得一法 依据方法,找出每段的中心句。 激励学生合作交流,形成互动生与文本的互动、生与生的互动!方法:阅读交流是深化文本、拓展思维的好办法。你的发现是最具价值的!(刺激表现欲) 课件四明确:每段的中心句(红色字为老师的评价语,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 开篇点名观点,统摄全篇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是那最熟悉的屋子。 开门的奥秘当我再一次打开门时,会发生什么呢? 门与人的命运休戚相关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门的意义开门的方式多种多样。 描述

7、出一副社会众生相门是隐蔽、回避的象征 集中阐释门的象征意义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门的关闭意味着结束 集中阐释开门和关门的意义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 将开门和关门联系起来写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重点阐释门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形成板书。理清思路:门写了门及与门相关的开门、关门整合信息,在总结中明确思路教师点拨:所写源自日常生活。研析文本:10分钟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有情。人间百态,日常生活有哲理。走进书本,和莫利先生一道就事论理 课件五从表现手法入手:象征温 故:高尔基海燕联系生活:绿色象征生命 回忆象征手法的特点(学生活动,举例为证)点拨:用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的含

8、义 课件六运用:文中门、开门、关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依据方法筛选信息)明辩事理,触类旁通,明确作者所赋予的生活哲理,达到归纳文意、体会作者情感价值观的目的。明确:莫利: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门:是隐蔽、回避的象征;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中新的形式。关门:可怕得多,它是最终的判决的表白,意味着结束,是无可挽回的,一扇轻轻关上的门往往是人生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归纳文意: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大意 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点拨:采用“通过表达” 旨在训练表达的规范性,和考试相

9、联系。明确:文章通过写门及开门、关门的意义,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四、走出文本:质疑思辩 12分钟 质疑文本,发现异同,寻找依据,明辩事理。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把你的创造与同伴分享。(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课件七利用文本进行再创造,生与文本、生与生进行交流互动,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表达步骤一:以文本为例,可同意莫利的观点,也可以反驳;步骤二:跳出文本,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更广泛的空间。从身边的日常小事物中得出自己的一点见解。形 式:自由发言生生辩论 教师推波助澜成果预设:大胆表达形成辩论五、 小结点评 3分钟小结:这节课通过学习莫利的门,了解了作者门及开门、关门的含义,明白了一个道理:日常生活出哲理

10、,并将文本进行了再创造,得出了属于我们的哲理,课堂有限而思维无限,课下可继续讨论,将你的思想写入日记,形成文章。愿同学们将研读进行到底,将点滴平凡的生活奏出华美的篇章。将研读进行到底,奏响生命的华章!创作源于生活 点滴造就华章! 课件八学一篇,得一法;感一言,悟一理。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思维好习惯。板书设计:开门神秘 开始 情趣洒脱 开放 坦荡 坐言起行关门可怕 结束 悲剧保护 封闭 反省 以退为进门追求 保护 逃避隐密 回避 掩盖 日常生活 作者哲理 读者创见 门 二、教学步骤1、导入 :温故知新导入法。“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

11、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但一堂课如何开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开门见山导入、音乐歌曲导入、历史典故导入、情景导入、问题导入,名人名言导入,温故知新导入,漫画导入从学生的心理角度,一般来说,他们对学过的、较为熟悉的知识是津津乐道的;从教学的角度,温故知新可使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故而采用此种导入方法,并马上进行目标定位。目标明确,方向就明确。2、走进文本泛读整体感知。“书声朗朗、笑声朗朗”是评价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才是语文课堂的特色。此环节学生齐读全文,对文

12、章进行整体感知。当然,前提是这篇文章不长。读前辅以方法指导:做到读书三到眼到、心到、手到。拿起笔,边读书边划出文中作者强调的观点。既使课堂具有了语文特色,又对文章有了感性的感知。品读理清思路。针对新的教材,我们讨论课堂改革,追寻有效的教学模式。只抓教材不行,不要教材也不行。语文教学有基本点:能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能欣赏名段名句;能体会文中的引伸义及哲理;能和生活联系起来;还能和考试联系起来。因而在整体阅读后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行文思路。教师先授之以渔:“筛选信息。”找出每段的中心句。进一步明确方法:抓两头(观点),看中间(例证)。这一方法不仅对于阅读,对于写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13、语文课堂教学承担着这样的使命:学一篇,得一法。循着方法,学生很快并且准确地找出了每段的中心句。至此文章的行文结构也就十分明晰了。研读作者哲理。从象征手法入手:温故知新高尔基海燕;联系日常生活绿色象征生命,明确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意义,两者是共性的通感。进而明确文中作者的哲理。门是哲理性散文,可挖掘的东西太多。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完全放手,易流于泛泛,引不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按照行文思路来理解其象征意义。最后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既深化了文本,又训练了归纳、

14、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按照方法能很容易地解决任务,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这类问题面向基础一般的学生。效果良好。至此,对文本的解读已十分深入。3、走出文本,质疑思辩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走出文本是此课的中心环节,由两部分组成:得出属于自己关于“门”的见解;跳出“门”,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哲理。阅读教学应该激发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对话。让学生大胆地说,首先应该做到有话可说。现在的教材密切紧密融合于社会生活,将学生置于他们熟悉的社会环境中。“门”、“开门”、“关门”源于日常生活,对于常见的

15、生活,有话说!教师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做到三点:让学生明白:我的课堂我作主; 给学生一个明示:日常生活有哲理;使学生体会到:参与学习收获快乐 。具体来说,在课堂上始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把自己定位为“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辅以智慧的语言、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观点不做定性评价,多采用激励形式,“你的观点是最具价值的!”;引导学生间的相互碰撞:“你觉得呢?”“这种观点,你赞同吗?”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存在时,回过头来向前一个同学发问:“你如何反驳?”让学生合作交流、互评互议,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使他们处于自我激发状态

16、,学生学习自主程度、合作程度、探究程度达到了有机融合。这一环节课堂精彩迭出,学生表现不俗!4、总结:“日常生活出哲理”、“有创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节课堂上成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激励将研读进行到底,将普通的生活奏出华美的篇章!四、多媒体使用:门是哲理散文,用课件的色彩来冲淡课文本身的单调而又不花哨,重点简明突出,出示的是目标定位、方法点拨、激励话语,对课堂起到了很好的辅导作用。教后反思:、研究课的价值与特色价值:1、散文的阅读与再创造;2、学生表现欲和表现能力得到培养;3、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特色: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珍重生命、充满活力的生命化课堂 、研究课的思考与感悟总的感受:探

17、究中反思、反思中提升第二轮评课时,我们有幸地请到了广州市语文教研室唐吉民老师,他有这样一段话:我首先要讲三个意外,一是在这里还有这么一座漂亮的学校,让人意外,二是北大附中的学生课堂表现和口语表达能力如此之好,让人意外,三是一位从教才三年的年轻教师课堂组织和教学能力如此优秀,让人意外。肯定了学校,肯定了学生,也是对我自身的肯定。研讨课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探究中激发了成长的愿望,过程的精细化促使教师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得到了提升。套用我对学生说的“将研读进行到底”,我自身要将“探究、反思进行到底”!具体感悟:1、 文本、用足文本是激发创造力的前提语文学科不是其他学科的保姆,不是其他学科的拼盘

18、;语文教学不能机械化,不能模式化,不能公式化。 “人是万物之灵长,但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语文工作者的职责,就是利用我们的教材去呼唤良知,去化解魔道,去成就天使;我们今天的努力,就是利用课改的契机,将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四张皮”统一为一体,让我们“人的教育”效果能“庄周梦蝶”。文本是一个例子,应该用好、用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进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门这篇课文先走进文本,感知作者哲理,然后走出文本,置疑思辩,让学生说出关于门的不同意见,自我激发;再跳出“门”本身,转而对身边的日常事物得出属于自己的哲理。2、给学生一个表现机会

19、,教师将收获精彩 常言说过:“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如果我们的教学不在情感、美感和语感之中,就无法达到积淀传统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的效果。反之,这场教学大改革将是以“新瓶装旧酒”或“老瓶装新酒”告罄;反之,我们的多媒体、网络,就会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则以“飞鸟各投林,茫茫大地真干净”而告终。毕竟,教学是为了培养人材,教学就是传承知识,教学就是塑造下一代,教学就是在希望中寄托未来。给学生一个表现平台,教师将收获精彩!本节课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学生有创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的观点不时博得老师、学生好评,自身思维也得到了拓展。3、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不可

20、忽视。教师要“胸中有丘壑”,时刻以学生为本,同时需敏锐地发现学生在存在的问题,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思想的碰撞中倘若遇到冰山,这时教师的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发言,要实行激励性评价。蓝天学校一老师说:“教师本身就是最好的示范。”我意识到教师言传身教 是多么重要。另外“亲其师才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激情,教师对学生的信任。都是一堂好课不可或缺的要素。4、教师应该经常反思,在反思中强化个人成长的愿望,高标准的反思将造就高水准的教师。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这次“教学研讨月”活动将是我教师生涯的一个新的起点。我会以对待研讨课的方式打磨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的反思成为自己提高的机

21、会。一节好课容易,节节好课难啊!5、教学环节应化繁为简,主线切入,简化环节,有的放矢。例如作为议论性散文的门,几乎每一句都蕴涵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如果不先从大处入手,则易流于泛泛而谈。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的阅读可以是多角度的,但课堂教学对时空有着严格的规定性。教师如果想引导学生面面俱到地阅读,其结果将处处不到。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装着总目标,做到胸有成竹。况且,入不进去,谈何出来?教材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完全抛开教材而一味地搞拓展迁移,也就失去了教材本身的意义,语文课堂也就不成其为语文课堂了。这节研究课,个人的收获是很大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课堂的有效组织能力进一步增强,明确了如何针对研究点进行教学,如何在集众家之所长的同时做好自己。更让我可喜的是:我的学生原来是如此地有智慧,他们的思维是如此的开阔。通过研究课,增进了师生间的深入了解。带着研究中的感悟进入课堂,课堂气氛更加开放灵活了,学生更乐于学习了。我感受到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