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 大通关演练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109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 大通关演练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 大通关演练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 大通关演练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 大通关演练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 大通关演练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B自由贸易被取消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解析:材料中“20世纪20年代初期”“不愿意要卢布”表明,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自由贸易被取消所产生的影响。答案:B2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俄)联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

2、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解析:“理想”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追随理想的实验”指的是在落后的经济状态下,实行工商业国有化,企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是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下,依据国情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即新经济政策;“回归理想的实验”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苏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苏联模式”。答案:A3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

3、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国家允许私人经营大中小企业B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支配余粮C苏维埃政府无偿征收农民的余粮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答案:B4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为了逐渐发展强大的工农联盟,除了在工人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发展商业并逐渐提高农业和工业的现有水平外,就没有任何别的出路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材料内容表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

4、的是()A革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巩固苏俄的工农联盟C稳固苏俄的无产阶级政权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苏俄国内出现了新的危机,为了稳固苏俄的无产阶级统治,故放弃了直接过渡的方式而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故答案选C项。答案:C5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征收固定粮食税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故选C项。答案:C6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

5、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之昂贵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揭示了“苏联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解析:本段材料比较繁冗。利用化繁为简缩句法把握材料主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材料主旨为“生铁优先于服务行业类封建的管理对人的漠不关心”。这体现了“苏联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在改善民生方面存在不足,故D项正确。答案:D7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

6、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解析:材料文字说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苏联既不能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谋求贷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赖自己国内资金,为此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C8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尤其是在钢铁、机械、燃料动力、化工、汽车、拖拉机、飞机、造船等新的工业部门,许多是利用西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

7、建立的。由此可以推知()A苏联着重推行新经济政策B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发展提供了时机C苏联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D苏联经济建设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解析: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停止,故A项错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19281932年)引进外国技术得益于西方经济大危机的生产过剩,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苏联外交问题,故C项错误;苏联经济建设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材料未提及,故D项错误。答案:B9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称,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担心“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是对苏联模式

8、的维护 B反对公开地否定苏联模式C明显存在着犹豫和徘徊 D阻碍了苏联社会制度的变迁解析:材料中“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同时,又担心解冻引起洪水泛滥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说明赫鲁晓夫在改革的时候明显存在着犹豫和徘徊,故C项正确。答案:C10右面墓碑的设计者涅伊兹维斯内在评价自己的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对涅伊兹维斯内的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涅伊兹维斯内高度赞扬了赫鲁晓夫改革B涅伊兹维斯内认为赫鲁晓夫是个性格矛盾的人C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苏联模式,但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D涅伊兹维斯内认为斯大林是个反动

9、的历史人物解析:根据材料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可知,涅伊兹维斯内对赫鲁晓夫的评价既指出了他的进步性,也说明了他的局限性,C项最为准确。答案:C112019廊坊高一期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这一现象的出现()A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B使企业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促进了工业的发展C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D有利于苏联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解析:根据所学,使苏联打开了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的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故A项错误;从赫鲁晓夫改革

10、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企业未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得出重视发展重工业,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实力,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得出不能改变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故D项错误。答案:C1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B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苏联已经解决了农业生产问题C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苏联的国民经济总水

11、平已经超过美国D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苏联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析: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增多,不能得出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谷物年均产量增长,但后来出现了粮食危机,不能得出苏联已经解决了农业生产问题,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不能得出苏联的国民经济总水平已经超过美国,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得出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材

12、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材料二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

13、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材料三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是指什么?你如何理解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6分)(2)材料二中的“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请

14、用全球史观评价他的贡献。(6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前一种“组织方式”弊端的主要表现。以后一种“组织方式”为开端,我国的经济体制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8分)解析:第(1)题,“退却年代”指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罗曼罗兰认为“苏联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据此结合“苏联模式”总结回答。第(2)题,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从全球史观角度看,它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第(3)题,前一种“组织方式”即为人民公社化运动,其弊端要从计划经济模式在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等方面分析;后一种“组织方式”指的是农村经济体制

15、改革,联系1992年确立改革目标,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知识回答。答案:(1)“退却年代”:指新经济政策。理解:在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6分)(2)贡献: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评价: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6分)(3)表现:“一大二公”,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化;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高度集中。(答出任意2点即可)调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8分)14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

16、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罗斯福传材料二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

17、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苏联真相材料三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之后,这个危险似乎不很大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6分)(2

18、)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4分)(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4分)解析:第(1)题,从“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中概括分析其措施;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罗斯福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来理解其运行方式。第(2)题,材料二共四句话,为总分结构,后三句为其具体措施,从中概括归纳即可。第(3)题,从农村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市场的作用两方面总结其特征。第(4)题,从改革成功的经验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国情,从经济发展规律等方面归纳,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减耕减产;补贴农业;颁布农业法案。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6分)(2)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种植玉米。(6分)(3)改革旧体制(改变组织方式);发挥市场作用。(4分)(4)改革要适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减轻农民负担等。(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