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250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综合测评(四)(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为74.7%,1957年为62.3%,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A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破坏B农村社会变革成效有限C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D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C由史实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因而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同样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材料中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减少,是因为“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不断发展,工业比重不断增加,因而体现了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突出,故C项正确;由材料中农

2、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依然居半数以上,因而不能体现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故D项错误。2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一措施表明()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B工人阶级获得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权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D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D代购代销,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代购代销曾被作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之一,用于对私营商业的改造,是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利润分配,非资本家与工人的所有权

3、、管理权的关系,故B项错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底全行业掀起公私合营的高潮,故C项错误;题干中“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国家利润居第一位,资本家利润不再是第一位,体现国家的股份占主导,故D项正确。31953年,陈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说道:“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陈云的这一认识()A科学阐释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B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左”倾思想在农业领域的蔓延D统筹规划了工业和农业同步发展

4、A根据材料“有些同志认为合作社应该在农业工业化之后,这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况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机械化更需要合作化”可知,陈云的这一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提供了政策依据,较为合理的阐述了合作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很容易得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化三改”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故B项错误;新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左”倾错误始于1958年,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是以工业建设为重点,故D项错误。4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

5、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这一做法意在()A局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B农村包产到户初见端倪C解决市场物资缺乏问题D推动了人民公社化建设A由材料“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可知,是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调整,故A项正确;包产到户实施于1978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调整而非市场物资,故C项错误;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时,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故D项错误。5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

6、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计划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B片面追求高指标C国民经济严重失衡D受“左”倾思想影响D1958年到196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失误的时期,经济建设损失严重,甚至出现严重困难局面,故A项错误;片面追求高指标只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因素,概括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严重失衡是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也是一个具体因素不是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导致这个时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因素还是严重的“左”倾错误影响,故D项正确。6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

7、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科学的经济思想B中国共产党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C“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放弃苏联经济模式,故B项错误;1961年,对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又没有放弃“三面红旗”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社

8、会主义的建设曲折发展,故C项正确;“八字方针”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D项错误。7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A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C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D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农业的合作化是19531956年,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是1983年以后废除,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故C项正确;农业的发展是

9、有利于工业建设的,故D项错误。81965年,上海的钢材、机床、棉纱产量各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缝纫机产量占三分之一,手表产量占十分之九。到1980年,改革开放开始后,上海这座计划经济的重镇,经济增长率却处于全国平均速度以下的位次。这折射出()A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难以突破B改革开放初期总体布局的特征C上海的经济体制改革严重滞后D改革导致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B1980年上海经济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其他地区已经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A项错误;1965年上海的各项工业比重体现出其经济地位的重要性,1980年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上海的经济增长率反而低于全国平均速度以下,体现出改革开放初期从农村到

10、城市、从局部到整体的布局特征,故B项正确;“严重滞后”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上海经济增长率低不等于其经济地位的下降,故D项错误。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 二十多年价格几乎没变。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实行大力发展民生的经济政策B采用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C有利于扩大消费搞活市场经济D市场上大米等商品粮供应充足B材料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几乎未变,这与大力发展民生无关,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几乎未变,是因为实行国家计划定

11、价,采取以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中物价二十多年不变,体现了计划经济特点,非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困难,粮食供应并不充足,故D项错误。101981年1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将社、队企业在开办初期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二至三年的规定,改为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受“两个凡是”影响B社队企业实现了私有化C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D国营企业改革困难重重C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故A

12、项错误;B项表述“私有化”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由材料“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可知,是国家对乡镇企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反映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乡镇企业而非国营企业,故D项错误。11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有利于()A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建立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C确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权D激发工人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C材料中“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

13、可以解雇”是改革而非推进公有制,故A项错误;经济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国有企业与材料中“特区企业”不符,故B项错误;国家给予经济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与材料中“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相符,故C项正确;激发工人积极性,与材料中“必要时可以解雇”不符,没有涉及实行按劳分配等措施,故D项错误。121982年,首都钢铁公司创利润4.1亿元,交国家2.862亿元后,企业留利净增9 400万元,比改革前的1978年全额利润还高5%。这一成就的背景是我国()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建立市场经济成为普遍认识C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D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DA项开始于1984年,不符

14、合时间限制,故错误;B项开始于1992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错误;C项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错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引入市场调节后,解放国有企业生产力,出现企业利润增加,故D项正确。131993年我国加大了价格改革力度,放开了大部分钢材及部分统配煤炭的出厂价格;放开了统配水泥的出厂价格;继续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这些价格调整措施()A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发展C推动了外向型经济模式的建立D实现了商品资源的市场配置B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1993年”不符,故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

15、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中“放开了的价格”的价格改革就是由市场进行调节,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外向型经济,与材料中“出厂价格”“购销价格”的国内价格不符,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材料中“1993年”不符,故D项错误。14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材料说明我国()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D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A题干中“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

16、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故A项正确;题干提及的是市场调节与国家配置的地位问题,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含了多重内容:商品体系、金融体系、科技体系、劳动力体系等等诸多方面,我国还只是建立商品市场体系的框架而已,故C项错误;题干与总体小康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之后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D“左”倾思想死灰复燃C20

17、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镇、街道的改名体现了政治变革的影响,之后改名体现了经济观念对历史传统的影响(徽州、大庸市改名体现了旅游业的影响,思茅市改名体现了特产的影响),两者共同体现出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故C项正确。16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由此可知,该机构()A标志着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B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C使贷款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D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D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不仅仅是材料中的“该机构”,故A项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

18、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与“世界各国”不符,故B项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不等于工业化进程,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相符,故D项正确。171945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以来按各国的出资额度大小决定投票权,而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一般首先争取达成一致意见,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则执行一国一票的表决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A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衰退B国际经济秩序发生根本转变C发达国家塑造全球责任形象D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得到加强D根据题干“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则执行一国一票的表决方式”可得出发展

19、中国家的利益得到了尊重,故D项正确。18“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发展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亟须建立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B从材料中20世纪7080年代前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可知,关贸总协定虽然在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故选B项。191975年,欧共体与46个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签订了为

20、期五年的洛美协定。协定规定,欧共体在不要互惠的条件下,允许46国的全部工业品免税、不限量地进入共同市场。这说明()A不结盟运动冲击了世界格局B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C欧洲经济复苏奉行独立外交D世界经济两极分化严重D题干主要论述欧共体与46个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没有涉及不结盟运动,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谈及美国,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论述欧共体与46个非洲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问题,没有涉及政治因素,故C项错误;在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经济发展迅速,实力大为提高,而非洲国家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故洛美协定规定“欧共体在不要互惠的条件下,允许46国的全部工业品免

21、税、不限量地进入共同市场”,故D项正确。20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的3年内,流入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达300亿美元,是过去25年外国直接投资的近一半;同时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总额1994年为510.6亿美元,2002年则达到1 430亿美元。材料表明()A墨西哥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发展B墨西哥农副产品更具竞争优势C对等的关税税率促进美墨贸易增长D金融是美国对墨投资重点领域A材料表明美国在墨西哥投资增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总额增加,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墨西哥的劳动力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推断美国和墨西哥关税是否对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美国对墨投资重点

22、领域,故D项错误。21某组织的成功运作打破了传统理论所认为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很难结成经济集团,只有经济发达的国家之间,才能通过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自由贸易政策来实现成员国间的真正平等互利的认识。该组织是()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世贸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B欧洲联盟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之间,与材料中“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符,故A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与材料中“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符,故B项正确;世贸组织是世界性组织,与材料中“区域经济一体化”不符,故C项错误;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问世,与材料中“某组织的成功运作打破了传统理论所认为”不符

23、,故D项错误。22在一节讨论课上,学生甲说:“2001年APEC上海会议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学生乙认为:“APEC上海会议通过的决议我国不一定执行”。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评价科学的是()A学生甲正确,学生乙错误B学生甲错误,学生乙正确C学生甲和学生乙都正确D学生甲和学生乙都错误BAPEC中各成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实施集体制订的共同目标,也就是说,共同目标等决议不具有强制性。23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不断加强B多极化时代国家之间利益之争淡化C谈判协调已经代替了战争对抗D各国意识

24、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A材料反映出“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为加强各国的协调合作和化解矛盾,各种国际组织、国际制度、国际法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A项正确;当今世界,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国家利益之争更加激烈,故B项错误;谈判协调不可能代替战争对抗,故C项错误;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与事实相背,故D项错误。24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快速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即地方的、多样性的土著文化被同化。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全球化()A带来了高效运作的市场经济体制B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C伴随着较严重的

25、经济和社会问题D给人类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C从材料中的信息“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文化同质化”可看出材料主要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即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25反全球化与“冷战”后在全球范围内上升的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的情绪普遍联系在一起。在一些情况下,包括政治家在内的当地人,比全球人更反对全球化。这说明()A贫富差距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B全球化与民族认同的矛盾凸显C经济全球化侵犯了国家主权法D反全球化是无法逆转的趋势B贫富差距引发反全球化运动与材料的内容强调反全球化是与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不符,故A项错误;“反全球化与冷战后在全球范围内上升的民族主

26、义、排外主义的情绪普遍联系在一起”表明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矛盾尖锐,故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侵犯了国家主权法与材料的内容强调反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不符,故C项错误;反全球化是无法逆转的趋势与材料的内容强调反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

27、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戴逸主编简明清史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清代的矿业政策

28、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有何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2分)答案: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邓小平在(1978年)九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到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

29、始敢讲了。”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19781992年中国经济开放度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材料三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3分)解析: 第(1)问根据“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从思想解放及其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关系上思考。第(2)问“趋势”根据

30、图示可容易说明;其“原因”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思考。第(3)问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部署和发展时代上思考。答案: (1)理解: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2)趋势:上升。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区。(3)理解: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8国际货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一直是主导货币,国家的兴盛就能促使本国主权货币上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有一席之地,得到足够的话语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梦的光辉

31、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环球时报20140723 材料二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

32、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材料三在这10年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升至27%,同期美元比例则由71.2%跌至 62.5%,而单论市场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欧元在2006年也已超越了美元。欧元10岁:“危机涅槃”再出发材料四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推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变革。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林跃勤金砖银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注:2014年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同意以相同的出资比例成立一家旨在向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贷款的银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

33、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这对美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美国和世界的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及西欧、日本的竞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省略号后面内容来归纳。第(3)

34、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四来分析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是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答案:(1)表现:建立起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实践: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从而确立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2)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缓慢(滞胀);西欧、日本的竞争。 影响:美国无须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责任;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乱。 (3)变化:美元地位下降,欧元地位上升(或国际货币多元化);新的国际金融机构成立。趋势: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5、材料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进程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一般认为,全球化包括各个领域的内容。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巨大,且是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因此备受关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起源”问题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说明理由,包括“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和世界市场雏

36、形出现,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全球化由此开始;“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观点,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说明理由,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货币以及贸易混乱的局面结束,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出现;“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的观点,结合20世纪90年代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说明即可。答案(1)同意第一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理由: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

37、立商业联系,各大洲的物种交流频繁,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在“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下,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2)同意第二种观点: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理由: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全球化开始的标志。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客

38、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国际经济支柱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已经纳入全球管辖的范畴,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出现。(3)同意第三种观点: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的开始。理由:20世纪90年代“冷战”的结束是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和“冷战”结束,为全球化扫清了障碍。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了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