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名著导读专练人教版 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温馨提示:点击进入讲评习题链接一一二二三三四四答 案 呈 现一、填空题1.朱自清(1898-1948),现代作家。原名自华,号_,后改名自清,字佩弦。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其中_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_伦敦杂记。实秋背影欧游杂记2.经 典 常 谈 全 书 共 十 三 篇,系 统 地 介 绍 了_的历史脉络与发展。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_通俗流畅的典范,让读者对古文更为熟悉、亲近,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
2、的不二之选。中国古代文学白话文3.正书简化,便成“_”,起于晋代。大概正书不免于拘,草书不免于放,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但现在还通用着正书,而辅以行草。一方面却提倡民间的“_”,将正书行书再行简化;这也还是求应用便利的缘故。4.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朱自清格外重视这本书的_和_。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这种学术写作的境界,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行书简笔字普及性通俗性二、选择题5.2023济宁期中下列有关各种古典书籍的介绍,符合经典常谈中的说法的一项是()A.尚书包括夏、商、周三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B.到了唐代,
3、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CC.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说。D.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道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那个“志”便指教化而言。【点拨】A 项,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B 项,应是“到了宋代,又有话本。”;D项,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故选 C。三、简答题6.“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这是新文化运动开辟的道路。”试举例分析朱自清是如何按照这一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这本书的。示例:讨论儒家经书时,破除“经书都是圣人所作”的传说,从古代社会
4、生活和思想状况去认识这些典籍的形成,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这正体现了现代学术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点拨】作答时,语言简洁,内容表述清楚即可。四、阅读题2023葫芦岛期中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有改动)7.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抒发情感(消愁解闷);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唱和竞胜。【点拨】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由语段中的“一个人高兴的时候便用歌唱”“碰到节日或彼此竞胜”“有了现成的歌儿也足可消愁解闷”可知,主要是抒发情感(消愁解闷)、酬神作乐(庆祝节日)、唱和竞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