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筷子漫谈 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自己祖先
2、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如,纵横桌上。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经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儿夹之,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
3、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从当今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怖”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 著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行船时安顺平稳
4、,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而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门。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不穷,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讲求合情入理,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筷子
5、的两端要对齐。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使用筷子就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1关于筷子的特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筷子由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外观粗朴简陋,但国人对其情有独钟。B筷子因其取材为木材和竹子,价廉物美。C筷子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便。D筷子的种类造型众多,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已有三于余年的历史。B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的表现。C筷子因其制材
6、、造型、色彩、图案等种类众多、五彩纷呈,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还带来审美享受。D“筷子”一词的由来有成说。据叫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的记载可知,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字,故更名为“筷子”。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一餐三器并用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由此可以看出东方智慧的独特之处。B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生活中人们使用物品均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这是一种礼仪文化。C韩非子喻老篇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D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五千
7、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已不只是一种器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中任何一件物品探究起来都和文化有关。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一)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
8、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
9、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耽:沉迷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 次:驻扎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 卒:最终D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信:真实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
10、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B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C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D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髫龀,髫谓儿童下垂之发,龀谓儿童换牙。故髫龀谓幼年。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
11、职。表提升官职的词语还有拔、升、陟、除、谪等。C阙下,皇帝居处,借指朝廷。如“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D勒石纪功,把功德刻在石碑上,留作纪念。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3分)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
12、,派遣仪同宇文威攻打于仲文。B之前,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麻痹大意,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C于仲文可谓深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D在评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5分)(2)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
13、让军颇骄。(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桥晚兴 郑 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1、郑协:南宋遗民。2、芊芊:草木茂盛。10这首诗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请具体分析。(5分)11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12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1分)(1)荆轲刺秦王中描写高渐离击筑,场面慷慨悲怆句子:“复为慷慨羽声, , 。”(2)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 , ”。(3)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
14、的博大胸怀,运用典故的句子是:,。(4)苏轼的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悲哀的句子是“_,_。”(5)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达了自己的生死观的句子是“_,_。”(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呦呦鹿鸣,食野之蒿2015 年10 月5 日,北京时间17 时30 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宣布,将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初闻屠呦呦的人,都会为她的名字所
15、吸引。“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名句。而根据朱熹的注释,这里的“蒿”指的正是青蒿。1955 年,她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时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1967 年,疟疾肆虐越南战场,越方向中国求助。1967 年5 月23 日,全
16、国60 多家科研单位、500 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集体,悄悄开始了一项特殊的使命,代号“523”,研究的指向明确找到防治疟疾新药。两年后,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也参与进来。那一年,屠呦呦39 岁。她仅有大学本科学位,也被召集加入“523”项目。因为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在那个资深科学家大部分已被打为右派的年代,屠呦呦很快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带领一个小组的成员开始查阅中医药典籍,走访老中医,埋头于那些变黄、发脆的故纸堆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屠呦呦研究组耗时3 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 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最终入选的胡椒“虽对疟原虫抑制率达84%,但对疟原虫抑杀作用
17、并不理想”。青蒿是当时的191 号样本,虽然曾经有过68%的抑菌率,复筛结果却一直不好。屠呦呦开始系统地查阅古代文献,希望能在古籍中找到只言片语,而这还真被她找到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这抓住了“牛鼻子”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过高的温度将破坏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丧失。在发现青蒿素的有效性和温度的关系后,屠呦呦又做了几件事。“文革”期间,没有办法做新药的临床试验。为了疟疾病患的福祉,屠呦呦和同事们勇敢地成为了青蒿素的第一批志愿受试者。在确认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是安全的情况下,他们前往海
18、南省,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该提取物的有效性。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经治疗的病人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而采用氯喹(治疗疟疾的传统药物)治疗的病人却没有这些临床收益。积极的临床结果指引着屠呦呦研究组再接再厉。他们接着分离纯化了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屠呦呦研究组将其命名为青蒿素。著名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同为诺贝尔奖得主的约瑟夫戈尔斯坦曾总结,揭示(发现)和创造(发明)是生物医学进步的两条不同的路径。屠呦呦研究组在完成科研征程的第一步发现青蒿素后,接下来就要进入下一步创造,即把自然界的分子转变为药物。1986 年,青蒿素获得了我国颁发的一类新药证书
19、。青蒿素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一种能够在疟疾早期阶段扼杀疟原虫的有效药物。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一项特殊历史时期的任务,最终转化成了全人类对抗疾病的武器,拯救了数不清的生命。10 月5 日下午,从电视上得知获奖消息时,以为还是哈佛大学医学院颁发的华伦阿尔波特奖。“这个刚闹完,又出来个诺贝尔奖。”老人皱着眉头。媒体蜂拥而至。几经争取后,10 月6 日上午,几家中央媒体的记者得以进入她家中进行采访从2011 年因获得拉斯克奖而声名鹊起后,她几乎拒绝了所有的采访。85 岁高龄的屠呦呦听力已经不好,每个问题都要
20、重复几遍才能听清。她准备了一张纸,算是“标准答案”,一上来就拿在手里,对着念了一遍:“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个很高的荣誉。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也标志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这份“标准答案”也许恰恰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这位无博士学位,无留学经历,无两院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能够取得这样举世瞩目的成就。“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恐怕当年给屠呦呦起名的父亲,也不曾料到这诗经中的迎宾之曲真的迎来了一个济世之才,更不会想到那句“食野之蒿”竟成了一个神奇的预言吧。相关链接
21、:“诺贝尔的奖项发展到今天,更多是用来对科学家一生的贡献做总结性表彰,而不仅仅是表彰近期的成就。”(摘自新京报)“他们(屠呦呦和张亭栋)作出的贡献,在我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最重要的是,这些药物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应该推崇他们的工作、肯定他们的成就。”(摘自原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的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时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
22、有,她因此患上中毒性肝炎。B. 39 岁的屠呦呦仅有大学本科学位,却也被召集加入“523”项目,是因为她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她耗时3 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 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也证明了她的勤奋。C. 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是受到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启发,而事实证明,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过高的温度将破坏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丧失。D. 在确认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是安全的情况下,屠呦呦和同事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该提取物的有效性。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经治疗的病人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
23、寄生虫数量。而采用氯喹治疗的病人却没有效果。E.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诗句出自诗经小雅,是一首迎宾之曲,该诗曾经被曹操化用入短歌行。文尾所说的“神奇的预言”是指诗句恰好将“呦呦”的名字与“蒿”联系在了一起。(2)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过程中展现出她身上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3)文章在开篇和结尾处引用诗经,有何作用?(6 分)(4)屠呦呦对获得诺贝尔奖和提取青蒿素的功劳归属问题有何看法?请联系文本并实际谈谈你的思考。(8 分)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14下列词语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酣(hn)眠 敛裾(j) 将(jing)子无怒 修禊(
24、q) 自我徂(c)尔 B葳蕤(ru) 遗(y)施 侘(ch)傺 公姥(m) 义愤填膺(yng)C匏(po)樽 弄(lng)堂 忤(w)逆 阡(xin)陌 冯(fng)虚御风D庐冢(zhng) 颓圮 (p) 肄业(y) 相勖(x) 纷繁芜杂(w)15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1)李金发先生一生清高,不大与文坛往来,出版的作品也甚少,但却以风格迥异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狡猾的美国人 ,待时机成熟便以所谓中立国的身份向交战国家贩卖军火、战略物资、情报等,伺机大发战争横财,使得战后美国的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一。(3)诚实守信、 历来都
25、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A开山鼻祖 坐山观虎斗 一诺千金 B始作俑者 隔岸观火 一言九鼎C始作俑者 坐山观虎斗 一诺千金 D开山鼻祖 隔岸观火 一言九鼎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行为上的偏差。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时,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C知名作家任职大学教授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中国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关系长期脱离造成的。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本应该具备正常关系,
26、很多大学和作家试图重建这种关系。D历史证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五、作文(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小树问大树:“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说:“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说:“这还要感谢风雪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
27、不同。他们选择吃的是愤怒、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B。(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制材可谓是五花八门。)2D。(筷子古名曰“箸”,“箸”易名为“筷”有成说,与民间讳俗有关。民间讳言“住”,故更之为“快”,又因筷子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竹”字头,“筷”字乃成;近代汉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
28、趋势,于是“筷子”应运而生。)3C。(“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不是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而是箕子见微知著,从殷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吃饭一事推想到纣王可能由此骄奢淫逸,一发而不可收,终至亡国身死的结局。因而箕子感到很可怕。)4C“卒”应是通“猝”,意思是“马上”。5.A 6. B7D,题干问的是“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题干问的是“于仲文”“英略”,故与之无关的内容即可排除。“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写于仲文拒绝诱招。“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写于仲文死里逃生。“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写于仲文乘胜追击,贼兵投水而死的情况。8B “于仲文麻痹大意”有误,选项对应的信息在文章
29、第二段,文中的原句是“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可见文中并无“麻痹大意”之说。9(1)(于仲文)被叛军追击,他一边应战,一边逃走,那些跟随他的骑兵,十分之七八都战死了。(“为所”表示被动;“且且”,一边一边;“从”,跟随;“十七八”,十分之七八;各1分,句意通畅1分)(2)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 “羸”、“悉”、 “伪”、“北”各1分,句意通畅1分)【参考译文】 于仲文,字次武,幼年就聪明灵活,小时候上学,就沉迷书中而不知疲倦。等到长大之后,卓异豪爽,胸怀大志,气度超凡。从家中
30、被征召出来做官,担任赵王的属官,不久升迁为安固太守。 隋高祖任北周丞相时,尉迥发动叛乱,派遣部将檀让攻占黄河以南地区。又派人诱招于仲文,于仲文拒绝了他。尉迥对他不听从自己非常愤怒,派遣仪同宇文威进攻他。于仲文迎战,大破宇文威的军队,斩首五百多人,因功被授予开府。尉迥又派遣他的部将宇文胄渡过石济,宇文威、邹绍从白马出兵,两路并进,又进攻于仲文。于仲文估计自己支撑不住,就扔下妻子儿女,率领六十多个骑兵,打开城池西门,冲破重围而逃。(于仲文)被贼兵追赶,边战边逃,跟随的骑兵战死的有十之分七八。于仲文仅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尉迥于是杀了于仲文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高祖见到于仲文,把他请到自己的内室,
31、替他伤心哭泣。提升他为大将军,兼任河南道行军总管。把朝廷的乐队给他,让他乘驿车火速到洛阳去发兵,来讨伐檀让。 于仲文的军队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七里,檀让拥有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瘦弱的士兵来挑战。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于是于仲文派遣精锐部队从左右两侧夹击贼兵,使檀让的军队大败。檀让率领残余的军队驻扎在城武,部将高士儒率领一万军队驻扎在永昌。于仲文假意下发公文到各州县说:“大将军来了,应多多聚集粮食。”檀让还认为于仲文不可能马上就到,正在杀牛犒劳士兵。于仲文知道他松懈了,于是挑选精锐的骑兵袭击他,一天便赶到了,于是攻占了城武。尉迥的部将席毗罗,拥有十万军队,驻
32、扎在沛县,将要攻打徐州。他的妻子儿女在金乡。于仲文派遣人假称是席毗罗的使者,对金乡城的守主徐善净说:“檀让明天午时到达金乡,将要宣布蜀公的命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认为是真实的,都很高兴。于仲文挑选精锐士兵,假竖起尉迥的旗帜,兼程前进。徐善净望见于仲文的军队将要到达,还以为是檀让到了,于是出城迎接谒见。于仲文捉拿住他,夺取了金乡。 席毗罗依仗人马众多,来迫近官军,于仲文背城布阵,在距离军队几里的地方,在麻田中设下埋伏。两阵刚刚交锋,伏兵出动,他们都拖着柴枝擂鼓呐喊,尘埃布满天空。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俘获了檀让,用囚车把他送到京师,黄河以南
33、地区全部平定。席毗罗躲藏在荥阳的一户人家,被捉出斩首,把他的首级送到京师。朝廷为于仲文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 史臣说:于仲文博览群书,用出众的谋略称许自己,平定尉迥之乱,功成名就。10、动静结合,反衬(以声衬静)(1分)。前三句从静的角度描述,亭基寂寞,野渡无人,春流、春草、晚照、杨花。后一句从动(声)的角度描述,杜鹃啼鸣。(2分)透露出环境的清幽和作者的孤独(2分)。11、不同意(1分)。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1分),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怅惘,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2分)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
34、亡国之痛自不待言(2分)。12、(1)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6)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13.(1)C、E。A项,屠呦呦一度患中毒性肝炎是因为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而她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原因列举不全。B项“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是她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的部分原因,而不是召入项目的原因;后边的工作不是她个人完成,而是她的研究组。D项中“而采用氯喹治疗的病人却没有效果”错误,原文为“没有这些临床收益”。(C项得2分,E项得3分,A
35、项得1分。)(2)具有中西医背景。既能在中医医书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又能驾驭西医的实验操作。勤奋。“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能够广泛吸收前人经验。吸取了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经验。勇于创新。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3)内容上,交代了屠呦呦名字的出处,凸显了屠呦呦和青蒿之间的联系,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结构上,首尾呼应,同时照应了标题,强化了对传主的赞美之情。效果上,引用诗经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与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每点2分。)(4)她知道诺贝尔奖是崇高的荣誉,但并未将其放在心上,从她“这个刚闹完,
36、又出来个诺贝尔奖”的慨叹和获奖后对媒体的态度上可以看出;(2分)她把功劳归于研究团队和国家,并未居功自傲,从她“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的表述可以看到。(2分)学者最值得尊敬的是一生的贡献和精神,而不是名誉或者头衔。(相关链接)像钱钟书一生没有很多的头衔,却是不妨碍他受到世人的尊敬,只要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具有像屠呦呦那样为病患以身试药的精神,我们就应该给予充分的尊敬。(4分,看法2分,联系现实2分。言之成理即可。)14、D15、A (开山鼻祖:比喻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隔岸观火:站在对岸看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加帮助,而采取观望
37、的态 度。坐山观虎斗:指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一诺千金:形容说话极有信用。一言九鼎:形 容一句话可以产生极大的力量)16、【答案】B试题分析:A主语残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C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 D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大国的崛起过程”与“时代”不能搭配17、写作提示:示这是一则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珍重生命。审题的关键在于三问三答的内涵,尤以大树的回答为主。针对小树关于怎样成长得健壮、完美的问题,大树的回答是要吃青山、白云、蜂鸣、蛙唱,要吃鸟粪、腐叶等等,表明要善于吸收大自然的精华,吸收后可转化为成长所需的营养,从而使自己不断发展、成长、趋于完美;要经受风雪雷电的洗礼,在挫折中经受磨炼,敢于面对困难使自已不断成熟;拒绝阴暗的情绪,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可以从这三个角度立意。好的立意:1、在困难中成长2、选择生命的芬芳3、用微笑面对人生的风霜雨雪4、心有阳光5、用歌声迎接黎明6、以挫折为梯7、让快乐永驻心间8、痛并快乐着9、不经风雨,怎能“参天”10、阳光总在风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