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记一记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结构填一填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答题术语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3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失误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
2、62年起,国民经济开始好转。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严重挫折。辨一辨1.怎样正确认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根据总路线的要求,中央人民政府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2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是什么?(1)
3、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如何准确区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错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违背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错在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
4、展水平。辨析体会研一研1.“一五”计划史料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么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提示“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相统一,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2三大改造史料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
5、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史料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提示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意义:标志着我国在工业领域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3“大跃进”史料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农村城市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定的计划指标。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说明“大跃进”有哪些危害?提示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4人民公社化运动
6、史料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史料体现了人民公社什么特点?实质如何?提示特点:“一大二公”。实质: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5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出现失误的原因史料我们有六亿人口,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结合史料分析1957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产生严重失误的原因。提示急于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
7、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反右斗争扩大化使党和国家正常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削弱和破坏。练一练1.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1949年中国钢铁产量为15.8万吨,1957年达到535万吨。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A推行土地改革政策 B实施“一五”计划C开展“大跃进”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2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的是()A重工业 B轻工业C农业 D商业答案:A3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A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C民主革命实现完全胜利D“一五”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答案:A420
8、19北京市合格考如图是一张年历画,画中题诗:“人民公社顶呱呱,工农商学兵一家。人众财多好建设,工农业遍地开花。”此年历画应该出现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C“一五”计划期间 D“大跃进”时期答案:D知识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是新中国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开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世界各国的经验B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国有企业缺乏活力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新中国实施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工业基础薄弱是原因之一,故选B项。A项不符合史
9、实;C项是新时期经济改革的目标;D项是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答案:B2下列图片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A1949年 B1952年C1956年 D1979年解析:从图片信息可知,该时期我国公有经济占绝对主体地位,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在三大改造完成的1956年,故选C项。答案:C知识点二 探索与失误3.“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解析: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
10、盾和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的分析,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故选C。答案:C4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因在生产关系上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急于向更高级形式过渡,从而造成了重大失误。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符合题意,故A、C两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1958年开始实行的,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办农业、工业、大炼钢铁,与题意不符,故B项
11、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倡“一大二公”,违背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故D项正确。答案:D知识点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5.下面是19531975年中国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比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A因贫穷导致投资严重不足B已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C注重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D主要靠重工业拉动经济增长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材料体现的是投资分配比例,不能体现投资不足,故A项错误;通过柱状图,不能确定经济模式,故B项错误;根据柱状图,重工业投资明显高于农业和其他工业,故D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投资分配比例,无法推断国民经济结构状况,排除C项。答案:D
12、61975年,我国国民经济有过短暂的恢复和发展,其原因是()A粉碎“四人帮”集团B主要领导人的“两个凡是”C粉碎“林彪”集团D邓小平的“全面整顿”解析:1975年,邓小平实行全面整顿,国民经济有所好转,故选D项。答案:D综合考查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7.“一五”计划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
13、的均衡发展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一五”计划期间新建工厂向工业较少的地区倾斜,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有利于各地区的均衡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材料二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摘编自石仲泉中共八大史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
14、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共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2)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中共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解析:解答第(1)问时注意归纳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2)问,“主要任务”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注意结合实际分析中共八大路线的意义;第(3)问在解答时要注意从经济角度分析。答案:(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
15、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3)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基础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分别是20个、24个、52个,化工企业7个,轻工和医药企业3个,国防军工企业44个。这表明()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我国实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C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16、D我国已经形成了合理完善的工业布局解析:题干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进行了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冶金、机械、能源工业企业”“国防军工企业”所占比重很大,说明“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答案:B2下列对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方针的认识,正确的是()A不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B促使中国实现了工业化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D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国防能力大大增强,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进行
17、的,D项是“一五”计划实行的前提而不是影响,排除。答案:C3“长鞭哎,那个一甩呀,叭叭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我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A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D新中国成立以后解析:本题易错选D项,原因是不了解中国究竟在什么时间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故选C项。答案:C41955年,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
18、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毛泽东此番话意在鼓励农民()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考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运动的时间为19501952年,故A项错误;据材料“1955年”“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国正在进行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是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B51956年,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次积极探索。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
19、确的是()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C正确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制定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由所学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项排除;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项排除;中共八大正确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故C项正确;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D项排除。答案:C6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要变革生产关系,
20、尽快完成“一五”计划的指标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解析:本题易错选C项,原因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认识不清。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要建立由工、农、商、学、兵组成的大公社,反映了当时党和政府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盲目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D7下面的宣传画中有一首打油诗:“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幅宣传画反映的现象是()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高指标、浮夸风解析:“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在农业与工业生产上,出现了高指标
21、、浮夸风等现象,宣传画中的打油诗及肥猪形象尤能反映出浮夸行为,所以D项符合题意。答案:D8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缺乏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解析:图中B点到C点即19571960年,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农业生产急剧下降。答案:C9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之后全国掀起“大
22、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19581961年“左”倾冒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人民公社的努力不够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D生产关系的变革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左”倾错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总路线、“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困难,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D项正确。答案:D101960年我国肥猪收购量是1 991万头,1961年降到历史最低870万头,1963年是4 015万头,1965年达7 859万
23、头。由此可见()A农业“大跃进”运动成果显著B农村政策放宽调动农民积极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盛行浮夸风D农村经济结构有了根本性好转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1960年冬,我国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1965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农业“大跃进”运动成果显著不合题意,故A错误;农村政策放宽调动农民积极性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盛行浮夸风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D项错误。答案:B11下列趋势图,最能显示“文
24、革”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是()解析: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的局面。周恩来病重后,毛泽东恢复了邓小平的工作。邓小平上任后迅速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出现回升的态势。但不久,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全面整顿不满,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局势再度陷入混乱。答案:C12下表是1975年江苏省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表格中工业生产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原油100万吨160万吨180万吨210万吨发电量8.7亿千瓦15.3亿千瓦17.5亿千
25、瓦20.8亿千瓦铁路货运量250万吨410万吨474万吨481万吨A.大力工业、农业运动的开展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C邓小平全面整顿政策的推行D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解析:本题考查“文革”后期国民经济的整顿。大办工业、农业是在“大跃进”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是1960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1975年,周恩来病重,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邓小平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开始全面整顿,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与表格反映的情况相符,故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
26、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材料二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三1952197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表(1)材料一中,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6分)(2)根据材料二内容,说说
27、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为什么没有得到贯彻?(8分)(3)根据材料三,说说从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是什么?(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2)问,需要归纳对比材料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的原因。第(3)问注意联系两个时间段中国的主要运动,从而分析原因。答案:(1)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6分)(2)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8分)(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
28、大革命”的政治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6分)能力达标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五”计划期间钢铁产量增长统计表产品名称单位1952年1957年1957年比1952年增长(%)钢万吨135.0535.0296.3生铁万吨193.0594.0208.0 依据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1953年,随着全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城镇人口增加,加上灾民,全国吃商品粮的人口将近两亿。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棉油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要求超过了粮棉油的增长速度。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期间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重要意
29、义。(5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背景、措施和结果。(15分)解析:第(1)问,从国家政策和工业化建设角度分析原因及意义。第(2)问,“背景”联系国家经济政策分析;“措施”从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方面组织答案;“结果”从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角度分析。答案:(1)原因: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意义: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5分)(2)背景:国家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或答“一五”计划时期),粮棉油供应严重短缺(或答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措施:一方面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力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对生活必需品实行凭票计划供应,保证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结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顺利进行。(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