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一单元 第3课一、选择题1.(2020广东梅州周练)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有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这主要是因为()A.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B.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C.财产等级制度的缺陷D.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答案】D2.梭伦改革前雅典实行贵族寡头政治,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往往因多种原因处于负债被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的保障,在公民大会中也可以听到他们的声音了。这一变化得益于()A.鼓励发展工商业 B.建立五百人会议C.废除债务奴隶制 D.实行陶片放逐法【答案】C3.梭伦废除了以
2、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这些措施()A.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C.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D.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答案】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故A项正确;B项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影响,排除;C项是指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公职的做法,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故D项错误。4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是()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3、B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答案】B A项与史实不符,C、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故选B项。5.梭伦司法改革前,只有受害人才能提起诉讼。改革后,授予了任何人自愿代替受害人要求赔偿的权利,即赋予了雅典所有公民可以代表他人起诉的权利,为保护雅典的一些弱势群体(妇女和外邦人)提供了法律依据。这()A.表明雅典法律仅保护雅典公民B.有利于城邦内部稳定团结C.表明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D.标志着雅典成文法的诞生【答案】B从材料“赋予了雅典所有公民可以代表他人起诉的权利,为保护雅典的一些
4、弱势群体(妇女和外邦人)提供了法律依据”可知,这有利于城邦内部稳定团结,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一词由“人民”和“统治”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答案】 A“民主政治一词由人民和统治复合而成”,强调了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梭伦在诗中写道: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
5、,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材料二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越时享得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国家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1)材料一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何意义?(2)伯利克里所言“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依据是什么?概括指出梭伦和伯利克里对于雅典民主进
6、程的贡献。【答案】(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田间竖立的记债碑被统统拔掉。意义: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厄运。(2)依据:担任高级官员的财产资格限制被废除,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贡献:梭伦改革开辟了雅典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但没有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愿望;在伯利克里当政的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并发展到高峰。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梭伦抑制了平民与贵族的过分的欲望,梭伦改革中,对债权人的一种“侵犯”,是一种执行社会公正的结果,是公正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措施。世界文明史材料二(雅典)卫城里竖立着献礼的安塞密翁的雕像,上面刻着这样的诗句:狄腓卢斯之子安塞密翁献这个像给神他已经变日佣级为骑士了(注:梭伦按财产将雅典公民由高至低依次分为500斗级、骑士级、双牛级、日佣级四个等级)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坚持什么原则?梭伦对债权人“侵犯”的具体措施是什么?(2)材料二体现了梭伦改革中的哪一措施?如何评价这一措施?【答案】(1)原则:折中(或中庸、公平)。具体措施:颁布“解负令”。(2)措施:按财产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评价:打破了贵族独揽大权的政治局面,但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 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