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检测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遂命酒B宾主尽东南之美C昨夜西风凋碧树 D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解析D项精:精神,精气。无词类活用。A项中的“命”,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B项中的“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C项中的“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零。答案D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指示代词,那些/人称代词,它;B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项,介词,在/介词,对于。答案D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A孟学士之词宗 B其所以摧败零落者C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开国何茫然解析C项,古今义均为不忍、不能。A项,古义指掌管文学撰述的官,文中指座中文人;今义指学位中最低的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B项,古义指“的原因(本领)”;今义为连词,表示因果关系。D项,古义指渺茫遥远的样子,此指古史传说悠远难详,茫昧杳然;今义指完全不知道或失意的样子。答案C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都督阎公之雅望A宾主尽东南之美B胡为乎来哉C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A项,是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答案C5下列各句从修辞角度分析,不同于其
3、他三项的一项是()A四弦一声如裂帛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解析A、B、D三项均运用了比喻修辞。答案C二、古诗文阅读(31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
4、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阻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
5、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虞允文当国当:主持,管理。B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夺:改变。C议者以聚敛闻 闻:使知道。D其直自减,民赖以济 直:直接。解析D项这里“直”应是“价钱”之意。答案D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
6、是()(3分)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是说朝廷下发御前金字牌,让他停止工作。是说辛弃疾治军的结果。是说辛弃疾词作的风格。答案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辛弃疾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最终稳定了
7、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渡过难关。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解析D项“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从文中辛弃疾做官时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曾得到发挥。答案D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4分)译文: _(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
8、配,强籴者斩。”(4分)译文: _答案(1)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2)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辛弃疾趁机论述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时的人才,所持观点强硬而直露。 因为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未被施行。留守叶衡很器重他,叶衡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的辛弃疾。皇上就召见了辛弃疾。不久,辛弃疾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盗贼四起,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因为湖南连着两广
9、,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相接,草寇作乱之事时有发生。辛弃疾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两千人,马军五百人。他先拿铜钱五万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使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便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反而更加卖力,最终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虽然)各种费用上万计,但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工作。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栅如期落成,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
10、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个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辛弃疾问:“需要用多少瓦?”回答说:“二十万。”辛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两块,两天不到就备齐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支部队中最好的一支。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的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事务。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就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情况借贷钱物给他们,等待他们领命送回买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因此得以熬过饥荒。当
11、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出来米舟的十分之三给了信州。皇帝嘉奖了他,给辛弃疾涨了一级俸禄,后来他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的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访辛弃疾墓旁的僧舍,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是在鸣发其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一直不停。谢枋得连夜点蜡烛写祭文,准备天亮祭祀辛弃疾,祭文写成,声音才停止。德佑初年,谢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为“忠敏”。(二)诗歌鉴赏(8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
12、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4分)答: _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4分)答: _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
13、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2)雁过也,正伤心,_。(李清照声声慢)(3)执手相看泪眼,_。(柳永雨霖铃)(4)此去经年,_。_,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5)_,彩彻区明。(王勃滕王阁序)答案(1)雕阑玉砌应犹在(2)却是旧时相识(3)竟无语凝噎(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5)云销雨霁三、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论名声 德叔本华每个人皆能求的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这类成就可分
14、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比如,战功的
15、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辞,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
16、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所以,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的,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所以,评价也就因时因人而异。某人的名声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声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冲击或湮灭。因此,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而所谓绝对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视同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所以为了增进我们和社会的幸福,我们应该全力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没有反射体我们无以看到光线,没有
17、沸扬的名声我们便不可认识真正的天才。然而,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的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莱辛便说过:“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金玲译,有删改)12文章说“立功”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3分)答:_解析二者的区别,主要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既然是区别,就要成对答出这种区别,思维上要求缜密。答案立功的影响是有限的、易逝的,立言则是无限的、永存的。立功要靠机遇,立言则无需机遇。立功很实际、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诸多判断的累积、不易被理解。13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18、3分)答:_解析第一句话要关注其前“因此”一词及其后的解释,第二句话要关注其前“然而”一词及其后的论证。前句是结论句,后句是观点句。同时,第一句要把握住关键词“绝对价值”,第二句要理解此句的潜台词:“无名声者并不是没有价值”或“有名声者并不具有价值”。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取舍作答。答案不矛盾,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表述。前者是指真正的名声依赖其内在价值。后者是指因缺失条件而未获得名声的人,其内在价值同样不朽。14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3分)答:_解析依据下面的答案,方知此题要求考生答出我国“三不朽之说”与叔本华之言的异同。如果不看答案,觉此题是要求考生
19、答出自己是如何看待“三不朽”的,属开放性题目,谁料想是要求答出异同来?所以此题在表述上是有误导性的。答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立德”是指树立圣人之德;“立功”包含功业和声名:立言则指创立学说。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立功优于立言;叔本华则认立言优于立功。但它们都强调“德”的首要作用。(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在西域读李白夏立君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
20、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地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
21、脚步,否则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
22、彩多了。即使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昔日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冬冬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
23、川骏马胡姬,化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15作者在第段中问:“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从全文看,李白与一般诗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其缘由何在?(4分)答: _答案李白是一个游侠诗人,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含有游牧民族的血液,具有西域骑士剽悍、洒脱的特性。16第段“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和第段“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两句中的“
24、此”分别指什么?(5分)答: _答案前者:天才李白的横空出世;后者:饱含异质的李白与开朗雍容的大唐的相遇。17第段中“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该怎样理解?(4分)答: _答案李白漫游大唐各地,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赋予了大唐的山水旷达浪漫的气质。(扣住“双脚”“诗笔”“生动”“大唐的山水”来答)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作者说李白“连死都是一首诗”,是说李白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生命终结方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B作者认为,没有大唐,就没有饱含异质的李白;没有李白,大唐王朝也显现不出开朗雍容。C第段“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中的“另一个方向”指文化精神方面。D从文中
25、可以看出,李白的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青春、激情的生命愿望。E李白的诗文充满异国情调、漂泊情怀,是因为他无处不是故乡,永远漂泊在长路上。解析B项后半句表述不符合文意。C项中的“另一个方向”指李白来自西域,为大唐中原带来了西域的精神与节奏。答案BC四、表达题(8分)19仿照下面的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示例】青天,是一片芭蕉叶,月亮是一滴露珠。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答:_解析仿句是近几年来高考必考的一个题型,这类题往往涉及句式结构、语言表达、特点同一、语意连贯等方面。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6、和语言表达能力。仿句的解题思路有以下5个步骤:(1)仔细审清题目,看清重要字词;(2)认真分析例句,找准关键词语;(3)根据例句特点,定下仿句范围;(4)参照例句句式,注意仿句结构;(5)联系例句语言,选造美词美句。答案人生,像一把火炬,挫折是一阵烟雾。绣口,轻轻一吐,它就散了。20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要求: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字。(4分)例:翻开水浒传,林冲说:“英雄要有血性。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匕首插进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翻开史记,项羽说:“_。”翻开三国演义,诸葛亮说:“_。”答案(示例)(翻开史记项羽说)英雄要有胸怀。虽然我刚愎自用,但当我无视范增高举的玉玦,樊哙闯帐、刘邦逃走时,我就是英雄(翻开三国演义,诸葛亮说)英雄要有信念。虽然我事必躬亲,但当我守着先帝遗命,六出祁山、五伐中原,喋血五丈原时,我就是英雄五、作文(40分)21有人说,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请以“心灵的到达”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